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說鬼 胡瓜扮色鬼秒入戲

胡瓜邀陳柏霖張榕容容說鬼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綜藝天王胡瓜Youtube網路頻道《下面一位》最新一集邀請到陳柏霖、張榕容宣傳電影《鬼才之道》,3人聊起鬼話連篇,好笑又毛骨悚然。 聊起恐怖靈異經驗,陳柏霖、張榕容說,拍攝電影時並沒有遇到什麼恐怖的事情,不過因為是在廢棄的度假村進行拍攝,空無一人的陰森的環境難免感到害怕,張榕容直呼:「最可怕的是沒有便利商店!」讓胡瓜不禁回覆:「有便利商店才可怕吧!誰要在那裡上班?!」 胡瓜也分享過去拍攝電影時也遇到靈異事件,首先是在下榻的飯店發現床底下有冥紙,接著在房間裡也不時有鈴鐺聲傳出。 遊戲環節進行演技大考驗,胡瓜抽到被鬼附身翻白眼,當場上演色鬼介紹《鬼才之道》電影,對鏡頭不斷流口水又一秒入戲的表現,讓陳柏霖、張榕容都拍手叫好。

Read More

〈中華文薈〉色彩 ∣∣心情

■簡世哲 碧海藍天 碧海藍天 感謝二年前李坤德老師的邀請,安排了我的個展,這二年我常思索要畫甚麼?最後我還是想忠於自己的感覺,以色彩來記錄每天心情。在形式上,雖然我比較喜歡半抽象的畫法,但有時候,某些情緒必須具象才能表達,因此形式就會比較多元,包括了寫意、半抽象和抽象都有。在內容上,包含了花卉、靜物、風景、少數的人物和動物。 常有人問我,你每天畫不會累嗎?對我而言畫圖就像喝咖啡一樣、是一種享受並不是做苦工,那怎麼會累呢。我的書桌上有一段座右銘,「每天不斷地搬石子,就是為了建造心中的那座教堂」,在「色彩」的世界,我會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蓋我的那一座教堂。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除了上美術課外,人多的場合就很容易怯場、詞窮,所以畫家這個工作很適合我,只要面對一張空白畫布,然後把它無中生有,頂多在個展開幕致詞時緊張一下,況且現在又有網路可以發表作品,真的很方便。在我的大學時期,電腦並不普及,大多的圖檔資訊都是從畫冊來的,當時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到亞典書局、光華商場舊書攤、系圖、建國花市、畫廊、美術館,我很喜歡台北,我覺得整個台北就是我的學校。 夏日 夏日歌聲 我覺得藝術家有一個通病,就是生活上可以省吃儉用,但確可以不惜重資去買一本喜歡的畫冊,即使這本畫冊只有一張喜歡的作品也願意,跟當時比起來(大約1990年)現在真的方便太多了,只要電腦一按,世界各國的畫家風格都可以一目了然。 我高二開始學畫(當時沒有美術班,畫室也很少,大部分的人也都是高中才學畫),很幸運地來到我的啟蒙恩師——陳哲老師畫室。 「嘉義市延平街70號」一間窄小的平房,卻是很多人共同美好的回憶,這個美好的回憶一直影響我到現在,當時的大學聯考很特別,素描只考石膏像,水彩只考靜物,水墨只考山水,跟現在差很多,所以在上大學之前我只畫過這些東西,(應該說當時的我們都只畫過這些),很難想像現在的國小、國中美術班學生,都已經是十八般武藝,不論靜物、風景、人物、都很厲害了。陳家班是一個很溫馨,很有傳統的畫室,學長姐假日常會回來指導學弟妹,每年北上考術科也是一屆會帶領一屆,包括所有的食、衣、住、行及術科練習,因此大家的感情都很好。 陳哲老師對我最大的影響有二點:第一是對美術教育充滿熱忱,第二是色彩的使用。 浪漫樂章 我在新竹當兵時認識了一群愛畫畫的朋友,退伍後也持續上去教他們油畫創作,來到溪湖高中的第一年就指導學生考美術系,一連好幾年,平日晚上和假日白天都是陪學生在美術教室練術科,接著在員林指導彩翼畫會、心象畫會油畫創作,我想我對於美術教育的熱愛,應該是受陳哲老師的潛移默化。 大一時,我買了一本龐均老師的書(油畫技法哲學),開啟了我對油畫色彩的新觀念,特別是對前期印象派冷暖色的運用分析得很清楚,例如,書中提到一個物體的色彩包含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交互影響,若光線為暖光,物體受光面就會偏暖,但暗面會偏冷,此原理即為莫內研究盧昂大教堂及稻草堆,冷暖用色的原理,這也就是使用色彩在畫圖,若沒有考慮冷暖色,而是將物體的亮面加白色提亮,暗面加黑色調暗,這就是用素描的概念來畫圖,也就是油畫素描。