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朝鮮半島風雲 解讀韓國戒嚴情勢發展

張競 韓國總統尹錫悅3日晚間透過電視發表緊急談話,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尹錫悅總統聲稱此舉係為剷除親北韓勢力,守護自由憲政體制。但依據韓國戒嚴法,總統宣布戒嚴後,須依法立刻通知國會,若國會經過議決程序,其中過半數議員不贊同戒嚴,並要求解除戒嚴時,韓國總統就須立刻宣布解除戒嚴令。 由於目前韓國國會席次架構為朝小野大,在野反對黨「共同民主黨」在國會300個席位中,擁有192席,因此隨即經過議決投票程序,毫不令人意外地要求尹錫悅總統立即宣布解除戒嚴令。顯然韓國政壇演出如此嚴重政治鬧劇,造成韓幣急速貶值,未來勢必影響韓國國際形象,對於韓國經貿出口與多項經濟活動,後續勢必產生嚴重衝擊。 大批南韓民眾群聚街頭抗議,要求南韓總統尹錫悅下台。(路透) 儘管尹錫悅總統在宣布戒嚴時,指控所謂反國家勢力藉由恐嚇法官以及彈劾檢察官等政治操作手法,試圖癱瘓司法系統運作,並且企圖凍結國家預算,其中包括打擊犯罪與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相關治安預算,將有可能嚴重損害國家基本施政秩序,使韓國陷入社會動亂困境。 但明眼人心知肚明,在野黨基本上就是鎖定尹錫悅夫人金建希所涉及醜聞,指控尹錫悅本人違法亂政,並有意對其提出彈劾案。尹錫悅針對在野黨提出勾結朝鮮政治指控,在尹錫悅夫婦聲望如此低迷狀況下,此種轉移焦點說法,根本就無法獲得韓國民眾支持,自然就會引起韓國在野黨強勢反撲,韓國政壇勢必動盪不安。 就目前觀察,針對韓國政府決定戒嚴,美國政府以及國務院都已經聲稱事先未曾獲得韓國當局通報,而中國大陸駐韓國大使館則是公開呼籲,在韓國境內中國公民,保持冷靜並關注政局變化,強化安全意識,減少不必要外出,謹慎發表政治意見,遵守韓國官方所發布政令。北京僅在領事事務層面表態,但就政治層級來說,並未立即提出任何聲明。 後續吾人應持續關注駐韓美軍是否將提升戰備態勢,甚至朝鮮方面是否將採取任何回應行動。吾人更需注意,兩周前在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拜登總統在祕魯利馬進行高峰會談時,習近平曾經強調,中方不會允許朝鮮半島生戰生亂,不會坐視中國的戰略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脅;北京是否將與華盛頓相互聯繫,商討朝鮮半島情勢發展,將是雙方關係發展現況重要指標。 東京對於朝鮮半島情勢發展亦會保持高度關注,在當前狀況下,對於北京是否能夠有效約制平壤,不讓金正恩藉由韓國政壇動盪情勢趁機從中取利,自然會特別關注;但東京能否與北京就情勢發展保持聯繫相互協商,更是檢視當前雙方關係變化重要參考依據。 當然華盛頓與東京必然會就朝鮮半島情勢保持溝通,但就目前狀況觀察,儘管尹錫悅宣布戒嚴,必然是會激化韓國朝野對抗,但動亂外亦影響他國機率並不算高。假若能夠在短期之內迅速解決爭議,恢復穩定應當可期;但不可諱言,尹錫悅總統在政治運作上如此衝動冒進,必然會是挑動更嚴重對立衝突,其政治前景行情實在難以樂觀估計。 韓國政局如此神來一筆,其實證明韓國民主政治體質相當脆弱,政治人物魯莽決策,政治算計嚴重失策,對於整國家利益與形象來說,確實造成難以彌補傷害。反觀國內政壇,昨晚不乏見獵心喜,胡亂將韓國政治鬧劇比擬國內政局之網路文稿與政治團體聲明,其實是在無形之中顯現出當事者民主素養真正水準,更招認出其內心世界是多麼陰暗不堪,思維又是如何地扭曲荒誕,確實是令人相當遺憾。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8076)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快評>南韓緊急戒嚴 各方應保持冷靜、克制!

