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雷根號航艦群 部署南海操演

美海軍將雷根號航空母艦打擊群部署於南海,圖為一架大黃蜂戰機在雷根號航母起飛畫面。(圖:美軍太平洋艦隊官網) 中央社/洛杉磯十五日專電  美國海軍今天宣布,包含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機聯隊、巡洋艦、驅逐艦等的雷根號航艦打擊群正部署於南海。美海軍並宣示對區域安全的承諾,「對任何突發事件能快速反應」。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十五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及所屬的打擊群今年第三度部署於南海。  雷根號航艦打擊群九月底在西太平洋演訓,結束兩年一度「勇敢之盾」軍演後,十月航行經過菲律賓海,於十月九日到達印度洋進行安全演練。在印度洋部署不到一週,隨即折返南海。  太平洋艦隊官網貼出拍自雷根號航艦的縮時攝影顯示,雷根號這次到印度洋演訓,接著部署南海,兩度穿越麻六甲海峽。 美海軍宣示對區域安全的承諾:「對任何突發事件能快速反應」,已將雷根號航空母艦打擊群部署於南海。(圖:美軍太平洋艦隊官網) 美軍在南海部署雷根號航艦及艦上的第五艦載機聯隊外,還包括導向飛彈巡洋艦安提坦號和兩艘勃克級導向飛彈驅逐艦海爾賽號及馬侃號。  根據新聞稿,這次部署的目標為,致力維護美國與區域盟國及夥伴之間的安全協議,展示前進部署的海軍實力,對於區域內任何突發事件都能快速反應。  雷根號航艦打擊群指揮官維科夫表示,美軍持續與印太地區盟友及夥伴合作,促進區域穩定,「透過這次的部署,我們延續美國悠久傳統,維護海洋的合法使用,保障國際公海域的開放」。  軍方新聞稿指出,雷根號航艦打擊群例行與友邦及合作夥伴的海軍部隊整合,透過防空、反潛作戰、海上打擊、兵力防護等演訓,建立高規格備戰狀態。  新聞稿指出,這支部署於南海的美軍打擊群,正進行海上安全演習,包括戰鬥機和直升機的飛行演練,海上攻擊演練,水面和空中部隊的協同戰術訓練。

Read More

美日軍艦南海聯合演習

美國海軍勃克級飛彈驅逐艦馬侃號十二日起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南海展開聯合演習。(第七艦隊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洛杉磯十三日專電  適逢美國海軍建軍二百四十五週年,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布消息指出,美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十二日起在南海聯合演習,馬侃號艦長稱這是慶祝海軍生日最好的方式,同時致力於確保印太區域的安全與穩定。  日方的加賀號護衛艦、雷號護衛艦剛完成在南海的反潛演習,十二日隨即與美軍勃克級飛彈驅逐艦馬侃號、補給艦蒂珀卡努號聯合演習。  美國總統川普去年五月訪問日本,曾登上加賀號視察,宣示美日同盟關係堅實。加賀號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艦艇,能搭載反潛直升機到遠洋執行任務。  據美軍新聞稿,馬侃號艦長伊斯特戴表示,在美國海軍二百四十五歲生日這一天,在海上與日本盟友進行聯合演習是最好的慶祝方式,「透過海軍的前進部署,保持戰備以做出果斷且快速的應變措施,我們共同致力於確保印太區域的安全與穩定」。  馬侃號隸屬第十五驅逐艦中隊,為美國海軍最大的前線部隊,也是第七艦隊主要水面部隊。  演訓內容是整合海上作戰,包括海上整補、通信和數據鏈路演練。新聞稿指出,美國海軍與盟友藉由專業上的整合,使雙方在現有穩固關係上,提升集體戰備能力以應變突發狀況。  新聞稿表示,美日盟友關係超過六十年,向來是印太區域穩定與安全的基石,未來將會持續扮演這樣的角色。  加賀號護衛艦長西田敏志指出:「在南中國海,我們與密切合作的夥伴美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藉此提升戰術技能,展現我們不可動搖的友誼。即便在疫情期間,日本海上自衛隊持續與盟軍合作,致力於區域和平穩定及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3大關鍵議題,左右美國大選

