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自民黨魁選舉起跑 菅義偉等3人登記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宿疾復發請辭,八日上午執政的自民黨總裁(黨魁)選舉參選登記,共有菅義偉、政務調查會會長岸田文雄、前幹事長(秘書長)石破茂三人登記參選。(路透) 中央社/東京八日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宿疾復發請辭,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等三人今天辦理執政黨自由民主黨總裁(黨魁)選舉參選登記,選戰起跑。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上午十時起,自民黨黨魁選舉開始接受參選登記,菅義偉、政務調查會會長岸田文雄、前幹事長(秘書長)石破茂共三人登記參選。三人都各自提出二十名國會議員當推薦人的名簿。  辦理登記參選的會場位於自民黨總部九樓,上午十時二十分截止。完成登記後,三名候選人由代理人進行選舉號碼抽籤。三名候選人在完成登記後,出席各自選舉陣營舉行的選戰起跑儀式,下午在自民黨總部舉行政見發表會並出席聯合記者會。  選戰焦點是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的防疫對策、經濟政策、促進地方活絡、是否承襲安倍政府的政策(安倍路線)等。  自民黨十四日將舉行代替黨代表大會的參眾兩院總會(大會),由國會議員及四十七個都道府縣地方黨部的代表進行投票。國會議員是三百九十四票、四十七個都道府縣各三票為一百四十一票,總計有五百三十五票。完成投票後,立即開票,選出黨魁。  新黨魁預計十六日在臨時國會上被指名為首相,成為第九十九屆內閣總理大臣(首相)。  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皆報導,預估菅義偉可望囊括七成國會議員票。民調也顯示,菅義偉獲得的支持率最高。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台美關係,已具戰略夥伴之實?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後右四)到金門首度參與八二三戰役紀念活動,可看出台美關係升溫。(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宣布自明年元旦起,開放含瘦肉精美國豬肉及三十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國民黨以「不願接受國會監督」、「不與地方政府溝通」、「不管產業衝擊」、「不顧人民健康」、「沒有社會共識」的「四不一沒有」痛批蔡政府粗暴。蔡政府政策轉彎的底氣在哪裡?國民黨的反制有作用嗎?  其實,中華民國政府立場往本土、自主的方向傾斜,從二0一四年的太陽花反服貿運動開始並延續迄今,台灣新生代看待台美關係更重於兩岸關係,也愈趨明顯。二0一六、二0二0的兩次大選,都印證了蔡政府這幾年來的路線確實得到多數民意支持。  民進黨府院黨高層近年來的一貫看法,就是台美關係是上位戰略,高於其他技術性問題;此次決定開放美豬美牛進口,也是在這個思維下做成的決定。 台灣內部氛圍 國安重於食安  國民黨迄今所做的反制,重點放在痛批民進黨政府政策急轉彎,這在民進黨看來,都只是技術性的枝節,並非台美關係的國安戰略層次;再者,到目前為止,幾個養豬的農業大縣也尚未見到大規模抗爭或串連反制民進黨的行動。  這個現象,反映出台灣內部當下的氛圍,即「國安」比「食安」更重要,鞏固台美關係,比起是否吃得健康更為重要。況且,蔡政府認為,針對食品安全疑慮,交給專業處理就好。  從藍綠在美豬、美牛議題攻防的角度看,到目前為止,蔡政府並沒有什麼失分,而藍營也沒有明顯得分。值得關注的是,在蔡政府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後,美方馬上宣布將創立美台雙邊「經濟暨商業對話」,美國國務院「第三把手」次卿克拉奇可能率團訪台?台美關係因此進一步加速升溫? 有形無形合作 台美關係升溫  回顧二0一六年蔡政府上任以來的美台雙邊關係,美、台執政團隊經過一段磨合期後,已逐漸走出一套新模式,雙邊關係不但升級到官方對官方、國會對政府,台美民間交流之熱絡更是不在話下。現在,台美關係互動熱絡的程度是二0一六年以前所想像不到的。  綜觀美國通過的友台法案、對台軍售與軍事合作,到美國衛生部長艾薩訪台、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八月二十三日飛到金門首度參與八二三戰役紀念活動,以及美方宣布將創立美台雙邊「經濟暨商業對話」,再到目前還在醞釀安排中的美國國務院「第三把手」次卿克拉奇可能率團訪台,這一連串有形、無形的合作,都明顯的看出台美關係確實在明顯升溫。  台美關係能夠持續一步步的推進,在經濟、食安、國防等方面展露無遺,反映出美台雙方執政團隊都從中得到相對優勢,以及各自想謀求的國家利益,美豬、美牛進口台灣,對川普大選有利,正是具體例證之一。