其實這並沒有對與錯,只有個人的喜歡不喜歡。另一個重要的概念,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每個色都有冷暖,並非只是色彩學裡面的冷色調與暖色調,例如藍色是冷色調,但藍色還要再分偏冷的藍與偏暖的藍。 大一的我為了瞭解書中這些觀念,我就到處打聽龐均老師是否有在教學,後來終於知道老師的畫室在新店。我在畫室學了半年,在那裏一起畫圖的都是不同學校的研究生,我算是一個小朋友,一切都還很笨拙。老師有點嚴肅,我不敢問他問題,幸好師母(畫家籍虹)很熱情,我都是請教師母的。 在色彩的使用上,影響我最多的老師是陳銀輝老師、陳哲老師、紀宗仁老師。 花語 我在高二進入陳哲老師畫室,也正式開始了我的藝術生命之旅,那時老師都在畫室的二樓畫油畫,我們偶爾會看到老師的作品,但因為有點抽象,大家都還看不太懂,一直要到我大二時,自己開始畫半抽象繪畫,老師也剛好到台北開個展,我才知道原來老師是這麼厲害,老師的色彩溫潤柔美,特別是他的中間色調,無人能敵。我的用色很喜歡表現灰色調,就是受到老師的啟發。 在大學時期,系上的訓練比較偏向寫實風格,而我自己則偏向半抽象風格,我特別喜歡陳銀輝老師的色彩與形式,當時我跑了很多的畫廊和書店,蒐集了陳老師不同時期的畫冊,努力地研究,老師的色彩,特色是彩度及明度對比很大,線性分割,很有音樂性,色感極為內斂,就算使用了極高的彩度,還是覺得很高雅,這樣的色彩使用,深深地感動我。 大學畢業之後到彰化教書,當時我常參加比賽,有一次,在比賽展覽時,被紀宗仁老師作品裡的大色塊震撼到了(老師得過全國油畫展及台陽美展油畫類金牌),之後,我很冒昧地去認識紀老師,也到老師家請教了好幾次,老師都非常熱情跟我解說他的理念,我注意到他的作品裡常有一塊莫名的大色塊,老師就很霸氣的說:「我不管這個色塊是甚麼,有沒有意義,只要我要,就要定了。」當時我覺得這個回答,好帥喔!這個大色塊也不知道為什麼就一直存在我的心裡,一直要到我寫碩士論文時,它就出現在我的畫裡,因為當時我正在研究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羅斯科的色域繪畫 ,羅斯科的作品也都是二、三塊大色塊,他的作品極大,色塊薄塗,透露光輝,表現了色彩的精神性,我終於懂了,為什麼紀老師的大色塊會那麼感動我,因為在我心中也有一塊屬於我的心情色塊! 簡世哲簡歷 1972 出生於嘉義縣大林鎮 1990 畢業於嘉義高中,啟蒙於陳哲老師 1995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2011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 目前任教於國立溪湖高中 獎項 全國油畫展 金牌 台陽美展油畫類 金牌 全國公教美展 油畫類 第一名 國軍文藝金像獎油畫類 金像獎 新世紀潛力展 第一名 帝寶美展油畫類 第一名 竹塹美展油畫類 特優 全國百號油畫大展 第二名 青溪文藝金環獎油畫類 銀環獎 大墩美展油畫類 第三名 個展 1995 師大畫廊個展 1999 新竹市立文化局個展 2000 新竹縣立文化局個展 2001 彰化縣文化局邀請個展 2002 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個展 2002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個展(台中) 2003 大古文化個展 (台中) 2006 國王藝廊個展 (新竹) 2006 員林演藝廳個展(彰化) 2008 美和畫廊個展 (台北) 2010 七色一味畫廊個展 (台中) 2011 台灣師大畫廊研究所畢業個展 (台北) 2011 七色一味畫廊個展 (台中) 2011 彰濱秀傳醫院人文藝術館個展 (彰化) 2014 七色一味畫廊個展 (台中) 2015 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個展(彰化) 2022…

