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三官路

■薛任雨 「啊,又開始下雨了。」 聽到這話,正在補貨的李玉琴也抬起頭望向窗外,只見路旁的車頂冒出一顆顆雨珠,玻璃窗上也落下幾道水痕,原本車流就不多的三官路,在雨中更顯冷清。 「還好,只是小雨而已。」李玉琴說道。 「天氣冷也就算了,居然還下雨,等一下是要怎麼回家啊。」連昭妤嘟嚷著。 「妳五分鐘就能回到家的人是在抱怨什麼,阿姨我可是得騎二十分鐘耶。」 「雨下成這樣,中班的人又要遲到了。」 「連中午都還沒到,妳就在擔心中班遲到擔心怎麼回家,會不會想太多啦。別急,這種雨不會下很久,待會就會停了。」 這時,自動門開了,那青年走進店裡。 「最好是啦,歡迎光臨!」 青年如往常一般,對其他商品瞧都沒瞧一眼,直接來到飲料櫃前,拿了一瓶汽水與一瓶烏龍茶,便轉身走向櫃台結帳。 「謝謝光臨!」 不到兩分鐘,青年就離開了店裡,整個過程跟往常一般簡潔流暢,就像每回李玉琴所看到的那般流暢。 李玉琴下班回家途中,會經過一處大樓工地,不知從何時開始,李玉琴經過時,目光總被工地前身著警衛裝的青年吸引。他有時站在工地入口,指揮工程車輛進出,有時則在接待中心前,向路過的車輛行禮招呼。他流暢的指揮手勢總讓李玉琴忍不住多看一眼,而他充滿自信的年輕臉龐,則讓李玉琴想起遠在台北的獨子。 某日,青年居然出現在店裡,讓李玉琴頗感意外。三官路離那處工地有段距離,工地附近也有其他超商,所以他不可能是上班時來的。而他雖然是走路過來的,並沒有騎機車,但李玉琴總覺得,青年不是附近的住戶,如果他就住這附近,李玉琴應該會更早注意到他才對。 之後,大約每隔八九天,青年就會上門一次,每次都是買相同的汽水與烏龍茶。李玉琴還注意到,只要青年上門,當天她回家經過工地時就見不著他的身影,由此可知,青年應該是放假才會來三官路。至於他來這裡的目地是什麼,也許是找朋友,也許是找女朋友,畢竟這條路上並沒有什麼值得特別到此一遊的地方。 總之,應該不是專程來買飲料就對了。 「我先走了,BYE-BYE!」帳才剛結完,連昭妤便抓起外套往外直衝。 「天雨路滑,騎慢一點啊!」店長話還沒說完,連昭妤已衝出了辦公室。 店長搖了搖頭,接著對李玉琴說:「現在雨好像停了,妳也早點回家吧。」 「那個...店長,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做到這個月底。」 「怎麼了嗎?」 「我兒子要我去台北幫他帶小孩。」 「這樣啊,怎麼不等過完年再走,現在上去,台北的冬天可是很冷的。」 「對啊,不只很冷,聽說還經常下雨。」 「沒錯,台南的冬天很少有像今天這樣的天氣,但在台北,這可是家常便飯喔。」 「我知道,但我媳婦想回去上班了,年輕人總是需要多衝刺一下事業。」 「好吧,這段時間以來多謝妳的幫忙,辛苦妳了。」 「哪裡,我才要謝謝店長的照顧。」 李玉琴走出店門,外頭雨已停了,但天空還是陰陰的,感覺好像隨時會再下雨。 經過大樓工地時,果然沒看見那青年的身影。 下了幾天雨,天氣終於放晴了,熟悉的冬陽再次暖烘烘地曬著台南。 這天李玉琴休假,趁這機會上個市場順便辦些事,一切處理完畢後已是十一點,李玉琴買了幾份蝦仁肉圓,一份當自己的午餐,其它的則送到店裡慰勞店長跟同事們,算是離職前的一點心意。 