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考察雲林經濟建設概況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考察雲林經濟建設概況,經濟部長王美花(右四)表示非常贊同蘇治芬委員(右三)建立雲林碳循環綠能基地的構想。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十五日考察雲林經濟建設概況,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非常贊同蘇治芬委員建立雲林碳循環綠能基地的構想,是可以將減碳、新能源和碳利用結合在一起的整合型計畫;王部長並期許在減碳路徑上,台塑能成為政府的好夥伴。 由於台塑是碳排大戶,立委蘇治芬希望台塑能成為減碳的領頭羊,她說,經濟委員會來台塑六輕的目的,想聽聽台塑減碳的路徑和期程。從總體檢來看台塑在工安、環保和節能改善上,已經有了效果,現在面對淨零碳排的議題,期許台塑能在總體檢打好的基礎上,考量ESG永續經營標的,以國際標準的視野,真正的落實淨零排放。 蘇委員希望經濟部請台塑六輕提出淨零的路徑和減碳期程,二0三0年時以二零零七年為基準減碳五十%,也請環保署定期追蹤。蘇委員說明台西、麥寮是風頭水尾的地方,因為台塑設廠後,被稱為煙囪下的麥寮,台西惡魔島,但如能經過碳捕捉,將碳變成資源,屆時將會帶來就業機會和增加經濟產值。 由於氣候變遷,全球無不關心減碳和能源轉型,身為化工大廠和碳排大戶,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毫不諱言,台塑和自己都知道這是未來的必經之路,台塑也曾考慮過氫能,甚至未來的汽電共生也考慮要以生質能源為主。 成功大學化工系陳志勇特聘教授認為,台塑減碳是義務也是責任,因為氣候異常是進行式,導致氣候異常的是化工,未來可以解決氣候異常的也是化工。不僅要抑制二氧化碳的產生,也要善加利用二氧化碳,誰能掌握碳產業,創造碳經濟,就能掌握未來的經濟。 王部長也針對新興工業區尚未開發的五十三公頃指出,基於地方和能源的需求非常贊同蘇治芬委員的提議,以新能源的氫能和儲能為未來開發的方向,她分析雲林離島工業的現況,現在有兩千六百零四公頃台塑六輕園區,而一千一百四十公頃丁種用地的台西工業區,兩百八十三公頃的新興區已開發兩百二十六公頃、兩百七十MW的太陽能光電,四湖海域有六百四十MW的八十座離岸風機,還有深水的麥寮工業專用港。 成大陳志勇教授也贊同王部長和蘇委員的想法,表示澎湖和台西是台灣發展氫能最理想的地方。

Read More

南一中「藝傳百年」聯展 歷任美術老師作品齊聚一堂

台南一中「藝傳百年」歷任美術老師作品聯展開幕。(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一中舉辦「藝傳百年」歷任美術老師作品聯展,展出從日據時期到現任共八名美術老師的作品,其中包含在台灣美術史上大師級的畫家廖繼春、謝國鏞、蘇振焜,三名大師生前都曾在台南一中任教。蘇振焜老師的家屬及參展人之一的陳淑珠老師,昨天開幕式上並各捐了一幅畫作給台南一中。 台南一中為了此次的聯展,特別製作了歷任美術老師年表,第一任美術老師是日籍中村操,但沒有遺留作品可參展。第二任美術老師則是鼎鼎有名,在台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畫家廖繼春,他是在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擔任台南一中前身州立第二中學校的教員,這次在他的學生也是參展人之一洪啟元的協助下,與廖繼春的孫子聯繫上,並取得授權複製了廖繼春的兩幅畫作展出。 蘇振焜老師的家屬捐畫作給台南一中。(記者施春瑛攝) 洪啟元說,當年二戰日方戰敗要返回日本,世局紛擾,廖繼春就與其他台籍老師拿竹竿去圍校地,才免於校地被搶走,廖與南一中的淵源極深。他也提到,廖繼春留學日本時是學印象派,後來轉為抽象畫風,並寓含濃厚的鄉土情懷。台南一中近日也發現,日據時期第十七回的卒業紀念寫真帖封面,就是出自廖繼春手筆。 之後的謝國鏞、蘇振焜老師也都是大師級的人物。其中謝國鏞是南美會的創始會員,在南一中執教三十年,培育出許多知名畫家;蘇振焜也在南一中當了三十五年的美術老師,曾入選全國教師美展、南美展,並且榮登中華民國美術年鑑。後起的曾秀惠、洪啟元、陳淑珠、黃逸民、賴勇達等老師,皆活躍於府城藝文界。 台南一中日據時期第十七回的卒業紀念寫真帖封面是出自廖繼春之手。(記者施春瑛翻攝) 「藝傳百年」在台南一中小禮堂展出,展期至十二月二日,週一至週五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三十分,一般民眾依防疫規定實名登記,通過溫測後即可進入參觀。

Read More

竹縣長楊文科和證嚴法師分享抗疫大愛精神 並表示期望竹北可設置慈濟園區

竹縣長楊文科和證嚴法師分享抗疫大愛精神,並表示期望竹北可設置慈濟園區。(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長楊文科十五日參加「二0二一慈濟基金會歲末祝福感恩會」,當面感謝證嚴法師與基金會對防疫工作、弱勢照顧、防救災等公眾事務的協助,並就竹縣長照、偏鄉教學、青年人才培育、救災、環保等議題提出建議與交流。楊文科同時和證嚴法師分享竹縣防疫客家歌曲《一條心》,表達全民齊心抗疫,心存感激的大愛精神。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證嚴法師對新竹縣幫了很大忙,非常感激慈濟發揚大愛精神。尤其防疫工作,更感謝證嚴法師和慈濟基金會的協助,竹縣目前透過醫療院所施打第二劑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狀況很平順,中央和地方防疫一條心,新竹縣日前也特別製作客家歌曲《一條心》,象徵大家一條心做好抗疫工作,內心非常感激。 另外,縣府持續和民間配合,包括許多慈善公益團體的捐助,例如竹縣設有防疫基金,短時間內募集了一、二千萬金額,針對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十四天內過世者,一律發放十萬元協助。民間各團體也都密切合作,可說是全民齊心抗疫。 竹縣行政處指出,感謝慈濟基金會協助竹縣關懷據點、長者居家生活改善、新冠肺炎二萬五千劑快篩試劑、二座快篩站、竹東疫苗站志工支援、學童暑期生活箱三千一百八十七戶、偏鄉及關懷戶全新筆電與二手電腦卅七戶、防救災協助和災害收容訓練等。 隨竹北、新豐、湖口、新埔和關西人口的增長,縣府也提議未來可在竹北地區設有慈濟園區,讓環保、長照、社教等等公眾事務,能有更好的平台和場所合作。縣府也期待在年輕人才培育、救災、環保、長者健康促進等議題上,能和慈濟有更多實質合作和人員訓練交流。

