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景科技國際智慧能源週推出AI綠電採購平台

能源新創團隊慧景科技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推出全台唯一的 AI 綠電採購平台。(附圖由慧景科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能源新創團隊慧景科技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推出全台唯一的 AI 綠電採購平台。 慧景科技表示,企業購綠電夯,隨著國際供應鏈永續浪潮、台灣能源政策和 ESG 需求的崛起,企業用戶紛紛提出RE100 目標。然而,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使得電力供應商和綠電購買者在簽署購電合約時,難以精確評估用電和發電之間的匹配關係,導致賣方浪費多餘的綠電,買方則無法獲得足夠的綠電。 慧景科技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推出全台唯一的 AI 綠電採購平台,該平台利用 AI 基因演算法結合過去六年的發電資料,為供需雙方提供最佳電力匹配,實現綠電供應與需求的最大化效益。 慧景科技產品總監陳韋婷指出,考量到國際供應鏈的壓力和躉售價格下降趨勢,明年轉供量的增長幅度預計將超越今年。然而以目前市場上公開之綠電轉供匹配結果來看,各售電業至少浪費 15% 到 25% 的綠電,這表示供應及購買雙方皆有損失。因此慧景科技結合其 AI 技術核心與累積六年之太陽能數據資料庫,開發出 AI 綠電採購平台,幫助售電業者在事前評估及事後追蹤用電戶的綠能採購效益減少浪費。 據稱,綠電具有間歇性特性,例如太陽光電只在白天發電,且發電量受日照影響,故發電量會隨時間變化。如果某一時段發電量超過用電量,電廠的綠電無法完全被購買方使用,即為餘電,通常會以較低的價格回售給台電。相反,如果發電量小於用電量,用戶則必須向台電購買灰電。因此,售電業者如何減少電廠的餘電並滿足客戶需求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陳韋婷說,慧景科技開發獨有的 AI 基因演算法,只要用電戶提供過去的電費單、於系統上選擇欲購置的發電案場位置,並填入配比目標「餘電比例」、「RE 目標」或「綠電購置度數」,系統將跑完數十萬種可能性,並自動計算出最佳解,大量減少售電業者計算出精準數據之時間。 此外,慧景科技不僅提供簽署合約所需的最佳配比,對於企業用戶來說,年度購買量和 RE 目標也會因天氣變化而有不達標的風險。慧景科技管理全台超過 5,500 座光電場,讓企業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電和發電的匹配,同時提供各鄉鎮市過去 6 年的發電數據,以模擬未來綠能購買是否需要調整每月的購買量及裝置容量。 根據說明,台灣主要的綠電交易模式是「電證合一」制度,唯有綠電買方跟賣方購買多少電能,才能取得其相對數量的再生能源憑證,而企業要證明自己採用綠電,就需要有綠電憑證,藉以證明自己用綠電減少多少用電碳排。雖國際上亦有許多國家採用具有彈性的「電證分離」制度,電證合一更為公平且可杜絕兩間以上企業同時宣告減碳,造成的「一證兩用」。

