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社論〉郭台銘的最佳抉擇,其實就是貫徹初衷

如果郭台銘宣布棄選,轉而全力支持侯友宜,侯友宜的聲勢必然大振,如此既能達成他「促成在野整合」的目標,也將使他維持誠信,兌現承諾。(本報資料照)

郭台銘宣布參選成為選情關注焦點,但負面批評多於正面肯定,民調也未出現參選行情,不僅他參選的正當性與合理性都遭到質疑,勝算更微乎其微。值此之際,他最佳的抉擇,顯然是立即停下腳步,轉而貫徹初衷,全力支持侯友宜。

郭台銘在今年五月國民黨徵召侯友宜之後,曾公開表示會全力支持侯友宜;但日前他又以「推動在野陣營整合」為名,宣布參選。且不論其動機究竟為何,但顯然可以斷言效果不如預期。

首先,歸納今年八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之間的網路輿情數據資料,發現郭台銘宣布參選當天的網路聲量比起之前驚人成長。二十八日當天單日就創下超過十九點九萬則聲量,相較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之間,平均單日聲量僅約二點三萬則,成長幅度高達百分之七百四十二。

這固然顯示郭台銘宣布參選確實引起高度關注;不過進一步分析,其中正面聲量占整體聲量僅百分之三十二,而負面聲量卻高達百分之六十八,好感度只有零點四七。這顯示多半是年輕族群的網民,對於郭台銘宣布參選,支持聲量非但沒有想像中那麼多,而且還多半持負面看法。

其次,從臉書泛藍社群針對郭台銘的留言內容也可以發現,認為「郭台銘參選反而讓民進黨可以宣布當選」的最多,聲量達到百分之四十一;批評郭台銘是「沒信用的生意人」聲量占百分之三十四;嘲諷郭台銘是「攪局者」占百分之十五;而真正幫郭台銘加油的僅有百分之一點八。這不僅反映泛藍陣營對於遲遲無法整合的焦慮,也顯示泛藍選民對郭台銘宣布參選普遍反感。

更重要的是,郭台銘宣布參選前十天出現的六家民調,賴清德都排名第一,侯友宜與柯文哲則在伯仲之間,郭台銘全部敬陪末座;郭台銘宣布參選之後出現的三家民調,排序依然如此。既未出現明顯的參選行情,對大局也沒有特別影響。不過,經過交叉分析,可以看出,郭台銘雖然確實可以從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三人挖到一些選票,但其實相當有限;而且受影響最大的不是侯友宜,而是柯文哲。

這些客觀的數據無異說明,郭台銘參選的正當性與合理性似乎已經蕩然無存。因為郭台銘先前理直氣壯的宣布參選,理由就是侯友宜的民調很差,所以他才參選。如果當前民調一致顯示郭台銘宣布參選後,支持度確實超過侯友宜,那麼他當然有機會贏得藍營選民的信心,滾雪球效應也可能逐漸形成;但民調並無改變,就意味他的參選只是攪局,損人而不利己。

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他還要繼續推動連署,堅持參選到底,不但耗錢、耗時、耗力,而且形同幫賴清德助選,最後郭台銘不但會受到選民唾棄,更將承擔無法下架民進黨的主要責任。

身為台灣頂尖企業家,郭台銘當然不會不明白這些道理。如今他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急流勇退,不再進行連署作業,因為他的參選並沒有任何勝算,徒然只是讓賴清德選情更輕鬆而已。這樣的做法,或許一時不免會遭到綠營譏評,但總比選後變成非綠陣營的歷史罪人要好。

更何況一旦他宣布棄選,轉而全力支持侯友宜,侯友宜的聲勢必然大振,如此既能達成他「促成在野整合」的目標,也將使他維持誠信,兌現承諾,歷史定位必可大大提升。權衡利弊得失,郭台銘難道還要一意孤行嗎?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