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地表最強… 成大環工系張祖恩退休之旅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的阿瑪斯郵輪事件,讓張祖恩意外走上政壇。單車第一站直達龍坑,眾人在岬角上留影。 文/楊淑芬,圖/張祖恩提供  成大環工系特聘教授張祖恩即將於2021年元月退休,退休前夕學生們規畫感恩紀念之旅,以6天單車環島,並且收集了5個極點,極南鵝鑾鼻、極東三貂角、極北富貴角、極西國聖燈塔,和台灣中心點日月潭,特殊的旅程,沿途家族團聚,學生四面匯聚,舉辦環保研討會,走訪張祖恩生命歷程重要的景點,全程20人一起騎乘,單日最高曾有100多人共同參與,堪稱是地表最強退休之旅,留下難以複製的行程,也讓許多人永誌難忘。 單車之旅從成大校園出發。 張祖恩是日本東北大學博士,1982年起任教於成大環境工程學系,曾任環工系主任,成大工學院副院長,2001年出任環保署副署長,2003年接任署長;在成大任教將近40年,門生遍布全世界,在台灣工作的環保工作人士,多數都曾受教於他;台灣的垃圾處理、資源回收政策、環保科技園區建立,大多源自他的推動,他的名言是「垃圾是被錯置的資源」,即使面臨退休也致力於再生能源,建立台灣的靜脈資源系統。  他是標準工作狂,更是生活玩樂家,登山旅遊從不落人後,最愛和學生疊羅漢,和學生PK打球,從不落下風;面對體力神級的老師,退休之際,學生們挖盡心思,在博士生呂東璇帶領下,組成團隊,規劃了極點單車環島之旅,沿途更難得的是張祖恩家的兄弟姊妹全程參與,74歲的二姊張錦華、72歲三姊張錦女、五妹張錦鄉、六妹張嘉珍、弟弟張志明、張福文都一路相隨,加上四面八方而來的學生,永續家園珍愛地球的自行車環台巡禮於焉成行,從9月26日至10月1日,橫跨教師節和中秋節共有6天,繞台灣一周。  9月26日第一天從成大出發直奔墾丁,穿進龍坑生態保護區,龍坑位於鵝鑾鼻岬角端點,是巴士海峽和太平洋交界處,蔚藍的大海,站在岬角岩石上,往東看是湛藍的巴士海峽,往西看是大平洋;海邊是珊瑚礁地形,還遍佈崩崖、裙礁,這一天風特別大,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龍坑對張祖恩有特別意涵,2001年1月14日希臘籍阿瑪斯號油輪在龍坑擱淺,洩油汙染了海面和龍坑園區的動植物生態,這一天後來被訂為「台灣海域受難日」,當時環保署長林俊義下台,由郝龍斌接任,並且邀張祖恩出任副署長,這個意外讓張祖恩走入政壇,也是張祖恩生命歷程值得紀念的事件。 成大張祖恩在鵝鑾鼻燈塔前高舉自己的自行車,宣誓征服第一個極南之點。 走出龍坑,是此行第一個極點之地鵝鑾鼻燈塔,燈塔興建於1875年,由英國人策畫,源於鵝鑾鼻海面是海程轉捩之處,海下多暗礁,經常造成海難因而建造。張祖恩在燈塔前舉起他的單車,宣示我征服了極南之地。  當天晚上,來自南部的學生朋友們加入行列,張祖恩多年好友台大環工系教授蔣本基也一起同行,大家在墾丁的夜空下賞月烤肉暢飲,先歡度中秋團聚。  第二天單車車隊登上墾丁社頂公園,社頂公園一路爬坡,是技巧和體力極大挑戰,也是自行車愛好者最喜歡挑戰的行程之一,這一天,隊員摔入山溝,是此行第一件意外,所幸山溝下是雜草和泥地,沒有造成太大傷害。離開墾丁直奔台東,在多良車站短暫停留,夜宿知本溫泉旅館。  第三天暢遊池上伯朗大道,在滿滿綠色稻田中穿梭,迎著台東乾淨的空氣涼爽的風,是所有行程中最舒暢愉快的一天,張祖恩和學生們就在伯朗大道上玩起久違的疊羅漢;下午直奔太魯閣國家公園,經過清水斷崖、燕子口、靳珩橋,再直奔布洛灣,在層層山嵐包圍,綠草如茵的布洛灣山月村聽太魯閣族眼神清澈的小朋友歡唱迎賓曲,聽老村長講山月村的故事,在寂靜的山色中度過難忘的教師節。 舊草嶺古道是單車愛好者最愛的路線之一,古道歷史悠久,清涼、幽深,騎乘其中別具情懷。 第四天離開花蓮,走上蘇花改,途經台泥DAKA開放生態循環工廠,張祖恩又為大家上了一課,這個園區是2020年初剛開放,結合和平水泥廠、和平電廠、和平港的資源循環利用,開啟循環再生的有效運作。並透過DAKA市集,與和平聚落連接,開啟工廠與社區的共同脈動。