Read More

龍岡清真寺新大樓啟用

圖中的龍岡清真寺左邊的新建大樓昨天啟用。(桃園市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設置接近半世紀的桃園市龍岡清真寺新大樓昨天落成啟用,成為桃園重要的文化地標,也是台灣伊斯蘭文化新亮點。 這座提供在地伊斯蘭教親集會禮拜使用的龍岡清真寺,創設於民國五十三年,經過眾多教親的捐獻,以及多次的擴建才有如今的規模;龍岡清真寺原本是當地滇緬及雲南回教移民的信仰中心。 但隨著新住民及外籍移工人數的增加,不少桃園外籍移工在開齋節等活動期間,前來龍岡清真寺聚會祝禱,龍岡米干節或雲南文化活動也讓許多來自偏遠地區的穆斯林們至龍岡地區活動,龍岡清真寺成為伊斯蘭教親的信仰中心。 桃園市長鄭文燦在昨天啟用儀式中表示,每個宗教文化背後,都有著仁慈、慈悲的心,希望帶給信眾最大的撫慰及支持,而伊斯蘭文化遍布亞洲地區,台灣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數雖然較少,但虔誠的心並無不同,尤其桃園開齋月活動期間,也讓人見證深刻的虔誠信仰文化。

Read More

逢甲老掌櫃批發聯盟南區首家總店開幕

逢甲老掌櫃批發聯盟南區首家總店兼三多門市開幕。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因應新冠疫情而成立的逢甲老掌櫃批發聯盟,南區首家總店兼三多門市15日開幕,現場提供適合家庭的小包裝,將餐廳飯店的各式美味料理直送每個家庭的餐桌,家庭主婦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快速加熱或簡單烹調,輕鬆解決一家人的三餐問題。 逢甲老掌櫃本業食品加工,將各類肉品或海鮮等原材料,透過專業主廚以各種不同料理方式,製作成醃漬或熟成食品,交給各大飯店餐廳業者使用。在今年五月疫情嚴峻時,各大餐廳飯店均無法營業,工廠供貨業績下滑八成以上,公司營運陷入危機,但危機也是轉機。 逢甲老掌櫃批發聯盟南區總經理陳建銘表示,由於政府鼓勵疫情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家庭主婦天天在家為變換菜色傷透腦筋,於是「懶人料理包」開始大行其道,逢甲老掌櫃的社群上,來自家庭的訂單突然爆量成長,公司也立即嗅到生機,結合各美食、百貨工廠的資源與全省在地業者成立批發聯盟,盡量滿足客戶端的多元需求,目前聯盟在全省北、中、南已擁有8家實體門市,提供現場取貨的服務。 他指出,逢甲老掌櫃運用虛實合一的概念,虛擬通路加上實體門市,讓消費者能隨時想買就買,不用像一般虛擬通路,訂完貨還要等待幾天才收到,或是只憑目錄沒有辦法看到實品,有被騙的風險,而且逢甲老掌櫃工廠有ISO認證及HACCP認證,讓消費者可以買的放心、吃得安心。 高雄三多門市開幕日,帛琉共和國駐台大使蔡佳儒也特地前來共襄盛舉,對現場料理的各式美食讚不絕口,對數百種美食百貨加價購一折起的好康優惠也直呼消費者賺到了。現場掃碼加入逢甲老掌櫃LINE社群,不但隨時掌握超低特價優惠訊息,還可以馬上享好禮,預購超划算的特價商品。

Read More

蓮花獅子會贈花蓮市、吉安鄉公所愛心傘認養蓮花池

蓮花獅子會致贈吉安鄉公所愛心傘。(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蓮花獅子會昨天捐贈花蓮市公所與吉安鄉公所個一百餘支多功能愛心傘,花蓮市長魏嘉賢、吉安鄉長游淑貞亦代表公所致贈感謝狀,感謝蓮花獅子會帶來實質關懷,讓洽公民眾在晴雨之際,都能感受到暖暖溫情。 除了愛心傘致贈儀式外,蓮花獅子會也熱心發起干城初音驛公園蓮花生態池認養活動。會長江寶華指出,花蓮是觀光大縣,吉安鄉更榮獲經典/山城小鎮殊榮,徐縣長與游鄉長都是蓮花獅子會的一份子,勤政愛民備受鄉親肯定,展現女性首長執政的細心與用心,同為蓮花獅友都感到與有榮焉。因此,知道吉安鄉公所有這麼好的建構計畫,很願意全力協助推展,共同提升公共設施優化品質。 一行人前往實地勘查,獅友們發現初音驛公園連接干城鐵道櫻花公園及干城車站,擁有超大腹地,整體環境相當具有發展潛力,因此也集思廣益未來擬將園內的三座蓮花池挹注創意活動,盼能活化發展。 吉安鄉公所表示,目前於現場執行今年度由觀光局補助五百萬元的經典小鎮景觀休憩設施及綠美化改善工程,進行初音驛公園綠美化景觀改造、廢棄干城車站主體公廁設施優化,重塑「能高越嶺道起點」打卡點,找回原有史蹟風貌。 鄉公所二年前於干城鐵道櫻花公園攜手百個單位及百位認養人共同種下二百餘棵櫻花;去年獲東富禪寺釋傳開師父傳授與執行綠美化功夫;今年再攜手蓮花獅子會維護蓮花生態池,未來結合吉安文創、在地農產,不僅夏日賞蓮、春日賞櫻,平日也有干城砌石生態、觀光巡禮等多元體驗活動,提供民眾最佳的觀光休閒好選擇。

