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拜登對中政策 逞凶不鬥狠

拜登(右)與習近平(左)主政下,美國與中國大陸可能趨向鬥而不破。圖為二0一二年兩人會晤。(中央社,資料照) ■周志杰 美國大選勝出的拜登,入主白宮已大致底定,展望未來美國對中(中國大陸)政策將更趨向穩定、細緻、理性,先安內再攘外、圍毆不單挑、逞凶不鬥狠、謀定而後動、鬥智不鬥氣;而中國大陸的對美政策,則是從十四五計畫內外「雙循環」戰略出發,期望鬥中有合的反孤立、反圍堵。 美中台新關係,有兩個受關注的重要指標訊息: 一是從拜登發布的國安團隊中,準國務卿布林肯等認為,美中兩強應該是「競爭式共存」(competitive coexistence),即美中在共存的基礎上競爭,不排除合作。中共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十一月也已投書紐約時報,呼籲美中建立「合作式競爭」 (cooperative competition)的關係。 鼓勵台海對話 挺台但不反中 二是拜登國安核心幕僚、前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十二月十六日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研討會中強調,美國必須鼓勵台海和平對話,因為這符合各方戰略利益,且強調美國「挺台但不反中」。換言之,美國不以反中為前提挺台。 從經濟與戰略的複合層面看,川普走人,留下的巨大政治遺產,就是美國官方與民間都已對中國大陸的崛起產生警惕,並已透過金融、科技、軍事等各領域進行壓制。拜登上台後,會運用川普留下的政治遺產當籌碼,一方面對美國沒有威脅的中下游產業鏈、農業可以鬆手,另一方面在中國大陸產業升級的關鍵處適時卡住中方的脖子。 因此,預期美中在經濟層面的戰略對話會恢復;至於國安層面,拜登重視經驗、政策延續性、不暴衝,以及文官的專業性等,預計明年入春後,拜登與外交、國防、貿易等部門還會有一段的磨合期。 至於中國大陸,已經很清楚不可能再回到歐巴馬、小布希時代的美中關係。美中會繼續鬥下去,但期待鬥中可以有合。未來的對美「合作式競爭」的過程中,還要同步進行反孤立、反圍堵。中國大陸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二0二一至二0二五年),強調內、外「雙循環」戰略,已經定調。 大陸盼合作式競爭 鬥中有合 此外,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二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議中強調要放寬金融市場准入、保護智慧財產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日前還表達要積極考慮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這代表了中國大陸的經濟戰略目標就是對外更開放,特別是要強化對歐盟、日、韓等經貿關係,一面強化自己的產業創新,在戰略與政治意義上則是對美國進行反圍堵、反孤立。 綜觀美中在處理對台問題,因為川普政府將台灣視為印太戰略的馬前卒、棋子,反而加劇了北京對台的緊迫感,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就形容說「台灣在北京眼中,不再只是一個靜待收復的海島,可以好整以暇;而是一個近在臥榻之側的戰略威脅,必須適度處理。」 北京對台的緊迫感,從海峽中線消失,大陸出現第三個一百年、北平模式、國家統一法等,都可以看出端倪: 一,美方與蔡政府在兩岸政策急躁的結果,造成海峽中線一去不復返,台灣的戰略縱深因此縮短。 海峽中線消失 戰略縱深縮短 二,中共本來有「兩個一百年」目標,一個是在中共成立一百年(二0二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二0四九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在又冒出第三個百年,亦即解放軍將在二0二七年迎接「建軍百年」,並且揭櫫除了要加速軍事產線、強化海空軍外,同時還強調台海將更常演練針對美軍介入台海戰事的「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 三、大陸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日前再提出以戰迫和、以武促統的「北平模式」。 四、《新華社》十二月十六日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探詢推出《國家統一法》的問題,外界解讀不排除是個訊號,說明北京處理兩岸問題,除了《反分裂國家法》外,將更積極的進入以法律規範統一之路的階段。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十六日的記者會中回答大陸是否推出《國家統一法》的問題。(中央社) 拜登處理台灣問題,重回台海和平會是底線,是否敦促兩岸進行對話,還要再觀察。拜登也會打台灣牌,但比川普更理性、更細緻,並且會從亞太整體戰略利益著眼,同時考量中印、朝鮮半島、南海、日俄、中澳關係,在重返多邊的國際社會時,兼顧與中、俄保持合作的空間與籌碼。 因此,安內再攘外的拜登政府,在重建美中新關係下,確實有可能制約台灣推動內國法兩國論、法理台獨、台獨內政化、現狀化等。明年蔡政府推動修憲的進展狀況?亡國感效應是否遞減?民意焦點會不會轉向內部治理?這些都是觀察重點。 美中關係 決定台灣未來走向 至於中國大陸,習近平在二0二一年起要推動十四五計畫,同時要面對疫情、失業、出口衰退等,還有黨政軍換屆權力延任問題挑戰,眼前也有好幾座大山,裡裡外外也相當嚴峻。面對美中長期戰略鬥爭,北京體認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也想要有一段喘息機會。 歸納台灣的新風險,當美中回到鬥而不破、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當美中雙方對未來十年內都有不開啟戰火的默契時,美中雙邊關係將會決定台灣未來走向與台灣的戰略縱深。 但現在,兩岸緊繃氣氛正在螺旋上升,台灣有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大陸有《反分裂國家法》外,《國家統一法》也已浮上檯面,民進黨政府面對內外情勢,必須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台灣之於美國戰略利益,不會被拋棄的價值是什麼?第二、美國要耗費多大的成本來支持蔡政府的反中親美路線? 二0二二年底前,如果習近平的權力延任問題得到穩固,至二0二三年的年中(綠營為二0二四大選積極備戰之前),這段時間大約有八個月,兩岸若願改變阻卻雙方交流的法規與作為,蔡政府不要打壓兩岸未來統一的聲音,這稍縱即逝的八個月,將會是兩岸關係緩和的「機會之窗」。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

