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
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軟骨減少而導致骨骼負擔增加所產生的疾病,主要病變的地方是兩個骨頭接觸面,可看到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關節表面凹凸不平和關節腔變窄以及骨刺的產生,好發於手指、腰椎、髖、膝關節。根據流行病學統計,30歲以上大約1%可見到關節軟骨退化,40歲以上是10%,50歲以上是40%,60歲以上則為50%,70歲以上的老人則高達70%罹患指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健康軟骨需要三種東西:第一,作為潤滑和滋養的水分。第二,吸收並保持水分的「蛋白多糖」。第三,固定蛋白多糖在適當良好位置的「成膠質」。由於身體老化過程,不能再生產足夠的蛋白多糖和成膠質來維持健康的軟骨結構,老化的關節愈來愈沒有彈性,關節軟骨的磨損便不能避免,尤其發生在曾受傷的關節更為嚴重。
退化性關節炎主要致病因素如下:1.年齡:常發生於老年人或停經婦女。2.肥胖:造成下肢關節的負擔。3.外傷:過去有骨折、膝部韌帶或半月板受傷的病史。4.關節發育異常:長短腳,常併發於較長的腳。5.職業或運動傷害:需要經常走、站、登高或搬重物者。6.代謝性疾病。7.基因遺傳。
臨床症狀則有,關節痛:休息時較無痛感,運動後痛感加劇。僵硬感:晨間僵硬感較輕,久坐後僵硬感較明顯。活動受限:下樓梯吃力。關節外觀可發現骨頭變大。關節四周軟組織較膨脹。關節活動可聽到輾軋音。
退化性關節炎歸屬傳統醫學「骨痹」、「骨痿」範疇,肝主筋,腎主骨,肝血養筋,腎水濡養骨,年輕時工作勞累,年老時肝血腎水逐漸不足,無法充分濡養筋骨,關節軟骨磨損,日積月累,關節退化發炎自是難免,復因節氣變化,風寒濕邪易趁虛而入,加重關節痠痛。《雜病源流犀燭、諸痹源流》說:「痹者,閉也,三氣雜至,壅蔽經絡,血氣不行,不能隨時袪散,故久而為痹」。《痿論》提到「骨枯髓減」為骨痿。
臨床中醫治療如下:
一、調補之肝腎:年老,目痠澀模糊,腰脊痠痛,手腳關節不適,苔薄白、脈沉尺弱,方以虛潛丸合左歸丸加減黃精胡桃仁,補骨脂。
二、補養氣血:改善循環,氣血充盈,有助關節軟骨修復,減輕疼痛,緩解發炎,方以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加減枸杞,紅棗,肉桂,何首烏等。
三、搜風袪濕溫陽:節氣變化,風寒濕邪內侵,戀留關節,加重痠痛,方以三痺湯合薏仁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全蠍、地龍、蜈蚣、蠶砂、萆薢、川烏、秦艽等。
四、清熱養陰: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紅、腫、熱、痛、宜清、熱解毒,並佐以養陰,方以白虎桂枝湯加減龜板、生地、忍冬、豨薟草、知母、黃柏等。
五、活血化瘀:久病則瘀,關節退化,氣血不暢,瘀痛明顯,方以疏經活血湯加減丹參、赤芍、川七、銀杏等。
(作者∕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