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4期 (資料照片 路透) 撰文/王若瑀(港明高中) 如同女子需以胭脂水粉來掩蓋自己的不完美,這個社會似乎也要求每個人皆需戴上符合社會固有標準的面具,所謂真實,不過如政治口號般虛幻。 猶記得小學時,我從不曾隱藏自己充滿野心、鋒芒畢露的一面。那時,小小的我不曉得,所謂「自信」,必須是將企圖心用數不盡的花言巧語包裝起來,才不致成了旁人眼底容不下的人。國小時的人際交往,我便在自己的天真中,落得了慘淡的下場;常有同學在背後批評我、刻意陷害我,只因我過於直接展露自己的內心。 這樣不甚美好的記憶,讓我開始學著戴上面具。就像是把自己切割成不同的個體般,我將那些過於尖銳的自己投入虛空,並以不含雜質的自己為代價,伸手借回了一個個揉合了一點點「我」的影子,加上戴著受社會喜愛模樣的面具,我終於過上了我曾夢寐以求、在社交中如魚得水的生活。 然而借貸就是借貸,有借取,就必償還,我選擇持續將真實的自我交付於空虛,換取我自認美好的假像;戴著面具時照鏡子,總覺得快樂是那麼真切,卻忘了摘下面具看看,面具後的自己是否真的也眉眼彎彎。 後來等我回過神,想摘去自己臉上的面具時,才發現,我早已迷失了自己真正的面貌,曾有好多個夜晚,我在床上獨自探索,試著找到自己的模樣,卻只拼湊成四不像,因恐懼、擔憂,害怕失去一切,而最終只能在隔日醒來後繼續戴上那撕不下的面具。 後來的後來,我才漸漸曉得,人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除非我們不再是完整的個體。可誰能忍受自己變得支離破碎?面具固然能保護自己,避免自己因外在的稜角而被外界傷害,但卻千萬、千萬,別讓自己迷失了最初始的樣貌。

Read More

論人工智慧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4期 (資料照片,中央社) 撰文/黃向暘(臺南一中) 「人工智慧」一詞給予人未來感,且對應著刻板印象-冷靜、理性、計算強大。但你是否知道人工智慧發展至今,已有創造美觀的能力,在作品展示上更以百萬、千萬賣出?於李開復《我對人工智慧的看法》一書中亦提到人工智慧在繪畫時,素描方面竟創作出三種不同的風格。以往人們視為不可取代的藝術,也被人工智慧無情的擊破。 很有趣的,在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可以看見人類的心靈脆弱和考驗。以棋類程式舉例,在電腦打敗人們五子棋後,所有人譁然,驚訝於電腦的進化快速,隔幾年網路上陸續出現類似軟體,大家開始嘲諷:「也沒什麼!挑戰西洋棋啊!下贏西洋棋才算人工智慧。」 隔數年,人工智慧在西洋棋弈中打敗人類,全球再次熱議人工智慧是否將威脅人類。幾年後,當西洋棋的相關程式普及於網路,眾人又開始取笑:「它只不過會下西洋棋,如果真是智慧,便挑戰奧妙無窮的圍棋啊!」現今,我們的智慧堡壘-圍棋,也被擊潰了。然而,再數隔三、四年後的我們是否也習以為常呢? 我們可以發現,自己不斷在驚呼與習慣下度過科技進展,手機又何嘗不是一個經典的案例?從龐大到精巧,從打電話到上網功能等。而我認為人們該思考的是它的好處,而非在感嘆後毫無證據、虛無飄渺的討論人工智慧是否威脅人類。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我們身邊的人工智慧大都為弱人工智慧,亦即只有單一或簡單功能(導航系統無法下棋、人臉辨識無法繪畫),距離強大人工智慧尚有一大段距離,故我認為人工智慧在現今是上天賞識的禮物,幫助我們生活更便利。或許人工智慧未來將進化至強人工智能,但我想那時人們應當可控制得宜。 在世界圍棋高手李世乭和柯潔被擊敗後,G.O.O.G.L.E研發ALPHAGO的DEEPUIND團隊又提出了耳目一新的想法,只輸入圍棋基本規則,不輸入任何棋譜。這個想法有趣,讓人工智慧不必帶有人類思維的框架,意外的自零開始的ALPHAGO-ZERO在自主訓練七十二小時後便超越皆打敗李世乭和柯潔兩個版本。或許,這就是我們面對人工智慧的新趨向-讓它們突破人類思維,使科技向前。AI不是敵人,是朋友、幫手。 你看到人工智慧的畫作會害怕嗎?習以為常?抑或想只告訴它「表達」出意象而引領出新的藝術潮流?我想我們毋須害怕,害怕源自無知,認識它、接觸它,並使自己更上一層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這也是我對人工智慧的看法-認識我們的幫手。

