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得走訪台東日式建築園區

文化部長李永得訪視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期以更多的藝術文化內涵,打造成為重要的國際地標。(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文化部長李永得20日訪視修復完成的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對於未來營運,李永得希望結合在地藝文特色及旅外台東子弟共同推動,縣長饒慶鈴期望成為台東景觀新亮點。 李永得由饒慶鈴、立委劉櫂豪等陪同訪視,縣府文化處長鍾青柏簡報指出,民權日式建築範圍達2.2公頃,原建為自1940年代日據時期的台東女中和台東高中教職員宿舍,94年國有財產局擬分批標售民權里日式宿舍群,95年民權里長余岱沅大聲呼籲保存,獲的地方人士回響,縣府於96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自102年起即逐戶的配合原住戶的搬遷交回屋舍,105年經國產署完成撥用的建物房屋13棟(含雙併),向文化部申請「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以二億元的經費於106年起分期的分年度的進行場域再造工程,去年全區修復完成。 未來營運規劃將保留一定比例藝文空間、將以軟帶硬的歷史氛圍重現、文化保存區概念、定位與區隔等思考,將參考國內類似園區營運模式。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甜廢墟〉羅蘭‧巴特與夏宇

■劉曉頤 我偏好一種帶有感官性的詞彙,詩與文章的構成。例如花的骨骼,胡桃核裡的笑聲,靜脈升起的香醇小米酒,黑蕾絲文本,月光絲襪,仲夏裙幅裡的鳥,色誘的雪,雪白皮膚下的暗夜;例如我曾寫過的詩句,「你清澈的慾望╱使我如霧哀愁的森林裡╱長出小鹿眼睛」。又例如羅蘭‧巴特的片簡藝術,夏宇的詩。夏宇曾在她的大開本文字拼貼重組詩集《摩擦‧無以名狀》自序中寫道:「字是肉桂。肉和桂。因為這兩個音的奇異組合我甚至願意喜歡它的氣味。」 這段話道出了詩的感官性。夏宇的名詩〈擁抱〉:「風是黑暗╱門縫是睡╱冷淡和懂是雨」,「漏像海岸線╱身體是流沙詩是冰塊╱貓輕微但水鳥是時間……」整首詩純粹以字詞間的奇異的連結,暗嵌多重指涉與豐饒的想像,亦成功地演繹了詩的感官性,難怪有人說,夏宇本身就是詩。 那麼,夏宇與羅蘭‧巴特之間的關係呢?一位是詩人,一位是符號學專家,詩人感性,符號學家精細而理性;夏宇無疑是後現代的,羅蘭‧巴特則同時是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學者的代表。 詩人可以理所當然地直接在詩作中表現文字的感官性,如夏宇之天才橫溢而縱恣,而我直到讀了羅蘭‧巴特才知道,符號學家也可以有趨於身體性的思維,精確闡釋「文字的身體性」。 羅蘭‧巴特強調文本的感官性、身體性,或許是受了歷史學家米謝勒的影響,使之理解「科學慾念的性感之處」。在《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中,他說道,一個出色的文本,我們可以在其中發現許多性感的句子,認為能吸引人的精彩論述必然是一種受慾念貫穿的論述,且道,「所謂平庸,就是缺乏身體的論述。」 書中不但談到「字的色彩」,還談到「字的幻影」,認為一個作家在寫作時,經常需要具有幻影力量的字眼(是的,他使用的是「經常」二字),使意義強烈、多元卻不可捉摸,而後散發一種足以因應一切的幻象。幻象產生幻象,夜產生夜,慾念戴著面紗而產生更具幻象的慾念…… 巴特提到自己喜愛的物理學家傅立葉,對於「挑逗」,發明了幾種不同的稱呼,包括變動,更替;最有趣的是,還有「蝴蝶飛來飛去」……巴特說,「身體」本身就是個具幻影性的字。他還想像說話時親吻,親吻時說話,這種愛情鬥爭中的遊戲,既是開放又是中斷,「一言以蔽之:輕聲細語的身體。」 再回到夏宇。她曾說: 「因為是法文因為是使用說明書,兩者我都對待如詩。」在某種詩性翻譯的無形影響下,法文使用說明書可以如詩,抑或義大利菜單的列出的品名,羅勒葉,黑橄欖,紅酒……等,念起來都像詩。 而羅蘭‧巴特認為,目錄也能構成文本,這不亦是一種詩性的翻譯?至於談到專有名詞或名字的語言學問題,提出其中帶有情慾的成分,「名字就像聲音或味道,可以是愛之憂鬱的終點」;被觀看的劇場是一種呈現優美的場所,被心靈及其燈光觀看之下,是種照亮的艾若斯 (Eros,愛慾)。他並認為自己所喜好寫作的片段形式,本身是一種修辭的類型。 我不禁想像;若無羅蘭‧巴特,是否我們無從真正打開讀詩的感官去感受夏宇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魚與熊掌你來選

