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砲台晨步

堡壘高處遠眺日出 文/張震威 攝影/盧秀琴  從我家到槓子寮砲台,可以開車,或踏行仿古道的山徑;經過這幾年的拓寬整建,兩條路都好走。天氣好的清晨,沿路都是早起的陌生芳鄰,迎面來時交換親切問候,並在腦中檢索對方住的巷弄。  搬來此地已十年,記得年輕時郊外散步,總看長輩拄著登山杖、長柄傘,甚或一根竹木,腰間掛著收音機,播送斷斷續續的調幅音樂,真的不解其樂;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也握著杖,用手機大聲放歌而喜悅時,才會心一笑。  從五月天、任賢齊、倒轉到周華健、劉德華,那一日聽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並以鞋底在碎石摩擦的聲音相互應和,當下,我確定自己老了。  砲台也老了,但因有古蹟身分,越老越顯其價值;如同白髯的命理先生,擁有參透人生滄桑的絕對優勢。很難想像當年,一百八十個日本兵、不知其數的國軍,在這裡守護什麼?營盤、馬廄、砲台、貯水池,樣樣構成戰爭堡壘的情調,雖然這裡和大多數基隆的炮台一樣,其實不曾發揮戰爭上的功用。  不同年代士兵的眼瞳,從碉堡窺孔中,穿看同樣的基隆嶼、深澳港和基隆山;從日出看到滿天星斗,從溽暑看到寒冬,間或有颱風捲起的狂浪,海上的漁船隱現,也在眼底,但他們沒看過敵船來犯,敵軍搶灘。  來到堡壘高處看日出,晨曦被雲遮掩;伴隨這座在戰爭史中寂寞無用,卻也幸運無恙的砲台,繼續愉快地老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魚露與蠔油>指尖下的壓花玻璃

 ■張蘊之  你家的玻璃窗,還留著以前的海棠花玻璃嗎?  最近這幾年,台灣的設計圈吹起一陣復古風,許多設計師開始從台灣傳統的文化元素汲取靈感,重新構成各式各樣的文化商品,「壓花玻璃」就是其中一項相當熱門的工藝品。十字紋、海棠花,這些曾經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玻璃花紋,成為懷舊風的主題之一,也成為台灣新一代年輕人自我認同的投射。  與壓花玻璃的相遇,大概是國小的時候。我讀的小學是日治時期建成的校舍,有著古老的木製窗櫺。一直到國中時期,學校都是這種古早的木頭窗,壓花玻璃與平板玻璃相間,要全部擦乾淨,很考驗耐心。  掃除時間大約二十分鐘,通常也是一天之中最吵鬧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想著趕快做完工作就能玩耍了,而我由於個性內向,不太喜歡和其他人互動,每次分配掃除工作,我都會主動爭取擦窗戶,一個人,帶著一條濕抹布、一條乾抹布,爬到窗框上,專注對著一面又一面的玻璃,慢慢擦拭。  平板玻璃比較簡單,通常用乾布擦過去就乾淨了;壓花玻璃容易卡污垢,必須用指尖包著濕抹布,一條溝、一條溝地慢慢來回擦拭,最後用乾抹布將水漬擦掉。今天擦完,明天又髒了,又得重來一遍。擦拭的過程,就是不斷重複單一的動作,呼吸隨之變慢,思慮也與玻璃的逐漸抹淨,趨於清明。考試的焦慮、被同學霸凌的痛苦與憤怒,都會在那短短的二十分鐘內消失,那二十分鐘,是一天之中唯一能安撫自身的療癒時刻。  長大之後,才知道這種狀態就是禪。修行者在每日的灑掃庭除中體驗禪,有云「掃地禪」:掃地時專注掃地,行走時專注行走,呼吸時專注呼吸,吃飯時專注吃飯。觀照天地萬有於當下,觀照自身於當下。擦拭壓花玻璃,就是我的禪修時刻,當時確實常默想「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也深刻體會到塵埃的存在之必然,它每天都會產生,擦掉便是了,不需要生惡感,專注於擦掉後明淨的快樂便好。  然而,少年時並不懂得將這樣的體悟擴大到其他部分,有強烈的好惡,有強烈的情緒與執念,有無盡的煩惱。直到年過四十,才明白活著不外如是,跟灰塵污垢鬧脾氣是沒有意義的,擦掉,就能享受光線的美好;不擦,不看,不理會,也無所謂。  直到發現壓花玻璃成為熱門的設計材料,我才知道,台灣製作的壓花玻璃,在民國七十年之後,便已絕跡。早期的木頭門窗採用三釐米的玻璃,很容易破裂。這些門窗在1980年代逐漸被堅實的鋁門窗取代,鋁門窗採用五釐米以上的平板玻璃或強化玻璃,更耐震、抗風雨。而壓花玻璃則隨著台灣玻璃大廠西進大陸,全數移到大陸生產,厚度增厚,不像過去的台製品那般清透。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三釐米壓花玻璃,漸漸在台灣的現代生活中消失。要取得這些玻璃,只剩下各家玻璃供應商的庫存,或是老屋拆除翻修時拆下的廢料。很多設計師專門找這些廢料,在設計時保留玻璃上殘存的、刷在木框上的藍綠色油漆,紀錄歲月的印記。  我也開始收集與壓花玻璃有關的材料和工藝品,當指尖滑過那凹凸晶瑩的花紋,便想起當年擦窗戶時的寧靜與安定。身體記住了那時的感受,提醒著我:生活,這樣就可以了。