Read More

青春的吉他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4期 (本報資料照片) 撰文/吳善淳(臺南女中) 左手指尖快速的在琴頸間移動壓弦,右手手指配合彈出動聽的旋律,我沉浸在吉他與人合一的無我境界,一聲和弦刷下,歌曲結束,掌聲應聲而起,觀眾一片喝采。這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組團表演,聽著如雷貫耳的尖叫聲和掌聲,演奏前焦慮的心情已不翼而飛。 打從下定決心要加入吉他社的那一刻起,我就決定不能荒廢高中的社團人生。在國中畢業的那年暑假,我纏著媽媽說我要學吉他,在我「萬」顧茅廬的行動決心之下,媽媽終於同意。 在我的第一堂吉他課,老師問了我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想學吉他?」老師說,有很多人學吉他只是為了耍帥,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其實我想學吉他,是因為看了一個歌唱選秀節目,自彈自唱真的很有魅力,我也想成為那樣的人;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看見國中畢業典禮上彈吉他的同學,我很羨慕,在國中生涯的最後一天,可以帶著全體畢業生的心情表演,將來回首那一段過往,是多麼熱血難忘的回憶啊! 帶著想為青春增添色彩的期望,我興高采烈壓下人生中第一條吉他弦,沒想到一股刺痛感如電流般竄進指尖,抬起手一看,一道紮實壓痕映入眼簾,接下來的課程是練習手指靈活度,也就是一連串的壓弦訓練。 一開始我的左手完全不協調,不是壓錯弦就是沒壓好,俗話說「萬事起頭難」,就算我的吉他之路如此坎坷,還是不忘初心。那年暑假,我每天練習至少三個小時,壓弦的手指頭,從細嫩平滑變得堅硬粗糙;指彈的手指也起了水泡;刷弦的指甲更是被磨到出現裂痕。 暑假結束後,我已經可以視譜演奏了。 加入吉他社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組團徵選。學姐說,只會從十六團中選出二團在運動會表演。我的團員個個火力全開,卯足全力練習,學姐說我們是進度最快的一組,在驗收期間,我也從厚繭練習到掉繭,再從掉繭練出厚繭,雖然手很痛,但過程中卻甘之如飴。驗收完後,我的心情如釋重負,但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們雀屏中選,獲得表演機會。 舞臺上熾熱的聚光燈投射在身上,看著台下黑壓壓的一片觀眾席,成就感湧上心頭。那一年的運動會,我們成了全場焦點,驗證了我也可以用我最擅長的事,成就我自己,讓青春留下美好畫面。

Read More

一日節慶一段情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4期 撰文/張亮程(家齊高中) 生活中的節慶有如卡片上的亮片、道路旁的花朵、夜空中的星點,點綴你我平凡的日常。多年不見的好友,出門在外工作的親人都能西窗剪燭,共享佳節之樂,而在這些五花八門、林林總總的節慶中,我最喜歡的是農曆春節。 除夕一早,家裡的長輩們便忙進忙出準備上香拜拜和做年菜,印象最深刻的是「蒸菜頭粿」,我其實是不喜歡蘿蔔味的人,總覺得蘿蔔的味道有一股腥味,但它一直和「好彩頭」連結在一起,讓我很難去忽視它。 阿嬤常常說:「一包粉可以做很多菜頭粿,你佮意什麼料就加入什麼料,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有個好彩頭。」所以,從我還是個似懂非懂的幼兒開始,拿著玩具小車,看著大人做菜頭粿,就成為了我的傳統。 最喜歡的時光是大人們小心翼翼將蘿蔔漿倒入蒸籠,輕輕移動蒸籠到熱水上,再蓋上大大的鍋蓋,等待它成形。 這段時間,阿嬤會說起古老故事:「以前米很貴,有錢人是吃純米粿,散食人要混合蘿蔔絲,才吃得飽。」接著說:「我們從在來米開始磨成米漿,在米漿中加入蘿蔔絲、鹽來調味,淡淡的米香加上蘿蔔的香味,就是好吃的菜頭粿,現代人都吃重口味,要摻香菇、蝦米、油蔥,無摻就無佮意吃。」國、台語參雜的語言就是我小時候最熟悉的聲音。 聽著阿嬤說起從前,看著蒸籠邊慢慢滲出來的白煙,裊裊上升,清風吹來的時候,隨即散開,有時候會朝我的臉吹過來了,暖暖的感覺在冬天廣場邊,阿嬤和我等待菜頭粿帶來的好運氣。 農曆春節在人們的觀念裡,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不僅是年夜飯的美味可口,不僅是鞭炮聲的此起彼落,更是家庭相聚的親情交流,我要將這段親情緊緊繫在心扉上,讓它隨著流瀉的風,伴著風鈴叮叮噹噹響徹在家族的每個世代。