Read More

海大展現產業合作成果提供能源自主專業解方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全速推進淨零排放浪潮,於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南港展覽館一館於K區0807攤位,與合作企業富連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台灣明耐洋流發電設備有限公司、源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聯達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社團法人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等展現新能源創新技術,以「海洋資源、能源無限」為主軸,為臺灣能源自主提供專業解方。蔡英文總統展區參觀行程也特別安排海大攤位,了解近期海洋能前瞻科技成果。 海大積極回應國家能源發展政策,致力於再生能源研發,並持續完善國內海洋能源產業相關技術及培育產業發展所需人才。海大與去年8月成立的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也合作密切,期望協助臺灣加速發展海洋能、推動能源轉型,落實2050淨零轉型目標。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也於展會中受訪時表示,本次聯合展出國內外最先進海洋能科技與商轉解決方案,並發布全球第一個海洋能發電系統關聯技術圖,率先建構海洋能產業發展樣貌,波浪能與海流能即將成為臺灣第一波海洋能主力。 富連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做為國內波浪能發電的先行者,主要展出的技術為海陸兩用多軸式波浪能怪手,利用多軸式設計,可以擷取波浪的多向性能量,且浮筒直接連結直驅發電機,隨波擺動發電,響應快速,能量轉換率高,並可搭配各類平台或載具靈活配置,適應各種環境,且置於岸邊還能降低海浪對海岸線的侵蝕。 另在臺擁有多年海事經驗的聯達行公司,展出子公司-以科國際海洋能源(I-KE International Ocean Energy)獨有的波浪能發電技術,採用點吸收器浮動裝置單元,可安裝在現有的海洋平臺結構上,具有防颱、防蝕、結構易調整、環境友善及維護簡易等特性。源達機電則展示無源自變距、雙向海洋能高效捕獲的潮流發電機組,能夠解決孤立島嶼及海上平臺等中大型設備的用電問題。台灣明耐洋流也展示他們最新的技術發展與設備。 本次海大校內老師展出包含:海洋工程科技中心展出離岸風電與海洋能源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透過國產5G O-RAN設備組成 5G專網環境,並規劃佈設感測儀器,結合海大岸上型風機與海大海洋能測試場,以海洋大數據收集為應用目的,收集海面風流、波浪流、洋流等大氣環境資訊,以及以加速度器偵測離岸風電設備之震動數據,經過岸基風電站、海上工作船、陸上與海上變電站等四種場域安裝驗證海洋5G O-RAN應用實績,未來可延伸兩種以上應用情境,包含海上郵輪內部專網覆蓋與海上航運貨櫃與冷凍櫃AIoT裝置無線傳輸 機械系周昭昌教授也提出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解方,海大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及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產學合作研發「風光創能結合不同電池儲能之測試案場-風況與儲能之無線數據擷取與監視系統」,已建立東北角首座風力發電結合液流電池技術之驗證場域,期望未來能夠協助離岸風電上下游業者掌握更多的發展趨勢與契機。 日前獲得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銅牌獎的造船系柯永澤名譽教授技術「擋浪船」能為離岸風力發電建置工程研發一種有效延長可施工天數;機械系溫博浚副教授「無人機救災之影像感測與分析實務人才培訓班」可以培養出風力發電巡檢、救災巡檢等專才,且產業應用範圍非常廣;光電系李弘彬教授技術「離岸風機水下結構物防蝕系統模擬與實証試驗」可保護離岸風電水下基礎,預防各種海洋腐蝕現象的發生;河工系臧效義教授技術「海域波浪特性分析」提供海域各波浪週期條件的發生機率及海域各波浪週期條件的累積波能,可做為波能轉換器(WEC)測試的前期設計參考;機械系林鎮洲教授技術「具優化氣室幾何造型之L形振盪水柱式波浪能轉換器」可提昇其能量捕獲效率,預期能降低波浪能發電成本。

Read More

臺中港打造北堤親子垂釣寓教漁樂

臺中港北防波堤親子釣魚平台設置,有利用海廢物彩繪及魚種告示立牌(右)以及親子仿木欄桿新設(左),建立親子共融寓教漁樂釣魚環境。(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下稱臺中港務分公司)為配合行政院推動「向海致敬」國家政策,倡導海洋休閒活動,自108年以來,開放臺中港北防波堤(以下簡稱北堤)供民眾入場垂釣觀光,成功打造良好的釣魚環境,亦為臺灣第一個釣魚示範區,每年吸引超過10萬人次前來垂釣。 北防波堤受外海越浪及內海風飛沙等大自然侵襲,臺中港務分公司為提供完善釣魚環境,前已陸續投入約1億元經費,完成北堤堤面、服務中心、廁所、積飛沙等改善。 今(112)年針對臺中港北堤垂釣區,投入新臺幣2,000萬元,辦理開孔處防墜安全改善,包括消波開孔上方增設防墜格柵以及2公尺寬之垂釣平台步道,總改善長度約1,060公尺,垂釣安全友善環境再升級。 更重要的是在北堤垂釣區服務中心旁北內堤,新設100公尺長親子共融垂釣平台,投入新臺幣1000萬元,辦理港池浚深以及塑木欄杆新設,欄杆在設計上,特別參採釣魚民眾回饋意見,包括用仿木色系,使欄杆能與海洋景觀融為一體;欄杆立桿間距採15-20公分,兼具通透性及防墜效用;欄杆設置高度有80及110公分,同時符合大人及小孩親子共融垂釣需求。 北堤釣魚區委託社團法人臺中市台灣釣魚人大聯盟協會協助管理,該協會亦於親子垂釣平台建置海洋立體彩繪,以海洋廢棄物完成的作品,富有環保教育意義;另有港區各類魚種資訊的小看板,除了讓小朋友親近海洋外,還可增廣海底生物知識。藉由親子共融平台的設立,促進親子互動及寓教漁樂的效益,盼望北堤釣魚示範區不僅只是「臺灣第一個釣魚示範區」,更能成為「安全第一」、「美觀第一」及「親子共融」的釣魚示範區,讓全國民眾能親近海洋、認識海洋,真正落實行政院推動的「向海致敬」政策。