Read More

營業中出任務 亂彈阿翔被消失

《嗨!營業中》第4季首播,姚元浩、莎莎、亂彈阿翔合體宣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實境節目《嗨!營業中》第4季,繼續「移動營業」,接連挑戰千人大餐、大型流水席,並從台灣出任務到海外。姚元浩、莎莎、亂彈阿翔14日合體宣傳,分享錄製甘苦。 《嗨!營業中》第4季新陣容中,亂彈阿翔表現備受期待,「我以為很輕鬆,應該是很chill,等到實際拍攝,我心裡面一直疑惑,怎麼好像這個節目改型態了?」 姚元浩、莎莎也表示,亂彈阿翔除了煮飯最厲害,「消失」的技能也是很厲害。莎莎舉例說明:「煮飯過程翔哥會把頭髮綁起來,不是Rocker之後就會變得認不出來,現場常發生我們問『有看到翔哥嗎?』但其實他就在我們旁邊。」姚元浩也透露私下的亂彈阿翔喜歡跟攝影班待在一起,「會找不到他,因為他跟攝影班已融合在一起」。 迎來《嗨!營業中》第4季首播,姚元浩、莎莎也分別考到中餐丙級、西點蛋糕丙級證照。姚元浩表示:「考證照期間確實有充實自己,也可以跟莎莎更有信心地面對做菜這件事情。」亂彈阿翔則逗趣表示:「是讓我們的餐點品質更有保障。」

Read More

大橋頭開趴 眾角頭齊聚慶功

電影《角頭–大橋頭》開趴,眾星雲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電影《角頭–大橋頭》14日凌晨的After Party眾星雲集,龍天翔、高捷、王陽明、張懷秋、施名帥、張再興、陳萬號、吳長愷,與監製張威縯、張文旗,出品人張芷瑄開香檳慶祝,場面熱鬧溫馨。 在慶功活動上,高捷回應王陽明祭出「破億送表」,開玩笑說:「他們(指大橋頭幫)送表,我們送鐘,而且鐘比較大吧?」引現場笑翻。 王陽明被問及老婆蔡詩芸對《角頭–大橋頭》的觀後感,他笑說:「她覺得這次(電影)是最好看的,Michael哥超帥、超辣,她很想跟Michael哥上床,我就回她說,等我回家!等Michael哥回家。」 施名帥被問及這次與兩個兄弟鄭人碩和張再興以土狗幫身分相處的感覺,他搞笑表示,覺得自己很像幼稚園老師,其實很好玩、很開心,要把這個角色一起找出來,阿猛是新角色,很感謝人碩跟阿興,沒有他們就沒有這個角色。 張威縯也透露,《角頭–大橋頭》是後續故事最重要的一塊拼圖,從這部電影的劇情開始,可以往前複習前三部的故事,再接續不論是影集或是新電影的情節會是最完整的。