Read More

走過無期徒刑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3期 雪花在監所內指導收容人繪畫,用藝術治療幫助戒癮。 撰文/陳綺賢 心理師將現場的教誨志工隨機分成二人一組,雙方必須互相對看20秒,不可以笑場,不可以轉移目光…雪花老師跟筆者這一組輕鬆完成指令,這是6年前台北少觀所志工組訓的課程,也是我們第一次相遇的場景,她那溫暖又堅毅的眼神透露出不平凡的人生閱歷,讓人很難不被她吸引。 雪花,人如其名:冰雪聰明、美麗如花,在故鄉離島漁村中,她是眾多君子好逑的對象。雪花的父親為了餵養九個孩子,長期出海捕魚,身為長女的她,孝順又乖巧,家人永遠是她人生的第一順位,她從高中畢業就回鄉擔任代課老師,照顧一家老小,分擔家計,讓弟妹們可以順利地長大、完成學業。雪花在結婚後,與軍職的先生定居台北,生養了三個孩子,一家人和樂美滿,原本以為人生從此歲月靜好,未料無常的大海嘯已從離島的家鄉襲來,她的人生即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2年,身為船長的父親受人之託載運貨物回台,把其中一件存放在雪花的家中,未久,警察上門,毫無頭緒的雪花主動把物品交出,未料,包裝一打開,一道晴天霹靂落下,擊碎雪花跟父親的前途,那是一塊海洛因磚!未曾碰過毒品的雪花就這樣成了毒品罪的共犯,人生在瞬間掉入了地獄! 一連串的官司在驚慌、逃避、來來回回跟渾渾噩噩中落幕,雪花與父親都被判處無期徒刑定讞,她崩潰了!她才43歲,正陶醉在幸福中,卻要跟心愛的丈夫以及三個就讀國高中的孩子分離,情何以堪!在桃園女監服刑期間,雪花每天除了哭泣,還是哭泣,主管勸勉她說:「一直掉淚無法解決問題,你只能面對事情,接受它。」 一句威嚴中帶著關懷的話語,喚醒了雪花的理智,她告訴自己:事已至此,只能勇敢面對。她開始參加讀經班,以宗教灌溉自己乾渴的靈魂;原本就有一雙巧手,深諳縫紉的她,自願承擔戲服製作;她也加入拼布社、國樂社等社團,用藝術與人文滋養心靈;她參加讀書會,拼命讀書、寫詩、寫心得、投稿,不讓自己虛度一分一秒,一篇「戒毒心,慈母情」讓她贏得全省受刑人徵文比賽第一名,還有五千元獎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經驗鼓勵雪花更投入活動、更自在揮灑才華,因為只有在盡情創作的當下,她的心可以飛越鐵窗,感受自由,忘記自己目前的身分。 雪花的父親在入獄七年後病逝,深愛父親的她沒有返家奔喪,因為沒有勇氣讓家人看到她身上的手銬腳鐐,只能在暗夜中以淚水跟禱告送父親最後一程,囹圄劫難不只剝奪了雪花的自由,也讓她永遠失去了父愛,這個代價真的令她永生難忘! 幸好她的三個孩子乖巧懂事,時常來會面,有時候雪花的妹妹也帶著媽媽由離島來龍潭探望她,讓她在鐵窗內從不缺乏親情的滋潤,那是支撐她走下去的最大動力,她為自己的幸運心懷感恩,感謝上天在封死所有出路之後,還留下一道縫隙,讓亮光可以透進她的心底。 雪花的和諧粉彩畫作溫暖柔和,療癒人心。 歲月在專注學習中過得很快,一次次得名,一張張獎狀,撫慰了雪花被桎梏的身心,也加速她獲得自由的期程,在獄中度過了4000多個日子之後,雪花終於報請假釋了,她以為人生自此駛入風平浪靜的港灣,天倫之樂已在轉角處等她,未料一封先生寫來的家書,讓她的人生之船再度被大浪打翻:一張要求放他自由的信,以及離婚協議書… 久違的眼淚再度從雪花的眼角落下,被拋棄的感覺竟然比失去自由更令人心痛,她想逃避,但如果拒絕簽字,孩子們是否會左右為難?雪花失眠了!幸好十多年的鐵窗歲月已練就她快速轉念的能力:「一個人不愛我,但還有很多人愛我啊!如果我的祝福可以帶給很多人幸福,我為什麼不去做呢?」 雪花瀟灑地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放棄了這個她愛了30幾年的男人,也放棄了所有的財產,讓自己一切歸零,失去了就不要再留戀,放過對方,就是放過自己! 好事會過去,壞事也會過去,雪花終於假釋出獄了。她很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除了彌補對家人的親情虧欠,她決定把愛和感恩分享給更多人,感謝于淑華所長給的因緣,雪花進入台北少觀所當教誨志工,為了能更深入幫助孩子,安定青春躁動的心靈,她決定自我進修,到中山社大學習禪繞畫、生命教育以及粉彩治療,三年扎實的訓練讓雪花從更生人蛻變為藝術治療師,也考取和諧粉彩指導師證照,用雙手開創出色彩斑斕的更生路。 雪花感恩生命過程中的貴人幫助她提昇自己,因此她也努力成為溫暖別人的那道光,現在的雪花忙碌又充實:她開設工作室,赴關懷據點指導老人,到國立戲曲學院教導孩子,在福智基金會長期教學,她用藝術治療別人,也療癒自己。心被療癒了,勇氣也增長了,雪花開始以更生人的身分走入監所,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撫慰高牆內枯槁的心靈:台北監獄、台中女監以及桃園女監-那個曾經禁錮她自由的傷心地,現在已化為她重生的啟航點。 雪花替自己取了筆名-「夏雪」。夏天是她出生的季節,也展現她對生命的熱情;潔白的雪永遠是她的最愛,也代表她靜水流深的性格。透過指尖創作,雪花釋放出她的特殊經歷與頑強生命力,形塑出一張張色彩飽滿、柔美靈動的畫作,這些作品曾經在台中大墩美術館、法務部大廳展出,近期也將在張榮發文教基金會展覽,讓更多人見證她那經過霜雪洗禮的四季人生: 無期徒刑的更生人、快樂的義工、有成就感的老師、以及活出生命意義的女人。 生命的軌跡可能是愛,也可能是傷,無論如何呈現,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囹圄內的歷練讓雪花學會隨緣與惜福,更領略簡單生活就是幸福的道理,走過漫長刑期的幽暗,雪花老師色彩繽紛的人生才正要開始!