Read More

漫遊武陵 桃山瀑布享受負離子

武陵農場桃山瀑布。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宅到令人發慌,安排一趟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桃山瀑布之旅吧。體驗唐朝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動。  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園區內的桃山步道適合休憩、慢活、觀察野生動、植物並舒展身、心、靈,可謂是老少咸宜的自然生態觀景步道,忘卻塵囂,一掃生活中的低潮。  東勢林區管理處表示,桃山步道位於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武陵山莊旁,步道全長四點三公里,單趟步行時間約為兩小時,步道兩側蓊鬱蒼翠,漫步在林蔭下十分涼爽,步道的盡頭有一瀑名為「桃山瀑布」,暢遊桃山步道並見到這水勢傾瀉而下的壯麗,享受被負離子充盈的沁涼,大自然的饗宴。

Read More

關懷獨老 華山勸募端節禮物

華山基金邀請芬園公所、農會、獅子會一起來關心孤獨長輩,並呼籲各界響應。 (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為讓獨居老人們也能享受到包粽子、繫香包、掛艾草的端午飄香粽。華山基金會九日假芬園鄉農會,邀請芬園鄉農會、櫻花獅子會等團體一起來響應「愛老人‧動起來」端午關懷公益活動。會中呼籲社會各界與善心民眾,一起來照顧弱勢長輩,讓全台孤老在防疫期間不孤單。  昨日的活動,包括芬園鄉鄉長林世明、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國際獅子會第一專區主席許玲華、第一分區主席黃明成、櫻花獅子會會長林彩媚、芬園獅子會會長胡文賢、竹林社區理事長張協章也共襄盛舉,把象徵照顧孤老的「服務」、「經費」、「義工」三寶貼紙貼在送愛到家的愛心牆上。  芬園鄉長林世明盼望華山基金會能夠駐點在芬園鄉,幫助更多芬園長輩;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說,未來華山的公益活動會全力支持。華山基金芬園天使站長張偉鴻說,「愛老人、動起來」行動,彰化區預計要募集一七三○份端午關懷禮送給縣內弱勢獨居長輩,目前尚有三百份未募齊(每份三五○元),盼各界愛心團體一同支持響應。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宅老去上學