林泰和 疫情、種族、對中政策三大議題,將影響川普(左)和拜登(右)選情。(路透) 美國大選進入倒數階段,選情緊繃之際,川普卻傳出感染新冠肺炎,此外,「十月驚奇」之說也甚囂塵上。綜觀此次美國大選,有三個重要看點值得關注: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這牽涉了美國人的生命與經濟活動,民主黨拜登還在窮追猛打,川普卻確診染疫,但川普陣營正把川普操作成為抗疫英雄,凸顯川普健康狀況經得起考驗,藉以對照拜登被譏諷的「失智」。  第二,種族議題。今年五月,發生非裔佛洛伊德遭警方執法致死風波,在全美掀起種族議題風潮,「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成為全美反種族抗議的口號。民主黨支持多元文化,共和黨藉抗爭失序強打「law and order」(法律與秩序),意在喚起多數人希望安定的生活。  第三,中國大陸議題。主要聚焦在國家安全。川普從疫情切入,向美國人強調疫情源頭是中國大陸的錯,必須付出代價。川普在競選廣告猛打雙B的「北京拜登」(Beijing Biden),直批拜登兒子與北京的利益關係,以及對中政策的軟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右起)在日本和澳洲、日本、印度外長舉行「四方外長會談」。(路透) 蓬佩奧亞洲行 打造小北約?  以上三個議題,誰能提出可以讓選民相信的說法,勝選的機會就很大。目前為止,關鍵仍是六個關鍵搖擺州:密西根州、威斯康辛州、賓州、佛羅里達州、亞利桑那州及北卡羅來納州。川普染疫出院,預計十二日前往佛羅里達出席造勢活動,正凸顯爭取搖擺州是決戰關鍵。  再看美國的外交動作,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才訪問日本,除了會見剛上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也和日本、印度、澳洲進行「四方外長會談」。解讀「四方外長會談」,在地緣政治上確有海權國家包圍陸權國家的概念,但目前仍屬意見交流的「論壇」性質,距離「印太版北約組織」、「亞洲小北約」還差得太遠。 「四方」論壇是否往組織化發展,有三個觀察點:其一,條約才是制度化的安排,目前並沒有簽約的跡象,可能考慮是否會過度刺激中國大陸;其二,印度長期以來有不結盟的傳統,外交與國防有其獨立性;其三,未來是否常態性舉辦?參與的層級是否從外長擴大到國防部長?甚至提升到元首? 美中博弈 應不至於走向熱戰  美國大選將分勝負,放眼未來的美中戰略對抗,有從「冷戰」往「暖戰」的趨勢,但還不至於走向「熱戰」。美中博奕,主要仍著眼於反共、抗中、保台:  首先,反共但不反中。美國國務院首席對中政策顧問、美籍華裔學者余茂春就主張將中共政權與中國人民區分對待;美國近期公布移民政策指引,強調中國共產黨員不會獲得移民受理;今年二月,美國也已將新華社等五家媒體機構視為宣傳工具而列為「外國使團」。  其次,抗中。美國檢討四十多年來對中國大陸的接觸、交往,發現原本預期的影響與改變都適得其反;美國從二0一七年國家安全報告中,就指中國大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自此對中國大陸展開科技戰、金融戰,軍事也強調南海自由航行權,蓬佩奧甚至還公開稱中國大陸對南海主權聲索是「完全非法」。  第三,保台。具體行動已展現在對台軍售,通過友台法案如年度的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台北法案等。 美國在軍事上強調南海自由航行權。圖為在南海航行的美國軍艦。(取自美國第七艦隊官網,資料照片) 戰略清晰路線 已在踩煞車?  然而,我外交部長吳釗燮最近公開宣稱,民進黨政府「不尋求與美建交」和「不依賴美國防衛」。部分的解讀懷疑台美的兩岸關係「戰略清晰」路線已在踩煞車?坦言之,吳的說法確實令人有些意外,外長應該致力鞏固既有邦交、拓展外交空間,不該說這樣的話,但吳釗燮這麼說,不得不讓人探究背後的考慮。  事實上,目前的台美關係確實是在加強非官方關係,美國國防部印太代理助理部長海大衛也已表示,美國支持台灣加強防衛能力,但目前軍備預算仍有不足。  目前,北約成員國中,有八個國家防務支出占GDP比重超過百分之二。台灣與中國大陸對峙,安全問題比這八國更大,但台灣目前國防支出占GDP僅百分之一點一至一點二。 台灣國防安全 自助才有人助  至於國民黨近日在立法院提出「台美復交」、「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議案並獲通過,其實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這個共決案只是國會意見,並非法律,也不代表蔡政府,國民黨的目的是在揶揄吳釗燮,政黨攻防意味濃,民進黨順水推舟才讓提案通過。  「台美復交」是假議題。美國於一九七九年起承認中國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政府,美台若復交,等於又把代表中國的政府轉回到中華民國,這不但與美陸建交公報大不同,台灣關係法也將因此喪失。因此,現階段不可能台美復交。  至於要美國協助台灣抵抗中共,要回顧一九七九年美陸關係正常化的條件,就是撤軍、廢約。台美現在已經沒有共同防禦條約,美國沒有義務保衛台灣,美國保衛加州、關島都沒有問題,但如何保衛台灣?美國政府依台灣關係法可軍售台灣防禦武器,但沒有出兵的義務。因此,台灣的安全,還是要先自助才有人助,美國幫助的機會才比較大。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川普無罩開講 恐成疫情溫床