Read More

「超萌家政班」-萌熊造型棉花糖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3期 撰文/林憶雯 (知名甜點主廚,歷任台灣莘莘烘焙行負責人、艾葳咖啡甜點主廚、ISPAVITA飯店甜點主廚、台糖研發料理師等職,著有《超療癒造型甜點》、《泰式餐桌:給初學者的第一本書》、《糖果*甜點的手作日常》等著作) 材料: 1橙汁30g 2水麥芽10g 3細砂糖25g 4橙汁12g 5吉利丁粉6g 6蛋白35g 7細砂糖30g 8日式太白粉 做法: 一.4+5拌勻提早20分放入60/60烤箱保溫,蓋上保鮮模備用。 二.1+2+3照順序放入鍋,開火將糖煮勻,取出一倒入糖漿裡,放入烤箱60/60蓋上保鮮模備用。 三.6蛋白打發,7細砂糖30g分2次倒入蛋白裡,打發至蛋白不滴落,倒入二拌勻。 四.隔熱水繼續打發至滴落時痕跡不會馬上消失即可。 五.分顏色,分別分粉色(1號)、黃色(2號)二色分別裝入三明治袋,放入烤箱60/0保溫。 萌熊造型棉花糖的擠塑: 一.將烤盤放上烘焙布並用篩網撒上日式太白粉。 二.將裝至2號的三明治袋剪一小洞,在烤盤上擠出一圓球,待稍凝固後在一圓球上方左右邊分別各擠出一小圓球,為耳朵,萌熊頭部即完成。 三.將裝至2號的三明治袋在烤盤上擠出一圓球,即為萌熊的身體。 四.待步驟三稍凝固後,將裝至1號的三明治袋剪一小洞,在步驟三上擠一圈圓,即為衣服,在等待稍凝固後在一圈圓左右邊擠出袖子,等待凝固。 五.待步驟四凝固後,在用2號分別擠出4小圓,即為雙手、雙腳,等待凝固。 六.等待棉花糖輕觸不沾手後可畫表情,將竹碳粉+飲用水拌勻,用針頭沾竹碳水畫表情,眼睛用筷子沾竹碳水印上,等待表情凝固。 七.用篩網將日式太白粉輕撒步驟二五即為萌熊頭與身體,在用刷子輕刷粉,取出萌熊頭與身體。 八.用水彩筆刷輕沾飲用水刷至頭與身體結合處,在將頭與身體結合,即完成萌熊造型棉花糖。