DAKA是太魯閣族語「瞭望台」的意思,園區太陽能裝置藝術「和平花」,隨著太陽角度旋轉發電,還有全世界唯一鳳梨科植物園「百鳳園」及回收雨水的音樂噴水池,是一個循環經濟的新典範。  沿著東北角海岸線,右邊是綠色的海洋,遠望龜山島,穿過舊草嶺古道「白雲飛處」到「制天險」,在幽涼的隧道山洞裡,來回響起的丟丟銅歌聲中,忘了趕路的疲倦,緩慢悠閒的踩踏,不知不覺中從宜蘭到達新北市,並且直奔極東的三貂角燈塔,藍天白雲下,潔白的燈塔亙古守候著海洋和過往的船隻。 單車環島的台北之夜,環保界人士齊聚一堂,為張祖恩留下難忘的一夜。 當天晚間在北投有一場「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座談會」,是此行重頭戲,由環保署、環工學會、成大環工系、環保界共同舉辦,共有100多人參與,環保署長張子敬、環工學會理事長張添晉、和張祖恩三位張老師大集合,張祖恩以他多年的工作做了「環保自在行」演講,多位環保界人士也輪番上台,闡述對張祖恩的推崇,以及過去的努力和未來的願景。 體能過人的張祖恩通常一馬當先,騎在車隊之前。 第五天車隊繼續往北走,收集第三個最北極點富貴角燈塔,富貴角燈塔是八角形黑白相間的燈塔,極具特色;這是日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一座燈塔,由於特殊地理環境及氣候,秋、冬季節常出現濃霧,因此在塔內附設「霧笛」,這是首次在台灣出現的航路標誌。 台灣極北的富貴角燈塔,黑白相間,極有特色,眾人在燈塔前歡呼。 當天下午,連續參訪三個環保科技公司,位於桃園的永源化工和中台資源科技公司和位於後龍的立順興資源科技公司;永源化工做銅汙泥回收,老闆吳旻鴻被稱為銅汙泥回收大王,不僅解決早年電路板製造業、電鍍業、銅箔基板製造業等相關行業產生大量之重金屬汙泥,近年來也拓展鐵以外的重金屬回收,精煉之後出售國外,不僅為自己公司賺進鈔票,也為台灣賺進大把外匯。  中台資源科技主要回收廢燈管、廢印刷電路板,回收再利用事業,並設置熱裂解及焚化處理設施、以及熱能回收發電系統等,推動循環經濟與再生能源,幾乎沒有廢棄物產生。  位於後龍的立順興資源科技是張祖恩的博士生呂東璇家族經營的環保科技公司,專業處理營建剩餘土石方、廢鑄砂、爐碴石、廢陶瓷,由經濟部工業局輔導設立,致力於循環資源化處理,研發新產品、新用途,創造高附加價值產品,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  資源循環及綠色科技是張祖恩終身志業,除了當天的三個公司,第六天也參訪生產綠建材屋瓦的信義建材公司;他長年與業者合作,藉著環島行程,拜訪老朋友,並為永續環境工作者加油打氣。  第六天清晨展開台灣中心點日月潭環潭之旅,日月潭自行車道曾被CNN選為「世界上十條最佳自行車路線」以及Skyscanner網站選為「世界8大最美單車旅遊路線」,長達30公里,路線隨地勢起伏極具挑戰性,時而陡坡費盡吃奶之力,時而階梯必須牽車步行,時而雲深時而海闊,穿過層層密林,藍天白雲倏忽大放光明,氣象萬千,張祖恩大嘆,這是人生一定要走一回的自行車道。 國聖燈塔是位於台灣極西,鐵塔造型,張祖恩和眾人在夕陽餘暉中終於完成台灣極點之旅。 途經彰化大城,這是張祖恩的老家,老家是順武堂武館舊址,父親張永盛是武師和正骨師,助人無數,三合院的庭院曾經夜夜鑼鼓喧天,張祖恩和太太高玉軒2人一馬當先騎著車子進入老家,灑掃之後,虔誠祭拜;離開老家快馬加鞭向極西國聖燈塔前進,終於在日落時分趕抵國聖燈塔,在美麗的夕陽餘暉下,完成環島極點退休之旅。  這個退休之旅完全打中張祖恩內心,充實緊湊,不僅挑戰體能,也極具知性,尤其親情友情圍繞,還結合他最關注的環保議題;他感謝所有一起完成壯遊的伙伴,這不僅是他永生難忘的退休之旅,也是未來退休生涯的另一個起點。 張祖恩退休之旅單車環島,由捷安特認證。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大X光復夏日樂學 豐富有趣

