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中華民國與美中台的等邊關係

這些年來馬前總統高聲呼籲回到過去的兩岸政治談判基礎。(中央社,資料照) ■宋磊 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和諧與否,除了仰賴三邊的「克制」外,也能預防兩岸之間發生戰爭。日前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曾說反對台獨,不但一棒粉碎台獨人士的幻想,多年來美國對於兩岸事務的處理,和平穩健依然為主軸,破壞現狀不但危及美國於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也不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 我國的正式國號為中華民國,不但為亞洲地區首個民主共和國,也曾在二戰時期與美並肩作戰,共同擊敗當時的日本軍隊。一九四九年雖然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但美國依然選擇與我友好,並發展出軍事同盟關係。後因美國政府調整一中政策的路線,但仍盡力維護台海和平。 可以這麼說,多年來台海和平的維繫,不但早已符合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利益,更讓中華民國(台灣)能與對岸透過維持現狀的模式相安無事,無奈二0一七年川普上任後,因美中關係急遽下滑,連帶影響美國對於「台灣牌」的思考,刺激中國大陸成為美中兩強對抗下的展現。 拜登上任後,除了要收拾前朝的爛攤子,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不斷鼓勵兩岸之間必須有建設性和平對話,無奈當前政府不願意遞出橄欖枝,原先寄望兩岸能有春暖花開的可能,但受限於意識形態,兩岸至今仍未做出具體的互動。 眼看兩岸之間的對峙持續升高,身為印太事務協調官的坎貝爾,除了針對當前美中關係進行分析外,坎貝爾持續反對台獨的論述,均在給台灣與大陸有和平對話的機會,換言之,即使美中維持高強度的競爭,但美國絕不容忍台灣跨越紅線,邁向台獨之路。 筆者身為一位年輕人,對於國家安全的議題高度關注,客觀來說,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不但有機會讓兩岸重啟任何的建設性談話,更能讓台灣民眾安身立命,免於可能戰火侵襲。同時兩岸之間和平共處的益處絕對高於台灣改變現狀的壞處,這不但已在馬政府執政八年間獲得驗證,所謂的兵凶戰危,絕對能透過兩岸雙方維持現狀的論述來緩和可能的戰爭風險。 讓人遺憾的在於,這些年來台海幾乎朝向直球對決的道路前進,無論是馬前總統的高聲呼籲回到過去的政治談判基礎,或是坎貝爾的正面警告,假使蔡政府仍不願意清醒,執意將意識形態凌駕於國家安全與兩岸和平,將會徹底摧毀兩岸過去得來不易的和平成果,最後傷害最深的將是善良的台灣百姓。 一言以蔽之,美國的反對台獨,可能的出發點仍以美國的國家利益,但對於中華民國而言,反對台獨不但利於兩岸之間的和平對話,更能降低雙方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也能讓台灣人民享受和平紅利所帶來的好處,當美國將兩岸對話的球拋向蔡政府時,政府若不再看清國際現實調整兩岸政策,台灣的未來將會進入一條深不可測的道路! (作者為國家安全青年智庫研究員)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日戰略挺台 引爆對陸衝突?

