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術前麻醉評估 醫病溝通降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開刀、拔牙多少都需麻醉,惟麻醉過程中其實存在許多致命風險,醫師提醒,要降低麻醉風險,術前評估、專業麻醉醫師的醫病港通與守護,缺一不可。
麻醉方式有許多種,醫師會依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長短和患者身體狀況來評估選擇。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醫師張國安表示,「麻」就是「不痛」,「醉」就是「不知」,再加上「不動」,麻醉可以讓手術順利進行,並減輕病人的不適和恐懼。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手術大小,麻醉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麻醉不只是讓病人睡著,也會影響呼吸、心跳、血壓、肌肉反應,加上每個人對麻醉藥物的反應可能不同,少數體質較特殊的人,還可能出現藥物過敏、惡性高熱等難以預期的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有致命風險。
因此,張國安表示,除了必須有麻醉醫師在術前、術中、術後把關外,病人自己也需要了解相關風險,配合術前評估,和醫師討論適合的麻醉方式。尤其麻醉醫師也是確保病人能在術後舒服醒來的最關鍵角色。
以近幾年醫美整型手術發生麻醉事故糾紛時有所聞,張國安指出,就算是局部麻醉藥,過量也可能導致呼吸停止,因此絕不能輕忽醫美手術的麻醉風險,因此,病人要選擇醫療機構或決定是否手術前,也需要瞭解手術過程中是否有麻醉醫師的參與,有了麻醉醫師的守護,才能讓麻醉本身的風險降到最低,讓手術醫師和病人都更安心。
其次,麻醉風險會受到個人體質、疾病、生活方式的影響,因此,張國安指出,術前的麻醉評估很重要。病人應要說清楚是否有心血管疾病、貧血、懷孕、感冒、氣喘、正在服用的藥物,以及家族是否有手術麻醉過敏史等,生活飲食方面也要告知是否有喝酒或抽菸等習慣、有無經常食用納豆、魚油等保健食品;若有不願輸血的情形,例如耶和華見證者,也應事先讓醫師知情,醫師才能評估適合的麻醉處置。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手術麻醉皆有風險,民眾應配合麻醉評估說清楚身體狀況,問清楚麻醉方式和可能風險,和麻醉醫師充分合作、妥善溝通,才是降低麻醉風險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