南大生態系學生帶領學童玩桌遊建立河川保育觀念。 (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大學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為偏鄉而教-打造七股教育補給站」,日前與七股區光復實驗小學合作辦理夏日樂學課程,主題環繞在濕地的底棲生物,為光復實小學童打造多元豐富有趣的生態課程。  南大表示,本次課程是由南大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學生發揮自身專長與教學特色,設計許多濕地相關的主題課程,包括戶外調查安全說明、認識底棲生物、招潮蟹與陸蟹的生活環境和習性介紹、認識七股水文與濕地水質、及水生生物調查示範等單元。  除了知識性的授課內容,亦穿插了實作教學培養學童不同的技能,例如戶外調查實作與紀錄、底棲生物(蝦蟹、彈塗魚)繪圖、濕地水質檢測實作、螃蟹摺紙畫,以及進行河川保育的「溪願」桌遊遊戲,這桌遊是由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薛怡珍老師研究室發展,活潑的實作課程不但引發學童學習動機且能加深所學印象,提升學習成效。  計畫協同主持人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王一匡教授表示,七股區偏鄉學校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與人文資源,是選取教材的絕佳場所。本次透過與小學的合作,也讓大學生學習如何把專業知識轉化成科普教材傳達給大眾,及使用小學學童能理解的語言,講述生物及生態保育概念。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教授衛祖賞 教研公益都卓越

崑大電子系教授衛祖賞。(記者汪惠松攝) 崑大電子工程系特聘教授衛祖賞任職技職校院卅餘年,在行政工作、產官學研計畫、技術移轉、研究成果、期刊論文發表、教學輔導及社會公益等均有傑出貢獻,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雄分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衛祖賞為成大電機所博士,七十六年至崑大服務迄今已卅三年,專長為數位影像處理、醫學電子工程及健康照護產品開發等。行政能力備受肯定,曾任崑大國際副校長,推動國際化發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加強與國際名校合作,爭取獎學金培育在校生出國交換學習、實習。目前該校和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與計算機系的「智慧電網」合作項目,便是在他任內執行。  行政資歷豐厚的衛祖賞,曾擔任國際暨兩岸交流處國際長、國際學院長、學務長、工學院長、電子系主任等。他所主持或共同主持產官學研計畫逾五十件,大型整合計畫有教學卓越、典範科大、高教深耕、科技大學推動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等,貢獻良多。  衛祖賞帶領團隊在技術移轉及研究成果豐碩,例如完成技術移轉十六件,金額逾六百萬元,幫助業界技術精進獲得廿餘件專利與國際認證,多已授權廠商使用;發表期刊論文十五篇、國際會議論文卅八篇、國內會議論文六十篇。另出版專書十餘冊,其中《數位影像處理》獲教育部教學資料三等獎。  衛祖賞用心輔導學生、精進教學,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績優教師獎」、崑大「教學傑出獎」,指導及共同指導碩士畢業生三十多人,在相關領域貢獻所學,指導學生參加競賽得獎逾三十次。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成大教授王筱雯帶領學生復育鹽田

