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清雅的人生滋味

 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南瓜炊煮之前要不要削皮? 這一句提問是如此具有哲思和詩意,我在流理檯邊這麼想著。 如果要煮一碗起司南瓜湯,為求綿密滑潤口感,還是削皮的好;換若是以養生為前提,當然要保留南瓜皮上多重營養素而不必削皮,譬如南瓜盅。對於坎坷的人生,是不是也有一把刀可以削去許多波折和坑疤呢?別告訴我歲月便是鋒利的削刀,它再如何鋒利,還是無法去除已內化成生命元素之一那些蹇困。 要過渡到髮蒼蒼的這時候,才發現入口稍嫌硬蹶的南瓜皮層是個寶。這時候才知那些困頓蹇促都是人生的養分。 每當掀開畫簿的時候,便會思索今天筆下的對象是什麼,已然養成一日不畫便覺得惘然若失的癖性,自然在主題性繪畫之餘會找些日常什物入畫,用來填充這種心神縫隙的便是食材,畢竟,食物支撐基本的生命現象,生命得以延續才能庸人自擾的生出探索生命意義啦、生命本質啦或是時間的定義啦這些燒腦的思緒。 今天堆放在餐檯上等待分類冰藏的菜蔬瓜果一個勁的綠,等同宣告進入比熱更熱的仲夏,尤其個頭小小的南瓜,撒了片狀糖粉似的外皮,那個綠不是墨綠兩字足以形容,我在松花綠裡加入一點藏青和黛綠,一點一點的畫一滴一滴的染,如此水撞色色撞水的以為完成了,才發覺鬱藍深綠也掩不住陽光的顏色。人生一路顛躓行來,並非全都是眼淚,明亮的橘色就掩藏其中,眼淚不擦乾如何看到彩虹的光呢? 和南瓜的綠押韻的是幾條苦瓜,就像新婦問及苦瓜削不削皮的老笑話一樣,苦瓜一樣是許多繪者入畫的老題材,那張題為「回甘」的水墨畫甚至用來作為畫展邀請卡的主視覺,那是一九八四年的事,如今,回甘了嗎?家人揶揄說,你畫畫寫寫一輩子,有幾人識得你?一園子根莖類、葉菜類、攀藤類等種種,你識得的不過那幾樣,那幾樣長得肥根碩葉廣為人知卻極其凡俗的蔬菜名字。佈有菜蟲啃噬痕跡的,肯定無毒,我們這身。 苦瓜身上突起的瘤狀物是最迷亂初學者視覺認知的,就像花瓣的排列,一層一層往花心看,就像愛情的漩渦。苦瓜條狀的瘤像是泥濘的牛車鄉徑,車轍深深軋入積水的泥地,壓出一條條隨機的泥巴形狀,像是現實的綑索勒在卑微肉身上的勒痕。運用畫筆時而中鋒時而提起重量用筆端書法似地勾勒,一紋續接一紋,一溝連貫一溝,其間變換著色彩濃淡,畫成,宛如一篇清麗的明清小品文。 題目該如何下呢?〈苦瓜料理/紅辣椒〉?或〈甜與苦與辣〉?其實何勞費心,所有的言詮都落在滋味的意會裡。 燉好的南瓜濃湯香甜不膩,在歡愉的日子 裡總要細細品嘗南瓜皮硬噘的提醒,提醒含蓄的韜光養晦,苦日子裡或許懷著回甘的希望,會讓人生滋味更顯清雅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明月