當李玉琴騎著車轉進三官路時,一眼就看見了那青年正用輪椅推著一個老太太走在對向的路旁,老太太約莫八九十歲,與青年有說有笑,氣氛甚是融洽。 老太太手裡拿的,正是青年每次都會買的那種汽水。 「討厭,又下雨了,今年冬天怎麼這麼多雨啊。」 一看見窗外開始飄雨,連昭妤又抱怨了起來。 「大概是老天爺想讓我先習慣一下台北的天氣吧。」櫃台裡的李玉琴說道。 「對喔,妳只做到明天而已。」連昭妤說:「可是妳要去台北,幹嘛連我也得跟著淋雨啊。」 「雨衣穿著,就不會淋到雨了。」 這時,那青年進來了。 「歡迎光臨。」 青年按照慣例,拿了汽水跟烏龍茶便去結帳。今天,應該是最後一次為他服務吧。李玉琴這麼想。 「上次我看見你推著一個老太太在散步,那是你阿嬤嗎?」李玉琴問。 「喔,對。」 「你應該不是住這邊吧。」 「嗯。」 「放假還特地跑來看阿嬤喔,真孝順。」 「還好啦,就只是陪阿嬤一下,沒什麼。」 「我只做到明天而已,然後我就要去台北帶孫子了。」 「咦,妳有孫子了?」青年大驚。 「是啊,我也是阿嬤級的了。」 「不會吧,妳看起來比我媽還年輕耶。」 「年輕時太早做傻事,就變成這樣了。」李玉琴笑道:「你阿嬤才年輕啦,居然還喜歡喝汽水,我都已經不喝那種東西了。」 「是啊,我阿嬤就是喜歡喝這個。」 「真希望以後我孫子也能跟你一樣孝順,那就太好了。」 聽李玉琴這樣說,青年只是靦腆地微笑著。 「謝謝光臨,這是你的發票。」李玉琴把發票與找零遞給青年:「以後還請繼續支持我們三官門市喔。」 「喔,好的。」 上班的最後一天,仍是整日陰雨綿綿。 交班後結完帳,在這裡的工作就劃下句點了。 「辛苦了,去台北後要保重身體喔。」店長對李玉琴說。 「我會的,多謝你的關心。」 「有空記得回來找我們玩啊。」連昭妤說。 「清明節我會回來給祖先還有我老公上香,到時我會過來找你們的。」 「等妳孫子上小學,不用妳帶以後,歡迎妳再回來上班。」店長又說。 「到那時候,這間店不曉得還在不在呢。」連昭妤這話惹笑了李玉琴,但也惹怒了店長:「妳閉嘴!」 「那我先走了,再見。」 「BYE-BYE,騎慢一點啊。」 李玉琴緩緩騎著機車,經過工地時,青年正在指揮工程車,豆大的雨滴打在他臉上,青年雖穿著雨衣,但似乎仍可感覺到他渾身的寒意。 李玉琴想了一下,調頭回到店裡。 「歡迎光臨,咦,阿姨妳忘了東西嗎?」 「沒,我買個東西。」 一會後李玉琴又回到工地,這時青年瑟縮在接待中心騎樓下。 「哈囉,辛苦了。」李玉琴停下機車,向青年走去,青年一時間沒認出她是誰。 「在雨中工作,一定很冷吧。」 「還好,習慣了。」 「這兩瓶沒冰,下次帶去給妳阿嬤。」李玉琴拿出汽水跟烏龍茶,看到這個,青年認出她了。 「這瓶是熱的,趁熱喝暖暖身子。」李玉琴將一罐溫熱的杏仁茶塞入青年手中。 「不,這個我...」 「阿嬤請的,你就拿去吧。我要走了,好好保重喔。」 李玉琴離開時,看了一眼興建中的大樓,大樓完工後,青年也會到別的地方工作吧。 但李玉琴相信,那位阿嬤有個好孫子,不管離得多遠,他都會回來看阿嬤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彷彿若有光