Read More

大畫家周天黎的精彩專訪 — 藝術要為人類的最高文明奠基

*提問者:梁毅(《藝術市場》雜誌資深記者) *答問者:周天黎(當代中國最重要的藝術家與藝術思想家之一) 周天黎作品《過雨荷花滿院香》/周天黎提供 周天黎說「周天黎」 《藝術市場》提問:自從內地許多報刊發表你的繪畫作品和文章至今,周天黎的「形象」經由媒體呈現,多在畫家、文化學者、藝術思想家等幾種定位,請介紹一下「周天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周天黎問覆:不管媒體語言概念或是人們的猜想是怎樣的,其實,周天黎只是中國眾多畫家中的一位而已。東晉名士殷浩說得好:「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我當然先是一位清亮坦蕩的畫家,然後才談得上其他。 驅動我人生的三種激情:渴望藝術、追求知識、對人類的苦難抱有情不自禁的憐憫之心。藝術求索上,我正在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像樣一點的人文藝術家。「我若為草,必萋萋以搖綠」,與其他有精神嚮往的同道者們一樣,跋涉於艱難的藝術追求之路上,不管是高翔之上,還是深埋之下,我也常常會有心縈風聲,神馳雨聲,九曲衷腸回蕩,獨立蒼茫,萬千景色蕭蕭之感。 所有文化形態的根本指向是精神信仰,然而在信仰和執著求真意志的缺失,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氾濫,世態人情堪憂,現實利害影響無處不在的生存中,作為區別於本能動物的一個人,我除了相信昊天有德,天行有常,相信真善美,又還能相信什麼呢?這種信念,無法目測,但是,它像一盞心境裡的明燈,導引著我,認同高貴、理想、正義、博愛與悲憫。「善,包含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早年,當我面對混沌的社會現象而第一次讀到柏拉圖的這段話時,猶如沈悶黑暗中豁然出現的一道光,在我眼前劃過。使處在歷史發出詭譎冷笑、迷芒彷徨的我,有了信心的定力,人生於歲月推移中粹煉,豐厚著生命底蘊與藝術的容量。 哲學的理論是:每一個單獨的個人是點,眾多的個人組成了線面和體,也就是家庭、社會和國家。不可否認,漢語思想史從《詩經》始後,對人、對一個人的意義詮釋逐漸淡去,更多是風俗、時代和集體文化,以及那種來自歷史深處的憂慮。在拒絕接受新事物、新理論、封閉保守、且滯遲社會發展的封建統治思想體系中;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封建禮教和文化糟粕裡,許多美好純真、想自我超越、負荷自由精神的人,會在這樣的人間道場中被消失殆盡。 歷史是不斷解蔽祛魅、不斷豁然開朗的過程。驀然回首,歷代的畫家、儒生和百姓其實大都處於一種跪拜的勢態,反映出對人性認知的莫大缺陷。某種意義看,《清明上河圖》的社會學圖景和工藝品繪製性質要大於繪畫性的藝術抒情。我看重現代轉型中的個體價值,我一直認為,生命是從個體體現,特別是藝術家個體的生命沈思,對藝術的意義猶為重要於一些群體性敘事,更多的傑出繪畫作品也只能出自個人的自由創造。進一步而言,若無個體獨立的思想求索和自由的靈魂,就無法突破中國繪畫漸入因襲的蹇鈍之局,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更談不上能否產生真正的藝術大家、大師。其實,我講的這個道理、或是說藝術規律,只是在重複一個常識而已。 我多年前就說過,哲學意義告訴我們:「人為萬物的尺度」,人文主義通向社會正義的思想邏輯清晰而明確。人文主義是我藝術的核心價值和人生哲學枝頭的怒放之花。當代,在人文文化的詞句已被濫觴之際,一個藝術家把自己的藝術創作與人文相連,就必須在建構意義上清楚地對價值立場作出判斷,這是評介論證每一個藝術家成功於藝術鮮明的思想性、創新性、精神性和時代性的基本要素。我們所處的社會仍在大幅度地調整,小藝術迎合時代,大藝術引領時代,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及隨波逐流。大思想家和大藝術家往往誕生於時代的撞擊之中,「是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藝術是以生命為向度的一種文化形態,藝術要去支撐一個時代的人文精神,藝術要為人類的最高文明奠基!這也是當代中國藝術創作的哲學出路。 「現代生活就像一條激流把人們裹著往前沖,人變得不再沈思,而且害怕沈思,不再有內心生活,僅僅活在表像。」我把尼采的這段話作為格言抄錄下來,是為了時時警省自己在眾聲喧囂下要駐守精神的陣地,不要在不知不覺中精神墮落。評鑒世事,我明白生活本來由意見構成,而意見就是政治的這個現實道理。但是,誠如叔本華所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我總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需要從包羅萬象中抽離,站立於一個更為高聳的位置上,以深刻的感悟去描繪出現象表面之下、蘊涵著有生命意義的故事。藝術家還須有深厚的悲憫性情,如果藝術家具有了這種人性的光芒,它可以影響藝術家及其作品走向優秀與偉大。 中國歷史上曾被視為天書的《黃帝陰符經》講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生命是有靈性的一種非物質結構,存在的詩意,不在於物質文明的外觀,而在於生命本身的內省。人茫然於精神本身的高維性,就會拉低人的思辨格局,人心也往往會成為罪惡的淵藪,而人心的虛偽敗壞是最大的敗壞。 普希金在閱讀描述形形色色貪婪和腐敗的《死魂靈》後感歎道:「上帝就像我們俄羅斯一樣憂鬱!」藝術家在通曉世故時要守好自己的本心,縱然難免常常置身世間污濁、攘攘阡陌、顛簸劬勞,仍秉持發軔之初,風光霽月,內裡澄明。上帝創造的陽光、雨水、食物、愛與男女關係都是好的,但也有必要反思,如果人類不懂節制並放縱,這些祝福最終會引發人類的不可遏制的災難。 繪畫上,不以作品的過度世俗功利定位自己。對創作與現實的關係的理解,指向上往往會成為作品思想性確立的一種尺度。物化漫捲和思想的貧困合謀,缺失了對時代、對人類終極價值的關懷;缺失了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對個人品德的恪守、對家庭社會的承擔,所謂的藝術家又還剩下多少的意義呢?傑出藝術家和傑出的藝術作品是無法從輕浮和軟弱的精神結構中所產生。現在美術界想拿局促的精神和輕薄的靈魂,在上帝的當鋪裡作抵押換回現世實利的人不少,切莫浮華過後,徒留一地荒涼! 我要強調筆墨情趣僅僅只是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方面,可這不是繪畫藝術的根本要義所在。