彭志平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晚間突然以「為了保護自由民主國家免受潛伏在自由大韓民國境內的反國家勢力推翻韓國制度的威脅」為由宣布緊急戒嚴。此舉不但震驚南韓,也成為全球矚目焦點。近年來全球時局不靖,尹錫悅的緊急戒嚴變起俄頃,相關各方都應保持冷靜、克制。 尹錫悅的民調支持度低盪,突然宣布緊急戒嚴或有維護政權之意,但因事發突然,包括美國拜登政府、北韓、乃至日本、台灣、中國大陸、俄羅斯等恐怕都難以事先掌握。後續必須觀察拜登、即將重返白宮的川普如何反應。尤其是,金正恩是否蠢動?南韓內部,包括在野黨和民意如何因應?都將牽動東亞局勢演變。 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的主要背景之一,在於十一月初時他的民調支持度已不到20%,而且宣布緊急戒嚴又以「為了保護自由民主」為由。近年來民進黨對在野黨扣紅帽已成生活的日常;前立委郭正亮也在若干Line群組中po圖,此圖顯示民進黨立院黨團在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後影射在野的藍白在立法院的諸般作法,「Team Taiwan的我們,其實每分每秒、無時無刻都在抵抗世界等級的暗黑勢力侵蝕這個國家」。 雖然郭正亮補充此文「發出又刪除」,而且此圖真偽尚待釐清,但如果民進黨立院黨團真有此心態,仍令人憂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開講>解一帖霸凌藥方—從就業歧視的勞動平權開始

王冠斌、蔡宜君 上星期來,勞動界最大的公共議題為職場霸凌,而這議題也因此折損了一位署長及勞動部長,姑不論最後真的問題及事實為何,但可以確定的即為,勞動權又再受了一次重大的公共討論。 上星期來勞動界最大的公共議題為職場霸凌,而這議題也因此折損了一位署長及勞動部長何佩珊(圖)。(中央社) 國際勞動人權 國際勞動人權沿自國際勞工組織ILO所通過的基本公約,而已通過190部公約與206部建議,其中又有10個公約與1個議定書被視為勞工的核心權利,稱為「基本勞工公約」。這些核心公約可分成幾個權利面向,包含「結社自由和有效承認集體談判權」、「消除一切形式的強迫或強制勞動」、「有效廢除童工」與「消除就業與職業歧視」。 而我國自勞動法立法自今,歷經工運、陳抗、勞動三法及國際間對於血汗、新疆之亂、印度童工、剝削等國際議題及國內勞工運動以來,也常常因為政治、經濟及國際關係等,時而突顯、時而冷漠,也實為帶來改革的力量,只是經常不是因為對於勞工的重視,而是藉由某些事件,成為省思與反思的改革力量,實為美中不足,仍待國民與為政者多留一些議題上的追尋。 我國的重大爭議事項 歷史永遠在讓人類反思,錯誤的代價,而國家發展的力量,也來自於公民的自覺及素質的沉澱。這近十年來,幾個重大勞工議題,除了公部門霸凌事件及就業歧視發生外,散見幾個重要事件,如大賣場女性員工過負荷死亡、貨運司機暴斃、火車司機勤務分配過負荷、出版社女職員就業歧視、女性員工就業歧視跳樓等事件都曾引起廣大的社會運動及關注,但卻也僅止於民氣可用的法規修正,卻也無法成為一個公民認知的社會價值,即立法目的公共目的、企業的友善職場及勞工的就業意識與工作倫理。 勞工的就業場域,無論在就業安全與職場保護,經常在從事醫療工作臨床中發現,很多的職業上原因,其發展的歷程,除了多元外,在回顧事件的遠因,是無法從單純的症狀就足以判斷可歸責的演化歷程。而在職場復工,對於勞工的就業能力、就業條件及客觀上的職場環境上,仍然是一條漫長及極需解決的問題,畢竟這涉及到法律認知及勞資間的信任關係。 機關查核與產業特性歧異 勞動主管機關對於勞工權益的維護,不僅止於勞動條件,如勞動契約、工資、工時、加班、特休及勞工退休金等常見的勞動權益所作的勞動檢查,而近十年來,從勞動平權上的發展,除了國際上的勞動思維上,對於工作平權議題,更是我國勞動史上更為積極的推動及宣導,如就業歧視、性別平等、性騷擾、職場霸凌及近幾年為因應就業市場退休後的再就業,所為的一連串作為,便是希望在未來的勞動市場上,更為符合時勢及職場的融合。 今年國發會於10月17日發佈台灣人口結構拉警報,最新人口推估,至2070年,台灣總人口將降至1,497萬人,較今年減少三成六,且扶養壓力沉重,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20%。而我國的產業特性,因屬於出口型的經濟產業為大宗外,服務業的人口比例需求及勞動力的產業,便是需要更多的青壯人口,然而這樣的產業特性,便容易排擠到高年級的退休人員,因此,該如何在未來勞動政策上作另一個保護措施,便是對於就業者及事業主,如何依循及維護勞資關係正向發展上的必然立法方向。 勞動就業市場發展與法規修正 勞動市場的法規,旨在保護或匡正違規的現象,而時常因為矯枉過正,常常造成就業市場的逆選擇或更為隱匿的不健康現象。職場霸凌及就業歧視,在勞動市場上,無論是那個領域及那個國家,都無法消除此一現像。而往返國際的外商航空公司,國際勞動平權上便有相對公平且具體的申訴機制,因此,文明的過程,即在於如何去讓此一問題能有機會解決,而非在於一再檢討問題,但問題一直存在,故制度的設立及方案的處理機制,都取決於社會的共同價值及對於問題能否被揭露。 職場霸凌與就業歧視,能否消弭,相信也不是一帖良方便能解決,因此,在期待新任勞動部長上任後,能對於未來不僅於勞動市場上的勞動工作者外,對於非典型勞動工作者、公務人員、高年級退休人員及醫護人員等,被因應高工時、高壓力及被排除於適用勞基法的從業人員,應一體適用,而非被邊緣化的勞動工作從業人員,畢竟,要解決的不是行業別的不適用,而是去理解不適用行業別,是否也應被平等對待,否則也成為另一個被歧視及霸凌的行業對像,實為矛盾。 資料來源 摘自人約盟https://covenantswatch.org.tw/ilo|國際勞工公約/ 摘自經濟日報; 人口結構拉警報 情況惡化 2070年每一位青壯年須扶養一名老人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69/8299265 勞動部:就業歧視https://www.mol.gov.tw/1607/28690/2282/2284/2324/7394/post (作者王冠斌為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蔡宜君為前外商航空資深空服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就在12/1 善化蘭心扶輪結合社會力量小東捐血室獻愛心