文/圖 劉惠芳  斗室昏暗,天色未亮,攤開畫布。歲月靜好,彷彿若有光。  畫待完稿,老房、老樹、老牆、老門、老人、老嫗、小孩、老車、老籠...,樹下有影,門裡有光,旮旯角落有大葱,也有日曬床單牛仔褲,舊腳踏車緊靠花壇...,生活清閑散淡,聯想門裡還有小軒窗,正梳妝。歲月依然靜好,彷彿若有光。  「今天」馬上又將開始,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全球,這個危險的庚子年,世界一片風聲鶴戾、草木皆兵。全球幾百萬人感染,死亡數十萬,各國下達封城令,世界失業攀升。這真是一個蒙昧的時代,多少人得居家令,天天不忘口罩,人人都在經歷百年一遇的大疫。  疫情已賠去無數生命,讓人膽戰心驚,悲哀惶惑,我們可曾反省:人人不可能獨善其身?!修復細胞挽救生命,時間依舊洋洋前行,我們無法爾虞我詐由哭而笑。全球風雲震蕩,泥淖醜陋,多少人既嘆息也呼嘯更吶喊,難道我們就此萬劫不復、認命得過且過?清晨,歲月依然靜好,彷彿若有光。  可是我們就只有一個地球,無處可逃;與其深陷疫情,何不趁機洗盡鉛華,忘懷得失,寵辱不驚。我們可曾認真想過,無所貪求才能真正放下,我們驕傲太久了,人人俯仰一世,繁華過盡必定凋零;何況沒有什麼事情會真正結朿,沒有什麼事情會真正離開。  即使中美兩國各執己見,互不相讓,我們也別放棄,別沮喪;古往今來,勢鈞力敵者總有相互傾慕時,兩大國也有恣肆嘯傲山林者,總有謙卑的憐花惜草智慧者。疫情生活無法忽焉而去,面對如此安靜的生活,我們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人人正在抗失業,救經濟時,你我且安心前進,因為歲月靜好,彷彿若有光。  我們的生活且別再崇尚浮華,換成簡樸回歸本真,放棄人間偽態,回到親人懷抱。畫面的民宿小院,我畫人物在胡同巷底,畫他們的自由自在,既純粹又個性,不為名不為祿,生命甘受清貧;不如享受那把圓潤且香辣撲鼻的鮮綠大葱,享受那塊帶夕陽的床單溫暖。  「彷彿若有光」取自桃花源記,那一念是取對舊事熟路的印象,可惜「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就像我的畫面擱筆多日不得前進。起畫時不想畫城市花園,因為那有自私,有競爭,你爭我奪沒完沒了,那樣那棵老樹的枝葉蔓延,也是痛苦的。我的老樹,紮根在人心,繼續在胡同巷底裡助長和促進,一代又一代;畫面有兩鳥籠,但我不打算畫鳥入籠,清晨構圖在醒和睡之間,連接著宇宙天地的初始,忘卻人世的得失福禍。  世界殊相,非止一端,我們的思維與價值觀,何不趁此非常疫期調整甚至改變一下?老子的《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石頭記》不也云:天命總是存在,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詹姆士·艾倫在「我的人生思考」:「建造宜人的房舍和種植美麗的花園,本身絕不可能構成花園之城,除非其居民瞭解到與其自我保護不如自我犧牲,並先在自己心中以無私的愛建立起花園之城。」我們從此反省別再自私,未來一片欣欣向榮,至高無上的平靜可待,因為生命自心中源源而來。  畫筆繼續進行,再看歲月依然靜好,彷彿若有光。  此時,鬧鐘響了,天也亮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布拉格廣場 —捷克記遊