 ■李景雄  首先要從我們社區活動中心(里民活動中心)說起,活動中心平常除了舉辦一些公益活動之外,每天還有開辦固定的教學課程,例如英語班、日語班、烘焙班、歌唱班(其實是卡拉0K教唱)等等,每個月月底之前里內每戶里民,都會收到一份次月的全部教學班別課程表,因為那些課程我都不適合,所以很少去注意,去年七八月我無意間看了一下課程表,發現新增了一門「素描」課,引起了我的興趣,我一向羨慕會繪畫的人,可是自己這一輩子就是沒機會學習,素描應是繪畫的入門,而這又是一個基礎班,很適合初學者,自己目前除了晨間到公園或附近學校操場去做做運動之外,成天就是蟄居陋室,與些書報雜誌,各類小說或其他種種書籍為伍,是真正的「宅老」,所以覺得這個課程應該可以去試試。但是,以前有過一次不快的經驗,讓我猶豫。  大約二十年前,電腦科技突飛猛進,而且開始快速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層領域,學習電腦是全民的當務之急,當時各級學校也普遍設有電腦課程,年輕輩對電腦都還能適應,而我們這輩LKK對電腦則感到又難又怕,我遂決定到電腦補習班報名學習。第一天去上課,滿懷熱忱,沒想到一走進教室就嚇呆了,教室不大擠了約一二十人,都是青少年,只有自己一個異類,只見他們三五一群,大聲喧嘩,跑來跑去吵吵鬧鬧,我心冷了半截,簡直像進入遊樂場,那像要上課,自己像個外星人格格不入,真想退卻,但我是繳了學費而來,學費不貲,自忖上課時間到教師一來,情況應該會改善,其實不然,上課時間到教師來了,下面依然吱吱喳喳旁若無人,年輕的教師在講檯上視若無睹,並不以為意,繼續照本宣科,下課鐘響,下台一鞠躬走了,我愕住了,整堂課根本一無所獲,當然之後就沒再去了,補習費飛了。  而今又過了二十年,老態自更明顯,如果去上課情況會更糟嗎?自己是個另類這勿庸置疑,不過往好的方向想,學素描的人一定是比較斯文,而且這裡是本里的活動中心,並不是商業化的補習班,進出的人大都是本里里民,對同里年長者應該不會排斥才對,於是忐忐忑忑去報了名。這個素描課並沒有固定的開課日期,是採插班方式隨到隨上,每週上課一節,九十分鐘,一次繳費十二週,學費並不貴,有點公益性質。  第一天去上課,想減少注目,刻意從教室後門溜了進去,而這一次倒是自己多慮了,教室寬敞全部才六七名學生,最大的一位是一位應屆國中畢業生,正準備報考高中美術班,其他都是國小、幼稚園的兒童,他們都專心在畫紙上,教室比想像中更安靜。老師是一位曾經到過英國進修的年輕女老師,很親切的表示歡迎加入。因為是插班式,每個學生進來的時間不同,程度也不同,所以老師並不是像傳統教學方式,站在講台上講課,而是採取個別式教法,老師巡迴到每一個學生的課桌邊,分發講義,講解、示範,然後馬上就讓學生實際作畫,素描就以實際作畫為重點。然後老師又會巡迴,邊觀察學生作業邊指正,這種方式,學生不多老師施教遊刃有餘,而學生則對課業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吸收,宅老學得津津有味。  第一個十二週很快就到了,宅老繼續繳費上課,第二個十二週也很快又到了,宅老也繼續繳費繼續上課,宅老並不是想當畫家,而是覺得上課以來受益良多,所以滿心歡喜,繼續上課。  活動中心很多不同課程班別,每一個班別學生都不少,尤其歌唱班每期都滿額,而我們素描班,這將近一年來,學生並沒有成長,始終只有六七名,我有點擔心,老師會不會因為學生太少而沒有興趣繼續開班下去,那麼宅老又要失學了。不論如何,這將近一年來,宅老對素描已有了一點點基本認識,也多少學會了一點點下筆的基本技巧,宅老已經有多次只帶了簡單的鉛筆畫紙,踏出陋室到外面四處去塗鴉,除了臨摹還嘗試寫生,至今已累積了二三十張畫紙了,當然了,這些都是上不了檯面的,但卻多少填充了宅老的生活空間,多少擺脫了蟄居陋室的悒悶。宅老真誠希望,能有更多人不論老少來報名,讓素描班能長久繼續開課下去,宅老(現在應該已經不是了)就不必擔心失學,可以繼續去上學啦。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有些話聽一聽 就「蒜」了