美國總統川普染疫後復出,數百名支持者聚集在白宮前。(路透) 中央社/華盛頓十日專電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舉辦染疫後首場公開活動。他站在白宮陽台上發表長約十七分鐘演說,台下聚集數百名支持者。這場活動是否會淪為疫情溫床?引發隱憂。  川普今天身著深色西裝,氣色與興致看來都不錯。他出場前原本面戴口罩,但很快就摘下。  站在白宮南草坪陽台上,川普以「法律與秩序」為主題,向台下支持者發表演說;群眾則多次以熱情歡呼聲回應,大聲呼喊「再(執政)四年」、「我們愛你」等。據現場記者預估,台下群眾約有三百至四百人。 川普公開亮相沒多久就摘下口罩。(路透) 川普感謝支持者在他住院期間為他禱告,並強調美國將會擊敗可怕的「中國病毒」。他指出,美國正在生產強力藥物與療法,疫苗也會以創紀錄時間迅速問世;疫情雖在歐洲、加拿大等地有惡化趨勢,但病毒「將會消失,也正在消失中」。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準則,武漢肺炎確診病患符合三個條件才可接近人群,包含首次出現症狀超過十天前、沒有服用退燒藥物下已二十四小時沒有發燒,以及其他症狀正在改善中。若是重症患者,則建議症狀出現後居家隔離十至二十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多名醫師受訪表示,依據川普所接受的藥物,他應該屬於重症。  根據紐約時報統計,已有超過二十多名白宮人員或曾在川普確診前與他接觸過的人士,確診感染武漢肺炎。

Read More

染疫川普搭車趴趴走 醫生罵瘋了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搭車暫離軍醫院,向車外粉絲比大姆指示意。(路透) 中央社華盛頓四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搭車暫離軍醫院,向車外粉絲揮手示意,隨即招致醫界批評,控他為政治作秀不顧他人染疫風險。據報導川普早知首次篩檢呈陽性,但要求保密以待第二次篩檢結果。  路透社報導,川普今天傍晚短暫離開華府近郊的華特里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媒體影片顯示,川普戴著口罩坐在黑色休旅車後座,向窗外手持國旗和支持標語的粉絲揮手致意,畫面可見前座有兩人。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川普一日就知病毒快篩結果呈陽性,但未第一時間公布,而是等待更徹底的檢測結果出爐。  川普當天接受福斯新聞頻道訪問時,僅證實有一名幕僚確診,還提到自己正在等候當晚第二次檢測結果。川普隔天凌晨就在推特宣布他和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雙雙確診。  根據白宮規定,快篩結果呈陽性後,才會自鼻道更深處採樣進行更準確可靠的檢測。知情人士表示,川普檢測都是按照規定。知情人士還說,病毒在川普最親近的圈子散播之際,川普還要求一名顧問不要披露他們自己的檢測結果呈陽性,說「不要告訴任何人」。 川普今露面前還在推特上傳影片預告將有「小驚喜」,還說這是個有趣的旅程,他在「真正的學校」裡學到武漢肺炎知識。法新社報導,多名衛生專家隨即上社群媒體批評他「作秀」,還說這證明他什麼都沒學到。  華特里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喬治華盛頓大學急診醫學災難醫學負責人菲力普斯推文說:「總統根本沒必要搭車,害得車內每個人現在都要隔離十四天。他們可能會生病,可能會喪命。為了政治作秀,川普將他們性命置於險境,真是瘋了。」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倫理及衛生政策系主任易曼紐也推文批評川普不負責任,讓特勤局人員載著染疫的他,還拉上車窗,讓他們面臨不必要的感染風險,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作秀。  白宮發言人迪爾表示,這趟車程「很短」,川普是在車程「最後才向支持群眾揮手」,之後很快就返回醫院套房。迪爾說,車隊出發前「已採取適當防疫措施」,以保護總統和支持他的人員,且是在醫療團隊評估安全後才放行。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國大選前,還會再打台灣牌?

