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德擔任長興里七屆里長,曾幫忙鎮山城隍廟寫過一本醮志。(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長興里里長李茂德包括合併前的長德里前後做了七屆里長,二十八年服務里民的經驗,加上本身對文史的興趣和研究,曾幫鎮山城隍廟出過一本圖文並茂的廟誌,本身又是糖安宮副主任委員,里內每一吋土地走透透,可說是小北「山埔頭」、「園仔內」一帶的萬事通。
李茂德表示,長興里的歷史圍繞著小北鎮山城隍廟、神農殿和糖安宮發展,廟宇是信仰中心,也和地理人文、庶民生活息息相關。過去山仔頂(今高雄客運停車場)以西全是墓地,當地人稱之為山埔頭,白骨散落遍野,先民遺骸遇雨沖到種植刺竹欉的四週,民前二十八年蓋了一座萬善同歸祠膜拜,便是現在的鎮山城隍廟。
早期鎮山城隍廟南邊土地種植刺竹欉當籬笆,籬笆內種菜或種花,人稱園仔內,北邊有一個水池,長年不乾,供居民挑水種花種菜,稱之為「蟾蜍穴」,傳說穴旁會出名人,就是前台南市長辛文炳。
另一里內廟宇「糖安宮」,名字來自日據時期此地一家醬油工廠,設糖棧存放糖烏,後來在地人都說到「糖間內」找人,就是糖安宮「糖」字的由來。「安」則是希望住在此地的民眾都能平安,所以稱為糖安宮。然而糖安宮主神「鎮山元帥」卻是「忠義賊」鄭阿相,又是另一段當地人都知道的傳奇故事。
當地還有一個有趣的舊名「乞丐寮」,李茂德表示,這是指早期生活困苦,北門郡一代的農漁民利用入冬休耕,集體步行至府城行乞「度小月」,民國三十年左右是高峰期,他們在糖間內一帶的牛寮棲身,或集體住在小廟埕,一度還曾變成乞丐比居民多的怪現象,到民國六0年代才漸漸改善。
造訪長興里,熱情的李里長有說不完的歷史故事、介紹不盡的耆人和趣事。但他對里內公共建設也非常關心,比如轉運站後方的長興里「生態公園遊戲場」,裡面規畫一處供兒童親土遊戲的沙坑,可惜四週沒有加圍,成為貓狗「方便」場所,最近經李茂德向市員沈震東爭取,已獲工務局首肯將前來加圍,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小孩子「把屎把尿」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