成大外籍生加入台江鹽田復育研究團隊。 (記者施春瑛攝) 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王筱雯「永續發展跨域原理」及「濕地環境管理」,兩門課程以提出在地課題解決方案為導向,今年集結成大各系所約四十名外籍學生及本地學生,走入台江鹽田濕地場域,共同為鹽田復育提出方案。  成大「永續發展跨域原理」及「濕地環境管理」兩門課程以工作坊形式鏈結互動,今年邀集台江國家公園、崑山科技大學、成大水工試驗所等專家學者,帶領學生參訪台南四草,進入七股地區與當地居民互動,探討台江國家公園轄下鹽田復育新解方。  王筱雯表示,台江鹽田濕地為早期鹽業時期重要製鹽產地,鹽田廢曬後因環境變遷,成為生態潛力極高的環境。附近聚落考量淹水風險等威脅,過去多維持鹽田內不進水為主,影響重要物種的棲息,目前台江國家公園積極尋求復育方案。  來自泰國的楊秋麗表示,「引水復育鹽田生態,居民其實十分擔心提高淹水風險」,她說,泰國與臺灣一樣也面臨水患問題,政府與居民之間缺乏討論與共識,諸多問題待解。印尼學生艾琳父親在印尼從事工程營造,常遭遇環境開發與居民生存兩難衝擊,她觀察到七股居民普遍重視且關心社區發展。  菲律賓籍就讀醫工所的葛西亞說,「永續發展跨域原理」是他在成大上過最特別的一門課,有別於多數課程以教科書內容為主,這門課讓同學們有機會直面真實世界的挑戰,參與其中並貢獻所學,收穫很大。宏都拉斯籍羅米卡則表示,這門課所學到的內容與實際經驗,對母國所遇到的環境問題,有非常實質的關聯與幫助,將會把所學帶回母國應用。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楠西師生慶生會 開心又感恩

楠西國中舉辦慶生會,讓壽星說出生日願望。(記者黃文記攝) 楠西國中首度辦理慶生會,在歡愉的氣氛下,由全校師生一起為九月份生日的壽星慶生,接受大家的祝福。壽星們歡笑過生日,感動之餘,也留下感恩的眼淚。  楠西國中鄭俊杰校長表示,該校每個月會舉行一次班級慶生會,遇寒暑假則合併辦理。辦理慶生會可以幫助學生彼此認識、互相了解,增進人際關係,讓同學們能更珍惜彼此的情誼。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大方地表現自己,且經由對生日意義的了解,引導學生常懷感恩,感謝父母及學校的用心栽培。  九月份共有九名學生、一名老師過生日,慶生會上,壽星接受大家寫卡片祝福,學校還準備個人蛋糕,讓壽星許下自己的願望;願望種類很多,有人希望將來可以賺大錢、有人希望可以交到女朋友、還有人希望學校可以組teeball社團,最多的則希望能考試順利。壽星之一的林老師為自己及師生點播伍佰的<空襲警報>,為九月份防災月揭開序幕。  有學生表示,以前只有在幼稚園才會辦慶生會,想不到在國中也有機會和大家一起過生日,他非常感謝學校舉辦的用心,能和大家一起快樂地過生日,將會是他國中生涯最美的回憶。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開擴視野 港尾童走讀社區

港尾國小積極安排戶外走讀活動,書城也能是學生上課學習的場域。 (記者林相如翻攝) 麻豆區港尾國小落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積極舉辦在地閱讀的走讀活動,包括台南的書城、電影院等場域,甚至基隆海科館,都是學生走讀的地方,校長李啟榮說,將教室拉到戶外各場域,讓學生有不同的見聞,也能開啟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為了拓展學生視野,深耕在地體驗,雖然港尾國小屬於偏鄉小校,資源有限,但校方積極尋求外界的支援協助,安排在地閱讀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除帶著學生到市區的書城逛書店,了解圖書的分類維護、書店的經營管理等外,也在善心人士的贊助下,每人都可以在書店買一本喜歡的書帶回家。  電影院也是學生走讀學習的場域,老字號的全美戲院也招待學生免費觀賞具環保議題的電影,還能欣賞到國寶級師傅顏振發栩栩如生的電影畫作,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拓展視野,激發更多的學習興趣。  李啟榮表示,為孩子開拓視野,增加生活經驗,學校不怕麻煩,積極安排各式各樣的戶外教育,除在市區逛書店、看電影外,還要遠征到基隆海科館,帶全校學生進行兩天一夜的戶外體驗課程,讓學生有更寬廣的視野,有全新的學習挑戰。  李啟榮強調,新課綱的調整,鼓勵學生多元的學習方式,雖然小校的資源較匱乏,所幸有各界善心人士與公益團體的支持,讓學校能安排更多戶外體驗課程,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書法賞析