中國畫中筆墨固然重要,但更要格外重視畫作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思想層面的提昇和挖掘,因為只有上昇到思想和哲學層面,才能令藝術真正的偉大。停留在表面經驗是中國畫家群體的致命傷,而只知道「怎麼畫」(這只是繪畫藝術的皮相),卻不知道究竟「為什麼而畫」「畫的作用和人文意義該怎樣體現」(此乃繪畫藝術的骨相)等問題,純粹為了筆墨而筆墨,為了技巧而技巧,這樣的作品在思想史和藝術史研究上無太多價值可言。 審美活動是精神活動,不是物質生產,一個不甘平庸的畫家一定要堅持「寫我心畫」,絲絲入扣的命運安排中,時代的幸與不幸中,去感受生命與命運的激烈抗爭,敢有歌吟動地哀。疲憊時仍要叩擊出盪氣迴腸的孤獨呐喊,寵辱不驚,磕磕絆絆,篳路藍縷,不斷探索,努力去創造出一種獨一無二的「我只有是我」的藝術,為新的時代增加一種新的具有人文意義的藝術價值。同時以高尚的文化信仰去擁有高貴的藝術之魂,去直面一世的煙雨與波濤,頑強地展示出自己的藝術生命力。 傑出的藝術家要守得住創作生涯中的孤獨和寂寞,不遷就,不趨附,不被左右,敢於在風雨中獨行,敢於去打破群像的老套佈局和呆板的程式化,承與變,努力以自己的生命意志去創造出一種獨樹一格的生命意境。往往,有生命力的文化藝術,猶如無拘無束地開在大自然中的野花野草,向著太陽輕搖,向著太陽發笑;聽貫風的溫柔,聽貫風的怒號;開了落了,落了又開了。福樓拜說:「藝術廣大之極,足以佔據一個人。」時光的沈澱,雕琢出真正的自己。 歌德去世後,靈堂的門上方,用銀色的大字書寫著引自《赫爾曼與竇綠苔》的詩句: 死,它那令人震驚的面影, 對於智者並不是恐怖,對於善者並非是終。 死逼使智者認識生,教他如何行動, 死使善者堅強,在悲戚中懷有希望與將來的榮幸, 死使智者和善者永生。 誠如黑格爾所講:「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是的,英雄會遲暮,盛宴會散席,光芒會暗淡,星晨會隕落。生命是有限的,人人都將會死,所有身外之物都將隨肉身終結而終。但是,有些內在的東西永遠也不會消失,那就是偉大的藝術家給世間留下的那種大真、大善、大美的藝術精神。青史憑誰定是非?往往,一個藝術家的人生期望必須在疲倦的眼睛裡面才有渴慕的強度;夜晚來臨,萬籟俱靜時,也難免會產生絕望裡的迷茫和孤單中的悽楚;漫長屈曲的人生歷經中,對真善美追求的自信也會伴隨著彷徨的掙扎。但我始終相信:靈魂的本質是人的精神,人類靈魂的無限力量終將戰勝一切外在的暴力和內心的黑暗。而謳歌人類生命絢爛和精神永恆的藝術,可以讓人類乘上拯救之舟,馳向不是地獄終點卻是另一次開端的美麗彼岸。 有一次我在梵•高墓地憑弔時,我曾忽然聯想起上述歌德靈堂上的心靈祭文,我敏銳地感觸到它似乎在昭示一個道理:生命的結構是很複雜頑固的,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人的生命難以昇華;生與死,不僅僅是一個永恆的哲學主題,也是一個永恆的文化命題。任何一個藝術家想登上藝術峰巔而永恆不朽,在艱辛的藝術求索之路上都離不開對生與死的深沉思考和對藝術家天職的堅貞信守。否則,絞盡腦汁、皓首窮經,也畫不出特定時代的重要的藝術經典。 「筆耕者,肺腑宣洩也」 《藝術市場》提問:你的文章學識豐厚寬博,感情凝於筆鋒,引經據典間常有直覺斷語,用詞偏於古奧,形成獨特文風。請介紹一下閱讀經歷以及從事寫作的緣由和經歷? 周天黎回覆:由於我的成長期正好碰上十年「文革」,在那樣的社會生態環境下,我讀到的書並不多。但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基因,我從小除了愛好畫畫以外,還對古代銘文與考古學十分迷戀,像是被某種神秘的誘惑所吸引。故此,對古代的政治文化歷史演變也必須要有所瞭解。 在年少時,我就想方設法在考古學者和父輩們的指導下,陸陸續續讀了古代的一系列名著。《山海經》的自由人格風貌、以及《尚書》記載中殘留著的人文文化傳統等等組成的古代文化景觀;越過殷周之交、姬昌演易、周秦之變與二十四史的雲遮霧障,歷史的秘密和歷史的真相,就會極為駭人地顯露出來並且一次次重現。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憂心於國亡,寄情於山鬼,在孤寂的流放中吟唱出了《離騷》;漢末文化精英空前的勇氣和空前的犧牲精神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群星;從詩經、楚辭到漢賦,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和元曲都是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燦爛瑰寶,以其特有的魅力滋養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這是宋朝邵雍《梅花詩》的前兩句。詩句立意高遠,氣勢弘闊,讀來簡練,卻意味深遠。這一天問的背後,包含著千百年來古人對生命的探索。 曹雪芹的《紅樓夢》無疑是最具思想深度的作品之一;蒲松齡寒雀抱樹,秋蟲偎欄,在昏泠的孤燈下與魑魅魍魎共舞於聊齋,揭示和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邪惡勢力與世俗頑固;章太炎和他的學生魯迅那種在備受時局煎熬中形成的秉筆行俠、犀利老辣之文風,切中肯綮地表述著文化的春夏秋冬;陳寅恪晚年嘔心瀝血寫就的《柳如是別傳》,從歷史的雨蛀風蝕和王朝的幾番興亡中,慧眼獨具地看出了一個風塵女子的人文價值和歷史內涵,其深透一如之於人類處境的洞若觀火……這些中國歷史清晰可辨的文化燭火,給我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後來,在歐洲,在香港、臺灣又讀了不少文學藝術、思想哲學方面的著作。過去,在內地要讀到一些人文與思想性著作有些困難,這會造成知識結構與理性認識上的侷限,造成不少人上蒼賦予的才華不菲,而生活給出的跑道太短的局面。我想,在追求知識的海洋裡,讀書應該是無禁區的,思想應該自由地飛翔,學術可以有規範,思想卻不能被羈縛。現在畫家群體中閱讀這些書籍的人也是很多很平常的了,這是好事。 閱讀是成長的階梯。多多閱讀可以幫到你的思想求索,感而遂通,拓寬藝術思路。雖然時間溶解著生活,仍能保持精神靈明,擇善固執,築起心靈的諾亞方舟。即使雙腳在泥濘中跋涉,也可以支撐你的靈魂總是仰望著藍天,因為你能感受到知識和自由的力量。 記得雪萊說過:「不是心坎中流露出的詩通常不是真正的詩。」寫文章又何其不然。所謂筆耕者,肺腑宣洩也。關於寫文章的個人特性,我只是努力並盡可能真實地把自己所見、所思、所悟表達出來,而不是為了要寫出何種文章而寫文章。而且往往在非提筆不足以平和自己內心強烈的敘說欲望時,才動筆寫出文字。然後,把寫出的文字放一些時日,再拿出來看看立論和觀點是否明確,再理性分析分析是否有現實意義,再修改修飾後,才拿出去發表。