美國總統拜登參加G7等峰會,一再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 (路透,資料照) 陳俊昇 日本內閣會議七月十三日通過二0二一年版防衛白皮書,在「各國防衛政策」該章中,刻意將涉及台灣部分抽離中國大陸篇章,另新增「美國及中國關係」一節,將台灣安全置於該節當中的「印太地區美中軍事動向」,並首度明載台灣局勢的穩定對日本的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相當重要。 事實上,台海問題國際化,可以從近期美國主導的一些重要國際活動已有脈絡可循。今年三月美日印澳四方會議、美日的外長與防長的二加二會談,四月日本首相菅義偉訪美,五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美,六月美國總統拜登參加七大工業國(G7)峰會、歐盟峰會、北約峰會,每一場次都一再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 日本首相菅義偉(右)的外交走的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路線(左)為主軸。(路透,資料照) 美日同盟 推台海問題國際化 日本防衛白皮書中凸顯台灣地位,引起各方關注。其實,也是美國全力推動台海問題國際化的一環。先前,防衛大臣岸信夫、防衛副大臣中山秀泰、乃至於副首相兼財政大臣麻生太郎,都有公開的挺台言論,甚至明白指稱大陸如果侵台,美日要一同防衛台灣。 日本一改過去對台灣安全語焉不詳的態度,從三月至七月,一直重複強調台海安全議題,最主要關鍵仍在呼應美國政策。綜觀東亞安全,從冷戰以來的集體安全架構,就是美日與中蘇(俄)的對抗,現在,中國大陸取代了俄羅斯,成為美國主要對手。因此,美中關係才是東亞局勢的關鍵因素,而美日同盟則是對抗中(俄)最重要的框架,日本的安全保障也完全繫於美日同盟。 美國在東亞的戰略部署,美日同盟最早可溯自一九五一簽訂的《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當時往西有一九五三年簽訂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往南還有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於一九五四年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日、美韓、美中(台灣)形成一個以美日同盟為軸心的戰略鐵三角,而台灣始終都在這個美國主導的集體安全體系之中。 大陸實施二法 威脅日本安全 日本在安保體系上完全依賴美國,日本的國防與外交,美國是主,日本是從,為美國馬首是瞻。當美國要聯中制俄時,日本與中國大陸於一九七二年建交;當美國與中國大陸修好、建交後,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且不想在台灣問題上招惹中國大陸,「中華民國」在美、日的公文書中消失,雖然台灣始終仍在第一島鏈的地緣戰略防線內,但對「台灣」避而不談,或以「周邊有事」說法模糊帶過。 但是,二0一一年中國大陸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美國開始感受到戰略危機,已經不是冷戰時期的蘇聯、經濟大國的日本,而是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但川普執政的四年,台灣地位雖被凸顯,但川普不重視同盟關係;直至拜登上台後,一方面持續挺台,一方面期盼同盟國家都要對「抗中」表態,且要日本在東亞事務上扮演更積極角色。 對日本而言,現在敢於在美日同盟挺台抗中上表態,除了向配合美國外交路線表態外,還有兩項立法讓日本感深刻感受到安全威脅。其一,中國大陸《國防法》一月一日正式生效,明文基於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得動用國防武力。其二,二月通過的《海警法》,授予海警動用武力的法源。 陸海警船 頻繁巡航釣島周邊 中日之間在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的主權爭議有很大的歧見。依最新公布數據。從二0一二年起至去年,中國大陸海警船巡航釣魚台列嶼周邊海域航次數愈來愈多,去年一整年三百六十五天,大陸海警船就出現了三百三十三天,航次達一千一百六十一次;今年一至三月,與去年同期的巡航次數相當。 這顯示了大陸視釣魚台列嶼為主權領海範圍並頻繁活動,已經是年年有、天天有的常態化,卻也讓日本感受日益增加的威脅感。英國《金融時報》在日前就報導,針對台海兩岸可能爆發衝突的情勢,美日兩國持續進行軍事準備,其中包括極機密的兵推以及在南海與東海的聯合軍演,美日安保的範圍,包括釣魚台、台灣。 由此可更清楚看出,日本年度防衛白皮書以及日本內閣官員相關發言,都是配合拜登外交戰略下的產物。目前的日本內閣首相是菅義偉,但日本外交仍然走的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為主軸,說穿了就是跟緊美國路線,而安倍的胞弟、現任防衛大臣岸信夫,則是安倍路線的執行者。日本九月大選,不管自民黨誰是下一任首相,觀察日本的外交,岸信夫才是最重要的指標人物。 日本政治靠美 經濟友好大陸 但儘管美日同盟抗中的氣氛愈來愈濃,並不代表日本要與中國大陸決裂。日本了解中日關係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配合拜登的外交戰略,一方面還是要顧及雙邊經貿利益。在川普掀起美中貿易戰的同時,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還訂二0二0年是中日關係友好年,並計畫邀請習近平訪日。 日本政府現在必須配合美國戰略需要,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不能靠太近,但經濟上仍要與中國大陸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且日本大企業仍主張繼續維持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日本內閣政策會持續在政治靠美國、經濟上與大陸友好的兩個端點之間搖擺,等待適當時機做出調整。因此,若說美日與中國大陸衝突一觸即發?那是錯估形勢。 日本東京奧運將於七月二十三日登場,這是前首相安倍為挽救日本經濟,繼金融、財政、產業政策之後,射出的第四支箭。本來想藉奧運的廣告、轉播、門票、觀光等收入提振日本經濟,沒想到受到疫情的嚴重干擾,賽事延後一年,最終仍需實施嚴格防疫控管、取消現場觀眾進場,一場奧運造成極大的商業損失,令日本元氣大傷,始料未及。 (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台日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陳俊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社論〉疫苗亂象頻傳,顯示蔡政府力不從心!