現在的台美關係,雖無戰略同盟之名,卻已有戰略夥伴之實。 川普持續反中、挺台,已證明對他是有用的、有利的。(路透) 反中挺台 已證明對川普有利  目前,距離十一月三日美國大選不到兩個月,川普是否會出重手操作台灣問題、南海衝突,兩岸也在關注是否會有「十月驚奇」?美中台三邊又會有何風險與危機?  首先,川普基於自己的選票及美中戰略對抗考量,已不斷的藉由他本人與國務卿蓬佩奧的公開談話,一方面刺激中國大陸,另一方面強調台灣的獨立地位,並表達支持台灣參與國際會議、國際組織。川普持續反中、挺台,證明了過去一連串的攻勢與策略,對川普而言是有用的、有利的,否則不會持續下去。  現在,距離美國大選已剩下不到兩個月,川普當然希望在選前關鍵時刻能創造致勝優勢,美方確有可能在認為可控的風險下,進行具有選舉意義的戰術作為。  其次,台海、南海是否因此會爆發軍事衝突?目前看來,雖然美中台三方的機、艦在附近海域活動頻繁,但也都相當克制,軍事衝突的風險並不大,即使有擦槍走火的意外發生,也不會是高層所授意,並會設法把衝突限縮在可控範圍內。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右)訪問希臘等國,顯示中國大陸正維護中歐關係、突破美國包圍。(路透) 美國對歐鬆弛 大陸積極部署  第三,觀察中國大陸對於南海、台海情勢,在美國大選前還是會處於靜觀其變的態度,世界主要國家亦復如此。值得關注的是,當美國對歐洲的戰略處於鬆弛之際,中國大陸已更積極的部署對歐關係。  就在捷克參議院議長維德齊率團訪台期間,大陸外長王毅接連訪問義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等五國後;緊接著,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後腳就安排訪問希臘、西班牙。大陸正從抵制單邊主義、反對分裂「脫鉤」、妥善管控分歧等幾個面向來維護中歐關係、突破美國包圍。  歐盟成員多,目前對於中國大陸的看法不盡相同,中國大陸已把歐洲視為重要戰略據點,趁著歐洲對中國大陸敵意尚未上升,更積極抓緊時間在外交攻勢上要對歐洲超前部署。  此外,歐盟對於美國的單邊主義確實也很徬徨,加上各成員國仍在嚴重疫情籠罩下,經濟都亟待復甦,希臘、西班牙又是經濟問題較大的國家,中國大陸想藉經濟能力來挽回在歐洲的優勢,並維持一帶一路的政經戰略布局,企圖相當明顯。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馬群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伯明罕驚傳數人被刺 英列重大事件

英國伯明罕傳出連續刺人事件,警方在案發現場拉起封鎖線。(路透) 中央社/倫敦六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格蘭第二大城伯明罕今天凌晨驚傳有數人在市中心遭人刺傷,英國警方已宣告為「重大事件」。現場拉起封鎖線,急救人員救治傷者。受傷人數和事發原因仍不明。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起隨機攻擊事件造成一名男子身亡,一男一女傷勢嚴重,另有五名傷者傷勢較輕微,不危及生命。  法新社報導,英國電視新聞台的畫面顯示,伯明罕市中心有大片區域被封鎖,穿著鑑識裝備的員警在現場工作。  英格蘭西密德蘭警察局表示,今天凌晨十二時三十分接獲報案,伯明罕市中心有人遭刺傷,不久後同一地區又傳出「數起持刀傷人事件」,警方已宣告為「重大事件」。  西密德蘭警察局指出,已知有數人受傷,但目前還無法確定受傷人數及傷勢。「不過,所有急救人員都在現場共同努力,確保傷者得到治療照顧。」  西密德蘭警察局還說,警方仍持續努力確認事發經過,「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證實任何消息」。警方並表示,目前仍在初期階段,不宜揣測事發原因。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陸網路權力爭霸,台灣陷夾縫

美國與中國大陸網路爭霸,包括美國禁止美國企業與TikTok合作。(路透) ■馮國豪  兩岸關係緊繃,連追劇也被波及。經濟部商業司八月十八日公告新增「在台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明文禁止台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TV及相關商業服務,形同將愛奇藝、騰訊等大陸OTT網路影音平台逐出台灣。  由於兩岸條例並未將OTT-TV列為陸資許可投資項目,過去處於法令模糊狀態。現在經濟部加以明確禁止,理由除了從法律面強調防止OTT-TV非法經營之外,還在公告中特別敘明陸資OTT-TV「在政治、社會、文化有敏感性或影響國家安全之虞」。  其實,兩岸關係才是此次修法禁止的主要關鍵。法律的背後,陸資OTT-TV被視為「文化侵略」、「科技入侵」,甚至拉高到「國家安全」的層次看待,不希望國人長期收視、使用後,習以為常、依賴愈大。  