善化蘭心扶輪結合社會力量 12/1小東捐血室獻愛心。(善化蘭心扶輪提供) 即時新聞小組報導 國際扶輪3470地區善化蘭心扶輪社及蘭心扶青社結合在地企業有巢氏房屋、台慶不動產台南區經管會,並攜手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及小東捐血室,於12月1日在小東捐血室前廣場舉辦「捐血活動」、「粉紅無懼愛自己婦女乳癌篩檢計畫」暨「AI中風預防篩檢活動」,現場提供乳房攝影檢查、AI中風預防篩檢服務,除了鼓勵民眾為健康把關之外,也希望民眾們能熱心捐血,增加血液庫存量,讓有需要用血的病患也都能安心接受治療。 善化蘭心社社長林玉環表示,「AI中風預防篩檢」及「粉紅無懼 愛自己 婦女乳癌篩檢計畫」是國際扶輪3470地區的年度重點計畫。 12/1辦理的「婦女乳癌篩檢計畫」,期待更多女性朋友一起響應,呼籲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民國43至68年次出生)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68年次至73年次出生,且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AI中風預防篩檢」檢查對象為40歲以上民眾,只要在檢測當日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備用,檢查完成由AI雲端判讀並提供檢測報告,民眾若有心律異常,務必就醫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善化蘭心扶輪社感謝醫療團隊和志工夥伴的全力支持,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公益健康活動,為社區民眾提供更多健康福祉。