台灣疫苗接種率在主要經濟體中敬陪末座。(本報資料照)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疫苗問題卻亂象頻傳。非但顯示政府對此亂了章法,更暴露官員防疫不力、應對無方,只知爭功諉過的醜態! 近兩個月來台灣是全球「防疫模範生」的神話破滅,非但確診暴增,致死率超過全球平均的兩倍,疫苗接種率在主要經濟體中更敬陪末座。根據最新統計,台灣新冠疫苗接種率約為百分之十五,疫苗總到貨量約八百九十萬劑。已到貨的疫苗中,政府自購加全球分配平台COVAX部分只到貨約三百零六萬劑,而日本和美國捐贈的疫苗卻已達五百八十四萬劑;換言之,如果沒有美日適時協助,台灣疫苗接種率更加難看,而且恐怕還淪落到無疫苗可打的困境。這對一向以超前部署自詡的蔡政府,當然是莫大的諷刺。 除了政府採購的疫苗到貨量令人擔心青黃不接之外,現在又出現新的狀況:許多民眾對AZ疫苗缺乏信心。根據統計,到昨天中午為止,第三輪全國意願登記完成者,其中登記AZ疫苗只占百分之四點零七,而登記莫德納疫苗人數則占百分之四十六點七七,同時登記兩種疫苗人數百分之四十九點一六;充分顯現把AZ當成首選的民眾,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弔詭的是,因為AZ可能「多到滿出來」,所以指揮中心宣布未來四周都只打AZ,報載係因「以消化龐大庫存」,而選擇莫德納的民眾因此還要再等等。 就事論事,AZ能獲得WHO緊急授權,其安全性與有效性應該都經過考驗。問題是,接種AZ可能引發血栓,導致歐洲若干國家暫停施打,美國FDA至今不發緊急授權;擁有大量AZ疫苗的日本也不敢在國內施打,準備全部送人或出售,其中難道沒有蹊蹺?另一項令人擔心的是,日本捐贈台灣AZ、台灣購買的泰國廠AZ都因傳出未列入WHO緊急使用清單而遭到質疑。台灣施打疫苗至今,出現近四百例在接種AZ後死亡案例,豈能怪那麼多民眾對AZ沒信心? 再者,現在又衍生了能否混打的問題。WHO首席科學家前幾天表示,混打疫苗是個「危險趨勢」,因為混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相關科學研究資料還很少;後來雖然有所修正,但AZ跟莫德納混打的後果,全世界至今確實都還沒有具體研究報告。由於先前台灣醫界呼籲開放AZ混打莫德納,遭中央「已讀不回」,更讓民眾無所適從;指揮中心十六日表示還要研議,但仍應給出明確答案,而且不能讓台灣人民淪為白老鼠。 另外,去年五月才通過一百一十五億元的專款專用疫苗採購費,至今年六月底,已經支付六十七億元,光五、六月就付出三十七點四億元,預算已經花了將近六成,但自購部分只到貨一成多,原因何在?究竟錢用在哪裡?疫苗單價多少?這些不屬機密預算部分,當然應該公諸於世,以昭大信;可是衛福部卻始終不肯透露,但鴻海、台積電跟BNT簽約,疫苗單價曝光,並沒有任何延誤或阻礙,為什麼民間做的到,而政府做不到?為什麼民間捐贈的比政府採購的便宜?背後難道有不能公開的秘密嗎? 總之,疫情仍在持續,滿足疫苗需求,讓國人都能接種,當然是政府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台灣民眾都衷心盼望政府記取教訓,把重心擺在如何平息疫情,而不是爭功諉過;更不能以沒有阻擋刁難,就等於是支持協助的態度,對待有意捐贈疫苗的民間團體或個人。

Read More

國防院:煽動敘事占據PTT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隨著防疫措施升級、居家辦公的生活型態改變,網路社交平台自然也成為公眾情緒的發洩管道,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台灣輿情資訊重要平台PTT八卦板上,煽動情緒的敘事占據跟疫情有關的討論,使疫情資訊交流功能逐漸癱瘓,且出現疫苗政治化怪象。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政策分析員蔡榮峰、資訊工業策進會助理工程師陳詠君,以「激化情緒對立的口水戰,PTT八卦板疫情輿論分析」為題撰寫報告,並在「國防安全即時評析」專區,將長篇報告精簡化,分析疫情爆發以來,PTT八卦版上的輿論走向。 蔡榮峰也提到疫苗政治化的怪象,他們建立了「COVID-19字典」,經檢測後,印證疫苗作為八卦板疫情輿論主戰場的事實。BNT疫苗在輿論脈絡中則是最政治化的一支,關聯程度高的詞彙包含「中國」、「國台辦」,並圍繞著「授權」相關的「代理商」、「上海」、「復星」;AZ疫苗是最早引進台灣的疫苗,也是唯支輿論聚焦討論不良反應的疫苗,負面效果詞彙包含「副作用」、「血栓」,與國內外政府、人民反應有關的負面效果詞彙則有「停用」、「拒打」、「不敢」等。