這道禁令也明顯反映出蔡政府在政治上的仇中、將中國大陸視為敵對勢力的態度;否則,美國、日本的影視產業及作品,也充斥在台灣使用的各種網路影音頻道上,難道就沒有「文化侵略」、「國家安全」的顧慮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右)揭露「乾淨網路」計畫,矛頭指向中國大陸。(路透) 乾淨網路 騰訊等陸商列拒往  如果把這項新禁令放在國際視野看,蔡政府禁止台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TV及相關商業服務,只是呼應美國與中國大陸網路權力激戰、廝殺的其中一環而已。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揭露「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計畫,矛頭就是指向中國大陸,當時主要是針對新一代的5G網路,不但要把華為、中興、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大陸業者列為拒絕往來戶,還號召其他國家一起來抵制使用華為的5G設備。  八月五日,蓬佩奧宣布將擴大乾淨網路計畫,進一步控管陸資電信業者,內容涵蓋運營商、商店、App、雲端儲存服務和海底電纜等五大類。美國總統川普旋即於七日宣布,將在四十五天後,禁止美國企業與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合作;同時以行政命令禁止美企與大陸知名通訊軟體微信WeChat以及其母公司騰訊交易。  TikTok在全球超過八億用戶,有四成是十六至二十四歲年輕人,深受全球年輕族群喜愛。美國封殺TikTok,年輕世代對美國的觀感、對國際網路影音市場會出現什麼變化,都還待觀察。 美國將阿里巴巴等陸商列為拒絕往來戶。圖為阿里巴巴位於杭州的總部。(路透) 大陸封網 早該料到美將對抗  無論如何,網路已是大國霸權必爭之地,美國與中國大陸在網路世界的攻防還會持續;而且,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從柯林頓、歐巴馬、川普到蔡英文、柯文哲,一再驗證網路聲量對選舉影響力愈來愈大,網路的軟硬體主導權爭奪戰,只會愈形激烈。  美國川普政府和台灣的蔡政府都掀起了仇中、反中意識,網際網路就是主要的反中角力戰場,也直接、間接的影響了美、台年輕一代對中國大陸的觀感;美國十一月三日就要大選,即使民主黨的拜登勝出、川普落敗,兩個大國的緊張關係、年輕人對中國大陸的印象,短期之內恐怕都難以改變。  但話說回來,在中國大陸境內迄今仍無法聯結使用境外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及 Google等,自己也應該要預料到,有朝一日會碰到美國出手打壓、對抗的局面。只是,美國現在要禁用中國大陸的App,純粹是出於政治因素。  回過頭來看蔡政府要對中國大陸OTT-TV及相關商業服務下逐客令,可以從幾個面向觀察可能的影響效應。首先,針對陸資OTT-TV,舉凡收費、客服、街頭廣告、在網站經營廣告業務等都禁止,少了在地的服務與便利性,確實會削弱中國大陸OTT-TV在台灣的影響力。 封鎖愛奇藝 影響台業者收入  其次,愛奇藝在台有超過兩百萬用戶,雖然台灣的消費者還是可以透過跨境方式消費,但卻也因為失去了在地化的支付方式和客服管道,且伺服器放在國外,可能會降低影音收視的服務品質,這些都是消費者的損失。  第三,愛奇藝在台灣投資並收購版權已超過台幣十億元,包括《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台灣影視作品,就在愛奇藝平台上播放;在文化部影視產業局報告中,今年上半年台灣共推出十八部台劇,愛奇藝就購入九部,居同業之冠。台劇要上OTT平台,愛奇藝已是業者首選;台灣影視產業如果少了這個平台與收入,必然會影響未來的創作。  第四,以台劇《痞子英雄》為例,透過愛奇藝,在香港就非常火紅,許多港人遊台甚至要求安排走訪劇中場景,受歡迎的劇作還能帶動觀光旅遊產業收入。所以,只要對台灣影視產業、文化行銷有幫助,就不該輕易放棄任何機會將台灣的好作品放到國際影音平台。  此外,台劇上愛奇藝平台,香港、大陸消費者都看得到,這也是展現台灣文化與促進經濟的行銷方式。我們是否只擔心大陸的「文化侵略」,卻忘了台灣影視產業文化西進也該擁有的「自信」。 顧及產業 台應衡量自身實力  第五,網路影音平台的競爭終究是自由市場,大陸對影視產業投資龐大,作品不斷推陳出新,愛奇藝目前片源又新又多,已經是國際華人社會重要的影音平台;台灣面對嚴酷的競爭環境,先自問有沒好的作品?如果失去了愛奇藝的跨境投資、行銷傳播管道,我們自己是否有配套的振興影視產業政策來彌補這一區塊?  未來,還有兩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勢將影響台灣影視產業的發展:  其一,大陸公布惠台「三十一條」中,放寬台灣人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時,可不受數量限制,且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等,也不做數量限制。  