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鳳梨禁止銷陸之後,行政院長蘇貞昌又表示要成立農業國家隊。(中央社,資料照)
面對中國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銷往大陸,蔡政府及綠營一片敵愾同仇,蔡英文總統更對大陸表示譴責。如果從出口金額來看,去年台灣鳳梨銷往大陸市場占台灣鳳梨外銷總額的九成一,這種失衡現象應是鳳梨禁銷大陸造成衝擊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台灣豈僅鳳梨銷往大陸失衡,整體對外貿易也呈現過度集中大陸市場的現象,蔡政府必須嚴肅且誠實的面對此一事實。
日前大陸宣布台灣鳳梨禁止銷陸之後,行政院長蘇貞昌再度倡議成立「農業國家隊」拓展外銷市場,也再次強調雞蛋不能放同在一個籃子裡。蘇貞昌的想法固然不無道理,但事實上蔡政府早在二0一六年十二月就由農委會輔導成立台農發公司,其目的為「建立完整的國內外銷售管道」;二0一九年行政院又宣布成立農產外銷平台,其目的是「整合資源、媒合外銷及解決外銷環節問題」。這兩個公司成立的目的,都是為了推動台灣農產品外銷。
無論是台農發還是農產外銷平台,蔡政府均稱之為「國家隊」,如果因鳳梨禁止銷陸再成立「農業國家隊」,則蔡政府就至少成立了三個以促進台灣農產品外銷的「國家隊」。但是,前兩個「國家隊」的成效至今均未顯現,如何讓人期待第三個「國家隊」能取得多大成果?這也印證,蔡政府成立「國家隊」、「分散風險」、「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都只是虛晃一招!
其次,台灣鳳梨禁止銷陸之後,若干綠營人士又照例甩鍋給馬政府,指稱是馬政府時期造成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巨幅成長。但問題是,二0一七至二0二0年台灣對大陸農產品出口值占總體出口值比重,依序為百分之二十點七、二十三點二、二十二點九、二十點七,這不但證明蔡政府分散台灣農產品外銷市場的政策毫無建樹,更證明綠營甩鍋馬政府只不過是「牽拖」罷了!
再進一步而言,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銷往大陸固然值得重視,但鳳梨銷陸金額僅占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的戔戔之數,因此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長期居高不下更值得注意。尤其,過去馬政府與大陸當局可透過制度化管道,以及ECFA架構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針對兩岸經貿問題進行溝通與協商;但蔡政府上台之後,這些溝通、協商平台停擺至今,這也是許多產學研界人士擔憂之處。畢竟,鳳梨禁止銷陸可以透過提升台灣內部銷量緩解問題,但一旦大陸擴大對台灣產品的進口限制,台灣該如何突破困境?
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金額創下歷史新高,但去年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金額也居歷年之冠,而且約為對美出口金額的三倍;同時,自二0一七年起,台灣對大陸外銷金額均高於馬政府執政時期,因此台灣出口過度集中於大陸也毋須甩鍋給馬政府。其實,國際貿易引力理論早已指出,兩經濟體地理距離越近、貿易量即可能越大。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岸貿易金額長期居高不下本不足為奇,而且也毋須完全以政治因素看待或解釋兩岸經貿,更不應妖魔化對陸經貿。
由於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金額再創新高,今年年初陸委會和大陸國台辦隔空交火,互指對方更需要己方;兩岸當局卻何不轉換思維,以「互惠互利」的角度看待兩岸貿易?蔡政府也應在兩岸貿易金額龐大的事實基礎之上,擬定對台灣最有利的政策,引導台灣趨吉避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