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副刊〉褪青衣 創作筆記

文/蕭宇翔 攝影/藍條紋

 健身的人講究飲食控制,有的讀書人也如此。

楊牧說,創作已經夠吃苦,夠認真了,那麼論文要放鬆一點,開心一點寫。我一向很信這個,不能把論文讀成閒書,不能在研究中找到樂趣的人,碰到創作肯定是一張苦臉,動彈不得。

創作者們,我們讀《陸機文賦校釋》、《詞與物》、《泥淖之子》、《必要的天使》,難道不應當作閒書讀嗎?對創造性行為而言,知識是鹽巴可以調味,卻不是水。常人往往喝不夠水,但一個創作者一天讀三五本詩集應該不是難事。

知識性書籍雖是閒書,也須認真閱讀才能領會。雖認真閱讀,但也絕不輕易奉為圭臬或律則,絕不為了讀而讀,為了研究而研究。書,不是基金,應該如此。

凡事持認真的心,並且絕對相信自己的眼光與審美鑑賞力,則這應是家常便飯的事,這是藝術態度。凡事認真,是為了使自己無論在幹正事或閒暇的時候,都還能淡然,餘裕,充滿活力。書不是資本,甚至,拋開這些比喻,也不是食物或水。書、知識、創造性活動,全都蕪雜不堪,有待個人意識的捕捉,過濾,提升。簡言之,藝術成事在人,在志,不在資本與時勢。

有人偏偏喜歡把這些閒書,一律當成雞胸肉在吃,在社群媒體上逛街遊行,彷彿在家穿著吊嘎,坦胸露腹,頂天立地,草木皆兵的惡犬模樣。要不然就是把知識份子,演繹成股票分析師,穿西裝,持麥克風,拍照,建立授課群組,編輯秘訣手冊。

只想說,技術分析是重要,但創造性活動更重要;在藝術裡炫耀羽毛也重要,但飛起來更加重要。

這些人是很吵鬧的,難道就是在逃避創造性行為?不在創作的人未必就要吵鬧,然而,吵鬧的人一律沒在創作。閉眼可以想像。

則創作的時候,切忌叫苦。一旦如此,便會為自己尋得藉口且呈倍數增長。這麼說是有點吸引力法則,叫苦的人,連三分鐘的閉氣都撐不了,但是完全沉入狀態時,在最好情況下,窒息是會帶來愉悅的。據聞在最後一組臥推時,力竭是會讓人高潮的。

那麼面對這些惡犬時怎麼辦?要習慣啦。

總而言之,不要對陌生人推心置腹,他們總是會在意料不及的時候打擊你的自尊,有時是偶然,有時是刻意。不為什麼,因為他們「逃避創作」,因為他們「很閒」,也因為他們覺得全天下的人都應該和他們吃同一款雞胸肉,而且還都應該水煮。簡而言之,他們是法西斯。

但不要忘記,我們也總會對身邊不重要(或次要)的人,在背地裡發表一些尖銳的,針對性的議論,那也是我們的法西斯時刻。只需知道,那些話在背地裡講是為了確認自己的判斷,是立場形成的時刻,為了不欺騙自己和所對話的人。但是當著面講,公開著講,大咧咧地講,要嘛這是管不住發言欲,要嘛就是反社會人格。與言論自由無涉。

另有一些朋友則是這樣,相處已久,你對他推心置腹,他仍在意料不及之處打擊你。這時候你才知道,其實,他也只當你是陌生人,不算什麼真正重要的。

所以,對自己正在寫的,真正重要的作品推心置腹即可。除非,沒有正在寫的,真正重要的。

(本專欄作家為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