Read More

吳霏秘境拍MV 下海被洗臉

吳霏全新單曲秘境取景,帥到直接下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吳霏全新單曲〈W〉秘境取景,在礁石上帥氣地載歌載舞,帥到直接下海,差點被海浪洗臉。 吳霏選在酷夏推出全新單曲〈W〉,與製作人Jinbo一起創作,以夏日、動感為主題,包含企劃、舞蹈挑戰都由兩人一同發想;歌曲用Afro為基底,發展充滿夏天質地的音樂流線,而為了更多元、貼近嘻哈元素,還加入Talkbox效果,在聽感上豐富節奏和旋律性,製作出集結甜蜜趣味的歌曲。 〈W〉歌曲講述情侶吵架,誰要先跟對方低頭認錯,但吳霏與Jinbo兩人都是大直男,因此要關在小房間裡共同揣摩心甘情願為另一半認輸的心境時,一度完全卡關,加上吳霏在創作期間都會變得超龜毛,〈W〉前前後後改了超過10個版本,歡樂又帶浪漫的舞曲風格也是兩人的初嘗試,所以創作過程是個很大的挑戰。 拍攝單曲影像時,為了符合單曲的夏季感,吳霏跑遍北海岸知名景點取景,包括金山美炸的神秘海岸,一線天、麟山鼻、中角灣等等,一路從日出拍攝到日落,除了捕捉其在礁石上帥氣地載歌載舞。 喜歡玩水的吳霏更是二話不說直接下海,但由於浪潮無法控制,幾度海浪高到他差點被洗臉,好在身為運動健將的吳霏,是真的沒在怕,反而是一起下水拍攝的導演與攝影師,怕器材進水而驚呼聲連連!

Read More

為愛鼓掌 楊謹華化身性治療師

楊謹華12日出席矯正近視雷射手術衛教活動。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楊謹華近年來不斷突破自我,在新戲《今夜一起為愛鼓掌》中飾演性治療師,特別拜訪專業老師,認為性教育要兼顧心理、生理,遇到問題可以大方講出來,尋求解決辦法。 楊謹華12日出席近視雷射衛教活動,分享去年做了雷射手術矯正近視,終於擺脫隱形眼鏡及眼鏡,直呼是2023年做的最好的決定。 至於在新戲挑戰飾演性治療師,楊謹華說,拍攝前就有向擁有心理和生理雙證照的性治療師請益,也因此學到不少正確的性觀念,她認為,性教育在心理和生理一樣重要,應該要很健康、大方地談性,有任何問題只要願意發聲、發問,就可以找到方法解決。 此外,楊謹華今年參與了唱跳比賽節目《乘風2024》(又稱《浪姐5》),每天苦練至半夜2、3點,工作時間超過15小時,仍未挺過最後一次公演,坦言最後離開時本來想說不要哭哭啼啼,但想到練習時的種種畫面,在氣氛感染下忍不住落淚。

Read More

被酸崩壞 許瑋甯:健康才重要

許瑋甯12日出席保健食品活動。(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許瑋甯日前被被大陸網友酸「斷崖式崩壞」,她12日出席保健食品代言活動,自認16歲出道是「老著在等」,現在正是身心最合宜的階段,許願明年要去西班牙朝聖之旅,倒是婚禮和生子,就繼續順其自然了。 由於穿黑色禮服出席電影展活動挨酸,許瑋甯改以綠色禮服出席活動,展現仙氣飄飄的氣質,對網友的酸言酸語,她直言,保養不是做來看的,更多的時候是與自己的身體相處,就像凍齡其實是身體年齡,而不是外型年齡,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像她前陣子感覺有腰痠背痛,且體型線條有小小變形,驚覺是因為自己瘦到肌力流失導致,所以正努力重訓練背肌,效果很不錯。 不過,許瑋甯自詡腿力不錯,有時候工作結束後,就一個人走在街上,聽著音樂繞來繞去,曾經一走就是7-8個小時,還直呼,走回家大汗淋漓,洗個澡很舒服。也因為很愛健走,她也想去挑戰西班牙朝聖之旅,估計一天要走上20公里。不過,因為天候條件來不及計劃,估計最快要明年中才有可能。