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陳寅恪語)寫文章和作畫一樣,可以做不到一方硯田、萬點血噴;也不一定要志在河汾,壁立千仞,屈指叩擊出天問之音;甚至不必一定要有洞悉人性的筆鋒。但是不能無病呻吟,不可故作姿態、隨風偃仰,不苟同俗見,不能唯諾地去媚俗權貴,更不能喪失基本的良知與道德,為虎作倀。作者對人類的命運要作縱橫觀,努力地去捕捉時代的脈搏,並為之燃燒,發出光,敢於嘩嘩作響。斷崖啼鳥,悟道空蒙,也不要太在乎「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莊子•大宗師》有曰:「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我想只要為文者心地正,動機純,多多「反求諸己」,這樣堅持久而久之,在資訊爆炸,文滿為患的當代世界,慢慢自然會形成一種不同俗流的獨特文風。 我的「精神之王」 《藝術市場》提問:古今中外,文學藝術哲學諸方面先賢輩出,哪些人於你最為傾心? 周天黎問覆:真正的文化大師與思想巨人,必定會散發出在憂患歲月磨礪出的歷史智慧和人格光輝,對精神時空附之一代一代的豐富內涵。正是因為有這麼多閱盡世界悲歡和歷史滄桑的人物存在,人類才擁有壯麗的精神文明。如果沒有他們的龍吟虎嘯,整個人類歷史的星空會黯然失色。所以,敬重聖賢是人類自身救贖、靈性、德慧的現代憑籍,是高擎新世紀理想主義火炬中的曠達顒望。 是啊,日月星,天地人,你我他,總有一個時間的節點,能夠喚醒久遠的記憶和沉睡的感情,讓人們在歷史的座標裡,仰望崇高、砥礪精神。這對已經啟幕的第三個千年文明的中國,有著猶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僅我個人來說,古今中外傾心的人物真的很多,可以說厚厚疊疊。從近幾個世紀來說,中國的是王船山和顧炎武。外國的是伏爾泰和托爾斯泰。對我而言,他們是寥若星晨的精神之王,卻構成最高貴的絢麗多姿的審美激情。浮生行吟,砥礪心志,慎思之,篤行之,風風雨雨伴隨我的一生。 他們使我認識到:獸性與生命本能同在,獸性本能會發出瘋狂兇惡的呼嗥,只有精神信仰和道德可以馴化人類生命中的獸性。人性最黑暗、人性最光輝,有著天使及魔鬼的成份,抉擇的過程卻意味著精神的內在搏戰、靈肉或神魔兩極的煎熬。而且必須自作主宰,其意在此,其義亦在此。 王船山所言:「耳有聰,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聲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聰必曆於聲而始辨,明必擇於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豈驀然有聞,瞥然有見,心不待思,洞洞輝輝,如螢乍曜之得為生知哉?果爾,則天下之生知,無若禽獸。」王船山對我人文藝術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我曾佇立在湖南嶽麓書院王船山畫像前長久沉思;我認為顧炎武「學以經世致用」「明學術,正人心,撥亂世,以興太平之事」之論,應是作為知識份子藝術家自我勉勵的箴言。 伏爾泰打破了封建專制主義價值傳統,一生為思想和自由和平而戰,代表了當年歐洲整個啟蒙運動的思想,在世界範圍內啟迪了民眾的心智,並且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故我兩次去到巴黎先賢祠,與伏爾泰靈柩零距離接觸;托爾斯泰在俄國當時沈悶的政治生態和重重矛盾的社會現實中,身體力行地宣導超越階級衝突的人道主義,反對暴力與奴役,主張奉行合法的生活義務和合理的生命法則。這些,都是我的重要思想來源,也使我解頤之愉中常有「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的感受。 長河中行程崎嶇的歷史告訴我們,假如我們以十年百年為單位審視歷史,瓦釜雷鳴的心神俱傷、蒼生之危的心扉深痛、以仇恨為基礎的惡,都是無可免絕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他的老師閔可夫斯基創立的四維時空理論也提示我們,歷史在時間向度上,經常不是直線遞進的,文明不單單是伴隨著幸福、而同時也是伴隨著罪惡而進步著。不必畏懼歷史在行進中突然抽搐所帶來的那一陣負面刺痛,藝術家自身不可茫茫然、戚戚然的彷徨,昏昏然、蠢蠢然的晦氣,要敢於直視人生旅途中的傷痛,敢於成為醜與美的逆轉者和時代精神文明的催生者。 深思甄別,偽智邪智皆非智慧。偽智貌似智慧,其實愚蠢;邪智貌似聰明,其實邪惡。文化思想上,我是明確反對一些浮囂、狹隘民族主義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和做法。一個「必」字,道出這種以孤立、保守、排外和捶胸頓足、懼怕先進事物為特徵的夜郎式自大。大藝術家當然要有「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氣概。我們要警惕那種無賴式的專橫、街頭小流氓式的猖獗和極端語言暴力渲泄效應的瘋狂;我們決不能掉入那種偏執的、自我作賤又排他性崛起的精神泥淖。19世紀英語文學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喬治•艾略特說過:「常言說知識就是力量,殊不知愚昧也是力量。知識去慢慢建造,愚昧來頃刻毀滅。知識的力量在於真,在於謹慎,在於辨別,在於分開或然和必然;愚昧則是一個亂沖亂撞的瞎眼巨人,玩弄文明的基石於鼓掌,諮意而為,把歡樂之所埋葬於深淵。」 《禮記•中庸》有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長衫落拓與西裝革履中產生的智慧都是人類共同的智慧。我鼓勵年青人要耐心地去讀讀世界名著,它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培養一個人的人文素養,讓你心中有一種正確而優雅的為人處世觀。而且,它還凝聚了世 代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給人以深沈的思維空間。 人類現代文明是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先進思想引導落後思想,相互碰撞、學習、借鑒、交融,從而更快走向成熟,不但不應視作為現實功利,而要從哲學意義上認識到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人類文明的進步也不是對異族和器物層面的征服,而是追求人類彼此啟示、彼此欣賞、彼此關懷和世界大同、心靈自由與每個人的尊嚴。如果我們的民族主義能夠昇華成為人類共同追求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全球(國際)主義,那是比再造漢唐盛世更崇高、更偉大、更值得驕傲的偉大事業。 