■平心 我的母親在八十四歲那年,經醫師診斷出她患有肺腺癌之後,家人的生活節拍被這突來的惡耗打亂了。從此我每年定期返台的次數與時俱增,就是想盡量的多陪伴在母親身邊。 多年以來母親的頭髮一直是附近的一位家庭美髮店的美髮師為她整理的;按慣例我總會陪母親去那裡整髮,也因此認識了明月,她性格豪爽,總是笑口常開,且談吐幽默,常逗得母親和我大笑不已。 在與她多次接觸後,方才知道她有一個很不幸的身世,小時候因家貧被送出當養女;在她十歲那年,養母將她遣往台北一家美容院幫傭打雜,小小年紀便要承擔許多大人做的差事。那些年她吃盡了苦頭,但總算熬成學徒,數年後升級成為美髮師;刻苦耐勞的她,再接再厲,終於獨當一面,擁有一間美容院,小有成就的經營了許多年。 直到她的養母年邁生病,她義無反顧的轉讓了她的美容院,返鄉照顧養母;同時在她的住屋前面開了間美髮小店,因為她人緣佳,又有好手藝,生意很是興隆。 然而她不忘當年打拚時的夢想,如有脫貧獨立的一天,一定要設法幫助那些無助的人。憑著她的一技之長,她常騎著摩托車到各地的養老院去幫老人義務剪髮;除此之外,還號召志同道合的髮姐髮妹們組織成義剪隊,在她的帶領下,定期的到偏遠山區去為老人、學生及無助的人服務。 正因如此她的美髮店經常掛著「今日休業」的牌子,雖然她的熟顧客常吃閉門羹,但都了解並支持她。每年她都受到公會的表揚,也多次當選當地的好人好事代表。 每當她算出應該是母親整理頭髮的時候了,她會在忙碌的公益服務空間,預留時間給母親,她說,生病的人需要有一頭清爽亮麗的頭髮,容顏煥發了,精神自然就愉快,這對母親來說確是履試不爽的良藥,這也是醫生無法做到的。 當母親的行動已不再方便,明月帶著她的行頭到我家來為母親剪髮,陪母親聊天,母親就在明月的談笑風生及純熟的手藝下,容光煥發的度過了她生命最後幾年的日子。 有一次有一位跑地方新聞的記者聽說了她的善行義舉,來到她的小店想採訪她,被她婉拒了。她說她不想出名,做公益是她的願望,她只是在做她該做的事,無需張揚見報,一旦上了報會有更多人來找她剪髮做頭髮,便會減少她對她對那些真正需要她的貧困者的服務。對她的無盡愛心,我既感動又佩服!

Read More

〈中華副刊〉他有女人緣

■林思妙 那年參加了未婚聯誼活動,當時的我諸事不順,情緒掉到谷底,苦著一張臉呆坐在角落。那方傳來陣陣笑聲,一個黝黑男子正以幽默的口吻炒熱陌生的尷尬,身旁的女生果真笑的花枝亂顫。 聽著,忘卻笑容多時的我也被逗笑了,這個男人也太誇張、太搞笑了!後來,男人像歡樂小天使,邀我走出藍色憂鬱,攜手邁向幸福。 老公生性熱情活潑,講話幽默又有分寸,會炒熱氣氛,所以很有女人緣。 婚前,面對女生和他說笑的畫面,不免也會吃醋,並不甘示弱的宣示主權。直到經過長期相處,知道他有責任感,於是放下心中石頭,不再掛心。 婚後我們常參加朋友的旅遊團,每次的夥伴不盡相同。舊雨新知中的女夥伴,也總是被老公逗得哈哈大笑。記得有次一位新的女夥伴,和我聊了半天,話題主角全在老公身上,哭笑不得的我也只能耐心回答,誰叫老公有女人緣呢! 現在我不會吃醋了,就當作「好心情要與好朋友分享」,就讓老公繼續製造歡樂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復健雜談

