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參與大庄浩天宮「大庄媽」扶轎護駕。(記者陳金龍攝)
賈忠偉
楊俊峰教授在《五代南方王國的封神運動》一文中指出: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王國熱中封神,其中又以王審知(862~925年)創建於福建的閩國最具代表,閩國國祚雖只有36年,其留存唐末至五代的封神事例卻多於北宋。再加上當地不同於北方大陸的地理環境—靠海且境內水路發達,因此福建類似觀世音菩薩的「女神」傳說很多,比如:惠安峰尾的「義烈廟」中奉祀的峰尾姑媽劉益娘、南安水頭的「雙靈宮」祭祀清朝的高氏兩姊妹(高榜娘與高瓜娘)、東山的「柔懿夫人」陳懷玉(為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女)、福建長樂的「蔡姑婆」(為琉球閩人36姓之後),但其中影響後人最深也最遠的就屬媽祖了,因此媽祖也有「大愛女神」、「母親之神」之稱號,民國109年(2020年)也是傳說中媽祖1060周年誕辰紀念,但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肆虐的關係,也使得台中大甲鎮瀾宮不得不取消這年的繞境進香活動。
一般的歷史記載,媽祖姓林,名默,為福建泉州莆田縣湄洲島人,出生於農曆(中國舊曆)3月23日,由於出生時不哭不鬧,故小名為「默娘」。至於是出生於宋朝初建之時或為五代十國(907~979年)末年,已無法考據。學者認為,其實媽祖是從中國古閩越地區的巫覡(巫師/巫術)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福建當地的傳統信仰(如千里眼與順風耳,註一)並參雜了─儒、釋(佛)、道、摩尼教等多元宗教因素(註二),也納入了宋代開展出來的海洋文化,最後逐漸成為中國沿海地區重要的信仰神祇。元朝時因南糧北調,海運和河運相連的漕運不斷發達,媽祖形象也逐漸由海神擴展到河神。到了明代,更由於鄭和(1371~1433年,原姓馬,回族穆斯林,小名三寶,又作三保,明成祖賜姓鄭,故稱鄭和)的七下南洋和海上貿易的暢旺,媽祖信仰隨華人移民逐漸傳播到了台灣、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地區。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水師提督大將軍施琅(1621~1696年)率軍攻下台灣後,特別上奏朝廷指出,能順利攻占台灣其實是因為靠著媽祖恩賜大軍泉水、以神火引導戰艦入港、甚至託夢告捷和鼓風助戰等神蹟所致。
因此清軍攻克台灣後,施琅立刻命部將吳英(1637~1712年,福建晉江人)將原有位於今台南市赤崁樓旁的的寧靖王府第(朱術桂為明太祖15子朱植之後人,1617~1683年,在清軍攻占澎湖之初,寧靖王與五位王妃就是在這裡自縊殉國)改為「東寧天妃宮」(後改為大天妃宮,註三),這就成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
施琅原本為明鄭降將,他大力推崇媽祖其實就是避免因戰功與霸占寧靖王府邸而惹禍上身(註四)。另外以水師大多數官兵普遍信仰的媽祖取代舊有明朝主要信奉的玄天上帝(在明代玄天上帝被認為是國家守護神,註五)與三太子爺(哪吒),不但能夠安定軍心,還能不著痕跡抹去台灣百姓對舊政權的懷念。種種舉措,可以看得出施琅政治手段是相當高超的。
就因為施琅的上奏,隔年,康熙皇帝更將媽祖的褒封從「天妃」(元世祖敕封為: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升格為「天后」(康熙皇帝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聖母、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並派欽差到湄州致祭。之後媽祖就全面取代玄天上帝而成為台灣最普遍的信仰,統計顯示現在全台灣的媽祖廟,有510多間,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註六)。在歷史上,媽祖被14個皇帝敕封過36次,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被敕封為天后的神祇。
在古代歷史文獻中有關媽祖信仰最早的傳說,是出現在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宣和六年(1124年;一說是宣和五年/1123年)與徐競(1091~1153)一同奉旨出使高麗的給事中(註七)路允迪(?~1141年)的記載當中;當時他與徐競(註八)一同帶領一個由八艘大船組成的使節團,由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出發前往高麗,不幸在今東海(當時稱為南海)遭遇了超大暴風雨,導致整個船隊─八艘大船沉了七艘,非常幸運的只有搭載路允迪與徐競的船隻毫髮無傷的抵達高麗,才能順利完成出使任務。
