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奇逢
1927年5月27日,海明威從巴黎給馬克斯·柏金斯寫信,信中說:「唐納德·弗瑞(博內-利弗萊特出版社的合夥人)來巴黎,為的是見我,他挖空心思想把我拉回他們公司去。我說我不能討論這件事,因為我很滿意現在的處境,斯克里布納給《太陽照常升起》做的廣告很精彩並支撐了這部作品。」柏金斯是斯克里布斯出版社的編輯主任,新銳作家們的伯樂,出版界的傳奇人物。
當年,海明威28歲。四年前海明威的處女作《三個故事和十首詩》在巴黎出版,兩年後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裡》由博內-利弗萊特出版,後來,由於《春潮》的出版問題,海明威與博內-利弗萊特分道揚鑣。柏金斯早就開始注意海明威,認為他的文風獨特,極具潛力,他多次給海明威寫信,希望出版他的作品,並托海明威的朋友菲茨傑拉德去遊說海明威,終於,海明威同意把剛剛寫成的《太陽照常升起》交由斯克里布納出版,從此,雙方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合作,斯克里布納成了專門出版海明威著作的出版社。
2015年好萊塢的電影《天才柏金斯》(Genius)講述的就是這位盡職敬業,有著高尚品德的編輯的故事。柏金斯還用20年的時間,以他無盡的關愛將托馬斯·沃爾夫的作品漸漸打磨成型,寫出《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等流傳後世的著名作品。
海明威讓斯克裡布納火了一回,是他在柏金斯辦公室裡與文學批評家馬克斯·伊斯特曼大打出手。伊斯特曼曾撰文嘲諷海明威的《午後之死》,這大大激怒了個性囂張的海明威,一次海明威在柏金斯辦公室偶遇伊斯特曼,寒暄兩句後,海明威便興師問罪,然後用書打了伊斯特曼的臉,伊斯特曼立刻回擊,兩個人扭成一團,摔倒在辦公室的地板上。此事立刻被紐約傳媒大加報導,渲染了一番。
2012年,斯克里布納出版社又做了一件震動文壇的大事,他們重新出版了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並把海明威初稿中寫出的不同的結尾及其它一些段落定稿前的草稿也收入其中。
1958年,海明威在接受《巴黎評論》採訪時透露,他在寫《永別了,武器》的結尾,寫了39遍才定稿。實際上,海明威共寫出47種結尾,海明威的大部分手稿被保存在波士頓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中。海明威的孫子,時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希臘與羅馬藝術部主任的肖恩·海明威去那裡做了詳細的研究,並收齊所有四十七種結尾的手稿。
這些結尾中,最後選定的那個仍是無可挑剔的。一場戰爭與愛的刻骨銘心故事之後,主人公在雨中離開醫院,沉靜而意味悠長。斯克里布納出版這47個結尾,讓人陶醉地看到一部小說不同寫法的可能性以及作者對於完美的無盡的探索,它對初學寫作的人在受挫時尤其是一種極大的激勵。
一本完美的書是作者、編輯、出版社共同創作的作品,當然這三者都必須是最優秀的才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