其二,過去台港的影視產業有長期的交流合作基礎,但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蔡政府從嚴認定陸資、港資與來台投資審查,是否會殃及台港影視產業的交流發展?「金馬獎」未來是否也會連帶受到改變?  美國是世界超強,為反中、為爭奪網路權力與主導權,有足夠的籌碼對中國大陸進行壓制、封殺,台灣不是美國,身陷大國角力的夾縫中,必須衡量自己的能力與處境,更要顧及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否則將得不償失。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兼任副教授馮國豪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挑戰川普 民主黨正式提名拜登角逐白宮

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拜登競選總統。 (路透) 中央社/華盛頓十八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今天正式提名拜登競選總統。前總統柯林頓和卡特今天都表示,拜登有經驗又正直,將能重建受疫情重創的美國。  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邁入第二夜,主題為「領導力至關重要」,致力呈現拜登將讓美國恢復常態的形象,柯林頓表示,國內當前的「亂象」都要歸咎共和黨籍總統川普政府。  柯林頓在預錄的影片中說:「當前的時局,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美國總統正式辦公室)應成為指揮中心。但現在卻是風暴中心,只有亂象。有一件事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他(川普)一心只想拒絕承擔責任並推卸給別人。」  受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為期四天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主要在線上舉行,全美各地代表遠端投票,確定提名拜登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七十七歲的拜登將在十一月三日大選出戰七十四歲的川普。  路透社報導,拜登的夫人吉兒預定稍後演說,告訴大家她的丈夫深富同理心,將能為受創的國家帶來些許慰藉。前國務卿凱瑞也將發表談話。  拜登預定二十日發表接受提名演說。競選搭檔賀錦麗則是明晚登場,前總統歐巴馬也是明天現身。  今晚除了柯林頓和卡特現身力挺拜登外,聯邦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等民主黨人也都會發表演說。

Read More

蓋洛普:川普滿意度小升至42%

蓋洛普最新民調,美國總統川普的施政滿意度達四十二%,但仍不到五成。五成滿意度是現任總統連任成功的重要指標。(路透) 中央社/華盛頓十八日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最新民調,美國總統川普的施政滿意度達四十二%,略高於六月時兩份民調的近四十%,但仍低於六月前的多份民調。  這份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十二日間進行、訪問一0三一名美國成年人的民調顯示,川普在共和黨人之間民調仍高,有高達九十%滿意,在民主黨人之間則持續低迷,僅五%。無黨籍方面獲得三十九%支持,高於六月底的三十三%與七月的三十四%。  除了評量川普整體施政滿意度,這份調查還請美國人評估川普對七個不同議題的處理方式。川普在這七大領域無一拿到五成以上滿意,經濟處理方面四十八%,犯罪處理四十六%,外交事務處理四十一%,與中國關係的處理四十%。  而在處理種族關係、武漢肺炎疫情與教育方面,川普獲得的滿意度都不到四成。  川普今年的整體施政滿意度差距在十一個百分點之間,最低三十八%,最高四十九%,但在特定議題方面滿意度差距就較大。差距特別大的是在經濟和疫情處理方面,滿意度比今年稍早至少跌了十五個百分點。  經濟陷入衰退之前的一月間,六十三%美國人認同川普對經濟的處理,但隨著經濟受疫情重創,他在經濟方面的滿意度也大跌十五個百分點。  他在疫情處理方面的滿意度下跌更多。  蓋洛普先前並未評估川普今年在犯罪、與中國大陸關係、種族關係、教育等四個領域的滿意度,不過在不斷傳出爭取種族正義的呼聲之後,川普在處理種族關係方面的滿意度仍有三十七%,和二0一九年八月的三十四%、二0一九年二月的三十八%相比差異不大。  整體而言,川普的滿意度和先前相較略有成長,但仍不到五成。五成滿意度是現任總統連任成功的重要指標。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正確認知軍售,穩定對美關係!

