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溝通 下月起巡迴基層座談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推動改革,但近期兩岸論述引發熱議,江啟臣將在七月開始為期兩個月巡迴全國各地與黨代表、黨員座談,凝聚共識,在九月初提出最終黨改方向,並提交由全代會通過。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日前針對青年參與、財務穩健、兩岸論述、組織改革提出初步建言,不過,在兩岸論述方面,因為淡化九二共識引發黨內大老集體反彈;在涉及中常委選舉的組織改革方面,雖改委會沒有強硬提出改制的建議,但下修黨代表數量以及黨中央想進行選制改革的態度也引發部分中常委、中央委員不滿。  江啟臣七月初將與黨務主管、黨務改革溝通宣講小組,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巡迴全國各地方基層,與黨代表及黨員溝通,聽取基層民意對於國民黨改革方向的建言。預計在九月初才會提出國民黨務改革最終的方向,其中涉及到國民黨「一章四法」(黨章、主席選舉辦法、中常委選舉辦法、中央委員選舉辦法、副主席同意任命案)的部分,將提請全國黨代表會確認;而不涉及「一章四法」的部分,也將透過政策綱領、制訂辦法原則或是發表宣言等方式,落實在國民黨未來工作推動上。  國民黨改革能否成功推進,目前各方矚目,若江啟臣與基層溝通無效,可能所有改革方案全都無疾而終,無法提交至全代會表決,讓外界對國民黨的改革失望;最核心的黨權力結構改革的相關方案牽一髮動全身,也和江啟臣的領導威信直接相關。

Read More

柯P為吳益政輔選 與屏青農座談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昨天下午南下屏縣崁頂鄉輔選崁頂鄉長補選候選人廖國富及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吳益政。 (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二十六日下午南下屏縣崁頂鄉為鄉長補選候選人廖國富及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吳益政輔選拜票,同時立委蔡壁如、高虹安、張其祿也一起參與在崁頂北極宮廣場舉行的「青農座談會」。  座談會舉行前柯文哲接受媒體聯訪時,被問到是否有計畫推動二0二二及二0二四年選舉,柯文哲表示此次就是為民眾黨推薦的崁頂鄉長候選人廖國富和民眾黨高雄市長參選人吳益政加油打氣,柯強調民主政治就是選出最好的人選,他也非常有自信在所有候選人當中,民眾黨推出的都是最好的。  柯文哲指出,高雄市長馬上就要補選,吳益政是連任五屆的議員,相信好壞大家都非常清楚,其實政治就是一種信用,吳益政在長時間累積起來的信用度,他相當有自信,吳益政是最好的。  吳益政則回應,他擔任市議員本來就不是從選區在思考高雄,十幾年來都是真正的高雄市「不分區議員」,像整個農業區、工業區,甚至環保問題,在高雄都是唯一或唯二不分黨派在服務。  柯文哲強調,清廉、返鄉、從政,這是一個很好的風氣,所以他非常鼓勵廖國富出來選。至於高雄市長補選,柯文哲認為「一個是被淘汰的,一個是被罷免的」,顯見藍綠兩黨本來都不是選民很想要的;但這次補選背後的意義,他相信高雄市民渴望改變。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南下屏東崁頂與在地青農座談,為在地農業找一條更好的道路,更力讚與會的無黨籍崁頂鄉長候選人廖國富,希望以台大環境農業出身的專業和對故鄉的熱忱,讓崁頂的農產及屏東的農業能在全國的舞台發光,振興在地經濟。昨晚柯文哲也陪同廖國富在潮州夜市掃街拜票。