Read More

花蓮港推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目標113年取得認證

花蓮港環境教育教學。(花蓮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花蓮港務分公司近年來致力於推廣海洋教育,不僅每年暑假舉辦夏令營活動,也朝著「環境教育場所」認證邁進,計畫向行政院環境資源部提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審查申請,目標113年取得認證。 花蓮港在105年時,為了兼顧環境永續發展之企業社會責任,主動取得歐洲海港組織Ecoports生態港口認證,接續於109年取得APEC綠色發展計畫的GPAS綠色港口獎勵認證,111年根據國際SDGs永續發展目標訂立項重要環境政策及目標,並推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作為生態港最佳環境案例。 本案於112年6月啟動,並籌組環境教育發展小組,參考本港10項環境目標之強化社區關係、維持港域水質、精進港埠管理及減緩氣候變遷措施等目標,歸納出花蓮港文史、港口水撲滿、港口特殊業務、綠色港口及淨零綠生活等5大特質,再針對花蓮港場域本身及周遭的自然、人文景觀及社會環境資源規劃設計3套環境教育教案,包括具海洋文化與歷史特質的「港口探險家」、水資源永續議題的「港口水之道」及以社區關係與產業背景的「花蓮港特派員」教學主題,近期安排環教同仁及環境教育志工環教課程訓練、觀摩學習及試教演練,提升環教同仁及環境教育志工服務能力及知識技能,深化環境教育本質學能,以促進教學對象了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花蓮港環境教育本於「在地化共榮國際港,親水綠能永續港」為願景,將持續善盡花蓮港務分公司之社會責任,提供符合SDGs永續目標及2050淨零排放之港口環境,培養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以達永續共榮發展。

Read More

驗船中心與CIP簽署合作備忘錄 研發低碳能源為航運業提供淨零解決方案

驗船中心(CR)由董事長謝謂君(前排右三)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前排右二)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昨(1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並由CR董事長謝謂君與CIP董事總經理許乃文代表簽署,雙方將致力發展台灣低碳能源生產及應用,為台灣航運業提供低碳淨零解決方案。 透過與CR的合作,CIP將在台灣深入探討利用電力多元轉換技術(Power-to-X, PtX),使用綠電生產低碳燃料之可行性,為台灣航運業的減碳之路鋪設基石。台灣在國際航運業佔有重要地位,全球前15大航商中就有3家來自台灣。因此,如何為航運業建構減碳所需的資源和環境,對台灣的航運業及全球的減排績效都至關重要。 驗船中心董事長謝謂君表示,CR自1951年成立以來,始終透過厚植自主技術能量,提供最高品質服務予航運產業,除了執行船舶檢驗以符合國際公約與船級規範外,近期亦訂定「船舶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準則」、「船舶使用甲醇/乙醇燃料準則」、「船舶使用氨燃料準則」等多項替代燃料技術準則供業界參考,全力協助我國航商持續與國際接軌,鞏固台灣在全球航運的重要地位。此次透過與CIP的技術合作,雙方將能更精確地掌握航運產業的減碳規劃與需求,並進一步為航運界提供最佳的低碳替代燃料解決方案,未來將動員更多人力投入,相信對國內航商有很大正面的幫助。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 CIP在全球多國開發多項PtX專案,生產綠氫、綠氨、綠甲醇等替代燃料,以支持各國頂尖的運輸、農業、化工、鋼鐵等產業的低碳轉型。CIP在台灣積極參與離岸風電的投資、開發與建設,加上 PtX 技術和專業投資能力,CIP與驗船中心的合作將共同實現低碳能源的生產和應用,透過這次CIP與簽署合作備忘錄,可說是強強連手,並昭告準備好了,協助航運業低碳淨零。 CIP擁有專業的再生能源投資及開發實績,並於2021年成立能源轉型基金,專注於多元電力轉換及低碳替代能源的投資開發,該基金目前管理資金達30億歐元,並於歐洲、美洲及澳洲有多項計畫開發中。 台灣於去年將2050淨零排放正式寫入氣候變遷因應法,聯合國海事組織(IMO)也於今年7月將2050年定為國際海運船舶淨零碳排目標年。隨著國際淨零趨勢,全球航運業面臨著巨大的減碳壓力。燃料是航運業的主要碳排來源,低碳燃料是航運業達成淨零碳排不可或缺的角色。