Read More

美選舉人團認證拜登當選

(路透資料照片) 中央社/華盛頓十四日專電 全美五十州及哥倫比亞特區選舉人團今天進行投票,正式選出民主黨籍拜登為美國下任總統,完成美國大選最重要程序之一。待國會明年一月六日計票,將能正式確認拜登總統當選人身分。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十一月三日落幕,各大媒體也預測拜登將以三百零六比二百三十二張選舉人票獲勝成為總統。但要被正式認證成為總統當選人,拜登仍須經歷一系列憲政程序,今天的選舉人團投票就是其中之一。 美國大選採取選舉人團制度,選舉人團由五百三十八名選舉人組成,各州選舉人數與該州在國會席次相同;在這制度下,各州選民先投出普選票,再由該州選舉人投票給當地得票最高的候選人。總統當選門檻為二百七十張選舉人票。 美東時間今天上午十時,佛蒙特、田納西、印第安納及新罕布什爾等四州率先起跑,為長達約九小時的全美選舉人團投票程序揭開序幕;下午五時三十分左右,擁有最多選舉人的加州完成投票程序,拜登順利跨過當選門檻,正式被選為美國下任總統。 美國歷史上雖曾有選舉人「跑票」,未將票投給該州普選票得票數最高者;但今天並未發生類似事件,拜登與總統川普最後得票數如先前媒體預測,分別獲得三百零六票與二百三十二票。 接下來美國國會將在明年一月六日完成選舉人計票,正式確認大選結果,受認證總統當選人將於一月二十日於華府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四十六位總統。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疫情、國會、外交 拜登挑戰多

拜登上台後的外交事務主要會交給布林肯(圖)主導。(中央社) 王宏仁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民主黨的拜登拿下絕對優勢的選舉人票,雖然現任總統川普遲遲未承認敗選,但除了法律訴訟外,拜登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幾成事實。美國政權交替後,拜登要面對美國國內的疫情壓力與共和黨在國會的制約,新政府的外交人事與政策,在未來半年至兩年內可能會處於一個不穩定狀態,未來的美中台關係與亞太局勢也會跟著受到影響。  首先,從拜登的外交、國安人事任命來觀察,與美中台關係最密切的人事安排,現已提名前副國務卿布林肯出任國務卿、國安幕僚蘇利文任白宮國安顧問。此外,前美國亞太助卿、在美大選期間擔任拜登外交顧問的坎貝爾,日前才出席「二0二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現在則被視為國務院副國務卿人選之一。  這三位美國新政府國安核心幕僚的共同點有三: 過去四年,美國的外交政策被川普搞亂。(路透,資料照) 川普搞亂 美應恢復國際參與  第一,要維持原來民主黨的傳統核心價值理念。他們都認為,過去四年,美國的外交政策被川普搞亂,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與形象被川普搞臭;因此,都主張美國要回歸「常軌」,強調過去的多邊主義路線,積極參與國際。  第二,會與聯盟國家加強合作關係。在亞太地區,會重建並強化日本、韓國、東南亞、澳洲與紐西蘭、印度等盟邦關係,也會希望在重啟美中、美朝、兩岸對話下,維持對台關係。  第三,重視民主價值、重視人權與自由,追求社會平等並爭取少數弱勢族群的權益。這必然會涉及到香港、新疆議題。  然而,民主黨重新上台後,整個國際局勢與中國大陸的總體國力,已經不是歐巴馬時代的環境。歐巴馬時代面對的中國大陸,習近平剛上任不久,和美國談的是新型大國關係,亦即強調「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歐巴馬的亞太核心戰略則是「重返亞洲」、「亞洲再平衡」。  布林肯、蘇利文、坎貝爾是美國國安與外交的老手,都是歐巴馬政府時期的老班底,要他們改變過去一路走來的思維與作風,並不容易;但現今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大陸,已經不是當年歐巴馬面對的,美中角力的內外形勢與籌碼,已經大不相同。  拜登人事部署 恐在國會受阻  目前,還有很多台灣人對川普政府是懷抱著好感的。因為川普打破了美國傳統外交作為,也打破了美國事務官的傳統作風,對美中台三邊關係帶來了新的變化與結果,例如,在「一中政策」上,川普政府表面上維持不變,但實際上卻改變了現狀。  其次,要關注的焦點是美國國會。拜登上台後,未來兩年會處於一個不穩定狀態,主要的根源來自於國會。此次的國會改選,民主黨雖然在眾議院維持了多數,但共和黨的席次有增加;聯邦參議院改選部分,明年一月進入第二輪投票的喬治亞州兩區參議員選舉,將是另一個重要戰場。  目前參議院一百席中,共和黨獲五十席,民主黨加計二席獨立派議員後掌握四十八席,兩黨皆未過半。若是共和黨能拿下喬治亞兩席中的任何一席,就能取得過半數優勢,對制衡民主黨執政,將能掌握談判籌碼。相對的,民主黨則是兩席一席都不能少,才能與共和黨各占一半。  參議院的重要性,在於根據美國法律,總統重大人事提名案,仍須獲得參議院確認同意,才能正式生效。共和黨若在參議院過半數,等於制約了拜登的人事部署。參議院必須再兩年後才再改選三分之一席次,所以,未來半年至兩年期間,拜登的重要人事部署仍有變數,政策也會跟著不穩定。  亞太政策 鼓勵重啟多項對話  大致而言,拜登政府處理亞太事務,基本上會重啟美中、美朝對話、鼓勵兩岸恢復對話著手,從緩和區域緊張關係來說,這是好事,同時,美國也會加強重建與盟邦之間的關係。  但隱憂之處在於,現在的美國,已明確的視中國大陸為戰略競爭對手,拜登新政府在美國國內又有共和黨的壓力,對中方讓步的空間有限,甚至連回到歐巴馬時代的一中政策都可能有困難,因此,在執政初期一段時間內,拜登可能以模糊的一中概念輕輕帶過,或是在實際作為上傾向迴避亞太事務。  此外,亞洲各國雖希望拜登政府上台後,對亞太地區能有新而明確的政策,但拜登一方面在國會未占絕對優勢,一方面要面對崛起的中國大陸,預料上台後在檯面上仍會延續川普留下的「印太戰略」政策,或持續強調一個自由及開放的印太區域戰略願景。  目前,美國國內疫情惡化,這顯然是拜登上台後的第一要務,外交事務則主要會交給布林肯主導。布林肯可能會有密集的外交訪問,在延續「重返亞洲」的政策下,布林肯的亞太之行有兩個觀察點:  其一,美中關係方面,雙邊會不會立刻有部長級以上高階官員的接觸與對話,甚至具體著手安排拜登、習近平見面的國是訪問?如果沒有美中高峰會的安排,也看不到高階官員見面,代表美中關係還會再卡一段時間。 拜登就任後仍將受到美國疫情壓力等國內因素制約。圖為日前紐約民眾因疫情排隊領取食物。(路透) 布林肯亞太行 反映拜登思維  其二,布林肯訪問亞太地區的首站,如果不是中國大陸,而是從美國的盟國開始,則亞太戰略上還是會從制衡中國大陸的思維作為起手式,而日本將可能是布林肯優先拜訪的盟國。  亞洲國家雖然關注美國的亞太政策走向,然而,若從美國處理對外關係的角度來看,亞洲的重要性恐怕不是最優先。美國在外交事務上,處理對歐洲關係與中東問題,比重將更甚於亞洲。  因為,美國對亞洲,雖然視中國大陸是戰略競爭對手,但「中國威脅」是中長期的,但中東的衝突、恐怖主義,以及對伊朗問題的處理,對美國的威脅感卻是立即性的。這可以從拜登任命的外交、國防等國安核心人事,多數仍是嫻熟於歐洲、中東事務可以明顯看出。  台灣所關注的美中台關係,拜登處理美中關係的初期要務,重點應該會放在確保美中今年初貿易談判是否逐步落實。中國大陸為了向拜登新政府釋出善意,會給什麼禮物?美國又會拿什麼回禮?如果是對中國大陸最在意的「一中政策」做出新的詮釋,那就對台灣至關重要了。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王宏仁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英新冠疫苗開打 90歲婦搶頭香