Read More

剩食變肥料 中原大學有一套

環意有限公司創辦人陳世成及新創產品RE Green居家製肥機。(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U-start計畫|中原大學「環意有限公司」團隊剩食轉為肥料,循環經濟開創事業處理食物耗損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為環境帶來的負荷日益倍增,依據環保署統計,台灣一年廚餘回收量超過五十九萬公噸,數量可謂相當驚人。  擁有豐富環境工程相關產品研發的陳世成及曾鈺婷,意識到此一環境議題的重要性,環意有限公司所研發的抑臭酵素包,是由除臭菌種、稻殼、咖啡渣、米糠、骨粉等混合而成,外包裝亦採生物可分包裝紙,放置於具有設計感的RE Green居家製肥機內,可無臭密閉放置在居家空間內,方便又簡單使用。  環意有限公司屢次參與展覽,包括:第三屆「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第一名、「二0一九新創千里馬創業競賽」優選、一0八年及一0九年「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創業型SBIR」、參加「二0一九 InnoVEX新創特展」、「二0一九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展」及「桃園市新創嘉年華」等,皆獲得國內外創投肯定,更赴美國舊金山「TechCrunch Disrupt San Francisco 二0一九」展覽,致力將台灣研發能力行銷到國際舞台,打響台灣新創品牌,拓展國際市場。  今年五月Re Green居家製肥機,獲得「國際設計大獎二0二0A’ Design Award」永續產品綠色設計銅獎的肯定,近期預計於嘖嘖進行募資。

Read More

獨特台南體 茄苳入石柳出專書

「茄苳入石柳」技藝工法,台南獨有,藝師陳南陽技藝精湛,文化局特地為其出版專書,圖為陳南陽作品。(記者林雪娟翻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茄苳入石柳」為台南地區特色技法,成品俗稱「台南體」,為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傳統工藝「厲害」之處,文化局出版《南方有嘉木 刀筆點成陽:茄苳入石柳陳南陽》專書,是全國首部正式出版的「茄苳入石柳」主題專書。 這本書由南藝大副校長黃翠梅率領團隊撰稿,全書以藝師陳南陽為核心,除記錄「茄苳入石柳」技藝工序、收錄畫稿,更親赴廟宇、私人藏家等處,進行作品調查,藉由詳實的文字和影像紀錄,搭配口述訪談,將藝師習藝、執業與傳藝的各階段歷程,完整收錄於專書內容。 「茄苳入石柳」技藝工法,運用不同木質的顏色深淺,進行異木鑲嵌,透過藝師靈巧的雙手,製作出公媽龕、几桌、六腳供桌、香爐、匾額等各式精彩絕倫的木雕器物。文化局表示,傳統木作匠師能兼具繪稿能力者並不多見,陳南陽能雕、擅繪,是府城茄苳入石柳木雕與繪稿技術的第一把交椅,二0一四年獲登錄為台南市「茄苳入石柳」傳統藝術保存者。 陳南陽繪製的畫稿,多數出自歷史典籍及民俗傳說,對故事內容、人物衣著扮相等,都能生動描繪,他也不吝分享,其手繪圖槁也提供給其他藝師,作為木雕鑿花圖像。 為記錄台南傳統工藝匠師的巧奪天工技藝,文資處出版《人間國寶》系列,包括剪黏大師王保原、彩繪巨匠陳壽彝、廟宇結網國寶許漢珍,六月為陳南陽逝世週年,出版其專書,除讓各界對台南獨特的文化瑰寶「茄苳入石柳」有更深入了解,也希望透過專書,對藝師傳人、傳藝的工藝生涯致敬,更把其對在地記憶傳承的溫厚情意,加以傳心。

Read More

<生活休閒>鹽水綠廊道 騎單車探秘境

鹽水車站後方的舊倉庫,可看見老樹盤根錯節,枝幹和磚牆交纏的美麗景觀。(記者陳佳伶攝) 以舊糖鐵路線打造的鹽水綠廊道,提供舒適的散步和騎乘自行車空間。(記者陳佳伶攝) 市府都發局在新營、鹽水和後壁,以舊糖鐵路線修築的自行車綠廊道,掀起單車族的騎乘熱潮。其中,糖鐵鹽水車站經過整修、加上夜間燈光設施,變得大不同,糖鐵倉庫有盤根錯節的大樹,是景觀優美的秘境,武漢肺炎疫情趨緩後,想騎乘單車到處趴趴走,不要錯過這個靜謐的好地方。  市府都發局跟台糖公司協商,以既有糖鐵路線並結合周邊替代銜接道路,建構出具安全、舒適性的景觀自行車通行綠廊,串聯起新營、鹽水、後壁等地地區間休閒生活空間;其中,鹽水綠廊道計畫從忠孝路口到鹽水岸內糖廠,全長兩公里,路線雖短,沿線經過整理,成為騎乘自行車和散步運動的好地方。 鹽水綠廊道提供舒適的散步和騎乘自行車空間,還有一片美麗的綠地。(記者陳佳伶攝) 糖鐵第一條經營載客的營業線「新營─鹽水線」,由一九0九年五月廿日開始啟用營運,全長八點四公里,到一九七九年結束客運;這次以舊糖鐵路線修築自行車綠廊道,閒置已久的鹽水車站也一併進行整理,還加上燈光設施,整體景觀變得大不同。  民眾可進到鹽水車站舊倉庫參觀,倉庫曾在八0年代遭祝融之災,建築物屋架崩塌,外牆焦黑、有著歲月的痕跡,隨處可看見老榕樹盤根錯節,枝幹和磚牆交纏的美麗景觀,讓人驚艷。  這裡相當靜謐,彷彿一處世外桃源,騎著單車進來別忘停下來走走看看;肚子餓了,再騎著鐵馬往鹽水市區,品嘗在地美食小吃,吃飽再往下個旅程前進。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

