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關中成果展 學生大秀技藝

關廟國中舉辦生涯與技藝教育成果展,學生展現活潑歡樂的一面。(記者林偉民攝) 關廟國中深耕技藝教育,今年參加台南市訪視獲得生涯發展教育、技藝課程與技藝專班訪視三項優等,讓學生在各領域的努力獲得肯定,校方事後特地舉辦生涯與技藝教育成果展,讓學生將一年來的努力成果,完美呈現在師生面前。  關廟國中校長鍾國璽表示,輔導主任吳重德積極規劃技藝課程,讓喜歡動手實作的學生擁有一片揮灑的天空,而選讀技藝教育的學生也希望透過技藝教育探索興趣,未來能將所學應用於職場,深化職業興趣,他感謝技藝合作學校給予學生重拾學習自信心的機會。  對於能獲訪視委員的肯定,主要是學校提供學生多元探索的機會,邀請高職、五專老師到校實作或到高職、五專群科參訪,透過生涯講座業師的分享,讓學生能從探索自我出發,規劃自己的興趣藍圖。  成果展中除展示各項技藝成品外,南英商工校長陳志隆、慈幼工商校長謝光洲與許多家長、老師都到場鼓勵,學生開心的跳舞、表現廚藝與才藝和大家分享,獲得不少掌聲。  專班的學生王振宇分享學習歷程指出,在剛練習打字時一分鐘只能打二十個字,期間一度想放棄,幸好有吳秀容老師的鼓勵,每天放學後及假日都到學校苦練,最後突破一分鐘七十個字大關,讓他獲得技藝競賽文書處理組第二名,他有感而發的說,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一定會遇到挫折,只要不輕言放棄,堅持到上場的那刻,就會看到自己的最佳表現。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官小採乾濕盆式種菱角

官田國小幸福農場的稻米收割後,學生十日開始種植菱角。(記者林相如攝) 官田國小在幸福農場種植的越光米採收後,在官田區農會四健會協助指導下,在農場種植菱角,順利銜接官田當地稻米與菱角輪種的農耕方式,更採濕式、乾式及盆式三種方式種菱角,藉此讓學生能細心觀察和學習如何種出無毒且品質均優的菱角。  官田國小幸福農場種植菱角已有多年經驗,去年首次嘗試乾式種植,顛覆大家對菱角種植的思維,今年更跨出一大步,採乾、濕、盆式三種方式種菱角。  五、六年級四十名學生,在官田區農會四健會義務指導員許玉燦的協助下,分組進行三種方式的種植,由於不用穿青蛙裝,少了笨重與不舒服感,學生都輕鬆的走進田裡,將菱角苗插在原本挖好的泥土裡固定,接著將周遭泥土把菱角根部覆蓋好,再用雙手或雙腳踏一踏。。  許玉燦說,濕式、乾式及盆式種植都各有特色,濕式是傳統一般作法,先將田裡的土撥開,再種下去,並用手將土回撥回去即可;乾式的種植方法,則是事先將田裡乾燥處按適當的空間比率挖洞種菱角,再將泥土撥回去,用腳踏一踏,最後再注滿水即可;至於盆式的種植則是今年新體驗,首先在小盆子裝滿泥土,在泥土中間挖個洞,將菱角苗種進去後,放置較大的蓮花盆中,再注滿水即可。  官田國小校長王全興指出,今年參加種植的五年級學生,都是初體驗,所以安排體驗傳統一般濕式和乾式的種植方式,至於盆式的新體驗,則是六年級畢業生的新思考與新作法,讓他們即將步入人生的新旅程中,有全新的思維與學習。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食安大作戰 南台培育守門員