川普總統夫婦感染新冠肺炎,對美國大選投下新的變數。(路透) ■丁仁方  距離美國大選倒數一個月,川普總統夫婦卻傳出感染新冠肺炎,除了對大選投下新的變數外,美中博弈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以及國內藍綠兩大陣營如何處理台美陸三邊關係,正在進入關鍵階段。  首先,引述《紐約時報》華人專欄作家鄧聿文近日發表〈美國遏制中共戰略的窗口期究竟有多長〉一文所提兩個重要觀察:其一,美國遏制中共的戰略雖然效果有限,但仍有一定程度影響,這包括惡化中國大陸發展的外部環境,地緣政治受到壓縮,緊縮內部政治空間、部分外資撤離、威脅金融安全、製造內部不穩等。  其二,中國大陸在未來五年有「十四五」計畫,重點在透過雙循環境經濟、科技創新、擴大軍備來修補戰略短板;而美國打擊中國大陸,還有金融排斥、軍事衝突、台美建交等三項「核彈級」的武器尚未出手;而中共的戰略反攻,可能以選擇台灣作為突破點。因此未來五年會是中美關係的高風險期。 拜登若當選,美國抗中政策會持續,但也會和陸方展開對話。(路透) 台美建交 美國大選前機會小  從鄧聿文的評論來看,美國反中的戰略遏制手段,當藉十四五強化戰略能力的中國大陸,壓迫感達到臨界點時,有可能調整維持四十多年的兩岸和平統一戰略,或不再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時,台灣處境就艱難了。因為北京看中美對抗是歷史的大格局,優先於台灣問題。  針對鄧聿文所稱的三種核彈級武器,目前看來,美國大選前出手的機會已經很小,即使未來五年內美國是否出手,也有很大的顧慮。  一來,經濟排斥(封鎖)手段,美國曾對前蘇聯祭出。目前對陸經濟封鎖的可能工具,主要鎖定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SWIFT),國際間金融機構以美元計價的主要跨境交易系統,美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並曾多次利用SWIFT制裁伊朗以及北韓等國家。但以此打擊大陸未必有效,其他國家也未必支持。  再者,「軍事衝突」與「美台建交」這兩項基本上是綁在一起的。以中國大陸現今的軍事實力,美陸若發生全面軍事衝突,代價太大,且美國國內民意未必會支持。 大陸戰略短板修補 聚焦三點  北京訂十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召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討論與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二0二一至二0二五年)。戰略短板修補聚焦在三方面:  第一,推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強調「雙循環」是戰略抉擇。簡言之,就是擴大內需、加大內循環經濟力度,擺脫對西方市場的依賴。  第二強調「科技創新」與掌握關鍵技術,與第三「大力發展軍備」,都圍繞在中美博弈中核心問題,具體表現在科技與軍工產業,且彼此互為關連。  當情勢演變成美、陸雙方都將台灣視為突破點,亦即美國要祭出台美建交、中共要改變和平統一戰略之時,那就是台灣的安危大事了。  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去年提出兩岸關係地動山搖的「五個如果」,包括香港選舉失利、蔡英文連任、民進黨長期一黨執政、美國干預選舉、習近平承受內部重大壓力。蘇起的「五個如果」主要著眼於兩岸關係,而鄧聿文則是從美、陸博弈的大戰略提出台海面臨的危機。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突然說台灣「不會尋求和美國建交」,被解讀在急踩煞車。(中央社,資料照片) 美無具體保證 台灣急踩煞車  最近,包括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及前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都相繼公開呼籲華府對台海政策要改採「戰略清晰」。民進黨內部也認為中共沒有攻台實力,且相信美國會出兵;另傳出美方有「堡壘台灣」(Fortress Taiwan)計畫,將軍售訊息連結,指美方將武裝台灣成為能與北京抗衡的「刺蝟」。  但美國行政部門迄今並沒有作出捍衛台灣的具體保證,而我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突然說台灣「不會尋求和美國建交」、台海衝突「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吳的說法耐人尋味,被解讀在急踩煞車。  相對的,大陸則是戰略清晰,戰術模糊。亦即戰略上維持和平統一、反台獨、不放棄武統,但軍機在台海附近活動,在戰術上「以武抑獨」。戰術模糊兼具施壓、測試、消耗的目的,特別是指稱「不存在海峽中線」,讓台灣防衛出現新難題。  美台踩煞車跡象,還有先前傳出本來要舉辦「經濟與商業對話」,結果成了會前準備工作。至於日前簽署的「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備忘錄,被喻為美版「一帶一路」,實際卻與川普走的戰略收縮大相逕庭。  台灣目前需要的軌道基礎建設,並非美國強項;美國強項的核能,蔡政府卻是非核化政策,台灣大力發展的綠能主要也採用歐洲系統。這份台美合作備忘錄,看不出具體內容與經濟效益,反而是台美同盟的政治宣示意義較大。 對陸戰略清晰 美有實際困難  蔡政府很希望川普下台前,能夠造成不可逆轉的美台關係,例如美台簽訂具體的政治、經貿、軍事協議;但美國對中國大陸戰略清晰有實際困難,預估大選投票日前,美國不會進一步操作台灣牌。  目前看來,美國民主黨拜登當選機會愈來愈大,拜登若當選,美國抗中政策會持續,但也會和陸方展開對話,形勢變化還很大。民進黨拿不到美國的防衛保證,持續操作拉美抗中,將承擔安全、軍費、貿易退讓的風險與代價,是否繼續往獨的方向傾斜?黨內出現矛盾。  民進黨「正國會」精神領袖游錫堃仍積極在推動台美建交,該派系立委公布的修憲草案,對領土主張從「固有疆域」改為「憲法效力所及地區」,這等於是主權分裂、正式宣布台獨,風險極大。但台灣社會的現實狀況,對「一中」持否定概念,主權分裂、台灣加入聯合國,卻符合大眾一般認知與期待。  國民黨在此主流民意與氛圍下,兩岸政策新論述以「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帶過,對「一中」仍有模糊之處,藍營兩岸政策陷入進退維谷困境。過去是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現在則是大陸堅持九二共識,這正是歷史的走向。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兩岸關係,台美日陸各有盤算

