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張薈茗
天猶濛濛的亮,古厝裡的燈火已通明,機器聲隆隆響著,劃過晨曦的天空。林家媳婦開始麵粉攪拌、搓揉、碾壓、纏繞、拉扯、醒麵的前置作業,八點不到,已滿身大汗。麵線接觸陽光和空氣,逐漸溢出麵粉的香味,麵團變得柔潤又細緻。這是繼承祖業的小空間,世代在此營生。
三合院的廣場幾隻貓狗慵懶的曬著日光浴,靠海的福興鄉巷弄,由紅瓦傾斜的屋頂瞧去,天空顯得格外碧藍,破落的三合院,走過歲月的痕跡,增添幾分時間犁過的斑剝與炎涼。林家男主人一身巧手功夫,在昏暗的工作間,完成的拉麵掛滿了木匡支架,麵條再次醒麵,慢慢由粗變細,瀑布似的游移而下。
十點多婆婆來探班,著一件國民領的碎花上衣,駝著背走來親切的招呼:「大家鰲早,做麵線介普通手藝,你們足好奇哦!」
接著請遠地而來的朋友,品嚐古早味手工麵茶,這麵茶有著豬油、芝麻、紅蔥頭的香氣。和藹可親的婆婆,喜歡交朋友,有問必答,她說:「六歲入林家門為童養媳之後,每天跟著大人作息,幫忙拿曬麵的竹竿架做起,一生歷經八十年的歲月與麵線為伍,現在已將手上的工作,交給媳婦傳承。」原本粗線的麵條,與媳婦做起拋、甩麵的動作,寶刀未老的她,仍舊線條流暢,力道巧勁掌握得剛剛好,麵線變得又細又長不斷裂,如同一幅狂奔行草的書法,揮灑在半空中。甩完麵線快速拿到戶外,架在木匡上曝曬,海風輕輕吹起,絲絲搖晃,這手工麵條,細得像絲絹的白絲線,婆婆不知已織出多少匹?
婆婆總是走在前頭,領著媳婦一次又一次的來回做著同樣的動作。之後婆婆開始整理麵線的線頭,這線頭如同人的一生,千頭萬緒,一絲一絲的抽絲剝繭,理出一生的歲月。八十幾高齡的她,銀絲白髮,動作稍緩,歲月在她的臉上刻下如漁網線條,花巾包裹下猶可見曾有的姿顏,所有的青春歲月,獻給了這個生養一家大小的手工麵線。
這對婆媳默契極佳,媳婦溫婉說:「當初提親時答應可以跟夫婿在外打拼事業,但不忍見婆婆年邁體衰,最終還是得回來接手。」
婆婆則自豪:「靠海的福興鄉陽光充足,最依賴陽光的曝曬,有著海的香味,也是地方特色。」這才明白,稻裎曬穀、菜乾、筍乾,香菇都有特殊的香味,原來是陽光所賜呀!
婆媳合力製作的麵粉沒經過漂白,所以顏色偏黃,除了加鹽增加Q勁,便於儲存之外,不添加任何調味料。我料理絲瓜時,總不忘放一小把手工麵線,有海味的麵線吸著絲瓜甘甜的汁液,簡單料理,卻是最樸實的美味佳餚,而勤奮的婆媳畫面,總會映現在我的腦海之中,縈繞不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