南台科大食安守門員培育計畫USR團隊首批十六位食安青年軍,已通過HACCP專業訓練並取得相關證照,將精進培育跨域人才,讓食品安全向下扎根。(記者汪惠松攝) 南台科大為因應近年來各類食安事件,由生物與食品科技系專業師資組成專業團隊,共同執行一0九年度校內孵育USR種子型計畫「食安守門員─糧食安全大作戰」,於課程精進培育跨域人才的同時,導入南台專業於場域實踐,讓食品安全向下扎根。  這項計畫旨在為實踐USR「健康促進與食安」議題,藉由食安人才之培育及社會參與活動,提升參與計畫之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正確的職業倫理專業素養,從產地到餐桌,協助產官學界守護糧食安全,積極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並與國際接軌,以善盡南台科大社會責任。  南台食安專業團隊由食品系賴嘉萍、黃大維、陳柏庭、詹于誼及林家妤等五位老師組成。今年一、二月並由賴嘉萍及黃大維兩人與中華慈心健康安全醫事暨輻射防護發展協會合作,辦理HACCP60A及HACCP60B課程,已協助八十八名學生通過HACCP專業訓練及取得證照,並從中募集十六名有服務熱忱的學生,加入南台食安青年軍的行列。  在食品系的推動下,設立食安推廣輔導辦公室,作為食安青年軍之第一實習場域,利用課餘時間於校內外協助辦理各類型糧食安全教育訓練暨推廣宣導工作,協助糧食安全教育暨服務網站規劃,在專業師資及業師的帶領下逐步將HACCP理念導入南台全國唯一的應用生技模組化製程類產線工廠,未來計畫團隊將協助該校食安中心執行台南市政府食品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計畫之工作,共同守護與提升台南市糧食安全。  南台校長盧燈茂表示,近年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食安人才培育是當務之急,唯有將食品安全向下扎根,才能保障國民食的安全。期許這批未來即將投入食品業者的生力軍,在求學生涯中發揮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在服務與學習的過程,提早了解食品相關政策與法規並提升專業職業倫理素養,未來在產管學界扮演好食安守門員的關鍵角色。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生活休閒>光碟片製針插 美觀實用

製作實用的針插所需的材料有光碟片、棉花、剩布等。 (記者盧萍珊攝) 先裁出比光碟片還寬的布,接著再以針線縫成一圈,再將光碟片置入裡面就是帽子的底部。 (記者盧萍珊攝) 底部與小圓球縫合後,帽子針插就完成。 (記者盧萍珊攝) 縫接處加上緞帶裝飾,實用又美觀的帽子針插就完成了。 (記者盧萍珊攝) 不少婆媽常會用到針線縫鈕扣,但穿了線的針究竟要放那裡?令人很苦惱,又怕沒放好會被針扎傷,其實只要以簡單材料,例如不用的光碟片、剩布及少許棉花,就能縫出獨一無二的針插,不僅美觀又實用。  首先將剩布依照光碟片大小畫出圓形,由於要將光碟片放在裡面當底座,所以布要比光碟片更大,剪下底座的布後,以針線縫成一圈,接著將光碟片放進去縮口縫合即可。  另再以剩布畫出小圓形剪下,並以針線縫成一圈後,塞進滿滿的棉花,再把縮口縫合,接著將底座與塞滿棉花的小圓球縫在一起,要縫牢固些才不會掉落,縫好就像一頂帽子,可以在縫接處加上緞帶裝飾,增加針插的美觀。  完成後的帽子針插可吊放在桌子旁邊,一次可以插上多隻針,讓婆媽們不用煩惱銳利的針要插在那裡,也讓家人更安全。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生活休閒>叫聲響亮多變 黑領椋鳥擅仿人聲