如果選情緊繃、告急,川普政府鐵定會有更強烈反中動作。(路透) ■黃清賢  美台關係升溫,九月動作頻頻,罕見的在台北、華府、紐約三地同步上演。包括了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率團訪台;共和黨議員帝芬尼發布聲明提交「共同決議案」,代表「國會意見」呼籲美國恢復與台灣正式邦交關係,終結「一中政策」,以及支持台灣國際參與並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也與我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共進午餐,表示願協助台灣進一步參與聯合國事務。 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及三十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台灣,可能只是台灣付出代價的開端。(中央社) 其實,台美關係快速升溫,與美國大選逼近有很大的關係。目前,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爭相反中,還比誰最能代表美國反中。長期來看,中國大陸崛起,確實已經對美國產生壓力,美國對中國大陸展開科技、政治、經濟的對抗,而台灣又是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因此,透過升高官方接觸層級等方式提升台美關係,可以墊高反中的籌碼,站上更高的戰略位置。  美國反中、打台灣牌,會不會有「十月驚奇」?這要看美國大選選情走勢,如果選情和緩,就不會有過度之舉;如果選情緊繃、告急,鐵定會有更強烈反中動作,甚至不能排除美台官方的接觸層級直接上升到正、副國務卿親自出馬。 與美綁在一起 台須看清得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 是沉寂的,現在,包括台美經濟商業對話、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一下子都成了熱門話題。但必須了解的是,美國是現實利益掛帥的國家,川普更是猶有過之,台灣要和美國簽訂BTA,恐怕要有付出代價的準備。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及三十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台灣,可能只是開端。  川普的對外經貿思維,就是不能占美國便宜。台灣要付出的代價,未來可能還有農產品、能源進口與降稅,降低美國汽車關稅以及檢視台灣匯率管制等。台灣要與美國緊緊的綁在一起,要先看清楚自己在政治、經濟上的得與失。  其次,美國對台軍售仍在持續,且已有外電消息傳出,預計川普政府不久後,將批准包括無人機在內的另一次重大軍售案,項目可能包括水雷、巡弋飛彈和無人機等七項武器系統,要讓台灣像「刺蝟」般難以攻打。  從經濟利益看,美國軍售台灣,滿足美國軍火工業需求;從印太圍中的戰略看,透過台灣監控中國大陸的軍事,且有助強化台灣在印太戰略的重要性。過去,美國對中國大陸是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現在,美國提升台灣的戰略地位與戰術能力,已逐漸清晰化,且愈來愈強硬。 區域安全議題方面,預期菅義偉內閣執政的初期,還是會忠實的執行安倍路線。(路透) 日打台灣牌 會站在美國後面  此外,從美國自己國家利益著眼,中國大陸軍事實力強大,美國若直接介入台海爭端,必然會付出很高代價;美國為了給自己留下戰略迴旋空間,軍售台灣較強大武力,對美國而言,進可攻、退可守,戰略利益最大、成本最小。  再看東亞區域安全議題相關的日本,新首相菅義偉走馬上任,他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內閣官房長官,長期輔佐安倍、處理危機,其實也是安倍矚意的繼任人選。預期菅義偉內閣執政初期,還是會忠實的執行安倍路線。  日本雖然向來都是跟隨著美國,但基於自己的地緣政治與經貿市場考量,並不想和台灣一樣大步的投向美國懷抱,而會想方設法的在日中、日美之間取得平衡點。菅義偉的新內閣名單中,前首相安倍的弟弟岸信夫出任日本防衛大臣,即使岸信夫是知名的「親台派」,但在談到加強日台安全對話時,還是強調有美國介入為前提。換言之,日本要打「台灣牌」,也會站在美國後面。台灣要想加入美日安保同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由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灣一直想要加入,但並不容易。一方面,台灣還有許多貿易規範有待突破,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在日中、日美關係的拉鋸下,日本也有自己國家利益的考量,不會貿然而行。 市場趨利走向 不受政治牽制  至於台海兩岸之間,在美中角力、蔡政府反中與疫情的衝擊下,台灣對大陸進出口貿易總額不減反增,還攀升到百分之四十六的高水位,台灣對大陸經貿總額,等於是對美國、日本、歐盟的總和,這不但顯現出大陸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也反映出經濟很真實、很自然會往有利益的方向走,整個大趨勢並不會受到政治的牽制。  目前民進黨政治反中,經濟上卻擔心ECFA會停掉,處於「政治反中、經濟交流」的矛盾狀態,刻意漠視九二共識才是ECFA的根基。與其擔心ECFA會不會停,不如找出源頭,否則只是捨本逐末,沒有意義。  再者,涵蓋十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經完成談判,預計將在十一月中旬的東協峰會正式簽定。台灣在國際經濟組織被邊緣化,廠商不能與RCEP會員國彼此同享優惠關稅,競爭力下降,想要靠美國來填補,自己可能要先損失一大塊,這正是當下台灣經貿的困境。 兩岸內部矛盾 非國與國關係  再進一步觀察兩岸關係,民進黨執政反中,國共關係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應該是兩岸互動交流的重要渠道,但現實恐非如此。  中國國民黨調整了先前改革委員會準備會將九二共識束之高閣的做法,在全代會中通過兩岸新論述,主張「以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延續兩岸互動,並尋求互動方式的與時俱進。」換言之,國民黨重新強調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並將九二共識繼續作為兩岸交流的基礎。  我們對國家主權的強調,本來就是對國際社會、對美日等世界各國,但兩岸並非國與國的關係,兩岸是內部矛盾關係,如果用國與國的關係來處理兩岸問題,就會讓兩岸互信產生陰影。  日前,大陸央視主播「求和」的一句話,中國國民黨取消出席海峽論壇,某種程度也反映出國共之間的互信正趨於薄弱。其實,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中都強調一中本質,與九二共識本就不謀而合;九二共識可以重新鞏固國共的互信,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就可以化挑戰為機遇。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現任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歷史拒絕浪漫,嚴肅思考和戰!