再見全壘打 ◎鄭景睿  台南市永福國小三年一班 安平虎鯨禪繞畫 ◎張仁豪 台南市復興國中一年七班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校友變志工 龍船分校一家親

龍船聯誼會吸引不少校友和曾在龍船服務的退休人員加入,每年兩次聯誼會都熱情參與。 文圖/記者林偉民  龍崎區龍崎國小龍船分校創校一百年以上,因處偏遠山區,居民生活不易,學生在艱困環境中求學,養成勤儉好學的精神,對母校也頗有向心力,分校志工團的十名志工,不是校友就是曾在龍船服務過的,其中有四人是退休校長,其餘是退休老師或退休主任,各個在教育界服務數十年,退休後告老還鄉,自動返回母校擔任志工,大家不以教育界「前輩」自居,反而經常捲起衣袖協助整理校園環境,只希望母校學弟妹能在優雅的環境中讀書、成長,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推崇大家都是「重量級」志工,是學校的「護校神山」。 志工教小朋友扯鈴。 早期龍船學區的「內四里」在龍崎區的發展較早,也較為繁榮,龍船設校年代比本校龍崎國小還早,民國七年就設立關帝廟公學校內新豐分校,民國二十二年遷移至現址,成為龍船國小,隨著地方人口嚴重外流,學生減少,民國八十三年併校,才成為龍崎國小龍船分校,學校的歷史見證了轄區牛埔、龍船等地的興衰。 退休老校長為母校小朋友說故事。 志工團成員王進吉表示,民國九十年他還在龍船擔任總務主任時,校長黃吉元認為學校校園大、師生少,在上課之餘要維持校園整齊並不容易,因此商討成立志工團,希望透過熱心志工協助打掃校園環境,不料一呼百諾,而且加入志工行列的都是退休校長、主任、老師,大家都想盡一分心力回餽母校,讓校長既驚又喜,沒人想到這些教育界前輩們願意到學校擔任志工。 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前排中)贈送感謝狀給龍船志工們,感謝對龍船的付出。 校友父子檔 攜手守護母校  王進吉的一生幾乎和龍船畫上等號,他是龍船的畢業校友,民國四十八年台南師院畢業後,分發回龍船國小任教,此後除了出外進修外,卅九年六個月的教學生涯均奉獻在母校,從老師到兼任總務主任、分校主任,經常幫孩子們免費課後課業指導,退休後繼續留下來擔任志工,龍船百分之八十的樹木都是他和在學校服務數十年的工友謝天雄所種,校園一草一木閉著眼睛都能數得清楚,還發動熱心社區人士與事業有成的校友捐助學校教育基金,充實學校設備。 龍船志工團志工們打掃校園環境,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左二)送上紅包感謝。 除了在學校服務,王進吉在地方上也很活躍,曾在龍興社區發展協會擔任理事長、總幹事,龍湖宮主委、龍崎調解委員與地方志工等,持續關懷社區弱勢和年長者,也發揮自身影響力,影響周遭學生、朋友,凝聚成幫助學校與提升社區發展成長的助力。  有趣的是,王進吉的兒子王志泰原本通過高考,在林務局服務,但因為懷念家鄉,毅然回歸故里轉到教育界服務,八十九年進入龍船分校,目前擔任分校主任,前兩年曾和父親同校服務,後來父親擔任學校志工,他擔任主任,還是繼續攜手為母校打拚。 王進吉和王志泰父子檔都將一生奉獻在龍船,攜手為母校打拚。 志工團工作簡單卻馬虎不得  位處山區的龍船分校,花草樹木茂盛,若未能及時修剪,很容易雜草叢生,志工們每週三到學校「自己找事做」,主要是打掃校園環境,尤其運動場是重點,校長退休的牛埔里長陳泰祥表示,運動場土壤肥沃,雜草很容易就長到學生的一半高,開始時曾動用四台手推割草機,半天都割不完,後來獲社會資源找來大型割草機才省事不少,也讓運動場經常保持整齊,即使在寒暑假也不會雜草叢生,讓校園更美麗。 龍船志工團長陳長瑞清理校園水池。 志工團團長陳長瑞表示,志工們的工作很多,像是校園與鄰地交界處,原本長滿竹子、藤蔓,讓學生卻步,經志工團動手整頓後成為休閒空間,志工們也清理校園廢棄水池,改種蓮花並養魚,成為美麗的蓮花池,還動手將一間廢棄廁所改造成儲藏室,將閒置空間再利用,他強調,志工團沒有寒暑假,大家義務付出,只為了維護母校景觀。 