黑領椋鳥在農田中啄食青蛙。(記者陳治交攝) 「哈囉!哈囉!」鳥籠裡的黑領椋鳥模仿人聲,讓人嘖嘖稱奇。黑領椋鳥的鳴叫聲響亮且多變,不少人購買作為觀賞鳥飼養,台灣本島的族群被認為是籠中逸鳥,由於體型較大,在競爭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  黑領椋鳥最早於一九七四年在新北市五股被發現,紀錄者Blackshaw認為是籠鳥逸出。根據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資料庫顯示,一九九五年以前全台僅有極零星紀錄,之後台灣各處的數量激增,長久以來黑領椋鳥被認為與同屬椋鳥科的家八哥、爪哇八哥一樣,是人為引進的外來種。  黑領椋鳥常見於壩區、村鎮田邊、糞坑、草地等郊外的開闊低地,並營巢於大樹的枝杈間。這種鳥類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其實是外來種,因為會啄食農作物,被認為是一種害鳥。  黑領椋鳥體長約廿八公分,其特徵為脖子上有一圈黑色羽毛,俗稱黑脖八哥,但其頭、腹雜有白色羽毛,又稱為「白加令」,另外,它的眼睛周圍像家八哥一樣,有黃色的裸皮。黑領椋鳥的鳴叫聲響亮且多變,極會模仿其他鳥種鳴聲,過去有許多農戶會拆巢尋幼鳥飼育,再來比較競鳴,看誰的鳥兒叫得比較響亮。  安南區安中路三段一家花店飼養一隻黑領椋鳥,學會「哈囉!哈囉!」一些簡單詞語,還會模仿汽車方向燈「噠、 噠、噠」聲響,就連門鈴的聲音也難不倒牠,有天一大早,花店老闆娘聽到門鈴聲,以為顧客上門要買花,爬樓梯下到一樓,才發現是鳥在鳴叫。 (記者陳治交)

Read More

芒果主題館 創意料理搶鮮嘗

芒果主題館內展示豐富的芒果種類,吸引民眾拍照留念。(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夏日紅寶石」帶出「台南好芒」,台南國際芒國節也讓大家見識到芒果豐富的料理與食用方式,在走馬瀨農場的芒果主題館中,展示出各區農會製作的各式創意芒果料理,包括果凍、蛋糕、手捲、生菜沙拉等,現場色香味俱全,讓民眾看得雖然眼花撩亂,卻是食指大動,想要先嘗為快。   芒果主題館內展示各農會研發的芒果創意料理,色香味俱全。(記者林相如攝)台南市政府為了擴大芒果的銷售通路,積極的推廣芒果多元食用方式,除了大家熟悉的芒果冰、芒果汁、鮮芒果的食用方式外,也邀請各區農會,開發出各式芒果創意料理,於廿六日的台南芒果節,在走馬瀨農場的蘭花會館設置芒果主題館,展示各農會的芒果創意料理,另外一旁也有各式芒果的展示介紹,讓大家見識到台南芒果豐富多元的軟實力。 芒果主題館內展示各農會研發的芒果創意料理,色香味俱全。(記者林相如攝) 廿六日台南國際芒果節開幕,不少遊客到走馬瀨農場參與各項活動,走進蘭花會館時,看到展示的芒果種類相當多,相當興奮,不時地拿起手機拍照留念。另外一旁的各式芒果料理,更讓大家看得眼花撩亂。  只見現場各區農會,依序擺設著自行研發製作的芒果創意料理,有美味又好看的芒果蛋糕,也有各種芒果果凍、甚至是芒果手捲、壽司、沙拉等,連全雞搭配芒果,也能讓大家感受到不一樣的風情。 芒果主題館內展示豐富的芒果種類,吸引民眾拍照留念。(記者林相如攝) 農業局指出,芒果是台南最知名的夏季水果,甚受各界喜愛,希望藉由芒果創意料理的展示,讓大家實際感受到芒果能帶來多元的料理食用方式,多多購買芒果,吃出芒果不一樣的好滋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枯枝敗葉