張競 近日媒體傳出美國將對台出售F16系列戰機。圖為目前中華民國空軍服役中的F16戰機。(取自中華民國空軍臉書) 對於外傳美國有意售台四架無人偵察機,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取自中國大陸外交部網站) 自蔡英文總統二0一六年上任迄今,美國對台軍售共七次,總價約一百三十二點七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九百八十億元)。近日,還有媒體報導,美國擬首售台四架無人偵察機,總價約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七十六點四億元),我國防部目前未予評論。  美國對我軍售為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以來,台北與華盛頓維繫實質往來關係最為重要環節。國軍透過軍售關係,不但能夠獲得軍事裝備,更經由配套之教育訓練課程,以及整體後勤作業,獲致掌握全球軍事思維,以及與國際武器科技發展保持同步脈動關鍵管道。  而北京對於台北與華盛頓雙方至今仍維繫軍售關係表達極度不滿,此因當初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談判過程中,北京提出「斷交、廢約、撤軍」三項條件;但是,在華盛頓突然宣布與我斷交當時,雙方在調整關係善後談判過程中,美國對我保持軍售關係,就成為雙方維繫交流往來重要依據。 美國對外軍售 基於美國利益  自此,美國對我軍售,在相當程度上變成了美國對台安全承諾象徵,也成為台北與華盛頓互動關係的溫度計,但也因此讓台灣社會對於美國對台軍售產生諸多誤解,甚至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期待。  許多美國政治評論家經常會認為,美國對台軍售已經過度政治化,在諸多時刻變成為了維繫雙方關係的刻意作為,而非維持中華民國國軍實質戰力的專業、嚴肅採購需求。話雖如此,但若細究美國對外軍售政策本質,其實,軍售本身就是充滿政治性,絕對不能將其單純定位成軍事品項的交易行為。這必須從幾個面向嚴肅看待:  首先,依據美國本身法律規範,美國政府對外出售軍事物資或是武器系統,乃至於軍事科技或是資訊,再加上適用於軍民兩用的科技產品或技術資料,甚或是提供相關測試驗證作業等勞務出口等,其最基本使命在於支持美國本身的國家安全利益,而此種國家安全利益確實也涵蓋支持美國軍事國防產業的國際市場。 美國對我軍售在相當程度上變成美國對台安全承諾象徵。圖為美國出售給台灣的基隆級飛彈驅逐艦。(取自中華民國海軍全球資訊網) 美國積極管制 各國競相援引  因此,滿足求售國的軍事採購需求,透過對外軍備銷售替國防產業創造利潤,在理論上,根本就不是美國對外軍售政策考慮目標。所以,在全球軍備市場體系實際運作下,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手中有錢就是大爺,軍備交易過程雖然具有商品銷售特性,但絕對不能將其交易特性與普通商品相互混淆。  有許多民眾認為,美國軍事工業集團能夠左右美國軍品對外出口,儘管國防產業商會確實會透過遊說過程,爭取輸出許可銷售特定對象,但若是認為軍火商能夠打通所有關節,其實是項普遍性的誤解。  其次,美國是全球推動輸出管制最為積極的強權,各項軍事武器輸出管制清單最為完備周詳,許多針對特定對象所管制輸出的軍備產品,基本上是絕對不可能透過軍售管道獲得。美國所建立軍事品項輸出管制標準,經常會被歐盟或是相關國家所採用。同樣的,對於軍民兩用科技輸出也是管制嚴格,且相關的管制規範與清單,全球各國也競相援引為運用典範。  再者,就是我國多年來對美軍購種類繁多,有些確實是能夠依據國軍本身建軍規畫需求順利籌獲,但有些特定武器系統或是儎台在籌購過程當中,確實是經歷多項波折與艱苦歷程,最後才順利達成軍事採購作業。國內許多政治評論者或是軍事觀察家,經常會胡亂詮釋成台北與華盛頓間關係不理想,但其實真正內情往往超出各方想像。 粥少僧多 未必能尋獲生產線  若是檢討、回顧不同軍事品項採購過程,其實也無法完全認為是美國政府在政策層面上有所刁難。只是若遇有相關國防產業廠商生產線已有訂單,就算能夠獲得輸出許可,華盛頓軍售政策主管機關也願意放行,但就是無法安排進入生產規劃期程下達訂單,此時也就無法歸咎於美國政府政務主管高層。在此情況下,對於向台灣出售軍備支持力道不足,只能說確實是粥少僧多,無法順利找到供應商源所致。  此外,對美軍購有時未必見得是會完全由台北所發起。此因有許多能夠臨時籌獲的軍備品項,都難以事先預期;特別是當許多美國現役武器系統或儎台,會隨美軍研發更新、換代的步調,突然成為過剩軍品而進入軍備市場對外出售。  儘管此等軍備品項並非軍品,但其仍可服勤多年,就其實際作戰性能對比成本效益,再考量經過實際服勤、甚或是戰場驗證,以及最重要的是極為划算售價,通常就會成為國際軍備市場上炙手可熱項目;在此種狀況下,國軍確實是有可能經過審慎選擇,願意採購美軍除役轉售之軍備品項。 體制設計完善 仍會人謀不臧  不過,也曾有美軍除役軍備品項,在服勤期間紀錄不良聲名狼藉,此時,對外開放轉售時就會四處碰壁。其實,國軍本身也不願買問題叢生的武器裝備,更不希望在後續維修保養及使用上傷透腦筋。國內許多政治評論者在談話性節目中,針對美軍除役轉售之軍備品項,經常會戴上有色眼鏡看待此種採購,並且給予極為負面評價;其實,應該以持平態度來看待此類對美軍購,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在未理解全盤狀況前就全盤否定。  最後,思考對美軍購問題,要先理解天下所有的體制,不論怎樣設計完善,最後必然都會出現人謀不臧與投機取巧情事,而且,美國國防產業在其中進行遊說、運用各種手法疏通管道的情事,其實也不必感到意外。  但就美國對台軍售整體說來,因為整個程序必須經過公務體制審核,同時受到美國政府機構與國會監督,儘管就決策與過程透明度來說,因有軍事保密需求而未見得會全盤對外公開,但相對上因為有層層管制,弊端確實較少。而且,此種政府對政府間的採購作業,雙方都很審慎行事,諸多名嘴的捕風捉影實不可信;國人唯有正確認知軍售,方能穩定對美關係,絕對不假。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國攻勢,考驗大陸戰略定力!

