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軍投資開始就要掌握各個不同戰力籌建時,能夠各展其能各盡其職。圖為漢光演習。(中央社) ■張競
媒體報導美國最近可能會通過多項對台軍售,並且聲稱此等軍售目的在於幫助台灣,在防禦理念上朝向要塞化發展。面對此項訊息,若是理解美國對台軍售基本政策以及實際運作狀況,就會對軍售品項與金額突然暴增,認識到其實若是基於下列的各項因素,整個事態發展應當是憂多於喜。
首先當然就是要面對軍事投資預算勢必將突然擴張,同時依據新增軍售案履約進程,整個軍事投資預定支出付款期程將會受到嚴重衝擊,原先規劃之財務調配方案,顯然就必須進行重大調整。
假若投資金額過大,超過國防部年度投資預算額度時,勢必就要透過編列特別預算加以支應,從而壓縮政府舉債空間或是排擠其他政務預算,對於中央政府整體財務規劃來說,顯然議會同時受到衝擊。
其次必須提醒,就建軍規劃投資案來說,軍備品項籌獲作業僅是其中一環,設置相關人員編裝、建構基礎設施與整體後勤體系,再加上建立教育訓練流路班次,都要同時進行。
假若美國同意對我出售品項,本來並不在我國求售清單上,顯然就必須考量在整體作戰構想中,如何確認相關部隊兵力任務定位與作戰職能,此等作業都將耗用大量人力,這就是為何輿論紛紛置疑國軍有無能力吸收此等軍售品項,順利接收裝備並安排相關兵力成軍服勤原因所在。
就建軍過程來說,必須遵循既定「打、裝、編、訓」之理則循序進行。假若依據作戰構想所建構之作戰預想場景中,無法順利納入新購軍售品項,讓其順利發揮戰力,達成任務目標支持作戰使命,其實就可能造成投資浪費。
此外就要思考任何軍備品項都有最適合其發揮作戰能力之理想環境,此等客觀作戰條件將決定此項軍事投資案之效益高低,俗語說英雄無用武之地,其實就足以點醒吾人,不論軍備品項是如何精良,假若缺乏合宜戰場環境與之配套,就會變成上錯舞台演出之演員,絕對會讓觀眾猛喝倒采。
同樣若是不能符合既定作戰構想,無法確認其在整體作戰使命下,所必須承擔之任務定位與作戰職能,那不但是會變成上錯舞台,在根本上就是唱錯戲碼演員。在遂行整體作戰過程中,不但無法產生正面助益,反而還有可能導致負面效應。
軍事作戰講求協調配合力量集中統一行動,為能從一定之方針,取一致之行動,各項任務分工、作戰職能與指揮權限都必須明確,而這就必須從建軍投資開始,就要掌握各個不同戰力籌建時,能夠各展其能各盡其職。
面對美國驟然放寬對我軍售,儘管在政治上算是正面訊息,但在實務上卻是隱憂重重,特別是經過媒體報導此等軍售品項所代表之作戰理念,顯然就是華盛頓有意透過軍售品項,來主導我國既有之建軍政策與作戰思維。但是此種作法更是充滿各種危機與負面作用。
假若將防衛台澎金馬作戰構想比擬成交響樂團所要演奏之樂章,就可理解到樂團中配置各項樂器,就必須依據樂譜來安排。假若外人希望透過強硬供售特定樂器,並且企圖透過此等名琴來改變原先預定演奏之樂章,最後演出結果將會如何難聽刺耳,其實早就能夠預見。
美國對外軍售旨在支持其本身之國家安全利益,而我國對美軍購亦有本身建軍政策必須遵循,雙方觀點有所差異本來就不意外。儘管軍售放寬會讓社會感受美國關注台海情勢,但國家命運發展未來還是要靠吾人獨自承擔,堅持建軍原則才是根本應對之道。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