馬奎斯/著 葉淑吟/譯  這是我第一回目睹屍體。這天是禮拜三,可是感覺像禮拜天,因為我沒上學,穿上某個部位很緊的綠色燈芯絨禮服。我牽著媽媽的手,跟在外公背後,他拄著一根拐杖,每走一步都先探路,免得撞著東西(他在昏暗中看不清楚,走路又一跛一跛的),當經過客廳的鏡子前,我看見自己從頭到腳的打扮,一身綠色禮服,那條漿過的白色領結勒在脖子一側。我照著這面骯髒的大圓鏡,心想:這就是我,今天像禮拜天。  我們來到死者的家。  屋子緊閉,裡頭熱得令人窒息。耳邊只聽見陽光烤曬著街道,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聲響。空氣靜止了,凝結成一片;讓人錯以為是一面可以扭轉的鋼片。停放屍體的房間裡充滿衣箱的氣味,可是四周都見不著衣箱。角落有一張吊床,一頭掛在鐵環上。空氣夾雜一股垃圾味。我想,圍繞在我們四周那些破爛甚至解體的東西,就算真有其他味道,聞起來就是垃圾。  我以為死者都應該戴著帽子。此刻看到的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看見死者泛青的臉孔和綁著手帕的下巴。我看見他的嘴巴微張,紫紅色的嘴脣露出一口汙漬斑斑的亂牙。我看見他咬過的舌頭吐在一邊,粗肥而溼黏,比臉的顏色略暗一點,就像用麻繩勒過後的指頭顏色。我看見他睜著雙眼,眼睛瞪得比活人還大,目光烙印焦慮和迷惘,而皮膚彷彿幾經踐踏的潮溼地面。我以為死者應該帶著平靜睡去的面容,此刻目睹的卻恰恰相反。我看見的人端著吵架時那種清醒和暴怒的臉。  媽媽也是禮拜天的打扮。她頭戴遮住耳朵的舊式草帽,身上一襲黑洋裝,領口緊緊扣住,長長的袖子包住手腕。這一天是禮拜三,因此,她看起來格外遙遠、陌生,當外公起身迎接抬棺的工人時,我感覺她像有話想對我說。媽媽坐在我的旁邊,背對著一扇緊閉的窗戶。她費力地呼吸,不時整理從那頂匆忙戴上的帽子底下垂落的髮絲。外公命令那些工人把棺木抬到床邊。這時,我才注意到死者真的躺得進棺木。他們剛抬進來的時候,我看著死者占滿整張床的體型,還以為棺木實在太小。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帶我來這裡。我從沒來過這棟屋子,還以為裡面根本沒人住。這棟大屋坐落在街角,我想,門從沒打開過吧。我一直以為是空屋。當媽媽對我說:「下午不用上學。」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她的語氣沉重又 謹慎;我看著她拿來我的綠色燈芯絨禮服,默默地幫我穿上,接著我們一起到門口跟外公會合;我們走過相隔三棟屋子的距離,抵達大屋,我到現在才發現這個街角有人居住。這個人死了,媽媽告誡我時提到的男人應該就是他:「你必須在醫生的葬禮上表現得體。」  剛進屋時,我沒瞧見死者。我看見外公在門口跟幾個男人說話,看見他要我們繼續往裡面走。我以為房間裡有其他人,可是一進昏暗的房間,只覺得裡面空無一人。從進門的那刻起,熱氣就迎面撲來,我聞到垃圾的氣味,一開始濃得散不去,現在跟熱氣一樣偶爾飄來後就消失了。媽媽牽著我的手,走近房間昏暗的角落,要我坐在她身邊。一會兒過後,我才慢慢看清楚眼前的事物。我看見外公試著打開一扇窗戶,窗戶的四個邊似乎黏住了,牢牢地卡著木頭窗框,我看見他拿起拐杖敲打窗鎖,每敲一下,外套上的灰塵就跟著抖落。當外公說他打不開窗戶時,我轉過頭看向正在奮戰的他,這才發現床上有個人。是個男人,他筆直躺在那兒,暗色的輪廓靜止不動。於是,我轉過頭看媽媽,她看起來一樣遙遠而嚴肅,正看著房間內另一處。我的腳搆不到地板,只能懸在半空,所以我把雙手伸到大腿下,手掌撐著座位,開始擺動雙腳,我的腦中一片空白,直到想起媽媽對我說過:「你在醫生的葬禮上必須表現得體。」這時我感覺一陣冷意竄上背部,我回過頭一看,只看見乾裂的木頭牆壁。可是像是有人從牆壁對我說:「別晃腳,躺在床上的是醫生,他已經死了。」當我的視線移 到床鋪,景象已經全然不同。我看到的不是一個男人躺在那裡,而是一個死人。  從這一刻起,即使我費盡力氣想看房間其他地方,卻一直感覺有人把我的臉硬扳回去,不論如何就是會在每個角落看到他,他那雙在昏暗中睜大的眼睛和了無生氣的青綠臉孔。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其他人來參加葬禮。來的只有外公、媽媽和替外公工作的四個瓜希拉工人。他們四個把帶來的一袋石灰倒進棺木。要不是媽媽表情那樣怪異和茫然,或許我會問她工人為什麼那樣做。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要把石灰倒 進棺木。倒完後,其中一人拿著袋子在棺木上方抖落最後的殘屑,看起來像是木屑而不是石灰。他們抬起死者的肩膀和雙腳。死者穿著一條普通褲子,腰部繫著黑色的寬皮帶,上身是一件灰襯衫。他只有左腳穿鞋。就像艾妲說的一腳是國王,一腳是奴隸那樣。他右腳的鞋掉在床鋪的另外一頭。死者躺在床上似乎不怎麼舒服。躺進棺木裡看來舒服、平靜許多,那張像在吵架時生氣和清醒的臉,重拾寧靜與安穩。身體的輪廓變得柔和多了;死者彷彿在棺木裡找到他的歸屬地。(本文為皇冠文化即將出版《枯枝敗葉》一書精采摘文)

