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伯望
新冠肺炎病毒延燒肆虐,全台人心惶惶。防疫措施得當與否,對人性是極為嚴酷的考驗,必須把心底的潘朵拉盒子緊緊捂住。有醫師主張把宜蘭龜山島列為隔離場所,也有人主張列入綠島,且不論可行性如何,但自古以來,隔離,一直被認為是有效阻斷疫病傳染的辦法。從這個角度來看,鑽石公主號郵輪也是一座隔離的海上孤島。現在我們可以稍稍回顧一下,以往台南曾經有過哪些隔離設施。
一八九五年乙未尚未簽馬關條約,日軍三月先攻占澎湖,已有一千多人死於霍亂。五月日本派兵來台,遭遇頑抗,而且傳染病流行,結果病歿者有四千多人,比陣亡者多兩倍,沒有戰死,反而病死。
日據中期擔任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長達二十二年的堀內次雄,日據初期隨近衛師團來台,擔任軍醫,八月七日進入正流行霍亂的台北城,軍醫院住滿了霍亂和赤痢病患,每天都有屍體送去火化,屍體多到「只能以草蓆捲起,用一根竹竿抬走,像搬鮪魚一樣。」部隊一路南下,連堀內自己也可能感染霍亂,就在安平的「億載金城」砲台臥病療養,幸而痊癒,但有多名同事病歿。
日本據台第二年,安平先有數十人似染患鼠疫,高雄與台北也相繼發現病例,日人大為恐慌,設置檢疫部並開設「避病院」。據台灣總督府檔案,「因鼠疫流行,於明治三十年(一八九七)四月十五日,在台南城內三界壇街高公專祠設置檢疫部,並以台南效忠里舊永固金城作為患者隔離治療病院。」
清末台南城內範圍有限,只有城外的「億載金城」大砲台,與鎮海營(現協進國小)西南方的「永固金城」土堡,周遭環水,有隔離作用,可以充為「避病院」。
一八九六年的鼠疫,台南有六十三人死亡;一八九七年台南廳則有四百二十一人死亡,全台最多。此後每年都有發生,一九○一年與一九○四年最烈,但一九一○年以後即無。
至於霍亂,一九一九年台南廳有患者一千零三十九人,次年地方改制,台南州轄雲嘉南地區,仍有一千二百八十九人罹患。由於「避病院」一詞有歧視意味,後來改名「濟生醫院」。其後官方統計,台南州傳染病醫院及隔離病舍共十一所,而位在台南入船町的濟生醫院,可收容四十六名病患,規模最大。
可以說,避病院之設,起初是為了防治鼠疫,後來的各項傳染病都收治。根據一八九六年制定的《台灣傳染病預防規則》,除了鼠疫、霍亂之外,尚有痢疾、傷寒、副傷寒、天花、斑疹傷寒、猩紅熱、白喉、流行性腦膜炎等共十種法定傳染病。
光復後,濟生醫院先後改為台南衛生院附屬隔離病院與空軍醫院,四十年前市長蘇南成主張設置市立醫院、成大醫院、勞保醫院,當時空軍醫院即將遷往南郊空軍基地旁,而勞保醫院則擬設於空軍醫院舊址,但勞保醫院終未成真,改由警察局交通隊進駐。近年基地騰空,成為停車場,市府規畫為民生轉運站,成為捷運綠線所由經。
目前現場只剩一棟木造門廳,年久失修,地方人士曾建議指定或登錄為文化資產,但文化局並無正面回應。然而,回顧台灣公共衛生史,這幢具有特殊歷史背景的建物,的確應該要審慎考慮保存下來,作為一項見證。
位在新北市的樂生療養院,係以收容漢生病(俗稱痲瘋或癩病)為主的隔離設施,近二十年前因為施設新莊捷運線引發抗爭,經文化界人士爭取多年,終於在十年前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與文化景觀,文化部甚至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同為隔離設施,雖然規模相差懸殊,但仍有可供參考之處。
(作者為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