Read More

胡NOW—蔣秉鈞二胡暨DF現代音樂樂團音樂會衛武營演出

「胡NOW─蔣秉鈞二胡暨DF現代音樂樂團」國樂演奏會,十八、十九日分別在嘉義、高雄演出,力邀南部鄉親支持地方優秀演藝人才。(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DF現代音樂樂團與澎湖馬公高中於今年暑假聯合舉辦三場「胡NOW─蔣秉鈞二胡暨DF現代音樂樂團」國樂演奏會,團長許勝文十二日率領二胡主奏蔣秉鈞、笛子新銳王沅楨與團員們假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召開記者會,馬公高中傑出校友洪條根律師以及高雄校友會理事長葉彩娟皆到場,力邀南部鄉親踴躍參加八月十八、十九日分別在嘉義文化局音樂廳、高雄衛武營的演出,支持地方優秀演藝人才。 DF現代音樂樂團是由一群熱愛國樂的好「澎」友組成,集合了歷屆馬公高中國樂社社員,成立至今十九年,以讓國樂更親近人群,接納多元的表演形式為創團宗旨,不僅連續多年獲選澎湖縣傑出演藝團隊,更常獲邀至各地演出。 團長許勝文指出,本次音樂會由新銳指揮家張揚領銜DF現代音樂樂團,與二胡演奏好手蔣秉鈞詮釋《初心》、《繁花》等二胡協奏樂曲,皆是近年二胡界演奏會的必備曲目,並與笛子新銳王沅楨共同主奏《太極琴俠》;流行音樂《煙花易冷》更具有讓國樂的古典韻味融入現代抒情的表演張力;絲竹合奏則有《旋響》、《東城竹塹風》:還有詩經風格的「澎湖褒歌」穿插其中。 整場音樂會古典與流行並存,胡琴與笛管相依;在繁花中看見現實,在現實中看見繁花,並聘專人編劇串場,把澎湖人海漂求學的歷程,在舞台上展演出來,把在地風俗民情推向多元化的社會。