Read More

個案數接近地板值 侯:預做解封準備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若疫情持續控制在地板值,民眾努力的把最後這一哩路做好,就可以預做解封的整備。(新北市政府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疫情趨緩,距離三級警戒七月二十六日還有八天,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市政府會做滾動式的檢討,讓民眾在防疫跟經濟取得平衡,他也樂見在各縣市的個案都已經下降到將近地板值,就可以預做解封準備。 侯友宜說,當大家養成了良好的疫情防疫態度後,疫情又可以控制,建立安全新型態的生活,已成為大家面對疫情的方式,但必須要讓民眾在防疫跟經濟,兩者之間要取得平衡性,經濟及生活方式的開放就要逐漸適度調整。 侯友宜指出,現在最重要的要把新北市的疫情守好,並跟其他各縣市採取區域聯防,只有疫情控制好,才有條件來說到底七月二十六日能不能再往降級解封的方式往前走,全民要一起努力。 侯友宜說,這段時間,新北市也不斷依據疫情做滾動式的檢討,十九日會再視疫情狀況,做好、適度的調整,再跟市民報告,讓業者提前先做好準備的工作,只要疫情能夠被控制到二十六日還是在地板值,大家就可以很快速的,按照指引迅速的回到安全生活的新型態。

Read More

太魯閣出軌行政報告出爐 台鐵5大疏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交通部十八日晚上公布「四0八次太魯閣號事故行政調查報告」,指出台鐵有五項未落實管理的疏失,調查報告中懲處部分,與台鐵考成會五月通過並公布的名單相同,最高層級僅是台鐵副局長朱來順等十二人。 根據調查報告,台鐵未落實管理及疏失相關的事項有五項,包括:「施工計畫與各項文件審核與核定有疏漏」、「主辦單位督導工程不周」、「工地人員管理有疏漏」、「工地人員缺乏行車安全教育訓練」、「工地防護不周全」。 太魯閣號事故雖然主要是廠商違規施工並不慎造成車輛翻落,台鐵仍有監督不周問題,台鐵考成會五月二十六日決議懲處台鐵局副局長朱來順等十二人。交通部行政調查報告中的懲處名單與台鐵考成會通過的名單完全相同。 交通部表示,已責成台鐵檢討相關人員疏失責任外,並加強檢討改進,在強化工地安全管理部分,由台鐵負起工地安全管理責任並加重廠商罰則;台鐵二0四件臨軌工程全面停工檢視,加強施工安全計畫等十二項安全檢查項目;全面檢視並施作邊坡防護工程防止異物入侵,目前正辦理鐵路沿線廿五處邊坡及兩處告警系統細部設計審查作業。

Read More

還我土地計畫 修法無人列管 內政部遭糾正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內政部為研商得否放寬「原墾農民訴求還我土地實施計畫」處理原則規定的產權證明文件,在二0一0年八月三十日召開研商會議增訂特別規定,俾墾農合法取得產權,不過,監察院調查發現,後續修法事宜竟無人處理,無人主政,亦無人列管,致會議決議形同具文,罔顧墾農權益,殊有未當,會議決議形同具文,通過糾正內政部。 依據文化部的「台灣大百科全書」指出,日治時期擁有土地的原墾農,在光復初期政府辦理土地登記時,因不懂法令,未在期限內登記而無法取得產權,導致所屬土地被登記為國有土地;根據監察院最新公告的糾正案文指出,為處理原墾農產權相關問題,共開十四次會議,針對墾農訴求擬議處理原則,內政部隨即研定「原墾農民訴求還我土地實施計畫」。 監察院表示,各縣市政府受理申請案件合計約八千件,經初審、複審或因無法提出證明文件、所附文件不足作為產權證明等,全數申請案件均遭駁回;內政部對於部分墾農申請案因無法符合規定遭駁回,而要求放寬條件,但因涉及人民權利義務,應另以立法方式解決以取得合法權源,會議決議宜於國有財產法或其他法律增訂特別規定。 監察院指出,內政部將相關會議紀錄函送國產署等機關後,認為後續評估修法事宜將由相關機關基於法律主管機關權責辦理,且與該計畫所定目的及工作有別,因此內政部並未予以列管;國產署認為墾農申請發還土地議題,影響土地登記秩序及法律安定性,鑒於土地登記有其沿革及效力,如因政策需要辦理返還,建議由相關機關另訂特別法處理。 監察院說,針對墾農訴求放寬產權證明文件,應在還我土地計畫中另為規定,或在國有財產法或其他法律增訂特別規定,因國產署仍有異見,有待持續協調深究處理。

Read More

國華街 人,回來了!