英國大規模施打美國輝瑞大藥廠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研發的COVID-19疫苗,頭香由90歲婦人基南搶下。(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昨天領先全球展開大規模施打美國輝瑞大藥廠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研發的COVID-19疫苗,頭香由90歲婦人基南搶下。英國衛生大臣韓考克表示,預計在年底前取得100萬劑,讓數百萬民眾能在耶誕節前施打COVID-19疫苗。  英國率先批准使用美國輝瑞大藥廠和德國BioNTech聯手研發的COVID-19疫苗,首批80萬劑昨天開始施打,優先對象是80歲以上長者、長期照顧設施員工及危險性較高的前線醫護人員。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來自北愛爾蘭的基南格林威治時間上午6時30分在英格蘭中部城市科芬特里的大學醫院接種疫苗,成為英國第一位接種疫苗的民眾。下週將滿91歲的她說,疫苗就像是「最棒的、提早的生日禮物」。  基南今天施打第1劑疫苗後,必須在21天後回來施打第2劑,疫苗將在完成接種7天後產生效力。疫苗可以達到95%效能,但目前尚不清楚效力能持續多久。專家說,未來可能與流行性感冒疫苗一樣,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必須每年施打。  韓考克也表示,希望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研發的疫苗,能在未來幾週取得英國藥品及保健產品管理局批准。英國疫苗任務小組主席賓漢表示,對於疫苗能獲批准,她相當樂觀。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RCEP 一場多方政經角力戰!