▉程奇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戴與不戴口罩成了個問題,人們做出不同的選擇,於是美國一片混亂。有人為這種現象辯解道,西方人不像東方人那樣習慣戴口罩,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代口罩是西方人發明的。19世紀90年代,德國醫生發現呼吸道可以傳染細菌疾病,1897年,先是在德國,然後歐美的外科醫生在手術室裡都戴上口罩,那時手術室中只有主刀的醫生戴口罩,助手及護士都沒有戴。 讓西方人普遍使用口罩的是1918年至1920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那次流感奪去幾千萬人的生命,比剛剛結束的四年大戰中血腥廝殺的雙方士兵加上各國平民的死亡總數還多。這次流感是不是起源於西班牙並不確定,對於一戰中各交戰國,打仗比抗疫重要,而且對輿論實行戰時管制,但西班牙是中立國,可以自由報導疫情,因此倒惹上這個惡名,西班牙人也不太在乎,有時他們稱之為「法國大流感」,法國人也沒太在乎。 當時美國也受到很大的影響,與今天一樣,戴與不戴口罩有著激烈的爭論,與今天不一樣的是,三藩市等市政府下了強制戴口罩的命令。口罩法規定,疫情期間,任何居民或者到三藩市訪問的人士,在公共場所或超過兩人以上的聚會中,如果不遵守戴口罩命令,將被處以5至100美元的罰款,(100美元是當時普通工人三個月的工資)或者監禁十天。正是由於美國一些地方政府嚴格的限制令,使美洲大陸在西班牙流感期間死亡人數大大低於歐洲。過了100年,美國躍升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他們現在怎麼倒變得糊塗了? 從疫情開始,人們就開始分裂,有人願意戴口罩,有人不肯戴口罩,一年過去了這個爭論還在繼續。上個月亞利桑那州出現大規模反對口罩令的抗議活動,標語牌上寫著:We will not be muzzled──「我們不能被封口」,該州是目前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的地區。一個醫生警告說:你不聽勸告,很快就住進我的重症病房。堪薩斯州一家餐館的老闆,要求所有進店吃飯的顧客都必須戴口罩,但一名40多歲的男顧客稱自己有不戴口罩的權利,邊說邊有意無意露出自己所帶的槍枝,老闆告訴這位顧客,新冠病毒才不管你有沒有槍,並把他趕走。 選擇戴口罩的人只有一個理由:科學已經證明口罩有助於阻止病毒的傳播,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選擇不戴口罩的人則有各種理由:個人自由不能被剝奪、政府不應過分管控、妨礙呼吸順暢、喪失男子漢的氣概、延遲結婚…,聖地牙哥一家媒體的社論調侃道:在公共場所工作的女孩被迫帶上口罩後,我們錯過了那些漂亮的臉蛋。 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疫情何時可以結束啊」,這不是一個問句,這是一個感歎句。在「個人自由至上」與「社會公共責任」界限模糊、過分突出個人選擇權利的美國,疫情何時結束的答案仍在晦暗的迷濛中。 ▉王鼎鈞 新冠肺炎大流行,許多人改變了人生觀。原想搬家,現在不搬了。原想賣房,現在不賣了。有人趕快結婚,有人趕快離婚,沒立遺囑的人立遺囑,立了遺囑的人改遺囑。人生原是不斷的選擇,他們重新作出選擇。 新冠病毒出現初期,有人願意戴口罩,有人不肯戴口罩。上街買東西,有人看見店員沒戴口罩,就不進去了,這家店不注意防疫,裡面不安全。也有人看見店員戴口罩反而不進去,擔心店裡的老闆或店員已經有人中鏢。這也是選擇。 這次抗疫是長期作戰,戰鬥激烈,醫生和護士任務最重,風險最大,吃苦最多,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可能死亡率也最高。學醫的人後悔了沒有?2020這一年,醫學院招生,報名的人數減少了沒有?答案是沒減少,反而增加了!敏感的新聞界為我們採訪過了,這年暑期,美國各地醫學院申請入學的人數,比往年「平均」增加了17%,漲幅很高。這也是一種選擇,表示有很多人本來不打算做醫生,現在改變了。 改變選擇,表示他改變了人生觀。人生觀不是一天養成的,往往是一夕可以改變的,有幾種遭遇,冤獄,戰爭,被出賣,大手術,自然災害,使他前後判若兩人。假如人生是100個問題,你的人生觀能回答多少問題?新冠病毒這個史無前例的傳染病來了,把問題都提出來一個一個拷問你,是「拷問」,不是考問。你的人生觀答不出來,或者答得不好,你就想丟棄它,換一個。新的人生觀使他作出不同的選擇,但是仍然未必是正確的選擇。 即使是紙上談選擇,也不容易。一人獨居,如果染上病毒,沒人送你進醫院。 如果是兩個人,病毒找上其中一個,會傳染給另一個。多一個人多個商量,少一個人少一分牽罣。一百個人,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死,其他九十九個人都可以不死,這個人是英雄。一百個人,九十九個人為他死了,他可以不死,這個人也是英雄。據說楊朱站在岔路口哭了,因為「可以南可以北」,墨子為白絲悲傷,因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他們都知道選擇是千古艱難。 先賢教我們「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如果一個選項是魚,一個選項是熊掌,孟夫子勸人吃熊掌。那可不一定,老年人有「三高」,為健康計,還是吃魚妥當。如果一個選項是熊掌只吃一次,魚可以每星期吃兩次,連續吃二十年,即使是年輕人也該放棄熊掌。且看眼前,一邊是戴口罩,不出門,一邊是不戴口罩,參加派對狂歡,簡直是「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了,利害之間他到底是怎麼權衡的? 疫症流行期間流行一句話:「一切等消滅了病毒以後再說吧」!我也用這句話做這篇小文的結尾。