Read More

DHL /World Energy簽署永續航空燃料認證協議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DHL 國際快遞宣布與World Energy展開永續航空燃料認證交易,加速實現航空物流脫碳目標。(附圖為DHL 集團執行長 Tobias Meyer (左) 與 World Energy 執行長 Gene Gebolys 代表雙方簽署永續航空燃料認證協議,DHL提供) DHL表示,雙方簽署七年永續航空燃料認證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Certificate, SAFc) 協議,DHL 國際快遞將取得6.68億公升的永續航空燃料以取代傳統燃料,預計可減少約17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公司計畫透過這項最新的SAFc協議加速集團淨零碳排的目標。DHL 國際快遞與SAF製造商及低碳解決方案供應商World Energy 簽署七年合作協議,總計將投資共6.68億公升的永續航空燃料,這項戰略合作是航空業迄今最大型的長期永續航空燃料認證協議之一。 透過這項最新交易,DHL 國際快遞計畫持續降低物流相關碳排放,其可減少的航空燃料生命週期內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70萬公噸。這項最新交易凸顯DHL 集團落實永續發展藍圖的決心。DHL 承諾在2030年前降低範疇一至三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至2,900萬噸以下。 DHL 國際快遞全球執行長John Pearson表示,DHL 國際快遞致力於驅動航空物流業的永續發展。藉由與World Energy的最新合作協議,再度大幅降低自身的碳足跡,並為永續物流的未來做出貢獻,同時也期待能激勵更多供應商生產並採用永續航空燃料。 World Energy執行長Gene Gebolys表示很榮幸能跟DHL 攜手努力降低航空物流碳排放。高碳排產業的減碳需要整個價值鏈的共同投入。透過締結夥伴關係得以協助DHL 等企業達成其永續發展的遠大目標。 DHL指出,永續航空燃料認證 (SAFc) 採用Book & Claim模式,將燃料本身及其環境屬性分開。Book & Claim模式強化永續燃料使用的透明度及究責性,確保所有碳排放降低值均經過精準的轉換,並取得第三方認證。DHL 國際快遞於今年推出的GoGreen…

Read More

臺中關表揚優級保稅工廠

(臺中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昨(19)日上午於該關6樓禮堂舉辦「111年度優級保稅工廠、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及112年度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表揚大會,由關務長陳木生親自主持頒獎儀式,本次共有34家優級保稅工廠、39名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及3名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獲此殊榮,並舉行保稅業務人員專題講習與綜合座談,參與人員相當踴躍。 本次典禮邀請到高僑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義隆、嘉大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水來、台灣村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友信、微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志成、京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協理吳芳珍、臺中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光彩及臺中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益民等貴賓蒞臨觀禮致詞,對於海關協助解決業者問題,持續優化保稅制度的努力,皆給予高度肯定。 陳木生關務長表示,依據「海關管理保稅工廠分級管理作業要點」,海關每年評選分數達90分以上之企業為優級保稅工廠,以較低之行政干預,推動保稅業務,達到「風險管理,簡政便民」目標。獲頒優級保稅工廠,表示公司財務狀況、外銷實績及保稅貨物管控,皆呈現卓越傑出的表現,111年臺中關保稅工廠出廠貨物總值,首度破兆,達新臺幣(下同)1兆178億,比110年的8,142億,多出2,036億,亮眼的成績,皆歸功於產業優質的競爭力。對於全力遵循海關保稅規定的保稅業務人員與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海關亦表達誠摯的謝意。