迎接第一個微解封的週日,台南市國華街友愛商圈再現人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十八日重申,二十六日是否解封的關鍵是疫情控制度、醫療量能及應變能力充足,不以清零為目標。        (圖與文∕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緊咬疫苗採購價 陳:居心叵測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外界緊咬疫苗採購價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十八日罕見動怒回應,現在來問價格,「我都講有點居心叵測」。 我國疫苗覆蓋率已破二成,但接種的疫苗多來自日本與美國的捐贈,自購疫苗到貨比例少得可憐,讓國民黨緊咬自購疫苗採購價,更質疑,截至六月底,政府買疫苗花費六十七億元,其中卻只有十億元採購國際疫苗。 對此,陳時中罕見動怒表示,所有合約裡面都寫得清清楚楚,價格是雙方保密的事項,若破壞這樣的保密事項,就會影響合約有效性與進貨時程,「這已經講過很多次,現在問價格、講價格,這有點居心叵測」。 陳時中表示,現在都是怕疫苗進貨受到干擾,如果破壞保密事項,不僅影響合約,更可能影響疫苗進貨時程,強調不要因為價格來破壞保密事項,讓進貨「真正受到干擾」。 陳時中也說明,購買疫苗涉及預算數、權責數,以及已付出的現金流,現在買了相關疫苗,但到貨量沒有這麼多,使用的現金當然沒到預算數,將於到貨前陸續付款 此外,有關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泰國公衛首長之間的通信文件曝光,顯示台灣早於去年十月就著手購買疫苗,但因出口限制,讓台灣購買的疫苗供貨受衝擊。陳時中表示,洽購疫苗開始談判時間大概更要早個兩、三個月。至於外傳的相關文件,他自己沒有看到。

Read More

鈦奪坎城金棕櫚獎

法國女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中)執導的電影「鈦」在第74屆坎城影展奪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路透) 中央社∕坎城17日綜合外電報導 法國女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執導的有關一名連環殺手的異想天開電影「鈦」,今天在第74屆坎城影展奪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她是歷來勇奪金棕櫚獎的第二名女性。 評審團主席美國導演史派克李在頒獎典禮上說漏了嘴,提前揭露最大獎項得主。 37歲的茱莉亞迪古何諾成為坎城影展74年歷史以來,奪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的第二名女性,影評人對這部暴力電影的評價兩極,部分影評讚揚其原創性,其他人則對其瘋狂雜亂手法很反感。 先前的金棕櫚獎唯一女性得主是紐西蘭編劇、製片及導演珍康萍,她執導的「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於第46屆坎城影展(1993年)共同獲此殊榮(當年另一得獎者是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 被形容為身體恐怖類型電影的本片,其展現的能量令人印象深刻。茱莉亞迪古何諾先前於2016年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肉獄」,在第69屆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單元中首映,並獲得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坎城影展是全球規模最大影展,本屆影展評審團大獎由兩部作品共享,分別為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執導的「我不是英雄」,以及芬蘭導演尤侯郭斯曼寧執導的六號房間。 執導音樂片「安妮特」的法國導演李歐卡霍獲最佳導演獎。 ↑挪威女星蕾娜特瑞因斯夫獲最佳女演員獎。 (路透) 挪威女星蕾娜特瑞因斯夫主演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執導作品「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獲最佳女演員獎。 美國男星卡賴伯蘭里瓊斯主演澳洲導演賈斯丁柯賽爾執導電影「內特拉姆」,奪最佳男演員獎。 美國男星卡賴伯蘭里瓊斯奪最佳男演員獎。 (路透) 最佳劇本由濱口龍介和大江崇允獲得,得獎作品是日本導演濱口龍介執導的「在車上」。 評審團獎由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匹執導的「阿赫德的膝蓋」以及泰國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執導作品「記憶」共同獲得。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英國女星蒂妲史雲頓主演的電影Memoria,獲得第74屆坎城影展評審團獎。此部電影由台灣公司「泰坦星文創」聯合出品,聯合製作人蔡勝哲也出席影展。 Memoria由泰坦星文創聯合出品,聯合製片人蔡勝哲參與其中,蔡勝哲此次也前往坎城影展,而Memoria已被片商NEON買下美國發行權,之後也將在台灣上映。泰坦星表示,除了電影,目前也在籌備電影幕後圖書,之後會在台灣出版。 Memoria由泰國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執導、蒂妲史雲頓主演。全片從不安的視角呈現,一個女人試圖揭開只有自己能聽到神秘聲音的根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