民間版「戰爭狂想曲─預告武統紀事」研討工作坊於海軍軍官校友會左營會址登場推演。(主辦單位提供) ■張競  按:漢光演習可能舉行政軍兵推(總統府指應為電腦兵推),民間版「戰爭狂想曲─預告武統紀事」研討工作坊已於九月十一日由海軍軍官校友會在高雄左營登場推演。多位退伍將領、退伍轉業民間經營事業有成,以及具有碩博士學位、在學術界任職之海軍官校校友踴躍出席,並有深入研討互動。海軍官校校友、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在會中發表專文並提出「假若能夠預知三個月後北京將對台進行武力統一,鄉親與政府將會如何面對情勢?」作為工作坊研討主軸,會後接受本報訪問,分享工作坊推演過程的觀察心得。 戰爭隨時會讓周遭親友喪失生命、帶來傷亡的殘酷場景。圖為今年漢光演習「三軍聯合反登陸作戰」。(中央社) 面對戰爭所可能產生之衝擊,基本上可從體制面、市場面以及社會面三個不同視角切入。其實,傳統兵學分析戰略要素,強調政軍經心,政治就是涉及體制面,經濟就是顯現市場面,心理自然就是直指社會面,而每個面向都會影響到軍事作戰,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若未能妥善處理前述各個面向所將產生之衝擊,必然就會讓軍事作戰無法充分發揮戰力。  國家面對戰爭,是整個社會必須承擔之共業,沒有任何人得以置身事外。儘管兩岸分離以來,台灣與大陸軍事對峙,時時都要面對戰爭威脅,此種狀況直到北京從「血洗台灣」、「解放台灣」,最後將政策作出重大調整,開始以爭取和平統一作為對台政策基調,再透過各項交流互動,雙方情勢才逐漸轉趨和緩,兩岸經濟商貿關係也才日趨密切。 當軍事動員必須召集後備役役男入營備戰時,必然會讓許多經濟生產體系受到影響。圖為以後備軍人為基礎的同心三十一號演習。(國防部提供,中央社) 平時轉換戰時 應避措手不及  但此種情勢在陳水扁執政後,兩岸交流歷經嚴重波折與衝擊;馬英九政府八年執政期間內,依據連戰與胡錦濤會談所建構的互信共識,才逐漸讓雙方關係解凍並轉趨穩定。  但是,蔡英文政府接掌政權後,從根本上否認「九二共識」,再加上北京與華盛頓雙方因為貿易關係產生摩擦,大國強權競逐架構套牢台北與北京的互動關係,且狀況愈加惡化,讓兩岸發生武裝衝突成為民眾必須認真思考的議題。  在整個研討過程中,針對體制面,很嚴肅的思考國家法條如何從平時體制轉換至戰時體制。特別是,當前軍法審判係移轉至司法體系負責運作,在何種狀況下,將其轉換回復至軍法體系,確實是優先關切重點;其次,戰爭準備的軍事動員,無論是人力、財力或是物力,都必須依據法令,但政府要在何種環境前提要件下下達決心,以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也引起參與研討者密切關注。 戰火威脅 應防社會經濟失序  多年來,儘管面對戰爭威脅,但政府盡全力維持承平體制,其實是有其必要性。過去數十年來,政府透過發展經濟與國際商貿,改善社會生活與增強本身國力。若是保持面對戰爭之戰時體制,必然就會干擾民生與影響經濟活動,特別是對吸引國際社會來台投資,更會引起負面效應。  然而,只要戰火威脅浮上檯面,經濟代價與企業營運成本都會逐漸升高。因此,政府在面臨和戰抉擇時,如何掌握正確時機轉換戰時體制,以便維護社會秩序,同時又須避免過早下達決心影響經濟活動,必將考驗主政者政治智慧。  再從市場面與社會面來看,當國家面臨戰爭威脅產生社會動亂時,必然會產生囤積物資、哄抬物價情事。如何穩定民生物價、確保物資供應及管制金融秩序,必須藉由政府下達政治決心,將國家運作轉為戰時體制,讓執法者獲得足夠法律權限與適用法條,因應戰爭發生時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活動失序現象。 體制市場社會 三者互相連動  目前,台灣經濟生產與社會運作已相當程度仰賴外籍勞工,許多產業高階工作,也有相當數目的外籍專業人士。當戰爭迫在眉睫時,不可能期待外籍人士會留在台灣與鄉親們共存亡,當外籍人士或僑民離境後,如何能夠保持社會正常運作,更值得嚴肅思考。  我們必須認清前面所提到體制面、市場面以及社會面的三個面向,相互之間都具有連動關係。當經濟失序、市場崩盤,當然會影響社會秩序;宣布進入戰時體制雖有助於恢復社會穩定,但同時也會對經濟活動、投資意願以及金融流通產生影響。如何權衡各項決策輕重緩急,也是政府決策無法迴避嚴肅責任。  特別是,當軍事動員必須召集後備役役男入營備戰時,必然會讓許多經濟生產體系受到影響。許多役男正在就學,學業也會因此中斷,社會上絕對不再會有旁觀者,畢竟,戰爭不是隔著螢幕、運用鍵盤與滑鼠所進行電競遊戲,而是隨時會讓周遭親友喪失生命、帶來傷亡的殘酷場景。 認知差距 與世代結構相結合  但是,目前整個社會氛圍在面對戰爭時,不但缺乏嚴肅思考,在態度上更是輕慢嘲弄,此種認知差距,其實是與世代結構相互結合的。在兩岸戰爭威脅下,奮力打拚、創造台灣經濟成長的中年族群憂心無比,但在兩岸關係穩定中坐享社會富裕生活的年輕族群,對於戰端可能開啟,卻是嗤之以鼻。  當中年世代嚴肅思考與研討和戰時,網際空間討論室內卻充滿了毫不負責的瘋狂叫囂,以及認定其本身能夠置身事外、隔岸觀火的無知。歷史拒絕浪漫,所有最讓人刻骨銘心的教訓,都將透過極為痛苦的過程達到學習成果,人類愚蠢不斷重蹈覆轍,讓人不禁感嘆!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中印外長會面 達5共識

