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創團隊慧景科技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推出全台唯一的 AI 綠電採購平台。(附圖由慧景科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能源新創團隊慧景科技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推出全台唯一的 AI 綠電採購平台。
慧景科技表示,企業購綠電夯,隨著國際供應鏈永續浪潮、台灣能源政策和 ESG 需求的崛起,企業用戶紛紛提出RE100 目標。然而,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使得電力供應商和綠電購買者在簽署購電合約時,難以精確評估用電和發電之間的匹配關係,導致賣方浪費多餘的綠電,買方則無法獲得足夠的綠電。
慧景科技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推出全台唯一的 AI 綠電採購平台,該平台利用 AI 基因演算法結合過去六年的發電資料,為供需雙方提供最佳電力匹配,實現綠電供應與需求的最大化效益。
慧景科技產品總監陳韋婷指出,考量到國際供應鏈的壓力和躉售價格下降趨勢,明年轉供量的增長幅度預計將超越今年。然而以目前市場上公開之綠電轉供匹配結果來看,各售電業至少浪費 15% 到 25% 的綠電,這表示供應及購買雙方皆有損失。因此慧景科技結合其 AI 技術核心與累積六年之太陽能數據資料庫,開發出 AI 綠電採購平台,幫助售電業者在事前評估及事後追蹤用電戶的綠能採購效益減少浪費。
據稱,綠電具有間歇性特性,例如太陽光電只在白天發電,且發電量受日照影響,故發電量會隨時間變化。如果某一時段發電量超過用電量,電廠的綠電無法完全被購買方使用,即為餘電,通常會以較低的價格回售給台電。相反,如果發電量小於用電量,用戶則必須向台電購買灰電。因此,售電業者如何減少電廠的餘電並滿足客戶需求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陳韋婷說,慧景科技開發獨有的 AI 基因演算法,只要用電戶提供過去的電費單、於系統上選擇欲購置的發電案場位置,並填入配比目標「餘電比例」、「RE 目標」或「綠電購置度數」,系統將跑完數十萬種可能性,並自動計算出最佳解,大量減少售電業者計算出精準數據之時間。
此外,慧景科技不僅提供簽署合約所需的最佳配比,對於企業用戶來說,年度購買量和 RE 目標也會因天氣變化而有不達標的風險。慧景科技管理全台超過 5,500 座光電場,讓企業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電和發電的匹配,同時提供各鄉鎮市過去 6 年的發電數據,以模擬未來綠能購買是否需要調整每月的購買量及裝置容量。
根據說明,台灣主要的綠電交易模式是「電證合一」制度,唯有綠電買方跟賣方購買多少電能,才能取得其相對數量的再生能源憑證,而企業要證明自己採用綠電,就需要有綠電憑證,藉以證明自己用綠電減少多少用電碳排。雖國際上亦有許多國家採用具有彈性的「電證分離」制度,電證合一更為公平且可杜絕兩間以上企業同時宣告減碳,造成的「一證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