Read More

曾獲奧運拳擊國手培訓資格 陳金旺如今致力紅土陶器創作大放異彩

陶藝家陳金旺長期在家鄉台中大肚山致力紅土陶器創作,他曾在台灣區運動會拳擊奪得金牌,獲得漢城奧運國手培訓資格。(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陶藝家陳金旺長期在家鄉台中大肚山致力紅土陶器創作,他曾在台灣區運動會拳擊奪得金牌,獲得漢城奧運國手培訓資格;也曾投入中華日報記者採訪工作,轉身成陶藝家後也大放光彩,曾獲得南韓清州國際工藝展、日本石川國際漆展、葡萄牙Aveiro國際陶藝雙年展等國際獎項也應大陸福建博物院邀請,以大肚山紅土為基礎的「天然泥的釉惑」到對岸辦個展,搖身變成大肚山紅土陶藝大師。 台中大肚山知名紅土常用在種植花生或蕃薯,陶藝家陳金旺對紅土有獨特感情,隱身在沙鹿區大肚山打造創作基地「窯谷工坊」,將它昇華為藝術典藏品,還與大陸建陽水吉、揚州儀征紅土結為姊妹土,發揚台中在地紅土成他另一種使命。 陳金旺從沒沒無聞的拳擊手,變成大肚山紅土陶藝大師。(記者陳金龍攝) 一0六年陳金旺曾應福建博物院邀請以大肚山紅土為基礎的「天然泥的釉惑」辦個展,開幕時他帶大肚山紅土和台中市文化局推薦函提到「加強兩地之陶藝交流,以地對地,紅土對紅土,深化友誼。」與建盞的故鄉建陽水吉紅土結為姊妹土;隔二年,器語茶香兩岸茶陶文化交流展在揚州儀征博物館開幕,陳金旺再度以大肚山紅土與儀征紅土做交流,把在地紅土文化發揚光大,他以紅土仿鐵鏽之作在歐洲兩大陶藝雙年展獲獎。 六十二歲的陳金旺被稱為柴燒魔法師,長期致力家鄉大肚山紅土運用於陶器研究與創作,他的奮鬥過程與成就,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最新一期「漾台中月刊」探人物特別介紹他;這位從拳擊手、新聞記者到陶藝家的故事。 陶藝家陳金旺希望讓更多人感受柴燒工藝之美,和女兒陳融仟規劃陶藝體驗課程,更捏出一隻迷你「犀旺」,已成為他獨特藝術標記。(記者陳金龍攝) 生於台中梧棲區的陳金旺國小時喜歡畫神像畫,升上國中後,更醉心工藝創作,自小就展現非凡的藝術特質,一直嚮往能考上當時省立大甲高中美工科,再順利進入大學,但學科不如人,一切無法如願,他與熱愛的藝術擦肩而過,成了遺珠之憾,最後選擇進入以拳擊聞名的沙鹿高工隨陳森宏教練打拳,取得體保資格到大學,為台中縣在台灣區運動會史上奪第一面拳擊金牌,並獲得漢城奧運國手培訓資格。 陳金旺文化大學畢業後,他曾婉拒大專院校體育教師聘書,隨父親腳步投身新聞工作,採訪工作接觸許多藝文界人士,他開始嘗試石雕、漆器、陶藝,三十五歲正式接觸陶藝,十四年前,對家鄉紅土的熱情,與妻在沙鹿大肚山打造個人「窯谷工坊」能喚起沙鹿早期是相思木炭窯重鎮的記憶。 陳金旺對家鄉紅土的熱情,在沙鹿大肚山打造個人「窯谷工坊」能喚起沙鹿早期是相思木炭窯重鎮的記憶。(記者陳金龍攝) 陳金旺說,他希望讓更多人感受柴燒工藝之美,和女兒陳融仟規劃陶藝體驗課程,更捏出一隻迷你「犀旺」,已成為他獨特藝術標記;現在看到各種型態的犀牛作品,總會讓人連想到陶藝家陳金旺。

