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自稱自12月1日組成公廣新聞前進52台工作小組。(中央社,資料照)
一個有線電視新聞台的空頻,讓台灣從產業到政界的紛擾不斷,這到底是怎麼了?
我們以為,成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是為了仿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期待NCC能以獨立機關的角色站在擘劃政策的制高點,讓台灣的通訊傳播政策能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展現小國的全球化視野。另一方面,成立並逐步擴大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規模,也是立基於仿效英國BBC及日本NHK,期待台灣公共媒體能有世界發聲的機會與能力,這些曾經都是產官學界的共同期待。
如今,我們只看到NCC花了半年的時間整治一個商業機制的有線電視新聞台使其撤照下架,再費勁心思強塞新聞製播能力不健全的非主流公廣集團新聞頻道進入空頻。這一切的不合理,除了政治力的介入操作,幾乎想不到其他可能性。
有線電視頻道的移頻本為商業機制運作即可,但NCC在去年十一月十九號宣布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並公開表態力挺華視進入五十二台空頻,可是五大有線電視系統商在第一時間反應冷淡,紛紛以空頻、其他新聞台甚至海外新聞頻道提出頻道變更案,NCC卻僅以「緩議」處理。沒想到,前幾天突然傳出中嘉系統商將原本向NCC申請移頻的寰宇新聞台原案撤案,並與華視新聞資訊台完成代理簽約的合作事宜,中嘉可能將待華視在公廣集團的內部程序處理完畢後,正式向NCC重新遞案,由華視新聞資訊台來遞補五十二台的空頻。
從中天下架、系統商對五十二台的態度、NCC的緩議,乃至於現在華視一鼓作氣簽約等上架的種種跡象看來,顯然市場機制沒有發揮運作的空間,主管機關NCC的主導氣勢濃厚,無論是被下架的中天、還是被拱上架的華視,背後似乎充斥著許多無奈跟情非得已。
有些人認為中天新聞台的不予換照是政治謀殺,但也有些人認為事出必有因,罪證確鑿就無需辯解。可是,我們要怎麼看待NCC主委僭越市場機制的規則,公開呼籲華視應該有進入新聞區塊的「一個機會」?
在華視公布的新聞資料中,華視自稱「自十二月一日組成公廣新聞前進五十二台工作小組」、「Live直播時段將由十一小時擴增至十八小時」,光是這兩個項目,就可看出以華視原本的節目製播規劃根本難以勝任商業機制競爭中的有線電視頻道區塊,這裡強調的不只是製播能量,而是長期以來對新聞環境及市場需求的關注度不足。
此外,若是為了強調公廣集團的國際發聲能力,即便台灣的新聞台內容普遍被抨擊國際新聞的能見度不足,但是近年來多有改善,國際新聞及深度專題報導的比例相較於過去已經多有增加,再加上網路平台跟社群媒體的興盛,台灣民眾想要觸及國際新聞的難度並不高。更進一步的說,相較之下,同屬公廣集團的公視新聞台及台視新聞台也有相應的新聞產製能力及國際新聞視野,為何在此之際要硬拱華視?著實令人生疑。
總的來說,NCC掌握台灣通傳業者的產業脈動及市場商業訊息,對台灣的通訊傳播產業絕對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如今卻出現「強推華視」的不合理建議,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基於專業政策評估之下的考量。外界只能猜想,當獨立機關必須屈服在「行政一體」的原則之下,就算有什麼不能說的委屈也只能往肚裡吞。
華視上架五十二台還未定案,如果真有背後的影武者,只能說「放過華視,饒了NCC吧!」讓市場機制有正常運作的機會,還給獨立機關應有的尊重,切勿重演政治力干預媒體之惡。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副研究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