胡斯紀念碑詩/曾美玲 攝影/林金鍊 終於抵達,寫滿故事的廣場 連日陰雨不告而別 白鴿與笑語悠閒地漫步 陽光從前方哥德式教堂 指向天空與遠方的尖塔間 驚喜現身 右側,胡斯紀念碑清醒站立 彷彿穿越幾世紀 仍高聲傳揚,自由和改革的信念 瞬間,一幕幕放映風雲變色的歷史 自眼底,從心裡 緩緩升起 看見納粹軍隊全面地佔領 聽見共黨坦克沉重地駛過 整座城市失去短暫的春天 生命中不可承受,所有的輕與重 在槍砲聲中,在作家筆下 含淚投降 終於來到傳說的廣場 星星般閃爍好奇,流浪的眼睛 上下左右,分秒追逐四周 站立數百年的老屋與時光 向不朽致敬 一位年輕媽媽推著娃娃車與嬰孩的夢 一位老人賣力吹醒童年,彩色的泡泡 一對戀人,緊緊擁抱浪漫的愛和未來 天文鐘下,擁擠又疏離的人群啊 集體聽見 布拉格的春天 正精準報時 註:胡斯是捷克著名宗教改革家

Read More

<中華副刊>旋轉的藤椅

■紫水晶 我家裡有一對藤椅,這一對藤椅在我有記憶以來,它們就一直在家裡,說來可說是我們家的骨董呢。 這一對藤椅有一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們能三百六十度左右旋轉,就像是遊樂園裡的旋轉咖啡杯一樣,我還記得那藤椅可是我和妹妹小時候很重要的遊樂器材呢。 透過想像力延伸,我和妹妹小時候將那藤椅當作是車子,又或是某種飛行器,就這麼藉著旋轉,想想著自己到各處去旅遊,就這麼一站越過一站,一地越過一地,就這麼天旋地轉,頭暈眼花,自得其樂。 如今,我和妹妹都長大了,早已沒法共坐一藤椅,當彼此的列車長又或是座艙長了;雖然經過了好些歲月,那一對藤椅卻依然完好而又堅固,如今,我還時常獨坐在那藤椅上思考一些事,當我順時間旋轉時,我試著思考未來,而當我逆時間旋轉時,我試著回味過去,而當我不旋轉時,則是試著在沉思現況與當前。 以前,這藤椅激發了我的想像力,如今,它們幫助了我思考,雖然它們一直在那,但感覺它們總能帶我轉進不同的時空,就好像是時光機一樣的存在呀。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新南向專班 華語照得住

崑大華語學習成效佳。 (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配合新南向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及布局所需,申請「新南向產學合作專班」,開設華語檢定輔導班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華語文測驗,截至今年二月底共有一百六十人通過檢定,通過率近九成。檢定合格A2以上等級學生,均可申請校內外語能力成績優異獎學金。  崑大新南向辦公室執行長暨民生學院長馮啟宏表示,學生參與考照檢定,不僅能增進華語溝通能力,在學期間做好充足準備,未來也能順利銜接校外實習。該校華語中心開設的華語文能力證照分級(TOCFL)輔導班仍在持續進行中,且課程免費,頗受學生歡迎。  順利完成檢定的一百六十名專班學員中,通過A2基礎級及B1進階級七十五人,通過A1入門級則有八十五人。校方也特別編列經費,檢定通過A2以上等級的學生皆可申請校內外語能力成績優異獎學金。  就讀企管系二年級的越南籍學生朱國正表示,在崑大新南向專班上課一年多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大家一起準備考華語測驗考試,除了上課時間,每天都用功學習華語,私下則建立一個Line群組,一起加強華語能力,中文程度較好的人會盡力協助需加強的同學,不懂就問老師或者台灣朋友,晚上同學們還會集合互相討論。這次她已經考過A2等級的華語測驗了,下一次的目標是要考過B2等級。  檢定通過的學生相當感謝華語老師特別利用晚上時間指導,不懂之處甚至能夠直接發訊息請教老師,學校也提供了充裕的學習機會,不僅大方供應學習教材,建議學習方式,老師們還願意陪伴加強華語文,華語輔導班課程全部免費,也讓學生相當珍惜。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生活休閒>竹溪流域 塵囂中天堂

到竹溪畔走春,這兒在整治後水清魚游,還有蟲鳴鳥叫,有如塵囂中的天堂。(記者吳孟珉攝) 防疫期間待在家中都快悶壞了,戴上口罩、做好防護指施,走!到竹溪畔走春,這兒在整治後水清魚游,還有蟲鳴鳥叫,有如塵囂中的天堂。  竹溪原本是舊台南市區唯一自然河川,過去竹溪可以捉魚捉蝦,但隨著生活汙水排入,變成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排水溝。但在市府總經費逾十億元的「竹溪流域整治計畫」整治後,水質變得十分清澈,由中、重度汙染改善為輕度汙染;另還打開河廊,讓民眾可輕易接近河岸。  最近沿溪的黃、紫花風鈴木怒放,捎來春天的訊息,搭配上潺潺溪水,更讓人流連忘返,還成為打卡熱點。  竹溪建有沿溪步道,把汽、機車停在忠烈祠旁停車場後就可安步當車漫遊竹溪,一路上不但有大樹遮蔭,還可走到百年禪寺竹溪寺,禮佛參拜安定因為疫情而紛擾的心情。  整治後的竹溪更是面貌全新,就像月見湖原是一寬度二十二公尺的混凝土臭水溝,目前已打開至湖域寬度達八十公尺寬,成為兼具景觀及滯洪功能的生態湖。處處可見的鷺鷥、紅冠水雞,更是大家手機拍照獵豔的主角。   除了水清魚游外,竹溪河道兩岸還增加植栽,因此不只有春天的風鈴木可賞,四季皆將有色彩變化、花開滿樹的場景,且湖域的景致更有層次。 (記者吳孟珉)