台南愛樂台灣好歌 今磅礡登場

台南愛樂管絃樂團指揮唐旦祥熱愛音樂,本身亦是抗癌鬥士。(台南愛樂管絃樂團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愛樂管絃樂團將於二十七日晚間七時三十分於台南文化中心舉辦「台灣好歌、世代傳承」音樂會,今年度曲目選自四位留日的音樂家,並結合代舞蹈、兒童戲劇、國樂跨界等,讓你對老歌耳目一新,歡迎前往欣賞。  台南愛樂管絃樂團以「玩音樂、做公益」為宗旨,正進行「愛與關懷系列」活動,足跡遍及台南、彰化、高雄的偏遠學校和演藝廳,今年演出節目包括楊三郎、許石及吳晉淮、陳維斌等四位留日音樂家,除把民謠改為交響化後,並邀請善化國小合唱團同台演出,另結合舞蹈、戲劇及國樂,演出氣勢磅礡。  樂團總監唐旦祥表示希望將老歌傳承,因此活動採免費索票方式。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的唐旦祥,為抗癌鬥士與慈善音樂家,曾獲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本身故事更具勵志性,希望分享音樂的美好,至各校園巡迴舉辦「唐老師說故事之樂器篇」,樂團也招考新團員,意者電洽0929-118866。

Read More

第一本台語生態影音繪本 《台灣動物來唱歌》今發表

台灣第一本台語生態影音繪本《台灣動物來唱歌》將舉辦發表會,歡迎所有人參與,體驗台語之美。(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第一本台語生態影音繪本《台灣動物來唱歌》,由出身台南的台語文學作家及推動說唱藝術的周定邦負責作詞,是結合童謠、音樂、繪畫、知識、影像的台語兒童文學作品,二十七日下午二時,將於政大書城舉辦新書發表會,希望所有人前來認識台語之美。  該本書由文化部補助、前衛出版社出版,內容結合童謠、音樂、繪畫、知識及影像,由周定邦作詞,鍾尚軒作曲,莊棨州插畫,再由周俊廷以台語文撰寫八種台灣本土動植物相關的生態知識,製作符合各童謠主題的生態短片,結合繪本動畫,將內容與視覺影像加以結合。  《台灣動物來唱歌》內容以台灣原生動植物與自然環境發想,效法里山倡議精神(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將主軸分成森林、河川、淺山、淺海等四大主題,共八種台灣原生動植物生態,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蟬仔」、「七星蚼仔(瓢蟲)」、「倒退牛(蟻獅)」、「田蠳(蜻蜓)」、「山貓(石虎)」、「狗蟻(螞蟻)」、「紅樹林」、「硿鏗仔(彈塗魚)」等,適合親子共讀,讓小朋友透過琅琅上口的童謠及豐富的旋律,體會台語文學優美,也啟發其學習台語的興趣,並透過生態知識,一窺台灣本土動植物實際模樣和自然習性。  出版社表示,發表會後將舉辦簽書會,歡迎所有人前來進行一趟母語生態之旅。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解禁好棒! 口埤實小以球會友

