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周靜芝
由於網購漸自普及,我住的附近好幾個商場愈來愈清淡,從前我喜歡逛走的文具店、五金行、小食店…皆關門息業,且店面一旦停歇即閑置不動,未有他店替代,還傳染似的一家連著一家的扯下招牌,人跡之寥落顯得商場空曠許多。
Covid之後更不堪設想,好像過不多久就有商家落幕謝場,過去嫌吵鬧的人聲鼎沸,如今思之猶如久遠以前的事了。
我想到一種被叫稱saudade的情緒,像吃甜酸菓,一方面沉湎在實體店裡挖金掘銀的心情:一支不意間買到的狼毫毛筆、一罐鮮遇的果綠油漆、一味店家家傳秘製湯;另方面卻見人去樓空。
然而,有一家年事挺高的越南華僑開的鐘錶店,自我搬來這兒的二十多年裡,始終挺立,不亢不卑的。顧客不多,貨色一般,那兒於我所需的僅止汰舊換新手錶電池,後來用了手機不戴手錶,只開車經過時,晃眼瞧見櫥窗裡列陳的金光閃閃。
去年小兒回家暫住月餘,他習用手錶,有天,我們母子一起光顧錶店換裝新電池。老先生看來仍是那樣,似乎不費力的老,就不覺更老,不過走路或動作間是較遲緩了。他慢慢地選找電池,慢慢地戴放大鏡,慢慢地拆裝電池,我們便慢慢地等待。裝完了新電池,他又慢慢地拭淨錶面,微笑地如為孫輩戴手錶,仔細將手錶扣在兒子的手腕上。
一連串慢慢地、慢慢地,時間在老先生那兒永遠用不壞,換了電池,時間又開始走動,走成了圓形似的。
「長高了好多!」老先生抬頭眯眼望住六呎寬肩的兒子。
兒子靦腆牽起嘴角,掏出皮夾,問道:「多少錢?」
「免費。」老先生還一直望著兒子,「長大了,是個大人了。」
「您還記得我哪,我第一次戴手錶就在您這兒換電池的。」兒子以為老先生開玩笑,繼續掏錢,「我不是說了免費嘛。」老先生伸出手掌推開錢夾,這時我看到老先生的手指關節有些腫脹彎曲。
「出去好多年了吧?」老先生沒停過笑臉的問。「十多年了,去東部讀書工作。」
老先生邊笑邊點頭,「好,好,好,回來好。」
對年輕人來說,去,去,去,方是好的,但回來生長的地方能遇見舊情。舊情綿綿,貴在加長了時間。老先生的人情,讓我們母子倆滿心覺得溫暖,如同他店裡櫥窗的金光,閃閃在我心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