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9日電
阿勃勒是台灣常見路樹,每到夏天總會形成黃金雨美景,阿勃勒果實更是民間常用於改善便秘的偏方,但近年國際間發現其果實成分恐有肝毒性,預計明年起全面禁止作為食品原料。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預告訂定「阿勃勒果實之使用限制」草案,禁止阿勃勒果實作為食品原料。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阿勃勒是台灣常見的路樹,每到夏天會開出金黃色的花並長出深咖啡色、長條形的果莢,俗稱豬腸豆,裡面的果實是合法的食品原料,可供茶包、膳食調理包原料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原料,具有緩瀉作用,可用來緩解便秘。
不過,近年國內有醫師發現民眾撿拾阿勃勒果實來吃,才吃了2、3天就出現惡心、拉肚子、頭暈等症狀,就醫檢查時肝指數竟高出常人10倍。
廖家鼎說,近年國際間已有科學研究報告指出,阿勃勒果實裡含有一種活性成分,長期食用恐有肝毒性、有安全疑慮,且依據目前可獲得文獻,無法訂定每日安全食用量。
食藥署近期召開專家會議,專家認為阿勃勒主要作用為幫助排便,不僅有許多成份可替代,多喝水、吃蔬果也能達到同樣效果,決議全面禁止阿勃勒作為食品原料。
根據食藥署了解,國內約有10多款含阿勃勒果實的食品,大多是進口自美國的錠狀食品,雖然是複方成份,為確保食安,仍將全面禁用。
廖家鼎指出,這項草案即日起將展開60天預告期,預計明年元旦上路,屆時製造的食品將不得含有阿勃勒果實成分,違者將依法開罰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為了給相關業者緩衝期,已使用阿勃勒果實作為原料的食品,可繼續販賣至產品有效日期屆至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