Read MoreRead More

<開講>德俄通話顯現歐洲自主應對俄烏衝突

張競 11月15日德國總理蕭茲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電話會談,蕭茲在通話前已經將其預備與普京會談,討論莫斯科與基輔進行和平談判,事先通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同時亦通報北約組織相關細節,分享整個通話內容。 11月15日德國總理蕭茲(右一)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電話會談,顯現歐洲自主應對俄烏衝突。(路透) 儘管蕭茲企圖透過重申德國將持續支持烏克蘭安撫澤倫斯基,但顯然烏克蘭總統對此並不買帳,在德國與俄羅斯兩國高層通話後,痛斥此舉不啻為開啟「潘朵拉盒子」,言下之意就是認為國際社會原本聯手孤立俄羅斯顯然出現缺口,未來自然會產生連鎖效應,西方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基礎勢必亦隨之動搖。 其實國際社會都理解導致俄烏衝突遠因在於西方世界未能遵守承諾,坐視北約組織不斷東擴,導火線則是2013年年底烏克蘭內部政治動亂產生廣場革命,讓親俄政治領袖在西方所鼓動群眾運動下失勢而被迫下台,俄羅斯當時考量無法確定未來發展前景,因此在2014年2月20日斷然出兵入侵克里米亞,但當時西方世界並未積極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因此衝突並未因此完全爆發失控升級。 但因後續歐洲各方介入調停俄烏雙方衝突,儘管曾經兩度促成簽定《明斯克協議》以及《新明斯克協議》,但最後由於烏克蘭東部分離運動愈演愈烈,實際衝突交鋒讓停戰協議完全失效,最後讓莫斯科決定擴大衝突,在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實施全面入侵,並且後續毫不掩飾地透過其國內政治議決程序,正式將烏克蘭東部頓內斯克與盧漢斯克兩州,再加上克里米亞半島地區納入俄羅斯版圖。 事態發展至此,儘管俄烏戰場軍事戰線目前並無重大突破,雙方攻防互有斬獲,但從川普總統勝選後,烏克蘭高層旋即理解西方支持大勢已去,就連澤倫斯基總統本人都被迫坦言指出,川普總統就任後,俄烏戰爭將提早結束。莫斯科更是看出烏克蘭繼續對抗俄羅斯氣勢明顯崩盤,因此才會在與蕭茲通話時,雖然表示俄羅斯從未拒絕談判,但也直接挑明未來談判必須考量俄方國家安全利益與「衝突根源」,更須以「新領土現狀」作為基礎談判。 為何德國總理蕭茲如此積極與俄羅斯協商,希望能夠儘速達成和平協議?各方學者專家咸信此因當明年一月川普政府正式就任後,華盛頓支持基輔繼續對抗莫斯科力道勢必銳減,未來談判地位會轉趨不利。但政治觀察家卻忽略掉德國內部政治情勢,才真正是為何蕭茲要如此急於推動俄烏對話談判真正因素。 近日德國政壇本身就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來由德國三個政黨勉強所組成之聯合執政聯盟,在政策統合上其實相當脆弱,多頭馬車各行其是嚴重拖垮德國國際聲望,亦讓其對外政策無法維持穩定。由於蕭茲基於政策歧見,斷然將自由民主黨(FDP)籍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解職,導致該黨退出執政聯盟,蕭茲所率執政聯盟在下議院立即就喪失多數地位,情況嚴重到讓德國聯邦政府2025年總預算案都無法通過。 眼見12月16日就要進行國會信任案投票,依據各主要政黨目前協議,緊接著就會在明(2025)年2月舉行大選;換言之,蕭茲政府其實亦如拜登政府同樣進入倒數計時階段。所以期待在斡旋俄烏對話上有所突破,希望藉由外交成績單救亡圖存,其實才是蕭茲所打如意算盤。而且擺明無法繼續相信華盛頓承諾時,德俄通話顯現歐洲自主應對俄烏衝突,絕不令人意外。 許多媒體報導都認為烏克蘭必須在領土主權上有所讓步,才能有望讓雙方達成協議;說實在話,這是將「和平協議」與「停戰協議」相互混淆所致。吾人必須理解到全球諸多衝突,在雙方達成停戰協議後,經常延宕多年根本就無法達成和平協議,讓爭議領土完成政治程序合法達成讓渡協議。諸如韓戰、福克蘭戰爭、塞浦路斯衝突,甚至連二次大戰蘇聯雖與日本停戰,但從未簽署和平協議,所以北方四島領土爭議更是懸而未決就是最明顯案例。 所以俄烏若要停戰,其實西方各國是應當敦促雙方簽署停戰協議,但實在沒有必要對烏克蘭施壓,迫使基輔放棄任何領土,而且不論從任何角度或是國際法理來說,俄羅斯確實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而就現代國際法來說,透過侵略與征服獲得領土,確實是無法獲得合法承認。所以只要烏克蘭不鬆口,基本上目前被俄羅斯所攻佔領土,不論是否經過俄羅斯國會任何政治程序,基本上在國際社會是無法獲得承認與接受。 不過國際社會向來現實無比,出賣盟友對其施壓迫其讓步,遠比讓敵手屈服撒手來得簡單。歐洲各國曾經背棄盟友,迫使其簽署慕尼黑協議,演出過極度不光彩歷史。而歷史會不會重演,歐洲與美國會不會始亂終棄,迫使基輔接受莫斯科所開出條件,就讓吾人睜開眼睛,看看無情歷史是否又要重演? (作者為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https://www.storm.mg/article/5275342?mode=whole)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二0二四.「革故鼎新 繼往開來—辛亥革命與口述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下)