新化區口埤實小推動校內三人棒球。(記者黃文記攝) 這學期適逢防疫期間,學校配合政策以師生健康照護為最優先要務。近來疫情趨緩,開始規劃推動教學多元。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在親師合作下,舉辦校內三人制棒球友誼賽,讓孩子樂活起來,活動深獲家長支持,紛紛到場加油。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為了讓喜歡棒球運動的孩子都能參加,學校採混齡的方式讓孩子們報名,每一隊四人,需含括低、中、高年級學生;比賽時每隊三人下場、一人後備休息。指導老師會視學生的體力狀況,適時做調整,同時鼓勵孩子學習團隊精神、互助合作,高年級學童需隨時指導低年級隊友,培養默契。過程中,每隊孩子均充滿興趣與自信。  比賽時間充分利用晨間活動、大節下課、課後照顧時間進行。家長們均盡量撥出時間,利用早上、下午接送時間,提早到學校陪孩子練習、並在隊伍出賽時,當親友團在旁加油打氣,讓比賽過程更加熱烈精彩。  比賽過程中,打擊者盡力揮棒、快速跑壘,守備隊眼觀四面,追接飛球、辨聲傳球與補位,大家都在滿場的激勵加油聲中展現身手,爭取勝利。歡笑聲與喝采聲綿延不斷,親師生融在一起,呈現出美好的畫面。  賽程安排採循環制,學生能在每一場比賽後,分析自己的表現狀況,加強練習,改進缺失,以再求好成績。校長、老師和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的努力,特別分頭挑選文具、運動用品要當作獎品。在經歷二周緊鑼密鼓的比賽後,日前公布成績並頒獎,除了獎狀外,孩子們收到羽毛球拍、軟式飛盤、游泳鏡、文具驚喜包等獎品,均興高采烈,大呼值得,並期待下次再來挑戰。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下營國中籃球隊 球技好美語溜

下營國中籃球隊除了球技精進外,隊員外語能力也不錯。(記者林相如攝) 下營國中成立籃球隊四年餘,隊員不只籃球打得好,美語也學得嚇嚇叫!在校長楊永華的推動下,學生除了學習球技外,練球、打球的過程中,也不斷地用美語交流,除了專業的籃球美語外,日常生活的用語也能朗朗上口,成就了下營國中籃球隊獨特的一面。  本身是高中職籃球聯盟技術委員的楊永華,在教學之餘,因為美語實力雄厚,也會翻譯籃球規則,對運動美語相當嫻熟,五年多前接掌下營國中後,除了積極強化美語教學,更與澳洲墨爾本陽光中學締結姊妹校,連年安排學生到澳洲交流,強化美語實用,更積極籌組籃球隊,並於四年前成立下營國中籃球隊,除聘請專業的教練指導學生球技外,自己更親力親為,指導學生打球過程中利用美語交流,讓學生一面打球、一面學美語,可說是一舉兩得。  四年來的努力,下營國中籃球隊的表現也越來越好,日前參加白河商工舉辦的國中籃球邀請賽,在三天激烈的賽程中,以四戰三勝的成績奪下冠軍,表現得可圈可點,替自己的籃球人生,打造光明的未來。  楊永華說,因自己本身對籃球的喜愛,加上對運動美語的熱愛,因此在自己接掌的下營國中,成立籃球隊,除了讓喜愛打球的學生,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與人生方向外,更希望學生打球也能接軌國際,在球隊也教美語,至今花費的心血沒有白費,學生表現得相當亮眼,除了學生自己的努力外,也要感謝陳嘉元教練的奉獻指導。(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生活休閒>百年台中公園 歷史與自然併具

 台中公園歷史悠久,是到台中一遊的好景點。(記者吳孟珉攝) 台中公園是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園內有日月湖,台中市政府將湖心亭定為市定古蹟。  台中公園座落在原台中市的市中心區,離車站不遠,其中的日月湖是綠川流經形成的天然水塘。老公園充滿歷史情懷,更有讓當地人引以為傲的古蹟。   其中清朝建立的大北門上層明遠樓後來被移至公園內,現名望月亭,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一八九一年所題,為台中公園歷史最久的紀念物。此外,如一九三五年於公園內建造的廣播擴音台,也讓人發思古幽情。  台中公園老樹成林,就像是一座市區中的森林,公園內大樹林立,涼風習習,是當地人運動、散步的最佳場所。 還能泛舟日月湖,從湖面的不同角度欣賞百年公園之美。  很多人到台中,因為好玩好吃的太多,往往忽略了這座有著歷史與自然併具的台中公園,有空不妨前往踏青,看看老台中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公園。 (記者吳孟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