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反美豬公投提案應該毫無問題,但從提案到完成連署,卻有極大的時間壓力。(取自國民黨網站) 針對民進黨政府決定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國民黨啟動「顧食安公投」,呼籲全民拒絕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此舉雖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作用,但也確實凸顯美豬已成為攸關全民食品安全的問題;如果要想成功抵制瘦肉精美豬,必須採取公投與街頭路線齊頭並進的策略。
蔡總統宣布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以來,隨著媒體的陸續報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真相曝光。例如,防檢局發布修正預告,內容為乙型受體素為禁止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之藥品,「但不包括作為供牛及豬隻使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含藥飼料添加物」;儘管農委會事後強調,國內沒有任何萊克多巴胺的許可證,以後也不會核准任何申請,不可能在國內開放使用;但如此適足證明瘦肉精豬肉存在食安疑慮,否則為什麼不准國內豬肉含有萊克多巴胺?
其次,政府強調會以強化標示產地的方式讓消費者有所依循,問題是豬肉衍生的各種加工產品,例如香腸、臘肉、貢丸、火腿、漢堡肉等,如何標示?小吃攤賣的肉羹、肉圓如何辨別?縱有標示又如何判斷其真偽?
再者,農委會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依據國際標準開放」,實際剛好相反,因為全世界只有二十六個國家地區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指標性的中國大陸、歐盟都沒開放。由於大陸禁用瘦肉精,美國專為大陸生產不含瘦肉精的豬,許多業者也不再使用瘦肉精,使得美國不含瘦肉精的肉增加到六成,為什麼台灣不要求進口不含瘦肉精的豬肉?難道台灣人命比較不值錢嗎?
瘦肉精豬肉的食安問題越爆越多,國民黨在此時推出「捍衛台灣豬、瘦肉精零檢出」的反美豬公投,當然有很重要的意義。不過從實務看,公投程序複雜,政府可介入干預環節甚多,要想通過並不容易。
根據公投法規定,從明年起公投每兩年舉行一次,投票日定在八月的第四個週六,反美豬公投必須要達到最近一次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萬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九百三十二人以上連署才能提案;第二階段連署門檻則為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點五,二十八萬九千六百六十七人以上連署才能成案;等到明年八月二十八日投票時,非但同意票必須多於不同意票,而且有效同意票要達到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要有四百八十二萬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同意才可通過。
以國民黨的動員能力,提案應該毫無問題;但從提案到完成連署,卻有極大的時間壓力,並可能遭到許多技術性阻撓。
依照規定,公投案提出到審核完成,主管機關只要按法定程序最長期限處理,就需要一百三十天,期間如果有不符規定,又可能延長為一百九十天。從開始連署到提案成立,即使一切合乎規定,主管機關只要拖到法定期限之日,至少又要差不多九十天。
問題是,按照規定主管機關應於公民投票日九十日以前就相關事項公告,以明年八月二十八日倒推,至少在五月三十一日之前,公投案就要成立,留給國民黨連署的時間還有多少?難度不難想見;何況蔡政府很可能用最嚴格的方式去審查挑剔,讓連署無法成案。
更重要的是,反美豬公投緩不濟急,因為明年一月一日含有瘦肉精的美豬就會進口,到八月二十八日才進行公投,即使多數通過,民進黨政府也可能拒不執行。因此要逼迫民進黨政府收回成命,就必須採取街頭抗爭與公投同時並進的策略,才能有效形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