我一直認為,已經擁有了幾千年生命力的中國文化氣象流溢,剛強堅毅,靈秀俊朗,風度揮灑,自然倜儻。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告訴我們,沒有文化的高度自信與包容,就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和新時代的價值譜系。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成熟有賴於人民的成熟,豁達開放的和諧社會的成熟體現於文化精神層面上的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深入骨髓的平等觀念。 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 靈魂深處的法制意識。 無需提醒的人文意識。 理性思考的獨立精神。 「五四」精神並未過時 《藝術市場》提問:今年是「五四百年」,回顧自「美術革命」以來各種主義、流派等,你如何看待這一口號以及新文化運動的價值和局限? 周天黎回覆:這個題目有點大,狹義和廣義的討論可謂汗牛充棟,有全景透視,有瞬間描述,有理性分析,有感性復原,也不乏對中國文化歷史命運的洞察,看到歷史的桑榆之下凝聚了百年的沈重。 我如果再去說得更寬廣更深刻直白一些,甚至生死回視,空間霹靂,可能會超出刊物的發表尺度。歸納的來講,頭腦層面上的智力開發和內心層面上的審美導引則是歷史在人文層面上的動因。有感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未止步,所以,我認為對當代中國美術探索前行的戰略意義並不是僅僅體現在一些筆墨技巧和繪畫風格上,更關鍵在於思想視野上,在於體現為一種對社會、人生意義的理解和價值判斷上。 拿破崙對這個問題說得很在理:「世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秉要執本,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之所以偉大與不平凡,是因為有偉大的思想,而一個沒有偉大思想家的民族、一個喪失了哲學智慧能力的民族、一個不再分享思想的喜悅和感念的民族,可以說是一個不健壯的民族,如果思想死去了,這個民族會弱變成一位步履蹣跚的年老乞丐。 邏輯性的大膽懷疑是智慧的開端,由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是一個時代進步所必需的過程。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實證精神,構成了科學的思考方式的本質。儘管傑出的思想者,總會遭受到很多的偏見甚至不公正的待遇,但正是這些有思想的精英人物,才是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清醒者、反思者。人類社會演化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新舊觀念相互碰撞、相互交融、逐漸演進的過程,在這個實踐過程中產生與不斷完善的進步思想,可以催生一個民族的偉大與一個不平凡的時代。如果以此為邏輯立論來看「五四百年」中國文化的發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中國近代史上從林則徐「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開始,到洋務派改革學校制度,到推翻兩千年帝制的壯舉,就是一部受西方文明感召的歷程。心靈是生命自由的依據,西方文化通過「文藝復興」的精神運動,徹底否定了中世紀的精神專制,而當年的「五四」運動,在西方現代文明思潮的衝擊下,歷史性的開拓了中國國民的認知疆界,喚醒了沈睡已久的國民個性意識的覺醒,特別是對被元、明、清三個封建王朝血淋淋的殘害打斷雙膝、喪失了應有脊樑骨的知識分子,注入了新的元氣,促進了人的靈魂與精神的解放,從而形成一種打破近千年來封建精神枷鎖的進步思想。 儘管一個民族的人文精神要煥然一新,可能需要百多年的歲月、幾代的光陰。但是,現代文明與野蠻落後的纏鬥中,良知立命,淩波成賦,奇崛狷介,崢嶸頭角,「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更應為「五四」之精髓,回蕩於遠水蒼山,見證著文化啟蒙之於歷史,有著何等驚人的創造力! 當年陳獨秀與著名佛學家、現代美學家呂澂連袂提出「美術革命」命題,有其自身特定的歷史條件。其「革四王命」的呼籲和對傳統的反叛有其合理性,但作為激情革命活動家的陳獨秀從藝術服務於政治的思路,戰鬥檄文式地將其美術理論侷限在「必須用寫實主義」為唯一方向;更高層面上是「美術革命」運動(或稱思潮),沒有認清楚偉大的美只能由自由心靈創造的這個美學本質,同時取決於人們在美學上的感悟程度;沒有去深刻揭示頑固強大的封建專制主義文化得以存在的社會根源,在藝術進步觀、藝術多元論和對自由人格完善上來不及從思想理論上更多的啟蒙展開與更深入透徹的闡述,就在以救亡圖存為號召的各種激進潮流導向下,很快嬗變成「二元論」思維模式,甚至簡單地被一股革「中國畫」的革命浪潮所掩沒。 為此,1921年,以樂觀態度面對現代藝術到來的陳師曾,從中國繪畫內在規律認知出發,以白話、文言兩種文體發表《文人畫的價值》的重要文章,對如何看待中西兩大藝術思想體系的聯結問題,比較全面地表達了自己的藝術觀點,一直影響至今,留下一片有著晶瑩露珠的清馨芳草地。 除陳獨秀外,康有為、蔡元培、魯迅、胡適等人對中國美術都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承接古今之變,然步履維艱,任重道遠。創作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在世上留下自己包括精神和思想在內的痕跡。我認為衝突與震撼之中的文化更新不太可能完全離開傳統而獨立地完成,因此主張以新文化的澎湃之力掃蕩舊傳統之弊,並融於創造新文明的再生之源中完成新的價值重建。故相對而言,繪畫上,我比較接受康有為「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如仍守舊不變,則中國畫學應遂滅絕」、「合中西而成大家」的改良主張,希望自己能逸能厚,能墨能彩,葆有中國古風,俱當今畫品,抽象與具象之間,走出一條既有現代精神、又有民族傳統的藝術新路。 我要強調一點是,藝術一個時代接著一個時代的向前發展,來自於不斷地探索,而探索又來自於嬗變,把許多人認為是終點的地方,作為自己的起點。敞開胸懷承受外來藝術思潮的撞擊,深刻體驗現代環境中的個體視覺經驗,由變革進而開新,這是我們這一代中國畫家義不容辭的使命。 我們要寬容地理解每一代人都會有他們的歷史侷限。