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地方到底誰對誰錯,就由民眾們自由心證了。(取自台北市政府)
李保羅
新冠肺炎(COVID-19)自今(2021)年5月19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一直到7月27日行政院才根據指揮中心的防疫規劃,裁示將疫情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而在這段三級警戒的期間內,中央與地方都有許多防疫相關決策,包括夜市是否開放、餐飲業內用規範、疫苗的如何施打等,紛紛出現「逆時中」或「順時中」的決策,本文將比較疫情期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政府所做出的決策。
台北市長柯文哲向來是大家所認為最常「逆時中」的地方首長,其中在6月28日北市府的記者會上,柯文哲就宣布台北市部分夜市復業,此防疫政策主要是因為提升至三級警戒後,台北市的夜市都被迫停業,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沒了生計,經濟受到不小衝擊,柯文哲更是曾直言「餓死的會比病死的還多」,因此宣布夜市先開放1/4的攤商,但維持禁止內用、只准外帶的模式運行,此「微解封」作法也引起討論。
另外,在餐廳內用的部分也是柯文哲一直「逆時中」的防疫政策,由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23日宣布,從7月27日至8月9日將疫情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宣布餐飲可開放內用,但需有隔板、採梅花座或可維持用餐時社交距離。只不過台北市則維持餐飲暫不開放內用,柯文者也在記者會中表示,吃飯還是擺最後,但降到二級後,要再等一個禮拜再看看,密切觀察疫情狀況,且戰且走。
從上述兩個柯文哲「逆時中」的決策發布後,究竟對疫情產生了什麼影響?其實自開放夜市後,可以從確診的疫調中發現,主要還是以家中群聚、百貨公司、大賣場、車站等場所為主,而餐飲業內的決策,畢竟雙北目前還是最多確診本土案例的縣市,而且至今仍有社區潛伏感染,依照其他國家例子,若突然全部開放,疫情都有高機率重新爆發,因此小心翼翼才不會增加風險,至於中央與地方到底誰對誰錯,就由民眾們自由心證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