亞太十五國日前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中央社,取自東協網頁asean.org) ■宋鎮照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歷經八年、三十一輪談判後,終於在十一月十五日的領袖峰會上以視訊方式簽署。RCEP十五個成員國,包括東協十國以及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和紐西蘭。RCEP區域內的人數達二十二億人,占全球人口百分之三十,經濟規模達到二十三兆美元,占全球總額百分之三十,貿易規模則占全球總量百分之二十八,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屬於中等位階的自由貿易協定,目標是進一步統一區域內貿易規則與消除關稅障礙,預計十年(或更久)內零關稅貨品涵蓋率將達到百分之九十一,雖不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達百分之九十九的高水準與高品質要求,但仍是一個多贏的局面,並具有幾項重大意義:  東協為中心 深化自由化程度  第一,RCEP強調以東協為中心(ASEAN Centrality),或所謂的「東協核心論」、「東協模式」,即由東協主導,進一步深化整合各個FTA的自由化程度,目標盼能建立一個現代化、廣泛、高品質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RCEP完成簽署,使得東協在亞太的影響力已因此有所提升。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表示大陸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路透,資料照) 第二,中國大陸是RCEP成員國中,人口數與經濟規模占比最大的國家。雖然中國大陸本來就與東協簽有自由貿易協定,但在完成RCEP簽署後,即使獲得的經濟利益相對有限,但在政治與外交上的意義卻更大。  一來,形同向世界宣告中國大陸是主導區域經濟的盟主地位;二來,也向國際社會展現其推動多邊關係、主張自由貿易的形象;第三,美中貿易戰下,中國大陸把更多的心力放在亞洲市場,特別是增加了日本這個新市場。  第三,東北亞的FTA隱然若現。RCEP包括東協十加五國,其中,位於東北亞的中、日、韓三方,目前僅有中韓簽有FTA。現在,中日、日韓透過RCEP的多邊結盟,促進了彼此的自由貿易交流,也讓一直進展有限的東北亞自由貿易協定的目標,向前跨出一大步。  如果進一步從國際戰略的角度觀察RCEP,雖然是區域經貿整合關係,實際上也凸顯了這是一場持續進行的多方政經外交角力戰。  在RCEP的更上一層,有美國主導下、具有「圍中」格局的「印太戰略」。在亞太地區,中方主導的RCEP與本來由美方主導、二0一五年達成協議的TPP,本來就是美中在經貿較勁的形勢。但後來美國總統川普退出TPP,日本繼續主導並更名為CPTPP,但缺少了美國的CPTPP,已失色不少。  日本推RSCI 重建供應鏈  現在,在RCEP之下,還有一個要旨在降低對中國大陸依賴的戰略結盟。亦即日本雖是RCEP的成員國之一,但卻也在積極拉攏印度、澳洲,推動三邊「供應鏈彈性倡議」(RSCI),並鼓勵東協加入,主張要在印太重建一個供應鏈,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這也凸顯了經貿背後,為了平衡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日漸高漲之影響力,政治外交角力著墨甚深。  在印太戰略圍中格局、RCEP與CPTPP的較勁、RSCI倡議重建供應鏈等等錯綜複雜的戰略結構下,印度一直是個關鍵角色。  中國大陸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一直想要找替代市場,本來,印度市場最被看好,而且對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具有戰略意義,但印度對中的貿易逆差嚴重,加上中印關係日趨緊張,印度還是缺席了RCEP。  日本因為參與了RCEP,雖然多了中國大陸與南韓兩個重要市場,經濟上受益頗大,但卻又因為印度從RCEP脫隊,少了一股牽制中國大陸的力量。日本除了一方面仍在極力邀約印度加入RCEP,另一方面為維持自主性,積極拉攏印、澳另組RSCI,可以看到背後的國安戰略思維。  當下,值得關注的是,中澳關係正趨於緊繃。美國政權正處於交替之際,RCEP也才剛完成簽署,但中澳關係卻在惡化,來自澳洲的龍蝦、櫻桃、煤炭在中國大陸港口無法卸貨,中國大陸還停止了對澳洲採購煤炭,把十五億美金的訂單轉向印尼。  從大國應有的建設性角色來看,中國大陸的「戰狼」外交,必然影響其國際形象,中澳關係的走向,也成了國際間對於RCEP運作和諧度與政治干預程度的檢視指標。特別是,RCEP成員國之間還有相當敏感的南海議題,一旦政治因素干預,沒有任何制約的辦法,RCEP的運作與經貿規範遵守狀況,也會是一大挑戰。  台灣戰略重要性 將愈加凸顯 拜登有意重返CPTPP,代表拜登欲擺脫川普主義的單邊、孤立的外交作為。(路透,資料照) 目前,亞太的新情勢之一是,美國大選勝出的拜登,有意重返TPP(CPTPP),這代表了拜登欲擺脫川普主義的單邊、孤立、保護、不合作的外交作為,但是,把中國大陸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已是美國朝野的共識,在「戰略不變、戰術可以調整」的情況下,拜登領導的新政府會傾向回到全球化,走回多邊主義,爭取盟友的信任並發展經貿合作,預料美中之間會回到「競合」關係,有競爭、也有合作,而不是只有對抗。  CPTPP現有十一個成員國,若加上美國,人口數超過八億,雖不若RCEP的二十二億,但總GDP將達到二十八兆美元,比RCEP二十三兆要多。美、中在亞太地區兩股區域經貿整合的角力,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另一方面,拜登未來面向亞洲,也會與價值相同的國家加強彼此關係;現在還傳出美軍打算在印太重建「第一艦隊」,未來美軍在亞太區域,東北亞有第七艦隊,南海、印度洋有第一艦隊, 台灣在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將會愈加被凸顯。  然而,正當拜登表態要重返TPP(CPTPP)之際,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公開表示大陸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RCEP與CPTPP兩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日本、新加坡、澳洲、越南、馬來西亞,在兩邊都是成員國,當美中關係可能走向「競合」關係之際,中國大陸表態考慮加入CPTPP,具有戰略高度,並已先為自己增加了未來談判籌碼。  東北亞的中日韓三方自由貿易協定隱然若現,中國大陸又表態考慮加入CPTPP,即使還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但已經讓亞太區域的經濟與政治外交角力,更是盤根錯節。對於不是RCEP成員的台灣而言,現在要爭取加入CPTPP,只會更加艱難;同時,我們如何在經貿困局與新的亞太情勢中,檢討兩岸與國際關係的因應策略,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已是非常嚴肅的課題。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宋鎮照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從猜忌到互信的《投保協議》