■樂馬 腰椎第五節照出毛病,梨狀肌緊縮讓屁股像是裝了顆石頭,站著總感覺左半邊沉甸甸很不自在,即使躺著也難受,更慘的是痛感順著肌腱公路傳到腳底。 下半身還在鬧不舒服,上半身也沒閒著,原本是肩胛骨外翻,連動到三角肌,最後分別向三頭肌與胸大肌植入痛感。這還沒完。臉頰開始發麻,接著頭跟左眼隱隱作痛,一抽一抽擔憂是中風的前兆,眼見實在不行,經人介紹後去老師那裡進行診治。 按壓肩膀,點出問題是施力不當而造成,又順臉頰肌肉按幾下,病灶在於長時間頸椎彎曲。一言以蔽之,是因駝背導致左半邊幾乎廢掉。其實右半部也深受其害,只是左半實在太嚴重了。 「老師,這大概看多久能好?」 老師笑道:「你花這麼多年弄壞身體,想要幾次就治好?」 我羞愧,從小就被告誡說駝背不好,現在不好的報應發生了。 徒手治療要價不斐,但台灣的徒手治療沒有相應有力的制度與證照保障,這一塊一直是天坑,只能靠別人口碑,或親身踩雷試驗。一回生,二回熟,看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對自費復建這塊就變得敏感,從一開始的問診、觸診便可看出端倪。多試,多問,多感受。把身體當作實驗品,反覆多次總能得出理想數據。 我常想人要是像機械,哪裡壞了直接拆開組裝零件,開個機又恢復原樣,那不知有多省事。 有句話說腳是另一個心臟,學生時代騎腳踏車,腳的鍛鍊從不馬虎,但出社會工作後,不是久站就是久坐,體能一天天衰弱,回到家寧窩在床上滑手機,屁股生了根,不願挪動一分。 體力在一日日麻木中衰弱。 以往無論躺多久,睡眠就像被偷走似的,醒來仍然精神不濟,甚至腦殼疼痛,彷彿有誰摸黑拿我的頭當鼓敲。都說聖人無夢,我的夢卻堪比長壽劇,每日更新,醒了只有模糊的印象,昏昏沉沉總是睡不飽。 開始治療頸椎的毛病後,這個問題才有所減緩,只是要根治恐怕還得很久。 惡習難移。明知不好,卻又沉溺在扭曲的肢體姿勢,過程舒服,結果卻慘痛。這樣描述宛如吸毒。重新矯正的過程大概不亞於勒戒,正頸,挺胸,直背,放下手機,一如新兵訓練。剛開始矯正是不舒服的,會覺得肩膀緊繃,不知不覺又想聳起來。但這都是長久的錯誤姿勢造成肌肉不協調,為了身體好,還是逼自己抬頭挺胸,堅持住那些小毛病就不敢再犯。 好習慣跟羅馬一樣不是一天造成的,復健的時日很長,繼續努力鞭策自己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茶之小詩四帖

■邱逸華 1.舞鶴   園裡的嫩葉努力拉長頸子 傾聽,太平洋苦澀的濤聲   他們明白島嶼的憂傷需要發酵 焙一身傲骨,詠生命回甘   2.龍井   一口為帝王解渴的井 鎖不住葛洪丹爐裡的煙霞   煮茶千年,何必再問乾隆身世 茶色透如銅鏡,照見白蛇的真心   3.凍頂   竹林深處聞香,有飲者 壺裡推演太極   水墨山色裡點描綠骨青心 鹿谷找茶?寫實亦寫意   4.普洱   自大後方撤退的一方茶磚 緊壓,渡江後半世紀河山   思念是一支顫抖的茶針 撬下記憶那岸,片片甜棗香

Read More

〈生活休閒〉注連繩在台南發揚光大

注連繩的結界是深受花店喜愛的裝置藝術素材。 【圖與文/記者陳俊文】 台灣稻藝開發系列商品及文創更結合花藝 回銷日本 歐美國家過耶誕節家戶張掛耶誕圈,日本人過年祈福掛的「注連繩」(SHIMENAWA)恰是亞洲版的耶誕圈。下營鄉的「台灣稻藝」利用嘉南平原龐大的「綠色資源」─稻草,從民國98年開始製作注連繩回銷日本,並於101年成立台灣稻藝工坊,除注連繩之外,還發展一系列母親節、情人節、婚禮小物和文創品,更和花藝結合,變成另類的花藝素材,讓注連繩在台灣發揚光大。 台灣稻藝工坊執行總監張淑娥是注連繩製作的靈魂人物。 台灣稻藝工坊執行總監張淑娥表示,注連繩是日本過年的裝飾品,用來趨吉避凶。日本人認為稻米是神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注連繩是一種用稻草做的結界,象徵邪不能進,在門上掛注連繩,具有「清淨、迎神、招福」的意義。日本人過年掛注連繩,一如歐美人耶誕節掛耶誕圈、台灣人春節張貼春聯。 生肖年的注連繩,用途如同平安符。 台日友好協會是台灣和八田與一技師故鄉石川縣金澤市交流的橋梁,由於日本面臨人口老化、工資高漲及稻田減少的問題,本身也是台日友好協會一員的張淑娥與石川縣的友好淵源,受託以嘉南平原的稻草製做注連繩,從下營顏水龍紀念公園前的舊豬舍出發,當年在已過世的崑濱伯幫忙下,出一貨櫃注連繩至日本,打開外銷之路。 注連繩可裱框變成牆上的藝術品兼避邪物。 善用嘉南平原綠色資源 展現無限創意 張淑娥表示,八田與一創造嘉南平原的富饒,以烏山頭水源孕育的稻草做成注連繩回銷日本,更是意義重大。稻草代工讓人回想台灣過去家庭即工廠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藉由一起工作培養默契與信任,彌足珍貴。台灣稻藝希望善用嘉南平原的綠色資源,透過稻草手工藝恢復以前講道義的美好傳統,尋回可貴的人情牽絆,活絡稻草經濟價值,創造在地產業,除增加農村家庭收入外,更期待在日本形塑一個屬於台灣的品牌形象。 注連繩多面向發展,圖為婚禮小物。 稻草是注連繩最重要的素材,但不是割下來便可使用,而是必需經過備草、梳草、軟草、編草和組合加工等五道過程才能完工。前四年使用人工收割,稻草比較整齊,後來因為量愈來愈多,改用機器,淘汰率反而增加。但台灣稻藝工坊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注連繩的發展已經成熟,目前全台灣的產量僅次於苗栗,已是六甲地區除鵝肉、火鶴之外的另一經濟作物。 注連繩延伸的稻藝品─寵物草屋。 台灣稻藝已於一0六年遷至六甲區,近幾年在張淑玲努力下,稻草已能契作,注連繩也有多面向發展,一0九年五月曾於台南市政府民治、永華市政中心辦理「注連繩in台南」展覽。民眾也可購買已整理的稻草回去做手工藝品,商品也愈來愈多元,可做成按摩棒、也可DIY做掃把,更有三、四十種造型結界可供花店使用,是非常與眾不同的裝置藝術。 台灣稻藝社座落在近年備受觀光客注目的落羽松秘境斜對面,近年來訪客日盛,每月選定兩個週六上午開辦注連繩體驗課,歡迎民眾上網報名參加DIY課程「希望藉由手作的溫度,傳遞人情的溫暖與祝福」這是張淑娥發展稻藝休閒最大的期望。