印度國防部長辛赫十日在安巴拉空軍基地舉行的飆風戰機成軍典禮中致詞,在未點名中國之下對覬覦印度領土主權者發出警告。(印度國防部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  新華社報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當地時間十日在莫斯科舉行雙邊會面,並達成五點共識,包括兩軍應繼續對話,盡快脫離接觸,避免在邊境採取任何可能使事態升級的行動。據報導,王毅與蘇杰生會面,「兩國外長坦誠和建設性地討論了中印邊境形勢發展及中印關係」,並達成以下五點共識:  一、兩國外長同意雙方應遵循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關於發展中印關係的一系列重要共識,包括不讓兩國分歧上升為爭端。  二、兩國外長認為,邊境地區當前形勢不符合雙方利益,兩國邊防部隊應該繼續對話,儘快脫離接觸,保持必要距離,緩和現地事態。  三、兩國外長認為,雙方應恪守現有邊境事務協議和規定,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避免採取任何可能使事態升級的行動。  四、雙方同意繼續透過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保持溝通,繼續開展中印邊境事務磋商與協調工作機制磋商。  五、兩國外長同意,隨著局勢緩和,雙方應加快完成新的建立互信措施,維護和增強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  中央社/新德里十一日專電  中、印外長昨晚雖在莫斯科達成雙方盡快從拉達克東部撤軍共識,但印度指控,中國仍在班公湖聚集部隊意圖搶奪戰略高地,印度也做相應部署,雙方都配備武器,戰雲密布。  印度快報今天引述印度軍方消息人士指出,即使印度與中國十日達成共識,同意部隊完全從拉達克東部的對峙點撤離,中國人民解放軍卻從未撤離班公湖第四指山脊,八日晚間在山脊上游聚集約兩千名士兵。  根據印度部隊觀察,過去四十八個小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班公湖北岸第四指的人數明顯增加,試圖進一步向第四指以西移動。