川普訪台機率低,因為他不會為了一支麥克筆而把整面桌子給翻了。(路透) ■黃清賢  美國深陷經濟谷底與疫情的夾擊中,加上種族紛擾未歇,距離十一月三日大選只剩下不到三個月,選情落後的川普,一方面對內持續提出救濟、紓困方案,另一方藉由外部衝突來轉移國內焦點,頻向中國大陸施壓,把政治擦邊球投向台海,讓惡化中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呈現墜崖式的負百分之三十二點九,這是一九四七年公布季度GDP數據以來僅見,目前失業人口預計約在三千萬人,失業率在高峰時達到百分之十四點七,目前也高達百分之十點二。 疫情方面,美國仍是全球最嚴重。截至九日止,美國累計最新確診病例超過五百零八萬例,死亡逾十六點四萬人,單日平均超過一千兩百名美國人染疫死亡。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七月二十三日在前總統尼克森的紀念圖書館發表對中國大陸政策演說,呼籲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一個「新的民主聯盟」加入抗中(中國大陸)行列,自此,對中國大陸的打壓就更為積極。 大陸強調多邊機制 合作共贏  在國防安全方面,美國除了加碼對台軍售、增加在台海與南海週邊的機艦活動頻率外,參議院在七月二十三日也通過新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建議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美軍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NTC)聯合訓練與雙邊軍演及訓練,擴大台灣軍人在美受訓可能。  接下來,台灣或有機會以觀察員身分參加環太軍演;現在,美國衛生部長艾薩訪台後,兩艘美軍醫療艦「安慰號」與「仁慈號」,也都有可能以防疫、醫療合作等理由靠泊台灣。  在政治層面,美國將訪台成員刻意拉高到內閣層級,衛生部長艾薩以防疫等理由率團訪台並將晉見蔡英文總統。下一個觀察點是李登輝前總統葬禮,美方是否為刺激大陸而派出更具有政治、外交實質意義的高階官員出席。  面對美國一波波的反中攻勢,考驗中國大陸的戰略定力,並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月二十八日出席「亞投行」第五屆年會的致詞最具代表性。習強調國際多邊機制,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和世界各國共謀發展。  亞投行由中國大陸一手主導,二0一三年創立時有五十七個會員國,現在已有一百零二個國家參與,大陸的國際影響力在持續增長;同樣由中國大陸推動的RCEP,即東協十加五國形成的關稅互惠自由貿易協定,也力拚要在今年底前簽署生效。 面對美國攻勢,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強調國際多邊機制。圖為去年六月川習會。(路透) 南海爭議 和平協調空間更大  美國擴大對大陸經濟制裁,也加速了大陸產業供應鏈往東協移動。目前,東協市場占大陸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十四點七。東協已取代了歐盟,成了大陸對外最大貿易夥伴,歐盟占百分之十四居次,美國百分之十一點五排第三。大陸與東協成員國的關係愈形緊密,有更大空間透過和平協調方式處理南海主權之爭。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與歐盟正努力要在今年底前達成中歐投資協定。歐盟本來就採行自由貿易主義,強調合作發展與經濟互利。中國大陸加強與歐盟的關係,也相對弱化了美國以標榜價值、意識型態的反中操作策略。  很明顯的,大陸正透過經濟市場來對抗並突破美國的圍堵。至於大陸對美採取相對克制的戰略主軸,還有以下三個看點:  第一、七月三十日,習近平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十四五」規畫時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第二、八月五日,大陸外長王毅透過新華社訪問強調,中美應以合作而不是「脫鉤」來推動兩國關係發展。第三、八月七日,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發表的長文指出,中美應加強接觸對話溝通,管控分歧,加強合作,堅持合作,避免對抗。 美國與大陸斷交 機率仍很低  相對的,川普上台後,推翻了TPP,又陸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權理事會、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又再從德國撤軍,逼迫日、韓加碼分擔駐防美軍的經費。川普持續抽離全球化、向盟邦施壓,行的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向選民傳達他「美國優先」的形象。  