Read More

番薯的滋味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3期 這看似極其純樸的一樣食材,卻是我的最愛。(本報資料照片) 撰文/黃柔諭(慈濟高中) 「番薯」這樣食材在臺灣,應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沒吃過也應該都見過,畢竟臺灣的島形就長得與其極為相似。這看似極其純樸的一樣食材,卻是我的最愛。 它的外形多呈現不規則狀,有的細長,有的粗短,表皮成棕色,在該食材尚未蒸熟前,內部是略顯蒼白的黃色,煮熟後,有的呈現出與成熟的橘皮相似的橘黃色,有的則為金黃。吃下一口,甜而不膩,如果料理得當的話,吃起來還會有極為綿密之感。 而「番薯」除了能夠蒸熟後單吃外,還能夠被製成其他食品,像是地瓜球、蜜番薯、番薯薯條等。其中,最受我喜愛的是地瓜球,先將麵粉、番薯泥混合揉成長條狀,再將長條分成小塊搓成圓球,最後放入油鍋炸即可。地瓜球的外皮呈金黃色,嚐起來口感酥脆,內部番薯餡吃起來極為Q彈柔軟,清甜可口,像是在嚼麻糬。 「番薯」不管是單獨食用,還是作成其他食品,樣樣都深得我心。不過,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好像沒見過奶奶吃番薯超過五次,一開始,我以為奶奶不喜歡吃番薯,直到有一次和奶奶聊天時突然提到,奶奶才對我解釋,她不是不喜歡吃番薯,而是從小吃這樣食材吃到害怕了。 奶奶告訴我,她年幼時,因為家中貧困,米飯和番薯相比,雖然兩者皆有飽足感,但相較於米飯,番薯的價格相對便宜很多,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奶奶可說每餐的主食都是番薯,因此奶奶長大後,每每看到番薯,便避之唯恐不及,有時還要我們後輩們懇求良久,才願意嚐一小口有添加番薯的食品,從奶奶的反應,我更加了解長輩們成長背景的艱辛。 深入我心的「番薯」,雖然價格不貴、看似平凡,但每每吃它,便會使我內心產生一種甜蜜感,也會使我想起奶奶小時候貧困的境遇,因而我覺得我生在這物質豐富的時代,真的該知足了。

Read More

我對青少年使用網路的看法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3期 手機成癮已是現代人的疾病之一,如何跳出沉溺的坑洞已是燃眉之急。(中央社資料照) 撰文/黃向暘(臺南一中) 現今網路四通八達,不可否認的,它已經在生活中具備重要角色地位,但在虛幻與現實的交錯間,如何不陷入「網」中而走上正確的「路」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而網路對於青少年的接觸大致上可用「資料取得」、「同儕關係」、「依賴影響」三層面剖析。 在資訊爆炸時代,資料府拾皆是,打開網路頁面,一串串連結網址於眼前,此時辨別假訊息的能力變得重要至極,根據調查顯示,網路上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資訊是偽造錯誤的,因此若不假思索的接收所有一切,可能使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想法偏激,同時可能成為假訊息傳播的情感操縱者。除此,由於大數據統計時代來臨,各網站可能記錄下個人偏好,提供適合個體的資訊,形成網絡同溫層,使青少年認為眾人的意見者與其相同。 同儕部分將有可能衍生出熟悉的網路霸凌和跟風現象。網路霸凌已是不容忽略的重要議題,由於網路發達,發言權越加普及,諸多學生將言論自由權利的帽子扣在欺負他人的頭上,殊不知無意或有意的惡言傷害有多深。跟風現象則也是在網路越趨明顯現象之一,因為某人做了某事且上傳至社群網體,眾人爭相模仿,然網路霸凌加上跟風現象,將使受害者遭四面八方攻擊而情感潰堤。 隨科技進步,各種遊戲出現於網路,藉由虛擬世界,青少年可以做出平常無法實現的事情,然自我身處位置的混淆,以及將遊戲視為唯一情感寄託嚴重影響身心靈健康。手機成癮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承認為現代人的疾病之一,如何跳出沉溺的坑洞已是燃眉之急。 然由此三方面分析概述如下:資料方面多參考權威網站,以其它參考資料為輔,亦或請教師長建言,多涉獵各方面管道消息,不掉入同溫層內,同儕方面多有同理心且不隨意輕信他人虛言,建立自已心中的一把尺,依賴層面使自已培養他類興趣,節制本身使用限度。擁有以上態度,年輕人也可以積極面對網路時代。