藍薇薇 在第二場學術論壇《辛亥革命研究面面觀》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張力的發言題目為《辛亥革命時期西北地方的參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人文社科總編馮勤的發言題目為《民國時期上海紀念辛亥革命活動略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彭劍的發言題目為《深化辛亥人物研究之可能路徑—從孫中山的「行者」綽號說開去》、香港樹仁大學田家炳孝道文化教研中心主任區志堅的發言題目為《保存先烈資料:以尢列、許崇智的後裔為例》、日本神奈川大學中國人留學生史研究會幹事郭夢垚的發言題目為《日本辛亥革命研究史的一個側面—以滔天會的活動為例》。本場論壇主持人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 在第三場學術論壇《口述與記憶,紀念與傳承》中,江蘇省口述歷史研究會會長李繼鋒發言題目為《史跡.追思.建構:辛亥志士後裔個人口述與集體記憶》、南京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武黎嵩發言題目為《國家記憶與家族記憶:辛亥志士後裔對於辛亥革命的理解與傳承》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卉的發言題目為《親歷者後裔口述訪談:辛亥革命的後記憶建構》、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主任段君峰的發言題目為《關於參與辛亥首義志士口述史工作的幾點體會》。辛亥革命紀念館「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專案負責人黃敏靈的發言題目為《口述歷史與策展工作結合的展望》,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陳立文的發言題目為《辛亥革命口述歷史在台灣》。本場論壇主持人為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 海內外辛亥志士後裔為本次大會錄製視頻送致祝福,由主會場在研討會中進行分集插播。 《辛亥志士祝辭集錦第一輯》發言者為:蔡濟民之孫蔡禮鴻—秋瑾曾外孫賴啟振—魯祖軫孫女魯桂軒—劉公孫女劉重喜—向岩之孫向虎雛—張難先孫女張銘歌—李書城曾外孫陳龍—夏道南曾孫夏威—馬祖全曾孫女馬靜—楊載雄之孫楊海濤—向籲謨曾外孫女楊玲—楊斌波曾孫楊志遠—方明遠之孫方玉成—朱峙三之子胡香生—萬鴻喈孫女、萬耀煌侄孫女萬學行—譚道源之孫譚世煌—劉家佺之孫劉經熙。 《辛亥志士祝辭集錦第二輯》發言者為:黃展雲外孫林通—李樹藩外孫、李恢侄孫段齊順—鄭開文外孫女黨廣源—韓恢之孫韓懷慎—鄧玉麟孫鄧中哲、鄧中憲、曾孫鄧正恆—葛光庭之孫葛平章—陳陶遺孫陳遠甯—呂志伊外孫葉祖蔭—陳幹外孫女佟立容—宋大章之孫宋煜—樊耀南曾孫樊斌—吳浩之孫吳金生。 《辛亥志士祝辭集錦第三輯》發言者為:覃振曾外孫林立-孫中山孫女孫穗芳-何成浚之女何慶華-向海潛之子向榕錚—譚嗣同玄侄孫女譚裔—蔡鍔之孫蔡協—宮崎滔天曾孫宮崎黃石—孫揆均外孫阮祖望—黃鐘瑛之孫黃漢鏘—趙聲侄孫趙英凱、趙聲宗親趙金柏—李曰垓曾孫李方明—李烈鈞曾孫李啟方—藍天蔚外孫藍煜、曾外孫女藍薇薇。 在台北主會場參與線下發言的辛亥後裔代表為吳祿貞侄孫女吳厚悌、張靜江曾侄孫張文嘉。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北市市長蔣萬安、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台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朱明月發來賀信或送贈鮮花祝福大會圓滿成功。 參與此次大會並通過線上、線下模式作分享的專家、學者及辛亥黃埔後裔及觀眾逾百人。 (作者為「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項目發起人)

Read More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二0二四.「革故鼎新 繼往開來—辛亥革命與口述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上)

藍薇薇 編按如下:本文雖非「府城廣角鏡」專欄的評論體例,但日前11月12日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台灣舉辦紀念活動鮮矣,故刊登本文以彰顯台海兩岸及華人社會對孫中山先生之尊崇與感念。 為傳承辛亥革命精神及深化口述史學與辛亥革命研究,亦為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五十八周年,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由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民主文教基金會(台灣)與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主辦的,及台灣各省市同鄉會總會、辛亥革命博物院(湖北)、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研究群、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江蘇省口述歷史研究會、揚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日本神奈川大學中國人留日學生史研究會、日本滔天會、日本僑報社、中華辛亥文化基金會、中華南社學壇、閩籍辛亥志士後裔聯誼會(籌)、中華辛亥粥會、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水晶晶南潯.「象牛」後裔上海聯誼會協辦的二0二四‧「辛亥革命與口述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台北市政府青年局國際會議廳順利舉行,本次活動感謝澳門基金會贊助部份經費。會議由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理事長周永璋、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理事長林園丁主持。 本次大會以台北市政府青年局國際會議廳為主會場,另設三個分會場:南京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內)、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在主會場,台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童惠珍,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陳鎮湘上將,參加黃花崗起義、響應武昌起義的台灣抗日烈士羅福星孫女羅秋昭為大會致辭。 本次研討會的南京分會場設於南京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參會者為在南京地區線上參與研討的專家學者及參與南京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會完成第一批「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學生代表。著名歷史學家、南京大學教授張憲文發來賀信祝福大會,江蘇省歷史學會會長、揚州大學教授周新國為大會發表祝詞。南京分會場主持人為辛亥英烈藍天蔚曾外孫女、「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項目發起人藍薇薇。 本次研討會的上海分會場設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目前所在地—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參會人員為中華辛亥文化基金會的辛亥後裔及在上海地區參與研討的專家學者。致詞嘉賓為孫中山曾外孫王志雄先生。主持人為辛亥先賢鄧玉麟之孫、中華辛亥文化基金會會長鄧正恒。 武漢分會場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參會者為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專案組及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的學者專家。致詞嘉賓為: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長魏德勳、熊秉坤之孫熊永鑄。武漢分會場主持人為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主任段君峰。 在正式研討環節,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呂芳上作了專題演講《留歐革命黨人的活動:兼論辛亥革命的價值及時代新義》。 在第一場學術論壇《辛亥革命新解與兩岸學者對話》中,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馬敏的發言題目為《如何建構辛亥革命新敘事》,台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兼任教授傅琪貽的發言題目為《晚清中國與辛亥革命》,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唐啟華的發言題目為《英國政府對辛亥革命的態度》,本場論壇主持人為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陳立文。 (作者為「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項目發起人)