現在,川普民調落後拜登已超過百分之十,離投票日愈近、反中力度就愈大,「台灣牌」成了川普手上成本低、效益高的一張反中牌。但美中台三邊關係若說走向美中斷交、美台建交,或川普訪台、蔡英文訪美,機率很低。理由有三:  首先,元首訪問都需要相當時間準備,目前已太緊迫,應該是來不及;其次,川普不會為了一支麥克筆而把整面桌子給翻了;第三,川普仍希望維繫美中關係,這也攸關他個人在中國大陸的利益。  同樣的,南海情勢雖升溫,但衝突機率也不大,即使意外擦槍走火,也會限縮在可控範圍內。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三日就已聲明「菲國將不加入美國在南海進行的任何軍事演習」;此外,六日,美中雙方國防部長通電話,也是聚焦在加強海上風險管控,避免採取可能使局勢升溫的危險舉動。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聲明,菲國將不加入美國在南海進行的任何軍事演習。(路透,資料照片) 涉入美國大選 對台未必有利  目前看來,蔡政府也沒有在川普及拜登之間押寶的跡象,畢竟,台灣大選已過,此時沒有必要過度刺激大陸,且涉入美國大選,對台灣並非有利;同時,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談台美關係,主要還是鎖定在雙邊經貿及民主價值。  相較於美國在台海投政治擦邊球,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國民黨應從區域安全、發展經濟等角度,發出台灣希望兩岸和平穩定的呼聲;國民黨唯有善用九二共識的優勢,才有機會爭取到人民的支持,特別是在疫情衝擊的當下,給予期待未來有發展契機的年輕人一個新希望。  但國民黨在今年敗選後,九二共識似乎成了替罪羔羊。目前的黨內主流派認為反中是民進黨勝選的主因,也是民意主流。但是,當國民黨將內部矛盾外部化、丟掉兩岸牌的同時,不但美國牌爭不過民進黨,反而會失去自己的支持者。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持續下探,不是沒有原因的。 (中國國民黨前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川普下令 45天後禁美與抖音騰訊交易

美國總統川普六日簽署行政令,四十五天後禁止美國任何人或企業與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交易。(路透) 中央社/華盛頓六日專電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簽署兩項行政命令,將在四十五天後禁止美國任何人或企業與TikTok(抖音)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微信及其母公司騰訊做生意,以解決在資通信技術供應鏈的威脅。  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國家緊急法」與三0一條款發布這兩項行政命令。  命令指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開發並擁有的行動應用程序,特別是TikTok在美國的普及,持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外交政策與經濟,必須採取措施以因應威脅。  命令指出,TikTok會自動擷取用戶資訊,讓中共有機會獲得美國民眾個人資訊、追蹤聯邦僱員與承包商資訊,以此要脅或進行間諜活動。此外,TikTok也對香港與維吾爾族裔等議題進行審查或是作為中共的宣傳工具。  為此,川普宣布在命令公布四十五天後,將禁止所有美國民眾及企業和字節跳動進行任何交易,任何違反這項命令的個人或企業都可能面臨制裁。  另一項行政命令則是針對微信,同樣將在命令公布四十五天後,禁止所有美國民眾及企業與微信的母公司騰訊進行任何交易。  川普稍早曾表示,TikTok如果不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出售在美國的業務,而且最好是出售給美國買家,那麼就會被趕出美國市場。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昨天宣布將擴大針對中國的「乾淨網路」計畫,要納入美國認為構成資安風險的中國製手機應用程式及雲端運算服務。  他並表示,TikTok、微信等應用程式,對美國公民的個人資料構成重大威脅,何況這些是中國共產黨的內容審查工具。  在白宮公布這兩項行政命令之前,美國聯邦參議院今天才以一致通過方式通過「政府設備禁用TikTok法案」,禁止聯邦僱員在政府所發的設備上使用影音分享應用程式TikTok。眾議院7月已先行通過這項法案。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川普選情不濟,加大對中火力?

