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昨(十八)日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會中提出擘劃新四大事業發展藍圖-國艦國造、綠能風電、石化基建與商船本業,加上推動多項營運改善策略與優化財務等措施,健全營運體質,期盼再次轉虧為盈,並朝穩定獲利目標邁進。(附圖由台船提供)
台船指出,台灣為海洋國家,發展海洋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其中造船產業對於國家海運、經濟、國防及工業發展影響深遠,其能量一旦喪失,難以重建。隨著台船環海公司的環海翡翠輪正式投入離岸風場施工,對於該公司及轉投資事業佈局離岸風電之業務將有極大助益。
台船轉投資事業重點發展包括:
台船環海-中能風場,水下基礎及風機之運輸與安裝合約。
台船防蝕-協助母公司發展與執行石化基建事業,營建工程業務(廠房建置、興建員工住宅),鋼構防蝕塗裝業務。
台船動力-潛艦國造專用電池研究開發,電力系統整合與建置,儲能系統規劃與建置。
該公司截至上(九)月止,手持訂單合約金額約新台幣969億元,談到造船市場概況,國際海事組織(IMO)強制規範航商的「碳排、現有船效率」之規定已於2023年實施,至2026年前,每年船舶需減碳2%,粗估商船平均要減速兩成才能達標,加上2026年歐盟即將開始徵收碳稅,老舊船舶被迫提早汰換,故近期航運公司多搶先布局建造低碳新燃料之節能環保船。
國艦國造市場方面,中國大陸軍事費用支出從2000年的220億元急速擴張至2023年的3000億元,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費支出國。面對兩岸緊張局勢,我國在「整體防衛構想」以及軍事戰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指導下同時顯示政府對於國防自主的重大決心,近年陸續規劃多項造機造艦計畫並推動執行,該公司積極針對相關業務進行評估,以爭取具有利基之國艦國造訂單。公務船艦潛在業務則包括3,200匹馬力拖船(海軍、港務公司)、潛艦救難艦(ASR,海軍)、潛艦後續艦(IDS,海軍)、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後續艦(LPD,海軍)、油彈補給艦後續艦(AOE,海軍)、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100噸級*2、300噸級*1、4000噸級*海委會)及100噸級巡緝艇(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