Read MoreRead More

<開講>川普重返白宮 兩岸化危機為轉機

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再度入主白宮,為國際社會丟出震撼彈。(取自川普臉書) 梅花新聞網主筆室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再度入主白宮,美國外交政策有一定的延續性,但政黨輪替必然帶來轉變,特別是川普本身的不可預測性已成為世界局勢的潛在變數。台海兩岸與其觀望、等待美國新政策與做法,不如化被動為主動,打破大兩岸決定小兩岸命運的框架,透過交流合作,緩和兩岸緊張對立情勢,化解衝突危機,創造兩岸共同命運。 兩岸對這次美國大選都懷有複雜矛盾心結。最近兩岸學者專家在上海舉行座談會中,大陸學者對於川普終止美中40多年的接觸合作關係仍然耿耿於懷,但他們也認為,美中關係已經歷了最惡劣時期,川普回鍋,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短期內可能持續加溫,雙方關係不能再壞到哪裡。 川普在大選期間表示,要對大陸進口普遍課徵60%關稅,電動車關稅更高達200%;若大陸企圖封鎖台灣,將以150%到200%的關稅制裁。但他也毫不掩飾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惺惺相惜,川普說,他與習近平有緊密關係,「他真的很好」,「與他想處很好」,再加上川普對於是否會出兵協防台灣的問題一直保持距離,令北京感到寬心。 川普勝選  台灣既期待又怕受傷 台灣對於川普則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川普過去在總統任內對台軍售高達210億美元,放寬內閣層級官員訪台,川普手下大將如前國務卿龐佩奧、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等都是反中鷹派,堅定支持台灣。川普本人在競選期間又不斷放話,台灣應付美國保護費,必須增加國防預算到GDP的10%,台灣竊取了美國半導體產業,但他一再迴避美國協防台灣問題,令台灣無法完全掌握未來可能發展。 可以預期,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為競選主軸的川普,一切將以美國利益為優先,民主自由價值與人權等元素將被「交易式」外交稀釋,這個模式也可能應用於兩岸關係。未來川普政府可能加速對台軍售,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也可能利用台灣作為對中國大陸貿易和高科技談判的籌碼,其中蘊藏了難以預料的安全風險;也不能排除川普採取平衡路線,大玩兩手策略。 而在堅持主權及領土完整核心利益不能讓步的前提下,習近平不會讓美國予取予求,中共不會放棄統一目標,更不允許台灣「倚美謀獨」,美中對台灣問題的歧見將持續存在,但美國以其實力地位與平衡者角色,在美中台三方互動之下,佔據制高點,台灣則繼續淪為美中戰略競爭下的棋子。 美國未來將持續在美中戰略競爭及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間尋求平衡點,這也是美國最大利益所在。相形之下,兩岸關係惡化加劇,又面對美國新政府的變數,透過交流合作,降低彼此敵意,避免台海局勢動盪不安與危機更形重要、迫切。 兩岸目前欠缺互信、善意,大陸批判賴清德的國慶演說,是一篇更具「危害性」、「破壞性」的台獨自白,但不能全盤否定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仍有進一步闡釋的空間。習近平在「馬習二會」曾表示,願意共創中華民族認同,被視為是對台灣釋出有史以來的最大善意,這些都證明了在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反對改變現狀的共同基礎上,雙方溝通協商大門並未關上。 美中競爭激烈  兩岸交流更形迫切 新任海基會董事長吳豐山表示,兩岸分立分治已經75年,海基會必定以「存好心、說真話、做實事」的態度承擔責任,並喊話大陸海協會同步堆疊善意,揮別柳暗,迎向花明。吳豐山的談話務實、開明,刻意不切割兩岸的歷史連結,向大陸傳遞了善意。 前總統馬英九已邀請包含北京大學等7所大陸大學師生於11月27日訪台,其中包括曾獲奧運桌球6金傳奇的馬龍,以及台北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若能順利舉行,都將具有高度指標意義,將可進一步帶動各領域的交流互動。 在經歷兩次暗殺、政治暴力繪聲繪影,美國總統大選和平落幕,除了彰顯美國制度優越性,對世界秩序、甚至台海安全形勢有具有穩定作用,全球主要國家對於美國選舉多已超前部署,做好因應準備,兩岸也應掌握新局面、新契機,打破對立、仇視僵局,共創「和平沒有輸家」的互利雙贏局面。 (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6651,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開講>解讀美國對我出售NASAMS