川普民調持續落後給拜登(圖),導致川普身邊的官員加大力度對中國大陸出手。(路透) ■趙文志  美中(中國大陸)兩國從貿易戰,打到外交戰,在南海與台海週邊,持續還有美中軍演較勁的硝煙味。美中對抗目前看來似有擴大的跡象,主要因素除了來自於美中既有的競爭架構外,美國大選應該是現階段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強打壓火力的重要原因。  翻開過去的歷史,美國每逢大選年,都會加大對中國大陸的批判壓力,此次也不例外。特別是今年遇上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選情不佳、民調持續落後給對手拜登,投票日愈來愈近,但川普的選情卻未見起色,川普身邊的官員也愈加大力度批中。  但是,美中對抗還不至於走向「新冷戰」。過去美蘇冷戰時期是兩大集團互不接觸,現在的美中關係則是更為複雜,亦即在競爭的同時又需要彼此。目前明顯是美國單邊點火要挑起爭端,原因來自於川普的選情落後壓力,目的則是希望把美國人民怪罪國內防疫不力的焦點向外移轉,中國大陸就成了頭號目標了。 面對美國攻勢 大陸相對克制  美中衝突升溫,除了持續對台軍售外,對香港議題、關閉領事館等接連的出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七月二十四日在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發表的美國對中政策演說,宛如一篇川普政府的反共檄文。  面對美國一波波的攻勢,中國大陸到目前為止,表現相對克制,並沒有過激的反應。主要原因是,距離美國大選只剩下不到百日,等十一月大選結果後,希望美中關係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但如果選後的美國,繼續對中國大陸步步進逼,屆時狀況就會不同了。但未來情勢的可能發展,只有先等到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再觀察。  美國反中的矛頭,從貿易逐步擴及更複雜的外交與軍事安全領域,除了串連組成五眼聯盟、推動印太戰略外,蓬佩奧甚至還要建立一個「民主國家的新聯盟」,呼籲世界民主體制國家一起來反中。但美國的圍堵戰略,想要串起的新聯盟,到目前還處於鬆散、觀望的狀態。  進一步觀察美國近期反中動作,多半都是議題式的公開呼籲,看不到完整的、有系統的具體計畫。例如,歐洲對川普政府早有不滿,川普上台三年多來,美歐之間已有很多衝突,歐洲各主要國家現在也都還忙於防疫,在距離美國大選剩不到百日的當下,對於美國發動對中國大陸的「新圍堵」戰略顯得意興闌珊,多半是應付、觀望態勢。 美中頻繁的機艦活動,連擦槍走火的機率都很低。圖為在菲律賓海操演的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取自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官網) 東南亞國家 未升高對陸衝突  再把視角移向東南亞。美國除了持續強調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權外,七月十四日,蓬佩奧聲明中國大陸對南海大部分地區擁有主權的主張是「完全非法」,但此一聲明卻不是南海週邊主權聲索國促請美國提出的聲明,而是美國自己的單邊、片面的作為。  美國的目的明顯在挑起區域矛盾,但南海週邊的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也未因此立即升高與中國大陸的衝突。南海主權爭議發展的主旋律,還是在於中國大陸與各國透過雙邊談判來解決。  其實,美中對抗並非全然的衝突、決裂,美中關係還是鬥而不破;如何獲得經貿利益,對雙方都很重要的。美中雙邊經過了長期的努力,今年一月簽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重點在中國大陸承諾兩年內擴大採購兩千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擴大對美國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以及一些智慧財產議題等。  換言之,美中對抗看似劍拔弩張,但在美中貿易區塊並沒有鬧翻。川普顯然不希望破壞先前的貿易協議,而且還傳出雙方貿易代表已經會商要在八月會面,共同檢視履行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的情況。 雙邊經貿關係 美陸並未鬧翻  因此,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當美國疫情燒起來、川普選情看壞時,就把疫情卸責給中國大陸並對中國加大外交施壓;當經貿議題有利時,川普就極力的想要穩住成果。但是,這種兩手交互使用的策略,都只著眼於短期,完全配合川普自己的聲望與民調需要來作議題發揮,看不到美國有完整、有步驟、有計畫的國家戰略。  再看蓬佩奧發出了一篇激昂慷慨的反共檄文,將「中共」與「中國」切割看待,美國的反共氣氛看似愈來愈烈,但若說是「新麥卡錫主義」回魂?就有些言過其實。現今的美中關係複雜,政治上雖有對抗,但經貿上仍彼此需要,許多官方與民間的交流也都在持續,美國社會還不至於出現草目皆兵的紅色恐慌。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美國將中國大陸視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已經是兩黨的共識。這從二0一七年底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二0一八年初發布《國防戰略報告》,以及今年五月發布《對華戰略報告》,都已明白揭示。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強調,美國與台灣保持的是「非官方關係」。(路透) 美對台 仍僅侷限非政府範疇  美國的下一張牌會是什麼?台灣是受到關注的焦點之一。一般預料,台美關係會有更多的合作,例如,根據挺台法案增加醫療與人道災難救助等合作,都是很有可能的發展。但若說要走到美中斷交、美台建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蓬佩奧日前與澳洲外交部長潘恩見面後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就強調,與台灣保持的是「非官方關係」。美台關係未來進展,基本上仍僅限於非國家、非政府的範疇。  至於南海、台海等週邊,美中頻繁的機艦活動,也不至於發生軍事衝突,甚至連擦槍走火的機率都很低。因為雙方都知道彼此的底線,越過底線的後果,雙方都難以想像。  美國目前的燃眉之急,是陷在全球最嚴重的疫情當中,川普防疫不力,要負最大責任,選情緊張之際又卸責給中國大陸,外界都看在眼裡;中國大陸到目前為止,還算相對克制,等待美國大選的結果揭曉前,持續呼籲美國要回到理性對話與合作,但中國大陸也不能過度示弱,否則,習近平在中國大陸內部權力也會受到挑戰。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趙文志教授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