Read More

Hakka來報囍 重現客家傳統婚俗

屏東縣綠色生活協進會精心舉辦的「客家婚宴禮俗」活動,重現傳統古禮文化。 (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今年適逢六堆三百,一場名為「Hakka來報囍~客家婚宴禮俗」活動,日前在屏東市千禧公園盛大展開,讓現場民眾沉浸在洋洋喜氣中,更對客家傳統婚禮大開眼界! 這項由屏東縣綠色生活協進會精心舉辦的「客家婚宴禮俗」活動,內容有南部六堆客家獨有的敬外祖及象徵祝福的點燭、進燈、典雅別緻的插頭花、捧茶食、婚宴菜,還有示範早期客家農村吃喜宴時,居民樸實的扛桌凳,並重現客家先民「走桌婚宴」生動的助興跳舞上菜,同時安排小寶寶的收涎儀式。 該場別開生面的六堆客家婚禮儀式,遵循古禮一一呈現,讓民眾見識到客家人對婚禮的講究,宛如是一場趣味橫生的文化教室,許多寓含著飲水思源、倫理孝道、世代傳承和祝福,透過象徵性、雋永的儀式傳達,不禁讚佩前人的生活智慧! 屏東縣綠色生活協進會顧問團團長邱名璋表示,該協會為讓客家傳統的婚禮古禮,不被年輕人遺忘,透過活動讓傳統禮俗再度浮現在大眾面前。例如插頭花是讓新娘可以認識長輩們的最好時機,除了頭花的圓滿象徵外,也能讓新娘更快融入另一個家庭;這些儀式看似繁瑣,但都蘊含深層的意義和精神。

Read More

信安宮點燈 接財氣做公益

信安宮創廟主委蔡四松邀請善心人士到廟點燈做公益。(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東區虎尾寮唯一供奉五府千歲的開基玉敕信安宮,昨天舉辦中路財神祝壽活動,善男信女點財神燈,接財氣、做公益。興建主任委員蔡四松表示,信眾點財神燈所得加上自己慈善會的善款,用來資助鄰近十里的五十個邊緣貧戶。 信安宮主任委員蔡明堂表示,該廟於民國七十三年,由其父親、也是建廟主任委員、萬國製廠董事長蔡四松出資所建。於同年十一月九日入火安座。信安宮主神李府千歲是蔡家的家神,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而來,神尊聖像比照南鯤鯓祖廟的李府千歲仿刻,幾乎一模一樣。 八十歲的蔡四松表示,信安宮所在六十年前是一個鯉魚穴,水深及胸,旁邊的萬國製藥廠一帶也是一片荒涼,只有蔡家和看顧菜園的兩戶住家而已,當地在日治時代是行刑場,附近常發生奇奇怪怪的事,不很安寧,他才有蓋廟的念頭,至南鯤鯓代天府擲筊,獲三王吳府千歲首肯,並主持建廟事宜,就是後來的信安宮。 蔡四松說,信安宮還有很多神蹟,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當年安神之後,殿中兩支巨臂蠟燭,蠟油燒盡,燈芯卻完好如初,至今仍被譽為奇蹟。 此次舉辦點財神燈做公益活動,結合六月六日李府千歲祝壽期間的點燈所得,點一盞 燈只要兩百元,全部做為公益用途,將會有十個里的五十個邊緣戶受益。