Read More

<生活休閒>酸甜西瓜綿 料理好搭檔

西瓜綿煮魚最對味。(記者盧萍珊攝) 學甲頂洲地區是全市大西瓜主要產地之一,因西瓜種植在鹽分土質,吃起口感特別清甜。瓜農為使西瓜長得好,都會採用疏果,每株瓜苗僅留下一顆西瓜,讓大西瓜長得頭好壯壯,疏果後的青澀小西瓜,農家就醃漬成西瓜綿,由於西瓜綿的口味獨特,搭配烹煮鮮魚、豬肉等食材,更能吃出好滋味。  一般上等的西瓜綿要用小而嫩的西瓜製作,先用刮皮刀削去外皮,依果實大小分切成六到八等分後,再加入食鹽搓揉,接著將西瓜片逐一裝罐,切記不能有水分,否則製成的西瓜綿就不脆,醃製期要搖動瓶罐,讓所有西瓜片充分浸泡,經過一個星期醃製就可吃到酸甜的西瓜綿。另也有民眾以重物重壓將小西瓜水分壓出保持脆度。  完成醃漬的西瓜綿酸酸甜甜,適合與各種食材一同料理,切成小細末與豬絞肉一起烹煮就成美味可口的西瓜綿肉燥,聞到香味就可多吃下幾碗白飯;另外西瓜綿煮魚湯也是一絕,可選用虱目魚、鮢魚過等,只要加點薑絲去腥,好喝的西瓜綿魚湯就能上桌。  當然最簡單的西瓜綿料理就是加蛋,打下幾顆蛋攪拌,加點鹽煎熟,好吃的西瓜綿炒蛋就能上桌,是許多小朋友的最愛;至於西瓜綿烹調吳郭魚則是沿海最受歡迎的吃法,新鮮的吳郭魚肉滲入酸甜滋味,保證一吃就上癮。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興國攜手大學 開發創新課程

興國高中行政團隊由校長陳余各(前排左)率領與大葉大學副校長施英隆(前排右)所帶的教學資源團隊合影。(記者翁聖權翻攝) 一0八年新課綱上路以來,對高中最大的衝擊就是多元課程的安排,希望學生能有豐富的學習歷程。興國高中自一0四學年度起利用假日上資賦課程,開發許多創新課程,今年度更與成大、大同大學及大葉大學等多所大學合作,帶給學生更遼闊的天空。  大葉大學對興國高中的教育理念非常認同,並以實際行動支持。今年度大葉大學在興國高中的多元選修、微課程、國中資優方案皆有開課,並且協助選課系統的架接與運作。大葉副校長施英隆表示,秉持「學用合一、產學合作、在地紮根、國際接軌」四大治學方向,樂於分享教學資源給高中職,協助高中端推動創新課程,讓高中職學生未來的發展更寬廣。  興國高中教務主任黃向吟說,大葉大學教授開設的多元選修課「我是大富翁」,課程教導學生認識績優股、學習掌握股市之漲跌因素、建立風險的觀念、少年巴菲特之養成,並建立儲蓄與理財之良好觀念,微課程範圍橫跨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食品營養與生活應用等三個類組。  大葉大學電算中心主任張顧耀指出,大葉的選課一直以來都採用「先搶先贏」的方式,透過雲端運算觀念的應用,轉換成「選課服務雲」,讓激烈無比的課程爭奪戰在短時間內便趨於平靜,也將此經驗用於支援興國高中的選課系統,達成選課不塞車的任務。  興國高中校長陳余各表示,非常感謝大葉大學給予多方位的協助,新課綱下每個孩子都是唯一,教導學生實現自我、同理他人、成就彼此,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記者翁聖權)