Read More

施耐德國際淨零高峰論壇分享數位轉型升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數位轉型業者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昨(十九)日參加Net-Zero Taiwan國際淨零高峰論壇,分享數位轉型升級、接軌國際的永續策略與解決方案。(附圖由施耐德提供) 施耐德電機從策略到行動方案全方位支援,為台灣企業量身打造減碳路徑圖,落實綠色能源管理、佈局永續未來。 施耐德電機藉出席Net-Zero Taiwan國際淨零高峰論壇,向台灣企業分享如何透過S-D-D企業永續發展路程框架、專屬減碳路徑圖制定淨零策略,並藉助合適的數位化解決方案與工具,逐步落實綠色能源管理,佈局永續未來。 施耐德指出,歐盟本月開始試行碳關稅機制,緊接著美國也即將針對進口貨品徵收碳關稅,為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企業帶來挑戰。此外,氣候變遷署近日敲定將在2025年開始向排碳大戶徵收碳費,碳權交易則隨著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成立後,計畫在明(2024)年先行,台灣企業也將面臨國內碳費制度、碳權交易等壓力。因此,如何在碳有價時代下掌握碳關稅、碳費成本、維持競爭力,接軌國際淨零排放供應鏈,成為台灣企業當前勢在必行的課題。 施耐德電機關鍵電力暨永續部門總經理黃建棠提到,在諸多挑戰與不確定性之下,台灣企業首先要管理碳排放。有策略地透過數據掌握碳排放量,再進一步落實減碳,是施耐德電機在提供企業永續諮詢服務時的核心。而鑑於國內許多企業對碳排概念仍然陌生,施耐德電機運用在全球超過3,000名永續發展顧問及各式工具資源,協助台灣企業一步一步做碳盤查、制定永續發展戰略、導入能源管理軟硬體,藉著從策略到行動方案一條龍的全方位支援,期望能緩解台灣企業的減碳焦慮。 施耐德電機透過S-D-D企業永續發展路程框架,協助企業按照制定戰略(Strategize)、數位化(Digitize)、去碳化(Decarbonize)的步驟,制定合適的策略與藍圖,循序漸進邁向綠色轉型、淨零減碳。施耐德電機作為客戶實現永續發展及營運效率的數位合作夥伴,在協助企業制定策略後,能進一步進行用能健檢,並設計專屬減碳路徑圖,導入合適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幫助客戶達成實質減碳。例如EcoStruxure平台能收集能源資料、即時監測維運、分析數據,協助客戶進行能源管理與優化,加速企業營運邁向低碳、節能及減排,實現低碳高能的永續未來。 施耐德電機也致力於幫助企業掌握價值鏈中產生的碳排與環境影響,包含提出「資料中心溫室氣體減排新框架」,以及推出碳排放計算工具。施耐德電機協助企業計算範疇一、二、三的排放量,尤其範疇三的「其他間接排放」為公司外部、價值鏈上下游產生的所有排放,往往成為企業碳盤查時的難題。藉由施耐德電機的框架與工具,企業得以掌握完整碳足跡,並系統化檢視排放數據與來源,評估排放來源與減排施力點,也能提出包含上下游價值鏈的碳足跡報告書,以因應各國碳盤查要求,穩固國際競爭力。

Read More

臺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再生能源區業界關注

臺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再生能源區業界關注。(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署於今(2023)年結合「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暨「2023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活動,於10月18日至20日期間,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內設置「再生能源區」,向各界展示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政策及技術研發等成果。本次展會超過350家廠商共同參與,更勝以往,顯見各產業對於淨零永續及再生能源發展議題的高度關注及投入。 蔡英文總統於開幕蒞臨展場參觀,稱許能源署陳列各項之成果及碌力推動之辛勞。本次「再生能源區」展示臺灣再生能源整體發展願景、各類再生能源推動政策及地熱、海洋能、生質能、氫能、儲能、碳捕捉等能源技術發展,讓參觀民眾對於我國再生能源推動有更深切的認識。 本次展會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主任秘書楊志清等貴賓蒞臨開幕典禮。鄭副院長於致詞時表示,再生能源在我國淨零轉型中扮演極重要角色,除優先建置已技術成熟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並積極開發地熱、海洋能等前瞻再生能源技術,國內再生能源累計設置容量由2016年的4.7GW,已成長到目前的16.7GW,並提到目前國內太陽光電設置量已達11.52 GW,且離岸風電也完成3個風場計259座風機,裝置容量達2GW,這都要感謝各界對政府政策的支持。 此外,能源署並於展覽期間,同時舉辦「優質太陽光電產品金能獎」及「優良太陽光電系統光鐸獎」頒獎活動,鼓勵國內優良業者持續開發兼具高性能及可靠性的高品質太陽光電產品。 今年第11屆金能獎「太陽光電模組」類由元晶、聯合再生及有成精密公司得獎,「太陽能電池」類由元晶、聯合再生及中美矽晶公司得獎,「太陽光電變流器」類由亞源科技公司得獎,共計5家廠商8件產品獲選優質太陽光電產品殊榮;第10屆光鐸獎「優良金融服務獎」由永豐商銀行及國際票券得獎,「優良屋頂型系統獎」由沅基光電及益揚電力公司得獎,「優良地面型系統獎」由台灣電力公司、開陽能源及鴻經能源得獎,「優良一地多用獎」由亞沃國際、詮鎔建設及統益機電公司得獎,共計10家公司優良企業廠商脫穎而出。 能源署歡迎各界踴躍前往「再生能源區」參觀,並期望各界持續支持,及共同參與再生能源之推動,共創臺灣更潔淨永續的未來。

Read More

海攬公會理監事會通過11家新入會 周淑君遞補理事

海攬公會理監事會由理事長黃石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召開第十三屆第七次理監事會,由理事長黃石主持,會中通過捷信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冠津聯運股份有限公司、邁凱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東志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格茂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台灣天虎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祥誠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郵捷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尼梵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香港商天天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巨大平台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一家新入會案。 另會中也審議公會明年度工作計畫及預算案,並通過理事出缺由台灣東方海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周淑君遞補理事一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