龍船分校操場能隨時保持平整,志工團的貢獻不少。 偏區龍船分校也有校友聯誼會  難得的是,除了校友退休後返鄉參加志工團,龍船近年也成立「龍船聯誼會」,有近七十名會員,會員多數是龍船校友,也有曾在龍船服務過的,大多是教育界退休人員,因對龍船的向心力而相聚,雖分居各地,但每年兩次的聚會都會不遠千里而來,為的是對龍船及這塊土地的思念,其中住在台南市南區的劉連順,就因曾在龍船服務過,退休後不只參加聯誼會,還是志工團成員,經常開車到龍船當志工,並樂此不疲。  讓人好奇的是,龍船校友在教育界服務的特別多,光是學區的牛埔里就有七名校長、廿多名老師和主任,有人說是地靈人傑,也有人說牛埔農塘有處人稱「文昌筆」的地景庇佑,因此「拿筆」的人特別多,但無論如何,陳泰祥說,大家從早年艱苦的環境中成長,養成勤儉好學的精神,應才是重點。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徐重仁開講 勉南光生擁新思維

南光高中學生展示流通教父徐重仁名人講座主題。 (記者翁聖權) 南光高中配合新營青商會邀請流通教父徐重仁到校參加名人講座,徐重仁以「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為題,暢談做任何事業都是學習過程,須不斷精進才能建立專業,並以他個人多年來企業經營智慧,期勉在場聽講的南光高中四十名高三學生要有全新的思維,為自己創造競爭的優勢。  「企業的價值是利他共好,自信來自於學習」為徐重仁堅持的二大信念,他以幽默的口吻一一道來,提出對年輕人的期望,會後也接受學生與民眾提問,即時回應現場聽眾的各項問題,整場講座內容精彩歡呼不斷,除南光高三學生能一睹大師風采,也讓現場兩百五十名民眾感受到成功企業家的風範。  參與「名人講座」是南光高中高中部學子生涯發展教育之一環,主要目的在引導學生自我察覺,擴展視野及充實生涯之知能。期盼藉由徐重仁、在企業管理的經歷與觀念,了解到未來工作或創業過程所會遭遇的困境及解決方法,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改變的只是訴求的方法及情境,只要秉持初衷,堅持向前,將獲甜美果實。  南光高中行政副校長王欽哲表示,徐重仁曾擔任統一超商總經理,是創立統一超商的推手,初期在長年虧損的絕境裡,注入新的經營思維,才建立統一超商在民眾生活信賴的品牌.也因對於社會一份責任,想打造台灣更優質的超市而再次接手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如今統一超商及全聯超市都給予民眾生活優質的服務。相信這次的名人講座,必能讓學生收到見賢思齊功效。 (記者翁聖權)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仁德小一生種樹 許願一起成長

仁德國小新生始業式在新生和家長見證下,由校長和家長代表等種下雨豆樹。 (記者林偉民攝) 為了迎接小一新生,仁德國小規劃系列新生輔導始業式,除了在校園種植雨豆樹,期許新生和雨豆樹苗一起成長茁壯,也安排新生向一年級導師奉茶與行拜師禮,還配合祖父母節,請新生為陪同的阿公、阿嬤搥背獻孝心,讓新生在求學的第一階段就有難忘的記憶。  為了迎接新生到來,校長李培瑜事先即和教師團隊討論並決定規劃相關活動迎新,迎新的第一項活動就是帶領新生植樹,由李培瑜與家長會、志工團及行政與教學團隊在一年級新生及家長見證下,一起種下雨豆樹苗。  隨後新生由老師引導,通過學校精心布置的樂學路與智慧門,並摸摸象徵聰明、勤勞、算數好的蔥、芹菜、蒜,桌球隊員也表演熱舞歡迎學弟妹,並配合祖父母節,請新生為陪同的阿公、阿嬤搥背、奉茶獻孝心。  新生也向一年級導師行奉茶與拜師禮,以示尊師重道,老師們則回贈教育部閱讀起步走的好書給新生,期待孩子多閱讀、長知識,校長與家長會也贈新生狀元餅與桌墊做為入學伴手禮,期許孩子未來都有成就,也能像桌墊一樣耐割、耐摔、不怕挫折。  教師團隊另安排新生透過闖關遊戲認識校園,校長及行政主管則利用機會為家長做校務簡介與親職教育宣導,讓新生與家長們在開學後都能安心上學,親師生共創三贏。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