 文/攝影 張貴春  也不過是午後閒來無事,想找個朋友來陪陪我聊聊天,人多嘴也雜吧!我說過的話就會加油添醋傳揚開來,於是找這幾個守口如瓶的朋友來說說話,解解悶,瞧這幾個認真聽我說故事的模樣,個個生動活潑的表情包讓我也樂於分享心底話,情緒總要有出口,否則會憋出病來的,在《我啊,走自己的路》作者若竹千佐子也是書中的桃子,常常自言自語,自問自答,套句文青一點話術,就是頃聽自己內心話,但是作者直白的話語,沒有過多裝飾,就像她接納自己衰老模樣,「即使這樣也不壞啊!」書中淺顯的對話在我低潮時陪我度過,接受自己也漸漸初老,寫的文章也不怎樣,停停寫寫的,畫的也不優美,這樣的自己也很好啊!

Read More

雙博物館自行車道 回來了

二仁溪仁德段堤頂道路搶修完工,雙博物館自行車道終通暢。 (記者林偉民攝) 記者林偉民/仁德報導  二仁溪仁德區二仁溪堤頂大甲段去年七月四日晚上突然崩塌,經水利署第六河川局緊急搶修並在去年底展開復建工程,最近完工恢復堤頂防汛道路,中斷近一年的「雙博物館自行車道」也終於全線通暢,民眾可騎自行車往來台灣歷史博物館和奇美博物館了。  崩塌處位於二仁溪右岸大甲堤防四號水門附近,堤頂土石崩塌約一百公尺長,最嚴重處整條防汛道路崩塌約十公尺長,幸好當地非主要道路,且入夜後十分昏暗,事發時沒有人員受害,六河局擔心災情擴大,將使二仁溪堤岸出現缺口,漏夜搶險,並持續以消坡塊、拋石塊和太空包穩固道路基礎和邊坡,避免繼續崩塌。 二仁溪水道興建多條丁壩,以削減溪水沖刷堤岸的力道。 (記者林偉民攝) 六河局工務課長吳福堃表示,去年十二月廿一日展開復建工程,原崩塌部分約一百公尺長,但為安全起見,補強工程拉長為四百五十公尺,並在原水路施建九支高低丁壩,以削減溪水沖刷堤防的力量,到最近完工,比預定工期提早十七天,總工程費約三千九百多萬元。  二仁溪堤岸在仁德部分,分別建有跨越三爺溪的鋼構橋梁「鯽魚橋」、橫跨大甲排水的「梭魚橋」,是市府推動「雙博物館自行車道」的兩道重要橋梁,去年崩塌處距梭魚橋不遠,自行車道因而中斷,在自行車友期盼下,現在終於可以放心往來台灣歷史博物館和奇美博物館了。

Read More

成大中文系理得說寬展 翻轉舊思維

成大中文系「理得說寬展」研究解籤習俗,讓參觀者實際體驗求籤與解籤的過程。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中文系九日起在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舉辦為期一週的「理得說寬展」,這是中文系辦理數次文學相關活動以來,規模最為盛大的場次,不僅有成大各系近八百名新生參與,還結合了手機攝影、桌遊以及解籤等主題,展現了文學跨域對話的多元與創新。  「理得說寬展:虛實時空的文學與影像對話展」翻轉了外界對中文系許多陳舊的想像,最大亮點是文學與手機攝影的跨域對話與創作,這應該也是全台中文系首創的創意課程,由於這時代影像與文字已一樣重要,成大中文系主任高美華特別邀請系友也是知名攝影藝術策展人黃華安,來為學生講授手機攝影的實戰課程,讓作品能有豐富的文字與圖像互動,增添趣味性。有豐富策展經驗的黃華安還指導學生籌辦此次的展出。  整個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由中文系四位老師帶領來自成大各系總計將近八百名學生共同完成。  其中著重文學與影像對話的兩大主題分別為邱詩雯老師指導的「時間的故事」以及簡凱廷老師指導的「空間的詩」,前者以流動的時間為主軸產出六十件作品,使用微小說的撰寫方式,結合日常的手機攝影,帶領參觀者跟隨故事的腳步進而反思人生;後者同樣加入手機攝影的環節,並且讓學生嘗試以不同視角描繪同一對象。  李京珮老師的「哲理遊戲人生」組,由桌遊卡牌的意象作為引導,現場除展出學生結合動漫剪輯而成的影片,亦有互動式的桌遊供參觀民眾使用;李淑如老師帶領的「籤詩字理乾坤」組,深入介紹台灣人的求籤、解籤習俗,探討由古至今的演變過程,並剖析各種籤詩系統,亦因應時代變化的需求,製作了「新六十甲子籤籤解本」,讓參觀者實際體驗求籤與解籤的過程。