Read More

〈中華文薈〉林水福:外國文學研究者的責任,就是引介好作品,提供國內作家養分

■盛浩偉 午後料峭,迷濛霧雨中撐傘領林水福老師前往採訪的咖啡廳,一路上伴隨他親和爽朗的談笑聲,頓時覺得身心暖活許多。 對於喜讀日本文學的讀者而言,譯者林水福想必不陌生,從追求崇高精神性的遠藤周作到極致感官的谷崎潤一郎,從井上靖的大長篇歷史小說到石川啄木僅有三十一音的短歌集,這些作品的台灣中譯全經他之手;而就鑽研日文及日本文學的學生來說,對教授林水福肯定更加熟悉,他至今仍任教大專院校,作育相關人才,也不遺餘力將學院內的知識推廣給社會大眾,加深台日兩地文化交流。 現今市面上由學院中人翻譯的書籍比例愈來愈低,文學作品尤其如此,像林水福這樣的學者以及良譯,實已不多。這一方面當然是翻譯文學市場成熟,出版界已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模式,然而,這也意味著商業邏輯的高度滲透,資源往往被有話題的潮流暢銷書瓜分,較為嚴肅或比較純粹的文藝作品可見度遂相對降低;另一方面,也是學院事務眾多、壓力繁重,學者精力投注在教學與研究上,便難有餘裕進行翻譯。 但令人好奇的也是這點:林水福如何兼顧研究、教學與翻譯?他的翻譯習慣如何、工作時間怎麼分配?「我曾經有好幾個除夕夜都在翻譯。」林水福自謙譯書速度不快,除了學校工作、運動健身之外,其餘時間全用在閱讀和翻譯。「我通常會訂目標,年輕時一天目標五千字,但現在沒有課的日子,大概一天譯個兩千字就已經很累了。要達到目標,就是早上五六點起床,吃過飯之後開始譯,中午吃個午飯、睡午覺,下午繼續。一整天都在譯。」翻譯業績豐富的訣竅無他,日積月累,持之以恆而已。 偶然促成的翻譯之路 2020書法作品 林水福的翻譯之路與人生際遇緊緊相連。大學畢業後,林水福在當兵時期便開始零星接出版社的翻譯案子,但這些大多與文學無關,多為實用工具書之類,而翻譯工作原本也只是為了日後留學計畫攢積蓄。退伍後,留學夢還未能實現,為了度日,他先至百科文化當編輯,也繼續接案。正經的文學翻譯,得等到留學歸國後,才自選自譯了一本集子《孔雀》,當中收錄三島由紀夫、向田邦子、筒井康隆等人的短篇小說。 不過,翻譯原先並非林水福的志願;他的志願是成為教授,與他所仰慕的日本文學啟蒙恩師原土洋,一同站上大學的講台。從日本東北大學取得研究所學位後,林水福也如願以償返回母校輔仁大學教書,只不過,彷彿冥冥之中有定數,正是教書這條路,又引領他終於走向日本純文學的翻譯。 「如果不是碰上遠藤的會議,我本來只想當個學者,專心做研究就好。」那是指1986年第一屆國際文學與宗教會議。由於這場研討會,林水福開始翻譯遠藤周作的著作,更與之成為好友,並得到遠藤的極度信任。「後來——他那時候還活著——他就把一輩子的作品,包括未來要寫的,通通授權給我,可以自行翻譯,都不必再去問。」林水福如今回憶,這件事確實對日後翻譯之路影響甚深,而翻譯遠藤周作也成為他的招牌。 林水福的另一塊招牌,則是翻譯谷崎潤一郎的作品。翻譯的契機,是時任聯合文學總編輯的許悔之詢問,林水福才提到谷崎。為什麼是谷崎潤一郎?「因為他寫得非常好,但台灣那時候幾乎沒人翻譯,中國卻已經有一些。所以我就跟他挑了一些有名的、大陸還沒有譯的作品,像是《鍵》、《卍(萬字)》。」林水福說,「外國文學研究者的責任,就是要把好東西引介進來,目的是要提供我們的作家養分。如果你不引介,國內就沒有人認識國外一流的作家。翻譯的重要就是在這裡。」  遠藤周作與谷崎潤一郎都是一流作家,但風格與內容卻天差地別,甚至谷崎的每篇作品都有不同的文體嘗試。對林水福而言,表現出這些細微的不同,才算是盡了譯者的職責。「作家的原文差異很大,但譯者翻譯出來的味道卻可能是差不多的。如果這樣,我覺得就是不好的翻譯。」 「譯者最重要的功夫在完全瞭解原文。」這是林水福翻譯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心得。之前他策劃《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套書,就遇到了印象深刻的困難,「我負責譯的那本(輯三)比較多思想性的文章,譬如裡頭用很多次『ジャナリズム(journalism)』、『ジャナリズム(journalist)』這個字,若用我們一般理解的『新聞』、『報導』及『記者』等意思來翻譯,卻會上下文不通。因為原文中,他說耶穌基督是『ジャナリズム(journalist)』,其實意思是說祂是一個懂得宣傳的人。」