Read More

<生活休閒>簡易防護面罩DIY

先以厚紙板量出頭圍及臉部大小,再描繪於透明封面膜上剪下。(記者盧萍珊攝) 將泡棉雙面膠貼上。(記者盧萍珊攝) 將布貼在上部,並以打孔機在左右兩邊打洞,穿入鬆緊帶即可。(記者盧萍珊攝)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為防範疫情擴大,除勤洗手、戴口罩外,為讓防疫更升級,防護面罩也不可少,為將防護面罩留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只要自己動手製作簡易面具,也能達到防疫效果。  國內防疫措施隨時更新,從勤洗手、戴口罩後,接著是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室內是一點五公尺、室外為一公尺,就怕人與人太靠近,或是人潮過於擁擠就讓病毒有機可趁,造成大流行。其實除了戴口罩外,醫護人員也都會戴上防疫面罩,阻絕近距離的飛沫傳染,民眾也可以自製簡易版的面罩,不用花太錢就有阻絕功能。 簡易版的防疫面罩,不僅做法簡單也可以阻絕飛沫。 (記者盧萍珊攝) 學甲區新榮關懷據點指導老師王紋紋表示,首先要準備的材料有資料簿透明封面膜、泡棉雙面膠、布、鬆緊帶、剪刀、筆、厚紙板及打孔機。先以厚紙板量出自己頭圍及臉部大小,再將量好的尺寸放在透明封面膜上剪下,接著在上部黏貼泡棉雙面膠,並將裁好的布貼上,面罩的左右兩邊以打孔機打孔,再穿入鬆緊帶綁好成耳掛,簡易版的防疫面罩就完成。  家中若有年長的長輩,或是抵抗力差的小孩子,可以在出入公共場域時佩帶,可以減少飛沫傳染的風險,用過的面罩可用酒精消毒,如果不放心也可以隨時更換十分方便。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擁奈米專利 陳永維獲頒崑大校友楷模

崑大電通系所校友陳永維取得成大博士學位,電通系主任吳崇民(左)代表頒贈「校友楷模獎」。 (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電腦與通訊系、所畢業校友陳永維,於一0八年獲得成大微電子工程所博士學位,也是電通系創系以來首位博士,其在奈米結構相關研究更獲得多項國內外專利,崑大特頒「校友楷模獎」,他期許學弟妹能提早做好生涯規劃,踏實建構精彩人生。  陳永維是崑大電通系畢業考上碩士班,就讀期間在當時的指導老師、現任崑大創媒學院長兼創新創業育成中心主任吳宏偉引領下,撰寫的研究成果論文陸續被SCI期刊等國際期刊及ICEET Conference接受並發表。  專長為設計射頻天線的陳永維,擁有「射頻生醫感測器」、「具有奈米結構之射頻生醫感測器」的中華民國專利,及「具有奈米結構之射頻生醫感測晶片」的美國專利,在專業領域上表現相當優異。去年順利取得成大微電子工程所博士學位後,今年電通系主任吳崇民也代表頒贈「校友楷模獎」。  陳永維回憶求學過程中,面對最大的挑戰並非學業上問題,而是因個性內向,在面對人群報告時,他會感到非常緊張、害羞,導致敘述不暢通,在講專有名詞時,大家都聽得一頭霧水。發現問題後換個方式報告,以影片為主,文字為輔,遇到有興趣的人提問時再與他深度談話,或請教專業人士,逐漸走出自己的模式,讓他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將原本不熟悉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利器。  陳永維說,因系上的鼓勵及指導老師的告誡,讓他改變讀書態度。老師當時問學生:「您想活到四、五十幾歲的時候,還在原地踏步嗎?想要跟別人過不一樣的生活,就要比別人更加突出」。這段話讓他找到了目標,再也不是計算學分求畢業的學生。  雖然陳永維目前仍在服兵役中,但對自己未來充滿希望,因此,他想告訴學弟妹,人生難免感到迷茫,但只要擁有目標,這個目標不一定要多偉大,重點是要自己感興趣,願意去努力,遇到問題去詢問、解決,最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