施威全在《協商總在晚餐後─賴幸媛與王毅的祕密管道》一書中寫出了許多兩岸協商幕後祕辛。(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編按: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正式協商管道運作順暢,但任何協商都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施威全,曾任新北市經發局局長,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施威全是主委辦公室主任,他親歷許多兩岸協商過程。在剛剛發表的《協商總在晚餐後─賴幸媛與王毅的祕密管道》一書中,施威全寫出了許多幕後祕辛。本報取得施威全及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以書摘形式讓本報讀者分享書中精彩內容。  酒會有記者在場,但用紅龍拉了條線,媒體區設在會場的一端,距離賴幸媛和鄭立中的位置有點距離。這個應該是愉快、休閒的場合,不會有特別的新聞賣點,但是中評社記者李仲維遠遠看著賴幸媛,似乎嗅到了什麼,我看到他繞過了紅龍,走出媒體區,逐步向賴等人靠近。我裝作沒看到他,起身往吧檯走去拿個飲料,就這麼一走,擋住了他的動線,不讓他往前。  當下我暗自佩服李仲維,只差個幾步,他就會聽到當時陸委會與國台辦間最大的政治祕密。  江陳會後,國台辦王毅主任透過鄭立中打了電話給劉德勳,同意兩個機關建立直接溝通管道,先從劉副主委與鄭副主任的電話聯繫開始,王毅希望這不只是一個傳遞訊息的管道,而且還要能解決事情。這也是賴幸媛的期待。  賴幸媛與王毅聯手開了綠燈,陸委會的處室層級與國台辦的局級單位之間,隨著事務性協商工作的繁忙,也開啟直接的聯繫。在此之前,陸委會與國台辦,雙方官員即使在制度化協商平台常碰面,有彼此的聯絡方法,偶爾直接打電話給對方,但次數極少,也避談政治,不形成慣例。一直等到賴幸媛與王毅都點頭了,才正式往來。   敏感問題 透過直通管道聯繫  兩岸協議談判過程中遇到的敏感問題,特別是牽涉到兩岸政治立場爭議的,除了副主委、副主任層級的電話聯繫,賴幸媛也透過陸委會同仁致電國台辦,由國台辦的窗口把賴幸媛的主張帶給王毅,王毅聽了,把他的回應交給國台辦的局長,打電話告知陸委會。二0一0年兩岸協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大陸反對在兩岸協議裡面有「普世」或「國際」的文字,陸委會向陸方提出替代方案,用「人類共通價值」替代「普世價值」,賴主委告要負責協商的處長直接告知大陸的對口,明確表示,「如果大陸不喜歡把人類放入協議,那就放阿貓、阿狗、阿豬好了。」就是靠兩機關的直通管道。  管道是雙向的,王毅也會主動傳意見給陸委會,藉此解決一些僵局。原本得透過海基會安排日期、訂機票、約好見面地點,才能面對面談的事情,關鍵的部分就靠一來一往的電話談定。 直接管道促成了賴幸媛與鄭立中的祕密碰面。(陸委會提供) 十點半吃晚餐 傳來王毅訊息 某天晚上十點半,我在西門町晚餐,接到國台辦的電話。在陸委會工作,晚上七、八點常是我最忙亂的時候,這時段湧來的公文特多,記者探詢的電話也多,晚上十點,才可以放鬆好好享受晚餐。十點半的電話,我看著來電顯示,跟太太說我非接不可,走到餐廳外面聽。不出所料,電話那端轉達了王毅主任看法:  關於兩個公司最近談的這兩項合同,王老闆希望與賴老闆溝通。現在已是關鍵階段,希望共同努力。我方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關於第一個合同,我方已經突破國際慣例,慣例是保護投資,不保護投資人,現在已經放入投資人,還包括親屬、幹部,而且做到二十四小時通知。  這些達成的結果,雙方可以用共同發佈新聞稿的方式,等於是對雙方都有約束力的協議。  關於(個人對政府)的部分,兩公司都沒有法源,雙方已經找到了五種仲裁等方式,最後一種,我公司可以通過最高法院做出解釋,這是最有權威性的方式了。這合同,我們這邊,與美國、香港還有其他地區,有的都談好了,都沒有這些內容。我們的專業部門說,別的經濟體都沒有像你們這樣要求的。  我公司老闆親自出面直接與專業部門溝通,強調兩家公司的特殊性以及需要。坦率說,已經讓到沒餘地可以讓了。  台商方面,我們也用委婉的方式聽取了意見,他們可以接受。台商講了時間點,如果可以在時間點內處理,是最好的結果。  你們過去關切的問題,我們很坦誠,盡了努力,這個合同是加分的,對兩邊都是好事,不簽台商反而反彈。  簽,利大於弊,希望轉達賴老闆,請她發揮作用,最後關頭,相互靠攏,相互釋放善意。  當晚我就向賴幸媛主委報告。  邊報告,我邊想,我沒看走眼,賴幸媛與王毅都是在重要關頭敢擔起責任、親自出手、魄力行事的人。想到《投資保障協議》最辛苦也是糾纏最久的部分,突破僵局了,有點激動。 開會中的賴幸媛(左)與施威全(右)。(陸委會提供) 良性互動 建立解決問題基礎  報告時我眼眶有點濕。因為肚子好餓,我飯才吃了兩口,餓得想掉眼淚。我突然想起,忘了在電話裡面跟對方約定。我一直希望國台辦與陸委會兩個機關能建立默契,重大的宣示,或是要出難題給對方,最好在中午十二點前宣布。若晚些宣布,接招的一方確認求證、危機處理、協調其他部會、擬對策、往上報告、定調、回應記者…一路忙起來,又是夜晚了。陸委會與國台辦應該具體正視雙方員工都需要吃飯這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兩岸關係才能深化發展,讓亞太區域和平在紛亂的全球局勢中,成為人類世界珍貴的典範。  賴幸媛與王毅的高度,在乎達成史無前例的,把大陸的公、檢、司、法、商都納入規範的《投保協議》;我的高度,只是擔心肚子。  陸委會與國台辦的直接管道逐漸成熟,陸委會同仁也因應這個新事務,建立通報程序。直通管道讓兩個機關形成良性互動,建立合作解決問題的基礎,在往後幾項兩岸協議的協商過程裡,有臨門一腳的作用,迅速地讓賴幸媛與王毅能達成共識、定案。  兩機關的直接管道也促成了賴幸媛與鄭立中的祕密碰面,在沒有海基會人員在場的情形下,共有兩次。即便兩個機關間對彼此的存疑仍然很深,隨著陸委會、國台辦的互信增加,我們觀察到鄭立中與賴幸媛的互動,第二次就比第一次坦率而直接…。  (書摘資料由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記者彭志平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協商總在晚餐後 揭兩岸祕辛

