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東協國家的調查反映,美國總統川普對東南亞的關注度顯著減少。 (路透)
倘若被迫在美國和大陸之間選邊站,約六成一的緬甸受訪者選擇大陸。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會晤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右)。(路透)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春節之前不久,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亞細安研究中心公布一項大型跨國調查,此一調查顯示,東協十國普遍認為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與戰略影響力已超越美國;倘若被迫在大陸與美國之間選邊站,除了新加坡、菲律賓、越南之外,東協十國當中有七個國家選擇大陸。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東協十國之間由對立而趨向團結,難道這樣還是沒有改變這十國必須選邊站的命運嗎?
東協有十個成員國,由於「東協」的英文縮寫是ASEAN,因此東協內的華人將東協稱為「亞細安」。亞細安的「會旗」是藍色的底色,代表和平與穩定;中間有個白色的圓圈,代表純潔;白色圓圈內的底色是紅色,代表勇氣與活力;紅色底色中間是十根金黃色的稻草,象徵東協十國的繁榮。
圍堵共產 美拉攏東南亞國家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中國大陸遭到中共占領,而蘇聯的共產勢力也日益張狂,西方民主國家打算結合非共產國家圍堵共產勢力,美國和英國於是在一九五五年發起成立「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總部設於泰國曼谷。但此一組織成效不彰,且並非所有東南亞國家都加入,一九七七年就無疾而終。
除了SEATO之外,一九六0年代之後東南亞又陸續出現了馬菲印(印尼)組織、東南亞聯盟等國際組織。不過,由於菲馬之間有沙巴主權爭議、菲律賓又不承認新成立的馬來西亞聯邦,最後兩國斷交,導致這兩個國際組織都並未發揮太大作用。不過,東南亞聯盟的成立原因,在於泰菲兩國都不願受到美國太大影響,顯示美國拉攏東南亞之路並不順遂。
另一方面,一九五五年三十個亞洲、非洲國家在印尼舉行萬隆會議,當時中共政權由周恩來率團與會。在此次會議中周恩來不但兩度密會日本代表、與印尼簽署協議,更在會議結束前聲明願與美國針對遠東局勢進行談判。儘管在萬隆會議中,周恩來也直接面對反共國家的攻擊與質疑,但大陸方面仍認為中共「為會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萬隆會議,也讓中共政權擴大了國際參與空間。
東協十國 政經文化背景迥異
亞細安的前身是一九六七年成立的「東南亞聯盟」。此一聯盟成立時僅有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五個成員國;一九八四年起陸續增加汶萊、越南(一九九五年)、緬甸和寮國(一九九七年)、柬埔寨(一九九九年)五個成員國。雖然在亞細安架構下還有多項會議及論壇,作為各國折衝樽俎的平台,但這十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卻大不相同,甚至成員國之間還有交戰紀錄。
例如,越南和柬埔寨這兩個前共產國家,曾於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九年打了長達十四年多的邊境戰爭;東協十國中,同時存在君主立憲、共產黨一黨專政、民選總統制、內閣制等政治體制;泰國、緬甸還有軍人干政嚴重的情形。此外,泰緬寮柬四國是佛教國家,印馬汶和菲律賓南部盛行回教,而菲律賓人民信仰最多的宗教是天主教。儘管東協十國各自的背景迥異,但仍一步步地朝著整合方向前進。
二0一六年起,東協十國已整合為「經濟共同體」,並以二0二五年建立「單一市場」為目標。並且,東協也已成立政治安全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總體而言,東協國家展現出的「團結力量大」氣勢不容輕忽。
回教是東協國家中的三大宗教之一。圖為馬來西亞的回教服飾店。 (路透)東協國家經濟 早非吳下阿蒙
在各方面交流、合作益趨密切之下,東協國家的經濟早已非吳下阿蒙,二0一七年吸引境外直接投資(FDI)的金額已超越中國大陸,成為FDI在亞洲最大的投資目標。英國渣打銀行估計,東協擁有於二0三0年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實力。
儘管東協國家企圖心強烈,但目前仍然無法擺脫國際現實的壓力。根據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亞細安研究中心的調查,東協國家對大陸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超越美國普遍存有戒心,但也普遍認為川普顯著減少對東南亞的關注度,因此對美國感到不信任。由此看來,亞細安還要增加本身力量,才能「自立自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