Read More

行善,不必等到有錢有閒時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2期 (趙傳安攝) 撰文/擁抱生命行善團發起人 郭咸均 朝陽東昇,駝背的身影、蹣跚的步伐,推著空殻般的嬰兒車,急著走過像鐵軌一樣長的斑馬線,小綠人加快腳步,數字倒數十秒,老婦人卻還沒走到一半。 走在老婦人身後的年輕情侶,飛步向前,一人攙扶著老婦人,一人幫忙舉手示意,請用路人別急著踩油門,這…就是行善。 每個殘疾的身軀,破損的生活環境,背後都有一個賺人熱淚的故事;我們無法一一了解每個故事的真相,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他(她)確實需要我們的奧援。 從小,我們常聽到「舉手之勞而已」這句話,長大後,這句話仍在,只是大家忘記把它向行善的方向去實現。國小課本裡,早就教導我「日行一善」的知識;出了社會,大家為了生計,無心的自腦海裡將此善念給稀釋,甚至刪除。 許多大型企業,都會成立專屬的慈善基金會,但多數而言,卻無法真正的照亮陰暗的角落,成立基金會是一種實力的表徵;把陰暗的角落給照亮,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兩者最大的差異,只在於有心與否。 很多人以為,做善事, 要等到有錢、有閒才做得到,其實不然;就像創世基金會的標語:順手捐發票,救救老殘窮。我們不見得有實力造橋鋪路,但是我們一定有能力奉獻施予,為弱勢改善居家環境,是奉獻;隨手捐發票,是施予。 社會上有諸多形式的公益團體,其中不乏假宗教之名義,行惡之實的敗類蟑螂,這些惡徒心中無仁義可言,他們一定不曾聽聞佛曰:「人為善,福未全,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老祖先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為富不仁,正是行善的反義詞。 扶長輩過馬路,是行善。切記,有天你我都會老。兄友弟恭,是行善,畢竟,家和萬事興;孝順父母,是行善,因為百善孝為先。 行善,原來如此簡單,不必等到有錢有閒時。

Read More

囚鳥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2期 撰文/鄭如曄(臺南女中) 侷限在一方空間之中,固有的思維架設好了未來的路,思考只需沿著框架的軌跡延伸,毫無被禁錮的覺察,牠安逸,牠平順,就如此活著。 課堂上,課文的內容一如往昔,制式高論著呆板的知識,既往的經驗告訴我,這般囫圖吞棗便好,書中的文字是正義,是絕對,不容置疑。 於是看世界的角度被束縛,受馴養,不再深入他所謂無關緊要的細節,不必費心換位思考,世界觀廣闊的天被割裂一片片,用來囚禁我們的想像,這既是天,亦是天的囚籠,日漸模糊自我對社會真實的認知。 俗話說天高任鳥飛,可當囚鳥不知天的存在時,又該如何飛,如何知道要逃離?「你為什麼會認為這件事的真相是這樣?」每每這樣的問句砸落,我皆無力回答,囁嚅在齒間的「課本就是這樣寫的」,千迴百轉後溢作挫敗的嘆息,千萬次凌遲自尊的心神,我才意識到,我早已身陷囹圄,卻仍自以為翱翔在無盡自由的浩瀚蒼穹間,做那最可悲可憐的囚鳥。 早該這麼做了,我上網查詢不同電視台、文章對於同一件事的描述,才驚覺同一件事上,卻有著各種迥異的面向,直擊我僵化而固有的認知,那是第一次,囚鳥開始意識到藍天的存在,懂了白雲的溫柔。 不願,我不願再回到安逸於既定框架的那囚籠,只嚮往明日天空盡頭的想像,是何等絢爛。 成了囚鳥,或茫然屈服,一生寄人籬下卻平穩自適;或驚醒恍然,一生波瀾不止,卻得到自由賜予的靈魂。而我,想突破冰冷的牢籠,找到天空之中,屬於我的軌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