Read More

中印邊境45年首度開槍? 衝突加劇

中國大陸指控印度部隊七日在拉達克東部班公錯湖南岸「鳴槍威脅」解放軍,但遭印方否認,雙方關係緊張。圖為印度空軍(IAF)的C-17 Globemaster運輸飛機飛越拉達克地區列城的山脈。 (路透) 中央社/新德里八日電  中國大陸軍方指控印度部隊七日在拉達克東部班公錯湖南岸「鳴槍威脅」解放軍,為中印四十五年來首次開火事件。印度陸軍八日發表聲明否認越線和開火,反控解放軍進逼印軍陣地,對空鳴槍恐嚇印軍。  中國西部戰區司令部發言人張水利八日發表聲明說,印軍七日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錯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往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穩定局勢。  張水利指控,印方行徑嚴重違反中印雙方有關協定,推高地區緊張局勢,極易造成誤解誤判,是嚴重的軍事挑釁行為,性質非常惡劣。要求印方立即停止危險行動,立即撤回越線人員,嚴格約束一線部隊,嚴肅查處鳴槍挑釁人員,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針對中國指控印度部隊在拉達克東部班公錯湖南岸越線且「鳴槍威脅」解放軍,印度陸軍發出聲明說,印度部隊在任何時候都沒有越過中印實際控制線,或採取包括開火在內的任何進犯手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圖逼近印軍在(拉達克東部)中印實際控制線的其中一個陣地,當印度部隊勸阻時,解放軍「對空開了幾槍,試圖恐嚇(印度)部隊」。  印度媒體報導,中印上一次開火是在一九七五年的圖龍拉山,如果中國指控屬實,代表這是中印雙方四十五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開火。  中印部隊五月初在拉達克東部對峙後,迄今仍無法解決。雙方部隊曾於六月十五日晚上在加萬谷爆發四十五年來最嚴重的死傷衝突。在事態惡化後,雙方透過外交和軍事管道溝通,同意把部隊撤離對峙地點,並完成加萬谷等地的第一階段撤軍。但因雙方對於班公錯湖等地的撤軍方式意見分歧,又於中印實際控制線(LAC)沿線強化軍事部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