最後,林水福忠於自己的理解,也不拘泥於制式的中日語意兌換,將之靈活地譯為「傳播」、「宣傳」。  另一項困難,則是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再用中文完整表達出來。不久前,他重譯川端康成《千羽鶴》並加譯續作《波千鳥》,對此更是體會尤深。「川端的東西很精簡,但是言外之意很多;用字少,卻要靠讀者聯想,難就是難在這裡。」他比喻,如果谷崎潤一郎是工筆畫,那麼川端康成就是寫意畫,為了完整傳遞語意,讓不同語言的讀者能夠理解,譯好的句子也可能比原文要長上一些。此外,他也提到翻譯川端康成的另一項困難,「有些譯者並沒有去留意作家描寫景物的『視線』。那個『視線』通常是有順序、有深意的。有時為了中文的流暢,譯文可能會將句子重組,但重組之後就看不出原先作家的安排了。」 「我現在的譯法就是貼近原文,也就是把我自己理解的原文表現出來,而不是用我喜歡或習慣的方法去譯。」而這樣的翻譯觀,不僅要求譯者的外文能力,同時也要求中文表達能力以及文筆,「我想這是譯者永遠的課題。」 與時俱進的翻譯  很巧地,在訪問當天,《聯合報副刊》刊出林水福的文章〈波千鳥〉。這篇文章說明川端康成的《千羽鶴》其實有後半部續作,也就是《波千鳥》;但幾十年來,卻遲遲不見這後半部續作的中文翻譯面世,這是十分弔詭的文化現象。他也猜測,「譯者非研究者,研究者不涉翻譯,或許是原因吧?」 林水福自陳,從前他譯書習慣避開既有的、已被翻譯的作家作品,例如遠藤周作、谷崎潤一郎,都是如此。「但後來我想,這樣也不太對。每個人對原文的體會、領受不同,中文的表現也不同,而好的、有價值的作品就該翻譯。」經典重譯,本來就是正常且必需的,因為不同的時代,當然會有不同的理解。本著這樣的想法,林水福更笑稱,未來若有機會和時間,可能會重譯《源氏物語》。 翻譯需要與時俱進,譯者自己也是。而台灣當今的翻譯環境卻並不理想,特別是低報酬的現實,有時也容易使譯者沒有心力仔細琢磨細緻的語意差異,甚至可能憑靠技巧來躲避語言轉換的困難,影響譯文品質。因此,林水福最後也強調譯者自身的精進,「做任何翻譯,都還是需要讀書、讀書,也要磨練自己。我想,這就是我一輩子的功課。」 林水福簡介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文化部派駐東京台北文化中心首任主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校長、外語學院院長、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梅光女學院大學副教授、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文學協會理事長。現任台灣啄木學會理事長兼任國際石川啄木學會理事。 著作: 《讚岐典侍日記之研究》(日文)、《他山之石》、《日本現代文學掃描》、《日本文學導遊》、《源氏物語的女性》、《中外文學交流》(合著)、《日本不能直譯》、《關鍵字其來有自》、《讀日本文學的人》。 翻譯: 佐藤春夫《晶子曼陀羅》、遠藤周作《醜聞》、《武士》、《沉默》、《深河》、《深河創作日記》、《對我而言神是什麼》、《遠藤周作怪其小說集》、《遠藤周作幽默小說選》、《遠藤周作短篇小說集》、《到雅典》、《母親》、《我拋棄了的女人》、《海與毒藥》。谷崎潤一郎《細雪》﹙上下﹚、《痴人之愛》、《卍》、《鍵》、《夢浮橋》、《少將滋幹之母》、《瘋癲老人日記》、《春琴抄》、《萬字》、《鑰匙》、《刺青》。川端康成《掌中小說》、《千羽鶴》、《美麗與哀愁》;《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共五冊。企劃,總召集人、翻譯輯四小說評論);井上靖《蒼狼》;大江健三郎《飼育》﹙合譯﹚;新渡戶稻造《武士道》。 主編: 《石川啄木詩歌研究への射程》(臺大出版中心、2014)。《台灣現代詩集》﹙收錄二十六位詩人作品﹚《シリジ台湾現代詩ⅠⅡⅢ》﹙國書刊行會出版,收錄十位詩人作品﹚;與三木直大教授編1《暗幕の形象》陳千武詩集、2《深淵》瘂弦詩集、3《越えられない歴史》林亨泰詩集、4《遙望の歌》張錯詩集、5《完全強壮レシピ》焦桐詩集、6《の哀しみ》許悔之詩集、7《契丹のバラ》席慕蓉詩集、8《乱》向陽詩集;評論、散文、專欄散見各大報刊、雜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