張競 10月25日美國公佈對臺出售三套「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 National Advanced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以及附屬裝備;總金額11.6億美元。 https://www.dsca.mil/sites/default/files/mas/Press%20Release%20-%20TECRO%2024-48%20CN.pdf 謹就本案分析說明如下: 此項軍售在2022年就已獲得美國確認,但因我方未能完成預算編列與美國軍備承商產能無法供售等多項因素,延遲至今才完成供售審查程序。 本項軍備投資案係始自空軍民國108年「天隼二號」增強要點防空自衛能力案,但迭經修訂原始規劃配置構想,從對外籌購現役點防禦防空或近接武器系統,搭配國造自製中低空防空飛彈;再逐漸修訂建案構想,將要點防空作戰需求逐次擴大至有限要域防空架構,並開始轉向至向美國直接採購源自美軍部署於其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之「美國首都區域防空系統」(National Capital Region's air defense system),經過逐次更新調整所發展出之「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 National Advanced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 就目前供售數量僅有三套來說,其實並未完全滿足我方原先所計劃之四個連,每個連四個發射架之預期採購數量。當然此種落差亦會影響到未來全案投資規劃與發展進度。舉例來說,原始為四套系統所規劃之營區、陣地、聯絡道路與防護配套設施與兵力編制,恐怕就要有所調整。 儘管原先依據作戰構想與任務需求,為該系統所律定之任務職能,基本上是優先考量護衛指揮中樞政經要域,然後依序考慮保存戰力階段之戰機集中要域,或是對敵反擊飛彈指揮管制中心,此時就必須有所權衡與取捨。 吾人亦必須注意,儘管此項防空系統接戰能力確實能夠涵蓋較大區域,在表面上可以將其任務稱為要域防空,但在本質上還是依據被保護任務目標而調整之要點防空系統。其與區域防空、地面部隊野戰防空以及艦艇編隊之艦隊防空,或是泊港期間內之要港防空還是要相互配合。 基於整體防空作戰之「統一指揮管制、分區負責接戰」原則,前述各個不同部隊兵力所各自負責之防空作戰責任,在使用新防空系統部隊兵力加入後,都必然要面對相當時日之磨合適應期。這個道理是與交響樂團要納入新樂器組合,所必須面對挑戰完全相同。 交響樂團依據特定交響曲樂譜,現有樂器演奏組合無法滿足某個音域(range)之演奏需求時,自然就必須引進某種樂器組合來補足此段空缺。而整體防空作戰作戰構想與兵力指揮管制原則,其實與交響樂團要依據樂譜,統合不同樂器組合完全相同。針對不同區域、空層、威脅狀況與地形要素,籌建不同防空系統,依據作戰構想與任務需求,分配其作戰職能,指定其部署位置,這與古典樂團演奏交響樂整個籌辦與演出過程,基本軌跡相當類似,要真說是異曲同工亦不為過。 就臺澎金馬整體防空作戰體系來說,確實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各類地面防空系統與各型防空戰機,從成軍服役到功成身退汰退除役不知凡幾。勝利女神力士飛彈、鷹式飛彈與九零高射防砲,都曾經各領風騷數十年,最後還是要退出防空作戰舞臺。假若再加入考量防空戰機、地面部隊野戰防空與艦隊防空系統更新,說是兵無常勢兵力序列經常有新戲也是真話。 所以舊武器除役與新系統加入,整體防空作戰體系都要歷經內部重新整合陣痛期,作戰責任區亦會隨著兵力部署而重新洗牌,此乃軍事武力有機體人生常態,大家也不用太過於擔心。 最後還是要多講一下,拜登政府老是在華府週五下午公佈對臺軍售訊息,這真是標準「週五傾倒新聞」(Friday News Dump)標準操作手法。距離美國大選如此之近,再加上其金額有限,選舉操作可能性看來也不會太高。北京必然循例抗議,但是對美國選情來說,亦將是不痛不癢。 看來這是拜登政府在選舉投票前最後一筆對臺軍售,但拜登政府在選後到一月份前,還有無可能再宣布對臺軍售?不論有無臨去秋波最後幾筆軍售,依靠評論美國政情在政學界討生活的觀察家與評論者,必然還是能夠做出多筆文章!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開講>破解黑熊學院神秘面貌