我從今天的人文視角與學術立場而言,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是復舊復古,不能顢頇地往回走,去迎合歷史墳墓裡的酸澀回音;我們可以哲思地往回看,往回看的目的,是為了從磅礴數千年的中國文化現象中,熔煉出有利於生命意義化、人格高貴化和情感優美化的精神原則,為現代轉型和創新性轉化倍增動力。 陀斯妥耶夫斯基說得好:「美將拯救世界。」我要忠告並寄希望中國美術界的青年朋友們:每一個新的時代總是期待著大靈魂的生命激情!不要為自己的藝術思想套上鐵銹的桎梏而不敢展翅,要明朗地面向星辰大海,衝破狹隘之氣、小家之氣、惡俗之氣和沒落之氣,渴驥奔泉的傾情縱橫!不以創造性為依歸而單純地繼承傳統文化遺產,是藝術創作的一大歧路! 我很認同這種觀點:「五四」精神在今天並沒有過時,我們應該在「五四」精神的照耀下審視、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也就是在民主和科學的引導下去汲取我們的文化資源。 中國文化命運一次次從驚濤駭浪之中渡過危機的嚴峻史實告訴我們,如果心靈之光熄滅,如果精神創新和對永恆真理的探索一旦中斷,文明也將頹然終結。眼光放長一些看,人類社會求新求變、求進步求發展的向前演進是不可遏制的。因此,文化與藝術也需要認識論上的不斷昇華。任何一個時代,文化的繁榮,藝術的輝煌,是無法從世故大於思想,利益甚於辨析中開風氣之先,從此建樹起來的。所以,特別對置身中國歷史語境的藝術家們來說,只有超越了生存之道的謀求,在有關存在的思考踐行體味中,才能真正接近與進入藝術大家、大師之列,才能在美術史上留下真實可喜的一頁。 另外,我要再一次指出,中國美術史上,歷代大家大師所創造提煉成熟的筆墨技法,既是一筆財富,但對不思進取的人來說卻是一種包袱。不斷抄襲拷貝下,眾多猴子式的模仿中,衍生出陳腐、低俗、虛假、僵死等等積蔽與頑症。一個真正傑出的藝術家,不會陷入思維堵障與精神板結,在自己的藝術實踐中,必定會有一種強大的叛逆精神。因為在藝術上,一個不叛逆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也無法展現其強大的原創力的。而缺乏原創力的人,只能成為畫匠、書匠及抄稿者、複製者。因此,以某種角度而論,在藝術上,叛逆的程度越高,原創力就越強。 藝術作品的收藏價值何在 《藝術市場》提問:在2006年臺灣新生報《藝術名家》中,你曾對當時藝術市場的黑幕提出警告,時隔十多來年,你對近年內地藝術市場的發展有何看法? 周天黎問覆:藝術品收藏被稱為「特殊的有價證券」。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浪潮,全球拍賣與收藏進入鼎盛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基礎,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內地的藝術品市場伴隨著經濟大潮,呈現出一派繁榮面貌,勢將成為繼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之後的第三大投資領域。 由於通貨膨脹危機存在,為避免紙幣貶值帶來的財產損失,高端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的一個種類,得到了高淨值投資者的普遍認可,真正有人文價值的藝術精品更倍受推崇。政府也已經陸續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來完善藝術品市場的交易與藝術品交易機構的運營。中國在近30多年發展時間中能獲得如此成就已實屬不易。 然而,正因為是一項新興產業,誘發社會上一些人性被扭曲但又頭腦聰明的人,加上一些資本價值的增殖方式,伴隨著其原始貪婪性與殘酷性;加上某些急於撈名撈錢的體制內腐敗官員,小市儈式的私欲和物欲至上的絕對利己主義的衝動,鑽營法規漏洞,製造出一個個「龐氏騙局」。 比邪惡更傷人的是道貌岸然的偽善行為,專業知識與權貴權力結合的舞弊比任何舞弊來得更惡更難以防範,官本位的書畫淘金市場退潮後,留下了一片狼藉礫石。沒有了蓬萊文章建安骨,沒有了精神上和美學上的追求,市儈庸人哲學更為氾濫。而社會精英的平庸更讓人警惕:一個人如果與智慧、良知隔膜,勢必會以惡為善,不但耽誤了自己的人生,還誘惑出別人心中的惡。可悲的有的美術官員丟掉初心,利令智昏,不學無術,猥瑣庸常,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成為失魂落魄的行屍走肉,有的爭先進了牢房,令人唏噓。古老的《十誡》,被視為上帝賜予給人類的十大行為的終極原則,審視著人性的幽暗,警告人們底線原則不可破!舉頭三尺有神明,信否?祈禱他們的心靈能得到高貴文化精神的救贖。 真正好的藝術作品,只有從藝術史角度看它所具有的語言創造性、內蘊的思想性,才是判斷今天藝術作品的收藏價值。但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偽造贗品、虛假鑒定、聯手做局、權力尋租、公器私用、借藝生財、行賄受賄等不法行為時有發生。有時,也可看到藝術品的價格由極少數炒家操控,「黑槌」亂出。這是極不正常的,甚至有些荒謬。而且藝術家的智慧財產權和收藏者的合法權益也得不到維護。 為此,薰蕕冰炭,當年我在為臺灣《新生報》寫藝術主持人語時,揭露批判這些醜惡現象,並提醒海內外藝術品收藏家們,要警惕注意價值空虛嚴重的各種花招與陷阱,在國內外引發了較大的社會反響,也因此捅了馬蜂窩,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有的打上門來,到我的畫展來搗亂;有的把可憐的一點文才都發揮在寫誣陷信上;有的居然還打著「愛國主義」旗號在網上出言恐嚇威脅,但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已一笑而過。 由於中國正處在文化轉型期,對藝術品的喜愛和價位認可又具有相當程度的主觀色彩。再者,舊的審美尺度和欣賞習慣正在演變,而新的尚未被社會所公認,對藝術的欣賞與接受已經不能完全靠傳統美學所推崇的視覺、知覺來完成。加上意識形態的不同和各種社會原因的侷限,中國藝術家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價格的評估系統並沒有真正成熟。 但這事急不來,需要時間,需要藝術品市場專業人士和民間畫廊、拍賣行、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專業媒體、學術討論等「社會文化生態」的逐步提昇,也需要國際良性藝術資本的關注和參與,才會逐漸明是非、定猶豫,產生比較合理的社會存在模式和市場模式,並且隨著民族的興盛和不斷壯大,最終迎來優秀文化價值的凱旋。 (專訪內容原刊周天黎美術館網站 zhoutianli.com,本報有刪節。)