因此路允迪在返國後向徽宗皇帝述職時,特別將這段經歷向皇帝奏明,他說當時情況相當危急,因此他只得不斷向老天禱告,突然他抬頭一看,就見到一位紅衣女神端坐於大船桅杆之上,他不斷的叩頭請求保佑。只見女神玉手一揮,海面馬上變得風平浪靜,在完成出使高麗的任務之後,又得紅衣女神一路保佑,使節團才得以平安歸來向皇上覆命。而事後他經同船莆田籍水手告知那位女神就是媽祖,同時也告訴他許多有關媽祖顯靈保佑海上船民的種種事蹟。
徽宗聽完之後,便立即下詔賜「順濟廟」匾額,封媽祖為「順濟夫人」,並建媽祖廟祀於閩江口,此後媽祖在皇家的推動下逐漸成為大眾信仰而香火鼎盛,而當時距離民間傳說媽祖升天已經超過百年。只是特別的是一起同行的徐競在他所寫(繪)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記載,他們沿途所祭祀的神靈有─海龍王、觀世音菩薩及福州的演嶼神(為唐朝末年福建觀察使陳巖的長子陳延晦,又被尊為:大王公、昭利尊王、皇帝殿尊王、地頭神)等,唯獨沒有提到任何有關媽祖的故事。
前面提過每年農曆3月23日為媽祖誕辰,因此在23日前後,全台各地的媽祖廟都會舉行規模不一的慶祝活動,來紀念這位百姓心目中的守護神,這其中又以長達九天八夜的台中大甲鎮瀾宮的繞境進香活動最廣為大眾所重視與矚目。由於每年參加的信眾愈來愈多,因此在2011年行政院文建會經將整個繞境進香活動(即「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註九)。
附記:根據清初翰林院檢討李鼎元(1750~1805年)所撰之《使琉球記》中的記載,宋朝福建湄洲的孝女林默娘(人稱媽祖)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突遇巨風大浪,船毀人溺,媽祖得知,飛身入海拯救父兄,因而溺斃罹難,媽祖遺體當年隨海漂流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的南竿),被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媽祖埋葬在海岸邊。湄洲鄉親不見媽祖下落,認為她羽化昇天成仙,遂建湄洲媽祖廟作為紀念。
馬祖人則認為,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宮內的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相傳至今。這個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又改為馬祖。馬祖地名因此而來,媽祖也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註十)。傳說如果看到這座廟宇發出紅光,便知道是媽祖又要升天救難了。
附註:
(註一):話說千里眼(綠色金精)和順風耳(紅色水精)是一對兄弟,兩者都是殷紂王的將軍,兄稱為高明,弟叫做高覺。高明的眼睛由於具有看千里之遠的能力,所以稱為千里眼;弟弟高覺的耳朵能聽千里之外的聲音,所以稱為順風耳。當殷紂王和周武王作戰時,兄弟兩人都壯烈犧牲,它們的魂魄登上桃花山,變成鬼怪來危害人類。正好有一次媽祖正路過桃花山,這對兄弟的靈魂又出現,並向媽祖逼婚。媽祖見狀與兩兄弟相約決戰,並約定倘若她戰敗便作為它們的妻子,如果高明高覺戰敗,就必須擔任他的男僕。雙方經過一場激戰鬥法之後,兩兄弟雙雙敗北,而成為隨侍媽祖兩旁的千里眼、順風耳將軍。
參見--林承緯:《台灣民間祀神主從關係的形成與特質》(台灣文獻季刊58卷1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註二)根據中國大陸考古學者在文革後於湄洲媽祖祖廟找到、且被官方鑑定為真之—「元朝石雕媽祖元始金身」顯示,媽祖原始前身是中亞摩尼教(Manichaeism,又稱作牟尼教、明教)的僧伽大師,尊稱為「泗洲文佛」。摩尼教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祅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瑣羅亞斯德教的善惡二元論思想、基督教的耶穌崇拜、佛教的輪迴觀念、馬吉安主義對於舊約的否定、猶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諾斯底主義的「靈知」思想,發展成「二宗三際論」體系,即空間上對立的光明、黑暗二宗,和時間上延續的過去、現在、未來(初際、中際、後際)三際。僧伽大師是在唐高宗時來到中土,在東南省分傳教,因為摩尼教徒著白衣白冠,所以僧伽被視為白衣大士(即觀世音形象之一)的化身,從這來看,媽祖可能是--儒、釋(佛)、道、巫覡與摩尼教等多元宗教所混合而成的宗教信仰。
參見--