張競 本月14日中國大陸對台實施「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恫嚇施壓,在演習結束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宣布,將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增列至「台獨」頑固分子清名單,並宣稱將對黑熊學院及沈伯洋、曹興誠實施懲戒,將依法終身追責。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右)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左)被大陸國台辦增列至「台獨」頑固分子清名單。(中央社,資料照) 依據國台辦所發新聞稿內容,直指沈伯洋為「黑熊學院」負責人,但隨後沈伯洋就對媒體宣稱其並非黑熊學院負責人,並且反嗆國台辦查證能力有問題,結果引發各方議論以及嘲諷。 但沈伯洋如此辯解,很快就被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透過資料搜尋居然發現「黑熊學院根本不存在」,黃士修特別強調,沈伯洋在2021年所創立黑熊學院只是倡議團體,但卻沒有法人地位;換言之,黑熊學院從來就未曾向任何政府主管機關完成登記手續,黑熊學院從頭到尾在台灣社會高調活動,在本質上就是個黑機關或是非法組織。 誠然依據黃士修所搜尋結果,顯示確實是有三個看起與所謂黑熊學院有關係之分支機構,其中包括2022年5月所登記設立之「黑熊社會企業有限公司」,當時負責人為目前擔任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之曾柏瑜;但是依據總統府對外發布資料顯示,曾伯瑜是以事實上並不存在之黑熊學院所擔任顧問身分,獲聘成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 另外兩個機構則分別是2023年9月登記設立之「社團法人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再加上2023年11月登記設立,但在2024年6月變更登記並停業一年之「台灣黑豹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但前述三個分支機構,基本上都與沈伯洋本人或是沈伯洋妻子曾心慧具有某種關係。 前述資訊經由黃士修先生公開於社交媒體發布後,儘管沈伯洋諸多行為經過黃士修先生分析後確實可議,但經過媒體轉載數日,並未獲得沈伯洋本人回應,不過卻讓吾人獲得下列數點認識;首先必須感謝黃士修先生所提供事實查核資訊,亦須肯定其對黑熊學院真實狀況所提出之客觀分析。 其次就必須非常嚴肅指出,沈伯洋委員在出面反嗆時曾說:「國台辦事實查核能力顯然非常有問題,因為我根本不是黑熊學院負責人!這等於官方帶頭造謠,當然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 請注意沈伯洋並未指出,黑熊學院其實並不存在,而是負責人另有其人。因此吾人要質問沈伯洋,能否公布黑熊學院向政府主管機關登記註冊資料,讓社會公眾理解黑熊學院與前述三個分支機構關係為何?到底是那個分支機構才是黑熊學院化身? 黑熊學院在名稱上看起來是應當向教育部登記註冊,但前述機構看起來若非透過經濟部完成企業工商登記,就是向內政部辦理社團法人登記註冊, 而且最重要的是沈伯洋到底能否讓台灣鄉親理解,到底誰才是黑熊學院院長或是負責人。 在現代社會中,假若不是存心欺詐錢財之黑幫與邪教,基本上都要向政府主管機關完成登記,並且其財務與運作都要受到監管;而黑熊學院在過去數年間,以黑熊學院名義,高調辦理各項教育講習活動,並且透過網路出售多項物品,其募集資金、收取款項以及金錢財務帳冊與流程,能否攤在陽光下經得起社會檢驗? 最關鍵要點是此等財務報表都應該經過負責人簽證,並且送交主管機關接受查核,只要將所謂「黑熊學院」財務資料拿出來,就可以馬上讓各方理解到,到底「黑熊學院」神秘面貌長得是個什麼樣?而誰又是黑熊學院真正負責人! 最後必須提醒,當沈伯洋指控他人帶頭造謠極不可取時,又未否認黑熊學院並不存在,顯然就有義務公布黑熊學院向政府註冊資料,否則沈伯洋本身豈不是也在帶頭造謠嗎?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若要對黑熊學院提供資金時,究竟是由那個分支機構負責收款?其實社會大眾會對此更有興趣。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要是委託所謂「黑熊學院」辦理活動,又是由那個分支機構出面與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簽署委託協議呢? 吾人不禁想起其實黑熊這個名辭並不算太光彩,到處從事詐騙之台灣民政府,就曾經以黑熊名義,組織過準武裝團體與治安機關對抗過,但事實證明黑熊部隊只不過是個無法承擔大任虛張聲勢空架子。 如今既然沈伯洋出面澄清其非黑熊學院負責人,但卻沒有說明黑熊學院並不存在,顯然就必須拿出確切證據,提供事實讓各方查核,就讓吾人拭目以待!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i-meihua.com/Article/Detail/16006,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