Read More

〈中華學園〉氣味

台南一中一年十三班  ◎莊承翰 外祖母是四草人,因為家中經濟拮据,材內男丁都得出海捕魚,歷經數日才歸來。所以她自五歲就必須和村中的婦女一樣:清晨三點揹著大籮筐,帶著小木椅到海邊去挖蚵仔。月兮皎兮,皎人撩兮。月色唯美卻不屬於她,反倒繚繞心頭的經濟壓力才是屬於她的人生。這群婦女彎了腰、駝了背,卻只能獲得市價不到一半的辛酸工資。 或許是因為如此,她身上總有一種海水的鹹、海鮮的腥及勞動的苦所交雜的特殊氣味。猶憶兒時第一次聞到這個味道,我嚎啕大哭。後來因為祖母慢慢體現了對我的愛及我知道了這段辛酸的歷程後,我不敢和祖母表達我對於這個氣味的感受。因為我怕這些話語會刺傷了她,這是她甘苦的人生寫照。 現在每當回到鄉下,我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去抱抱她,跟她問候。在稍微懂事後,這個味道就不全然是腥臭味了。這個味道反而成為一種甘甜、欣喜的味道。我知道她自己也不喜歡這股綜合的氣味。但我已經懂得她是為了我母親和兄弟姊妹的學習及人生,才拋棄了自己的選擇權而去做這麼一個辛苦的工作。

Read More

賀本報75週年慶 成大企協有禮

 成大企業管理協進會理事長杜宜婕,昨日代表該會致贈75份「牛轉錢坤」開運紅包,祝賀中華日報75周年,由本報總經理嚴伯和代表接受。杜宜捷感謝本報75年來深入地方每一個角落,不論大街小巷或社區里鄰,以詳實報導服務讀者,關心地方,75年如一日。更是民眾生活的一部份,一起成長生活更美好。 (圖文: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Jaguar Land Rover以設計重新定義現代奢華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Jaguar Land Rover宣布全新全球策略「Reimagine」、代表以永續理念為主軸的現代奢華設計。2039年前成為碳中和企業、2025年成為純電豪華品牌「以實現其獨特潛能」、未來五年Land Rover 將迎來六款純電動車款。全車系在2030年前都將提供純電車款選擇;於2024年將迎來首款純電車款。 Jaguar Land Rover潔淨氫燃料電池已進入研發測試階段,以提前因應未來需求。將保留全球生產與組裝工廠,並同時進行精簡化、轉型與重整。 如今正邁向雙位數稅前息前利率與正現金流,同時,透過「強調品質」與「獲利先於銷量」的價值創造方式,有信心在2025年達成正淨債務。

Read More

大坂直美 2度澳網封后

日本名將大坂直美昨天在澳洲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直落二擊敗第22種子美國的布雷迪,拿下個人第4座大滿貫冠軍。                                    (路透) 中央社∕墨爾本20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名將大坂直美今天在澳洲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6比4、6比3直落二擊敗第22種子美國的布雷迪,繼2019年之後再度於澳網封后,也拿下個人第4座大滿貫冠軍。 23歲的大坂直美氣勢如日中天,18日在4強解決39歲的美國天后小威廉絲,讓小威追平24座大滿貫金盃紀錄的美夢破碎後,如今她已跨季累計21連勝。 除了兩度贏得澳網女單冠軍,大也在2018、2020年於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稱后。