施威全在《協商總在晚餐後─賴幸媛與王毅的祕密管道》一書中寫出了許多兩岸協商幕後祕辛。(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施威全  編按: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正式協商管道運作順暢,但任何協商都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施威全,曾任新北市經發局局長,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施威全是主委辦公室主任,他親歷許多兩岸協商過程。在剛發表的《協商總在晚餐後─賴幸媛與王毅的祕密管道》一書中,施威全寫出了許多幕後祕辛。本報取得施威全及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以書摘形式讓本報讀者分享書中精彩內容。  陸委會與國台辦的直通管道,陸委會沒讓各部會知道,也沒告訴海基會。因為形式上,兩岸政府間的接觸都應該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兩個白手套搭建的制度化協商平台,陸委會與國台辦跳過海基與海協,直接通上話,逾越了兩岸政府互不承認的現實尺度,在政治上很敏感。蘇起後來對媒體提到兩岸間有二十條管道,我推測,陸委會與國台辦的直通管道,算是是其中之一,蘇起任職國安會祕書長時應該清楚這條管道的存在,因為管道建立之初,劉德勳副主委便提醒賴幸媛主委,必須向上呈報,沒有國家高層點頭,陸委會與國台辦的直接聯繫只是私通,參與的人有觸法嫌疑。  陸委會與國台辦的直接聯繫管道,是賴幸媛啟動的。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後,協議愈簽愈多,談判事務繁忙,幾十年互不往來的兩個政府打起交道來,卡在雙方制度不一樣,各有規定,太多急難雜症得處理。台灣方面有事情與大陸談,每次都得透過海基會先約好陸方,我方組成談判團隊後,海基會把我方團隊名單傳給海協會,對方也比照辦理,然後雙方碰頭協商。帶著手套搔癢,不只程序煩人,而且效益低,遇到重大爭議情事,更是緩不濟急。賴幸媛一直主張,陸委會必須能直接、迅速且正式地,跟國台辦談上話。  ECFA協商 兩岸多重棋局  特別是ECFA的協商,牽涉的範圍廣,工商農牧漁的關稅調降、市場准入、人身保護都得談,台灣方面超過十個部會被捲入,輿論意見也多。加上國台辦與陸委會都面臨了內部政治的問題,陸委會與經濟部意見不合時,偶爾得借力使力,拿國台辦的話來框住經濟部;國台辦幾次與他們的商務部搶主導,也藉助陸委會的主張來應付商務部。大陸官員曾私下吐苦水說:「這次打仗很辛苦,如果是亞夫來領軍就不會這樣子。」亞夫指的是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有謀略且處事明快、有擔當,大陸官員認為如果是孫亞夫擔綱談判事宜,就不會大權旁落商務部。這或許是實情,但也不能怪大陸商務部搶主導權,畢竟ECFA不只是兩岸間的事,各國正與中國大陸談自由貿易協議的,也盯著在看大陸與台灣談出個什麼結果,如果台灣談出了個很優惠的條件,各國就會向中國大陸要求比照辦理。  同理,大陸也很注意台灣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展,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私下透露,王毅曾特別拜訪他,希望台灣與新加坡協商的台星經濟伙伴協定,條件不能超越ECFA。 第四次江陳會簽署了《標準檢測及認驗證合作協議》等協議。(取自海基會網站) 酒會播音樂 凸顯台灣主體性  ECFA的協商對國台辦而言是多重棋局,陸委會的情況也類似,除了要尊重經濟部等部會所面臨的民間產業壓力,也得盡可能向立法院公開談判進度並因應在野黨的批評,賴幸媛個人並特別關注中小企業與農民的生計,期待弱勢傳統產業不會受ECFA的衝擊,而且可以受益。  二00九年年底第四次江陳會在台中舉行,這次會談兩岸簽了《標準檢測及認驗證合作協議》、《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與《農產品檢驗檢疫協議》,並沒有簽署ECFA,兩岸的公開聲明都只表示「對推動協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初步交換意見,但不觸及實質內容」。這句有說等於沒說的官方辭令,意思是,大家都知道兩岸間針對ECFA已交手好陣子了,工作階層或更高層的協商也交手多次了,但協議會長成什麼樣子,雙方實在還沒有達成足夠的共識,沒有什麼內容可以對外公開,拜託媒體記者就聚焦在四次江陳會所簽的協議,不要問ECFA方面的問題了。  可見得,第四次江陳會談時,ECFA早已是讓兩岸官方焦頭爛額、耗盡精力的課題。就在陸委會歡迎海協會代表團的酒會上,賴幸媛和陸方以ECFA為題,談到她打算與國台辦建立直接聯繫管道。酒會上陸委會準備了湯圓,因為時逢冬至,兩岸習俗都吃湯圓,算是凸顯兩岸共享的文化淵源。酒會的背景音樂則是台灣民謠與台語歌曲,藉以凸顯台灣的主體性,至少陸委會同仁對《自由時報》的媒體朋友們是這樣詮釋的。其實所謂台語,閩南語,還不是中國大陸傳來的,反正聽到台灣主體性就高潮的人爽就好,且不深究了。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立者右一)以晚宴歡迎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立者左一)一行。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取自海基會網站) 媒體記者 險些聽到兩岸祕密  酒會一開始,江丙坤、賴幸媛、陳雲林與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行禮如儀,共同舉杯,然後各自散開,與熟識的人打招呼,聊天。人聲雜遝中,賴幸媛一直與鄭立中談話。陳雲林是出場扮仙的主角,而鄭立中則是有權的官員,賴幸媛能與國台辦官員面對面的場合不多,難得可以與鄭立中直接談話,她把握機會,談ECFA,要求鄭立中帶話給王毅,賴幸媛希望建立陸委會與國台辦直通的管道,否則兩岸事務難題難解、沒效率。  酒會吵雜,旁人都聽不清賴幸媛與鄭立中談了什麼,但海協會旁觀的人覺得不對勁,在兩岸政府得靠白手套打交道的架構下。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副主任,應該打打招呼就各自散開了,怎麼一直談?而且表情嚴肅。特別大陸的立場,是不承認台灣所有官方機關的,為了避免讓外界覺得國台辦直接與陸委會打起了交道,海協會的官員拉著劉德勳副主委說,我們也一起加入他們的談話吧,讓場面看起來輕鬆點。  (書摘資料由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記者彭志平整理)