(Ⅰ)林金郎:《神靈台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柿子文化),p43。
(Ⅱ)史蒂芬.華特(林詠心譯):《以善意鋪成的地獄:菁英的僵化和霸權的衰落,重啟大棋局也注定失敗的美國外交政策》(麥田出版社),p99。
(Ⅲ)維基《中文百科》之【摩尼教】(https://zh.wikipedia.org/wiki/摩尼教)。
(註三)西元1664年3月,鄭經決定放棄大陸沿海島嶼,將部隊全部撤至台灣、澎湖,為了號召鄭成功舊屬與南明遺臣,因此仍繼續奉南明桂王的永曆年號,使用「招討大將軍」的印信。1664年8月,鄭經表示乃謹守藩封,廢鄭成功所命之「東都(即台灣)」稱號,建國「東寧」,自稱「東寧國王」。
「東寧天妃宮」後被封升格為「大天妃宮」,今為台南市大天后宮。
(註四)施琅在攻下台灣之後即霸佔寧靖王府「一元子園」作為宅第,後怕被朝廷調查,於是將寧靖王府中奉祀大明正朔的一殿改奉祀媽祖;並將右側寧靖王辦事廳改奉觀音,作為旁殿;左側宗人府(掌管皇族事務的官署)改為民居,並對外宣稱寧靖王府已改建為大天妃宮。另外還在廟裡立了一塊碑─【平台紀功碑(「平台紀略碑」)】。
參見─駱芬美:《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時報出版),p173。
(註五)玄天上帝和媽祖都屬於海神。玄天上帝又稱北極大帝、真武大帝、北極佑聖真君,民間通稱「上帝公」,早在漢代就是閩南人的北極星方位之神與守護航海的水神,台灣先民渡海時,以北極星做為航線指標,安然抵達台灣後,自然會崇拜玄天上帝,玄天上帝信仰從宋代開始發揚光大,傳到元代,除了元世祖忽必烈特別建大昭應宮祭祀;元成宗時,玄天上帝更成為中國北方最高神明。到了明代,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因玄天上帝保佑而打敗元朝,因此在南京建廟奉祀。當時民間很多人拜玄天上帝,明太祖也想要藉此收攬民心、鼓舞士氣。明成祖發動奪位的靖難之役時,據說也受到玄天上帝的幫助…成祖得天下之後便尊祀玄天上帝為明朝皇室的守護神。
參見──駱芬美:《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時報出版),p162~163。
(註六)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台灣媽祖信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AA%BD%E7%A5%96%E4%BF%A1%E4%BB%B0)。
(註七)給事中也稱為「給諫」、「給事」,居門下省之要職,掌侍從規諫。
給事中為中國古代官銜,以在殿中給事『執事』得名。這個官銜最早是在秦代設置,到唐改名為給事中,位從五品官,唐代給事中掌讀署奏抄,駁正違失,詔敕若有不當,亦可於塗改後奏還,號為「塗歸」。又與御史、中書舍人一同審理天下冤案…。
(註八)徐競,字明叔,北宋和州(今安徽和縣)人。其所撰述的《高麗圖經》共有40卷,內詳細描繪了當時高麗的國體、風俗、物產等,深受宋徽宗賞識,為後人瞭解當年的高麗國,提供寶貴的歷史資料。徐競本人還精於工畫、書法,他的山水人物畫作,被宋人譽為神品。
參見─中文《百度百科》之【徐競】(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90%E7%AB%9E/22395432)。
(註九)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台灣台中市大甲區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終點在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奉天宮,去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返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總共跨越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四個縣市、共21個鄉鎮市區,超過110間廟宇,路途超過330公理,每年估計超過100~200萬人餐與活動(各單位預估人數不一樣,以2019年為例,一般預估有100萬人參與,但主辦方則預估有超過200萬人參與),創造50億的經濟活動。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於2011年經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94%B2%E5%AA%BD%E7%A5%96%E9%81%B6%E5%A2%83%E9%80%B2%E9%A6%99%E6%B4%BB%E5%8B%95)。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