Read More

石岡「煮桐油」彩繪技藝風華再現

劉昌熾司阜示範煮桐油。(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為保存傳統廟宇彩繪、傳承石岡在地藝術家劉沛與其「司阜」(具有特殊工藝匠師尊稱)家族彩繪技藝,石岡區公所於石岡萬安宮舉辦第一場彩繪工作坊,由劉沛孫子,劉昌熾、劉昌武兩位司阜示範廟宇彩繪重要元素「煮桐油」,並由修護師李志上講授彩繪修護知識,邀請民眾體驗彩繪技藝。 劉昌熾司阜示範煮桐油。(記者徐義雄攝)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石岡萬安宮是少數存有彩繪大師劉沛作品的廟宇,廟內門神和壁畫更是劉沛少數保留完整的作品之一,去年底石岡區公所透過萬安宮彩繪修復再利用計畫,劉沛的孫子接續廟門和彩繪修復,透過萬安宮彩繪的保存,作為客家彩繪技藝推廣的核心基地,劉沛的彩繪名作能夠風華再現。 劉昌武司阜示範彩繪塗料。(記者徐義雄攝) 石岡區公所舉辦五場彩繪工作坊,首場彩繪課程,邀請劉昌熾及劉昌武司阜示範客家煮桐油技藝,是客家文化傳承的最佳代表,民眾學習萬安宮彩繪修護知識並體驗彩繪;彩繪體驗圖案取自萬安宮鳳凰桌子的牡丹圖樣,象徵著富貴隨著客人而來,富貴與客人相隨,參與者沾喜氣富貴一整年。 萬安宮建於一百八十五年前,主祀太子元帥及關聖帝君,民國五十三年因為建物嚴重腐蝕而重建,當時由彩繪名師劉沛帶領兒子和孫子彩繪門神、梁柱和牆壁,後來因廟門蛀蝕,加上香火燻染,許多彩繪已經模糊不清,公所透過修復計畫來復原劉沛的作品,推廣石岡人文亮點的計畫,繼續傳承客家文化。

Read More

讓閱讀深入新北每一角落 店家響應「漂.閱境」

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頒發感謝狀給三十個參與「漂.閱境」書香活動的店家。(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你用『 』讀新北」城市閱讀活動週末於新北市市民廣場舉辦結合書香、音樂、文創的跨界閱讀市集,吸引許多愛書民眾攜家帶眷前來品味書香,親子同樂。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二十五日也特別到場與民眾一起逛書展市集、玩手作、看演出,享受悠閒的假日藝文時光,並且頒發感謝狀給三十個參與「漂.閱境」書香活動的店家。 謝政達表示,「你用 『 』 讀新北」新北閱讀節從個人閱讀經驗出發,到書與人的互動,進而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呼應生活經驗。結合「在地創生」的「漂.閱境」書香活動,串聯包括路易莎咖啡店、健身房、髮型沙龍、獨立書店、文創複合店等三十間店家,並且量身訂做具代表風格的特色書箱,搭配主題選書,提供免費書籍閱讀,希望讓民眾在喝咖啡、享用美食、甚至運動時,都有機會可以接觸書籍,感謝店家的共襄盛舉,讓閱讀可以深入新北市每一個角落。 謝政達也把握最後一天機會,參觀戶外閱讀市集,除了逛文創手作攤位,同時也到十二座新北風格選書的「主題書屋」,和民眾一起互動體驗。新北市立圖書館表示,「你用『 』讀新北」至四月底止,每天都會有精彩的「閱讀沙龍」名人作家分享;另外還有互動式主題特展,以及結合新北在地特色的「旅讀新北」閱讀小旅行,將帶大家探訪新北獨特的人文歷史、自然生態和在地美食,整個活動將持續至五月底止,歡迎民眾一起來體驗不一樣的新北在地閱讀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