Read More

川普推文:拜登舞弊勝選 蕭美琴致電拜登幕僚 盼深化雙方關係

駐美代表蕭美琴致電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外交政策顧問布林肯,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表達祝賀。(駐美代表處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十五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似乎首度公開承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贏得總統大選。但川普再度不實指控選舉舞弊。  川普推文:「他(拜登)因為選舉舞弊贏了。」  中央社/華盛頓十四日專電  駐美代表蕭美琴致電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外交政策顧問布林肯,代表政府祝賀拜登與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蕭美琴也強調,台灣期待持續與美國深化雙邊密切的合作關係。  蕭美琴在通話時提到在共享的價值與共同利益下緊密堅實的台美關係,並強調美國國會及歷任政府對於持續強化台美關係的長期跨黨派支持。  蕭美琴除了祝福交接團隊外,也強調台灣期待持續與美國深化雙方合作關係。  布林肯是拜登倚重的外交顧問,外界預期他將接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重任。總統蔡英文在宣布放寬對美國牛豬進口管制時,布林肯曾推文表示:「與台灣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也支持著我們共享的民主價值,以及我們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共同承諾。」

Read More

〈全球探索〉美中台關係,仍陷晦暗不明

拜登即將入主白宮,美中台三邊的新關係會如何發展已是各方矚目。(路透) ■余元傑  美國大選開票結果,民主黨拜登的得票明顯領先,但尋求連任的川普尚未承認敗選,還要打法律戰。拜登入主白宮蓄勢待發,美中台三邊的新關係會如何發展,已是各方矚目。對台灣而言,雖然外部環境在變化,但內部藍綠版圖還看不到任何位移現象,主要關鍵是民進黨蔡政府的「防疫」與「反中」兩張護身符,並沒有出現結構性的變化。  近日,一件無關「反中」與「防疫」的馬國女大生命案,引爆外界抨擊行政院逾期未開治安、食安等多場院級會議,行政院雖然日前終於宣布要在本月底前召開食品安全會報、治安會報等會議。但閣揆蘇貞昌卻同時對批評的聲浪回應稱「不能一方面享受防疫效果,一邊又罵政府。」  很明顯的,蘇貞昌依恃的就是「防疫」。堵上一句「台灣防疫世界公認最好」,似乎就成了施政被批判的脫身藉口。民進黨在未來主政期間,「防疫第一」、「防疫優先」、「防疫視同作戰」,都可輕易的成為行政怠惰,甚至是政府監控、限制人權等找到護身符、擋箭牌,似可以預見。  防疫第一 恐成蔡政府護身符  大難在前,「救災優先」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相對也降低了對政府的課責。這個狀況,就好比是九二一大地震後,李登輝即宣布成立「九二一地震救災督導中心」,並指定當時的副總統連戰一肩扛起政府救災督導工作,即使是連戰當時勘災的服裝受到質疑,也只是影響連戰個人,政府的總體救災政策與工作並不太受影響,且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也難有批判空間。  然而,面對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蔡政府拿「防疫」當國政治理良窳的護身符,卻有兩個狀況令人擔憂:其一,疫情何時才會趨緩?在有效的疫苗問世前,看似還遙遙無期,疫情拖多久,「防疫」的護身符就能用多久;其二,對於疫情緩解與否的認定,何時能夠取消不必要的限制?也只有蔡政府說了算數,在野黨很難有置喙餘地。 國民黨召開記者會,譴責行政院懈怠。(取自國民黨網站) 以「防疫視同作戰」之名,讓蔡政府有機會、有理由踰越承平時期的法治,即使是法定要召開的重要會議,蘇貞昌也可以用「防疫」輕輕帶過,不依法開會、行政怠惰都跟著被合理化。政府大內宣所形塑的社會氛圍,就是「防疫」不容被質疑;否則,一切以「防疫」之名施行的限制與封鎖、差別待遇等,就全部破功了。  「防疫視同作戰」形同某種程度的戒嚴,如此一來,公共治理的民主體制已逐步的受到傷害。愈不民主,就愈會成為獨裁的溫床,但外界的質疑起不了作用,政府內部的監督與反腐部門已經失靈,在野的國民黨沒有話語權,一時之間也撕不掉這張「防疫」護身符,即使蘇貞昌失言,露出權力的傲慢,國民黨也不會因此得分。  民粹當道 反民主仍然有鐵粉  可預見的未來,民進黨還是會緊抓「防疫」的理由來合理化一切執政的缺失,偶爾的放鬆,就成了執政黨的恩賜。例如小明、外籍生、外交經濟泡泡等。  民進黨蔡政府的另一張護身符是和川普政府緊緊綁在一起的「反中」。  從台灣看美國大選一路走來,藍的不表態,綠的表錯情、單押一邊沒成功。雖然拜登已贏得較多的選票,但在美國政府換屆之前,川普會不會有大動作反制作為?整個情勢都還處於高度的不確定性。  美國大選開票到尾聲,川粉不死心,台灣也很入戲。日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臉書粉絲團留言區被「出征」、遭挺川與怒嗆拜登的貼文大量洗版,我外交部卻稱不少是「機器人帳號留言」、「故意要破壞台美關係」,但其實確有不少是具名的挺綠川粉。 反萊豬對蔡政府內政治理形成新的壓力。圖為十三日台灣消保協會上街反萊豬。(中央社) 川普行事爭議大,操作極化政治,卻拿下超過七千二百萬選票,得票數雖輸給拜登,仍創下了共和黨有史以來的最多票數的新紀錄。這反映出在民粹風潮的當下,即使是反民主、威權式的執政風格,仍有一大批死忠的鐵粉,美、台皆然。  其實,該怎麼做才對穩定台海情勢、對台灣比較好?各方分析的都不會太離譜,但如何操作才會對自己比較好,做法就大相逕庭。因為,政黨的利益、個人的利益並不等於台灣整體利益。羅蘭夫人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自由改為「愛台灣」亦同,放在兩岸問題上亦同。  美中博弈 台被美推向最前沿 然而,民進黨蔡政府雖有「防疫」、「反中」兩張護身符,卻在開放進口美國含萊克多巴胺的豬、牛議題上,可能出現執政破口的新挑戰。未來,萊豬議題是否會撼動綠營執政的絕對優勢?有兩個觀察指標: 其一,要看蔡政府開放萊豬,台灣退了這麼大一步,到底換得了什麼?是國家利益抑或政黨之私?這部分除非有具體事證揭露,否則,外界難窺究竟。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日前在立法院質詢萊豬議題時,出現「我方主動拋出善意」的說法,引起軒然大波,民進黨與外交部雖已澄清係我方考量國家整體利益的決定,但萊豬引發的食安風暴與執政誠信,已對蔡政府形成新挑戰。另一方面,「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將於二十日登場,國民黨籍立委已要求傳達台灣民眾反萊豬心聲;同時,因應拜登可望接任美國總統的情勢變更,要求蔡政府應與美方重新談判。 其二,工運指標活動「秋鬥」預計二十二日上街頭,活動三大主題「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國民黨也已發出動員令,訴求「反萊豬、顧健康」,鼓勵民眾當天走上街頭,響應工運活動「秋鬥」。 萊豬掀起的民怨,按理,國民黨應該是反萊豬街頭運動的最前線、急先鋒,但二十二日的反萊豬大遊行卻是由民團為主力率先發動,這凸顯了在野黨在監督政府的話語權上,即使是對於國人關注的重大議題,仍落後於民間團體的窘境。 蔡政府上台後的「反中」加「防疫」,兩岸斷流,關係惡化;一場美國大選,特別是美方加碼對台軍售,讓台灣推上了美中大國博弈的最前沿。美選尚未拍板,拜登若入主白宮,美中、美台、兩岸關係仍晦暗不明。而二十二日的反萊豬大遊行,山雨欲來,對蔡政府內政治理正在蓄積新的壓力,台灣的內外整體形勢是嚴峻的,但我們的社會、特別是年輕族群,對潛在的危機又處於無感狀態。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川普選舉訴訟 在關鍵州迭遭駁回