Read More

腸病毒 10年來首見未流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全民逾百日來紛紛戴口罩、勤洗手自我防護,如今不但防疫有成,疾管署表示,今年腸病毒疫情未進入流行期,初估是10年來首見。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包括腸病毒、流感、登革熱等國內多項傳染病疫情,今年顯見病例數下降且低於去年同期。依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國內類流感及腸病毒就診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71.1%及88.2%。  其中,腸病毒疫情往年在5月份就會進入流行期,劉定萍表示,迄今已經6月,但根據健保門急診統計,腸病毒就診人次截至上週為止,也僅1360人,不但與流行警戒值的1萬1千人都距離非常遠,也與去年同期的1萬1497人,相去甚遠,已是10年來首見到6月尚無腸病毒流行跡象。  劉定萍分析,國內傳染病疫情處於低點,研判和全民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有關,因為這些公共衛生習慣,除了可以避免新冠病毒的感染,也可阻絕飛沫、接觸等傳播途徑,使呼吸道、接觸傳染疾病無從傳染,因此,希望民眾維持好習慣,就可以避免傳染疾病上身。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每年腸病毒於5至6月達到高峰,到了暑假就會平穩下來,因此,眼看暑假將屆,學童的校園互動減少,也沒有流行機會,如果民眾持續戴口罩,應該也不會有流行。

Read More

私幼老師疑不當管教 教局調查中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有名家長在臉書社團貼文投書,指稱孩子之前就讀永康某私幼遭老師不當管教,且該幼兒園聘用未具教保資格,舞蹈人員從事教保服務等違規情形。台南市教育局表示,四月接獲接獲通報隔天即到園檢查,目前該案尚在調查中,近期將依其違反兒少保護事件之裁罰結果,認定得否在幼兒園服務,絕不寬貸。至於幼兒園其他違法事項,也已裁罰總計八萬元,並公告於教育局網站。  這名家長貼文指出,她孩子前兩年在該私幼就讀,長期被老師不當管教,因水彩調錯顏色或是積木數量拼錯為由,孩子陳述被拖行至沙發打,老師也會在上課期間因個人情緒問題摔白板筆罵人或把棉被丟出教室,她一直到今年與孩子偶然間聊天才知情。  這名家長還去調查到該私幼有多項違規,包括聘用未具教保資格人員從事教保服務、助教跑班、使用未申報空間教學、長達六年以上使用無職業駕駛之司機乘載幼兒等。她說,她四月就向教育局、社會局通報,但遲遲未獲得回應,擔心會被草草結案所以上網公開,希望能夠得到一份正義。  對此,台南市教育局表示,針對疑似不當管教的部分正在調查中,依據教保服務人員條例施行細則規定,教保服務人員得否在幼兒園繼續任職,因涉及個人工作權益,須視該行為人被處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罰則金額而定,教育局將依裁罰結果,進行後續處理。  至於幼兒園違規部分,教育局曾於去年十月就該園未依法函報主管機關備查進用員工、收費不符合規定及進用未具資格人員等項目,總共裁罰八萬元,並依規定於教育局網站公告幼兒園名稱及受罰人姓名,且列為教育局重點稽查對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