Read More

毒販住處設密道 警攔捕移送

賴姓毒販不僅擁槍自重,為躲警追查還在住處開設暗門密道,但仍為警逮捕並起出槍枝。(記者周閩生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賴姓犯嫌平日在雙北靠販毒維生,為防黑吃黑還隨身攜帶槍枝,另為躲避警方查緝,還在住處開設多處暗門及密道,台北市刑大幹員日前循線至其中山區住處搜查時,險些讓他從密道兔脫,幸警眼奈及時在密道前將他攔下。警隨後在屋內起出槍彈及毒品,全案訊後依依違反槍砲及毒品等罪嫌移送偵辦。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偵查第五隊接獲線報指出,賴姓男子(六十一歲)涉嫌在台北市、新北市等地區販賣毒品,並為防止黑吃黑,維護自身不法利益還擁槍自重,危害社會治安甚鉅,警遂組成專案小組並報請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指揮後,展開積極偵辦。 專案人員經調閱犯嫌相關資料,並經過濾分析後,掌握賴嫌行蹤再經跟監、蒐證發現,賴嫌確實在雙北地區販售毒品牟利,警方便在掌握相關事證後,於日前至北市中山區賴嫌住處展開拘提及搜索行動。 警方調查,賴嫌為躲避查緝,除於住處加裝監視器,更設置多道暗門密道,員警攻堅時都像在走迷宮。

Read More

〈中華學園〉閱讀的力量

台南市子龍國小六年甲班  ◎甘華暄 詩人臧克家曾說:「讀過一本好書就像結交了一個益友。」每到閱讀時間,櫃子裡的書籍就興奮的喊著:「選我!選我!」每一本都很吸引人呀! 一翻開書,立即被吸進了神祕的魔法世界,哈利和妙麗帶著我參觀他們的奇特學校,沒錯,這就是哈利波特。「砰!砰!」槍聲四起,這是巴基斯坦馬拉拉的日常,每天與擔心受怕共存,原來這世上有很多人長期面對殘酷的戰爭,讓我懂得珍惜當下的幸福。 我最喜歡沖杯熱可可,靜靜的在書桌前享受閱讀的愉悅,沉浸在字裡行間,擁有無限的想像,盡情的做白日夢,不受打擾。閱讀之後,我有了全新的感受、豐富的想法,並重新認識了諸多人、事、物。偉大思想家的崇高思維、英雄豪傑的卓越榜樣,一一展現在我眼前。 我的年紀還小,沒有太多人生歷練,但可以透過閱讀增廣見聞,例如:「蚊帳大使」凱瑟琳從閱讀得到國際新聞後,開始募資、邀大家一起做公益、改善世界。另外,深耕偏鄉的王政忠老師,靠閱讀累積實力、成功翻身,致力發揮閱讀的力量,點亮無數學生的前途! 閱讀充滿驚喜與希望,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快一起踏進迷人的書香世界吧!

Read More

〈中華學園〉完整的自己

台南市港明高中二年十二班  ◎施廷蓁 令人欽羨的職業光環、專業的手術技巧、明確的診斷、優渥的薪水、帥氣的白大褂……數不清的光點從姑姑的身影映入我清澈的眼瞳,閃閃發亮。小小的步伐邁出,我走上屬於自己的志向跑道。 跑道很平整、簡單,以至於我在維持速度的同時,也能割捨部分的自己去開墾那些看上去新奇好玩的小岔路,覺得有趣便分出一隻手或一對耳朵持續嘗試。時光流逝之中,有的岔路被開發得更深、更遠,大多數卻在主跑道變得越來越曲折難行後,被我收了回來。 然而我跑著跑著,路卻不斷變得更陡峭,甚至出現凹凸崎嶇的頑岩。我跑得吃力,喘息聲越來越響,終於吵醒了沉睡在美妙童年中的自己,我睜開眼檢視自己,才發覺有一半的「我」已然不見,另一半又在哪呢?隔壁傳來嗒嗒的跑步聲,還有同樣疲憊的喘息聲,我轉頭望向原先只是眾多岔路的一條,現在卻有不輸主跑道寬廣的隔壁跑道,上面有半個人正在奔走向前。我看著「他」,「他」也看著我,或許是已上氣不接下氣,使我們之間默默無聲。但接著,我們在同樣更加顛簸的路段之前,同時止了步伐。 我們都很清楚,接下來的路無法由任何半個人來完成。無論哪半個我,都是由「一個」我出發、並分支出去的,而我們終究必須合而為一,才能走好後面的路,邁向屬於我們的未來。 默契十足的,我們握住彼此的手,深深望進彼此僅一隻的眼瞳裡。這是攸關人生的一次抉擇,而我選擇維持我的初衷,將成長路上無心插柳培養起的另一半自己收起並置放在內心最深處。完整的我依然前行,哪怕前方的路多麼坎坷,我依舊努力,只為抵達跑道的終點──人生志向的巔峰。但我將永遠記得,在那條被我遺棄的跑道上已無自己的身影,卻有那一半的自己曾走過的足跡、曾看過的美好風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