Read More

旅遊避暑攻略 台南清涼好玩

傍晚時分可到漁光島踏浪看夕陽。 (觀旅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了讓遊客在炎炎夏日能涼涼地玩台南,台南市觀光旅遊局特別整理了台南景點的清涼消暑與避暑攻略,除了可到海邊或水域景區戲水,怕太陽曬的則可往充滿林蔭的山區步道、或有綠樹成林的休閒農場,都是可以走逛又能避暑的勝地。  觀旅局指出,台南濱海有許多消暑的水域景區,包含黃金海岸、漁光島、觀汐平台,都是適合觀景、踏浪、踩水的好地方。如果想要下水游泳,那可到剛重新開幕的馬沙溝濱海遊憩區,建議可在接近黃昏的時分前往,會較舒服及消暑。此外,烏山頭風景區的戲水區也即將在七月開張,市區則有河樂廣場的戲水區開放,都是可以讓大家戲水清涼一下的好地方。  再則可到山區、農場林間避暑,在步道部分,新化林場步道、虎頭埤風景區環湖步道、白河的小南海自然生態公園環湖步道、安平的漁光島步道、龍崎的虎形山公園,還有登山步道親子型的山海圳國家綠道、梅嶺的梅峰古道與伍龍步道,以及挑戰型的白河大凍山步道、梅嶺的獵鷹尖一線天步道等,都是可以享受林蔭及綠樹環抱的好地方。深受親子喜愛的休閒農場則推薦大坑、仙湖、南元休閒農場與尖山埤江南渡假村。  或者也可以選擇室內、人文景點來消暑,除了可以去逛百貨公司、賣場吹冷氣外,奇美博物館、台南市美術館、司法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南瀛天文館等人文與知識滿點的博物館與藝文景區也很適合消暑走逛。  至於喜歡動手體驗的旅客,最適合前往觀光工廠參觀,台南市有包含台灣金屬創意館、奇美食品幸福工廠、虹泰水凝膠世界、黑橋牌香腸博物館等二十三家不同主題的觀光工廠可參觀體驗。