Read More

農委會頒發第15屆農金獎 肯定農漁會在地貢獻

農委會頒發第15屆農金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六)與特優獎單位合照。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今(15)日舉行「第15屆農金獎」頒獎典禮,共計頒發營運卓越獎等10個獎項,陳吉仲主任委員在頒獎致詞時表示,本屆農金獎獲選特優獎、優等獎及甲等獎的72家農漁會,在業務營運及協助推動農業保險方面均有相當優良的表現,希望更多農漁會見賢思齊,提升農業金融體系的整體競爭力,並協助政府推動重要農業政策。 農委會指出,在農業金融體系齊心努力下,我國農漁會全體信用部營運規模與獲利提升、放款品質改善,風險承擔能力亦增強。農金獎是農業金融體系最高榮譽獎,為農業金融界年度盛事,本屆共有311家農漁會報名參選營運卓越獎等10個獎項,報名件數達591件,獲獎農漁會不論在業務營運、配合農業政策及落實社會責任等方面,均有相當優良表現。 順應科技化、數位化發展趨勢,今年新設數位金融推廣獎,主要係為鼓勵農漁會運用各項金融科技服務,提升金融競爭力,其中獲得特優獎之「汐止區農會」,致力耕耘在地商圈,鼓勵攤商申辦金融帳戶以數位收款,致力推展舊客戶及新客源使用行動支付,讓數位金融得以串聯生活圈,數位與實體整合雙軌並行,發揮農會的通路價值。 農金獎特優獎成果展示。 獲得漁會金融服務獎特優獎之「蘇澳區漁會」,積極協助漁民順利取得貸款資金,持續研發水產品加工,強化產品行銷。另致力南方澳漁港經營管理、漁業推廣及號召民眾海洋淨灘,共同守護海洋環境,維持漁業穩固經營基礎,提高漁民收益。 農委會自106年起擴大辦理農業保險,截至今(110)年9月底止,已開發銷售計25 種品項,38張保單,累計總投保件數 8.7萬件、總投保金額290億元、總投保面積13 萬公頃,覆蓋率由0.93%提升至9.6%,110年5月豬隻死亡保險強制納保後,更提高至24.8%,投保成效逐年成長,並持續開發保險品項,規劃111年1月一期作推出水稻收入保險,基本險全面納保,擴大保險保障範圍。為鼓勵農漁會參與推動農業保險業務,頒發「農業保險貢獻獎」,表揚對於穩定農民收益、帶動農漁村發展有功之農漁會。

Read More

台南一中百年校慶系列活動正式開跑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一中校長廖財固、中華民國台南一中校友總會理事長吳榮彬、家長會長施懿修等人,十五日上午一起為名書法家、也是南一中校友方朝宗揮毫書寫的校訓、校歌揭牌,另由校友黃郁生教授創作的馬賽克藝術牆「竹圍成蔭」也同日揭幕,宣告南一中百年校慶系列活動正式開跑。 台南一中馬賽克藝術牆「竹圍成蔭」揭幕。(記者施春瑛攝) 書法家方朝宗為母校南一中揮毫書寫了校歌及校訓「誠慧健毅美」,並表框掛在校長室內。南一中表示,「誠慧健毅美」是台南一中百年來的教育特色,甫獲威爾許化學獎的南一中校友翁啟惠就曾在專訪中提到,南一中重視全方位人才培育,這對他的影響很大。 書法家方朝宗(左四)為母校南一中揮毫書寫校訓及校歌。(記者施春瑛攝) 南一中校歌則期許學子效法「台灣孔子」沈光文及「開台聖王」鄭成功的精神。抗SARS英雄李明亮曾提到,二00三年SARS疫情爆發時,行政院長力邀他出馬擔任抗SARS總指揮,他只沉默了五秒鐘就點頭答應,因為校歌裡「愛吾國,愛吾民,台南一中無負鄭成功」的信念,激勵他要勇於承擔。 昨天台南一中同時也為長七公尺、寬三公尺的巨幅馬賽克藝術牆「竹圍成蔭」揭幕。這面裝置於綜合教育大樓西側牆面的藝術牆是由校友總會理事長吳榮彬捐贈,由校友黃郁生教授創作,將校園景觀解構重組成全新畫面,十分吸睛,成為南一中校園中新的藝術地景。 台南一中表示,百年校慶系列活動包括「藝傳百年」歷任美術老師作品聯展、竹園岡文物特展、千人排字大動員、校友管樂團百年築緣音樂會、百年校慶特刊、紀錄片發表會、主題曲發表音樂會等將陸續登場,為明年四月十六日舉辦的「百年校慶慶祝大會」熱身。

Read More

南科小吃部迎復業 交代小姐準時上班

記者林相如/台南報導 小吃部停業超過半年後,將於十六日復業,業者十五日下午已開始開門進行內部環境整理工作並備貨,除有業者將包廂內的沙發搬到店外曬太陽外,更有業者清洗整理廚具,甚至通知酒商前來進貨,一副忙碌景象,做好迎客的準備。 小吃部為了復業開始忙著整理環境與進貨。(記者林相如攝) 南科周遭因工程多,工人也多,小吃部生意也相當興隆,每到下午過後,小吃部外總能聽到歌聲與喝酒的歡笑聲,但今年中旬因疫情影響,小吃部歇業,業者雖然苦不堪言,卻也無可奈何,小吃部已經靜悄悄半年了,讓不少工人有些不習慣。 小吃部為了復業開始忙著整理環境與進貨。(記者林相如攝) 如今疫情趨緩,小吃部將於十六日復業,業者十五日下午也開始忙著復業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店內環境的整理,廚房進貨與菸酒的進貨等,更有業者忙著聯絡店內的小姐,交代要準時上班,也有業者聯繫常客,邀請十六日前來捧場,希望一開業就贏來欣欣向榮的景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