美國總統大選後,支持拜登的民眾在反川普集會上向美國總統川普示威。(路透) 中央社/費城十三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共和黨向多州法院提出有關總統選舉的訴訟,今天在三個關鍵州接連遭逢挫折;同時,一家律師事務所因替總統川普競選陣營打官司而飽受抨擊,已退出在賓州的一起重要訴訟。  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先前訴請聯邦上訴法院擋下賓州約九千三百張於投票日之後才送達計票處的郵寄選票,但遭駁回,此後,共和黨就在法律戰場上節節敗退。  法官表示,美國在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期間面臨「大規模干擾」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維持延長三天接收郵寄選票的決定。  美聯社報導,美國首席巡迴法官史密斯說,合議庭銘記「我們民主進程中無可爭議的論點:每一名公民合法投下的選票都必須計入」。  這項裁定涉及賓州最高法院基於疫情和郵政服務延誤疑慮所做的決定,即十一月三日投票日之後三天內送達的郵寄選票都算有效。  共和黨要求聯邦最高法院重新審視這件案子。但晚到的選票數量並不足以改變賓州的計票結果,也就是民主黨籍總統當選人拜登領先的局面。賓州總共約有六百八十萬票,拜登比川普多拿約六萬票。  川普的競選陣營與共和黨代理人在賓州提出超過十五起法律異議,試圖拿下賓州的二十張選舉人票,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提供任何大規模選舉舞弊的證據。  費城一名法官今晚拒絕認定約八千三百張郵寄選票無效,他在其中並未發現舞弊證據。川普陣營在其他關鍵州也提出類似訴訟,但沒提什麼證據。  在密西根州,一名法官今天拒絕阻止底特律地區的選舉結果獲得認證,駁回一些聲稱底特律出現舞弊、處理不在籍選票時未正當計票的指控。這是第3度有法官拒絕干預一州計票程序,而拜登在密西根州領先川普約十四萬票。  在亞利桑那州,川普陣營也提出訴訟,試圖在鳳凰城檢查選票,但川普陣營的律師承認這批選票數量很少,不會改變選舉結果,之後法官也駁回此案。  此外,大型律師事務所「莫里斯與亞瑟」因幫川普陣營打官司而遭批評,已退出一起意欲阻止賓州官員認證選舉結果的訴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