Read More

吃爆芒果冰 店家拚特色

玉井區農會「熱情小子」的芒果冰,很受顧客喜愛。(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玉井報導  天氣炎熱,加上山區芒果正值盛產期,到玉井老街品嘗芒果冰是消暑的極佳選擇。端午連假期間,玉井區的芒果冰店各自端出特色芒果冰吸引顧客,讓山城充滿芒果香氣及清涼美味。   玉井有「芒果的故鄉」美稱,目前正值芒果產季,芒果冰的甜美滋味及清涼口感相當誘人。玉井區公所統計,當地芒果冰店家有二十多家,每年芒果產季正值炎夏,湧入品嘗芒果冰的遊客大增,形成另類的觀光賣點,店家也以各自的特色吸客,在疫情解封之後力拚經濟。  區公所在七月四日將以芒果冰品為主題,舉辦芒果節產業文化活動,全力行銷在地特色 ,邀請各界前來玉井,感受夏季限定的清涼魅力。  在端午節連假期間,玉井商圈內各家冰店都湧入不少吃冰人潮,老街上知名的「有間冰舖」業績比去年同期增加約三成,嚴選在地的優質愛文,深受遊客喜愛,常見排隊景象。  也是人氣店家之一的「遇見果香」,除了應景的冰品之外,還提供咖哩特色餐點,讓民眾感受「黃色派對」的美味。另外,包括「阿月」芒果冰、「老街冰舖」等也都有各具特色的芒果冰品,也很受顧客青睞。  玉井區農會直營的「熱情小子」冰館,因用餐環境佳、有廣闊的停車場,加上品質受肯定,入夏以來業績強強滾。玉井區農會總幹事莊文洲表示,目前自家的芒果冰都採用當地鮮採的愛文芒果,深受顧客喜愛。

Read More

太平洋理髮廳719走入歷史

太平洋理髮廳理髮師傅康銀足為老顧客理髮,這間五十多年老店將於七月十九日歇業走入歷史。(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中西區公所社區影像紀錄培力計畫,一0六年拍攝的五十多年老店「太平洋理髮廳」,因屋主計畫收回整建,將於七月十九日歇業走入歷史,讓不少忠實消費者不捨,公所將於當晚舉辦惜別會,回憶早年理容文化的生活記憶並關注府城在地傳統老店。  太平洋理髮廳是台南老字號的理髮廳,最早店面位於新美街,後來遷至西門路大舞台,最後落腳於民生路;理髮師傅康銀足是目前太平洋理髮廳最資深成員,國小畢業後就在理髮廳擔任學徒,在大家稱「阿尼基」的老闆退休後,接下了這間店,成立迄今超過五十年,其中四十餘年,有著康銀足和其他四位師傅的青春歲月。  但明明就是「太平洋理髮廳」,為何正門高掛著「大平洋理髮廳」(現名),騎樓的樑柱上卻是「太平洋理髮廳」?經向康銀足阿姨求證,她說「我們不是改名,是去市政府要申請換負責人的時候,就是市政府的作業疏忽。」  康銀足接著表示「我們叫太平洋,我們在做,別人去申請,就讓別人用太平洋,我們現在要沿續我們的太平洋,他們就說不行。」  康銀足回憶說,一九六六年成立的太平洋理髮廳,生意最好的時候,理髮椅就有二十七組,每天早上八點開門,就有客人在門口候著,人潮絡繹不絕,師傅們手上的推剪、剃刀、吹風機沒有停過,一天大概要剪八十個頭。  現在,理髮師傅號碼牌退役了,原本兩排的理髮椅,縮減為一排,多了一排塑膠椅,是給年紀漸長的師傅們休息,偶爾理完頭的計程車司機,就坐在這裡吃著便當。康銀足表示,當年理髮工作很講究,師傅們一律穿著制服、高跟鞋,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老闆還會替她們上課,指導接待禮儀、日文課,很辛苦,但是很風光。  以前中學男生髮式前不覆額、邊不過耳,定時到理髮廳修剪,髮禁解除後,學生客源減少,成年男子也不再像過去抹上髮油,髮型也越趨俐落、簡單。現階段大多是老顧客,也有來自香港的年輕遊客,特地體驗傳統理髮的魅力。  太平洋理髮廳的房東計畫收回整建,幾位理髮師傅也都七十多歲,打算退休,沒有找店面重新開業的想法,這間老店將於七月十九日歇業走入歷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