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賢
現在的物價通貨膨脹壓力已讓小市民有感。(中央社,資料照)
回顧二0二一年台灣的出口與投資大幅上升,經濟成長率預估可達百分之六點0九,是近十年來的新高。造成出口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疫情稍緩下全球經濟快速復甦,帶動台灣產業出口快速增長;二是遠距經濟及汽車市場回溫,帶動了電子通訊等軟硬體產業暢旺,而電子產業出口占台灣出口一半以上,表現突出;第三,台積電掌握了半導體的全球龍頭地位,帶動了台灣相關產業鏈一併成長。
多數民眾 對經濟成長仍無感
但是,去年突出的經濟成長率,並不代表今年就能平順一路長紅。新的一年,台灣經濟至少面臨了五大挑戰:
第一、經濟的亮點過度集中在高科技,小商家、民間消費依舊低迷不振,而中小企業占全部就業人口達九成,多數民眾對經濟成長仍然無感;第二、變種病毒仍持續肆虐全球,在疫情無法完全控制情況下,國內外的消費力難以發揮,非科技界的普羅大眾生活困境只會雪上加霜。
第三、台積電在內的電子產業快速成長,除了前進美國、日本的投資外,也要在高雄、中科投資擴廠,但國內電力需求也將大幅成長,預計明、後年對台灣的供電能力將是重大挑戰。第四、現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已讓小市民有感,台灣長年壓低物價,藉以維持薪資不調漲的困境,如今,萬物齊漲之勢,人民貧富差落恐愈拉愈大。
第五、美陸貿易戰持續,國際產業有重組及斷鏈的衝突,勢必對台灣相關產業帶來衝擊。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但是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無法處理好地緣政治經濟環境,使得台灣持續站在美陸對抗的風頭浪尖,產業風險大增。
社會焦躁不安 潛藏危險因子
另外,從台灣內政觀察,首先是二0二二年的縣市長選舉,看似地方選舉,但處於當下變動的時代,且涵蓋面大,選舉的結果對各政黨而言,甚至牽動到二0二四的大選部署,而換屆接班往往又會帶給政局動盪不安。民進黨選對會已在選前一年啟動因應,就可以看出面對今年選舉的審慎態度。
其次,台灣在疫情籠罩、兩岸關係緊繃、藍綠惡鬥之下,社會經濟結構又往M型化走,特別是家戶的經濟落差愈形明顯。社會焦躁、不安,已潛藏了許多危險因子,例如,街頭鬥毆等暴力犯罪頻傳、弒親案影響社會人心,詐騙依舊猖獗,社會安全的諸多未爆彈能否適時拆解?也是台灣社會能否平順走到年底縣市長選舉的觀察重點。
從全球視角看新的一年,國際社會也面臨了四大危機:其一,疫情還不知何時結束,變種病毒卻來勢洶洶。富國疫苗要打到第四劑,窮國卻還苦無疫苗可打。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提醒,地球村概念下,面臨窮國的疫苗缺口與病毒持續變種,富國打再多的疫苗,還是無法獨善其身。譚德塞呼籲各國不要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囤積疫苗」等行為,但現實的發展並不一定如譚德塞所願。
拜登拉攏西方國家加入「圍中」行列。(路透,資料照)
美國將升息 恐影響疫後復甦
其二,通膨是全球性的,新的一年極可能還會持續下去。美國聯準會(Fed)先是採取了無限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又已經大幅縮減量化寬鬆(QE)購債規模,預期最快可能在今年的第二季就開始調升利率,但也會連帶壓抑投資,進而影響疫後產業復甦的動能。台幣跟著美元走,是否跟著美元升息及減少貨幣供給,值得觀察。
其三,氣候變遷為全球帶來的影響,除了危及人類生存環境,也會衝擊產業經濟。世界各國推動減碳政策,紛紛開始實行碳稅、碳交易,但也產生極大爭議,而且也將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台灣如何兼顧產業競爭力與能源轉型,有無務實可行的淨零排放路徑圖?也必須持續觀察。
其四,從美陸對抗到東西方衝突。美掀起對陸貿易戰,在川普主政時期是美國自己單打獨鬥。但拜登政府上台後改弦易轍,透過七大工業國高峰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日印澳四方會談等,拉攏西方國家加入「圍中」戰略,國際產業鏈因此跟著出現重組與斷鏈的危機。後續,台灣長期透過大陸生產、銷往美國的三角貿易要如何進行?台積電如何在美陸兩強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台灣又該如何協助?
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各國不要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囤積疫苗」等行為。(路透,資料照)
中共立場強硬 台灣面臨選擇
再把焦點回到兩岸關係走勢。值得注意的中國大陸領導人與對台機構的幾次重要政策談話:去年三月習近平視察福建時,提到兩岸融合發展、心靈契合;去年七月一日在中共百年黨慶中強調要「粉碎台獨圖謀」;十月九日「紀念辛亥革命一一0週年大會」上,凸顯兩岸都尊崇孫中山,而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的遺志,以及兩岸必須統一。
去年十一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文中,強調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十一月十六的「習拜會」中,習近平強調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原因是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他警告,大陸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另外,大陸國台辦一方面有副主任劉軍川去年十月提及兩岸統一後,「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則是公布了台獨名單。大陸對台「反獨促統」的政策與立場已相當明確,台灣要如何確保台海和平?或站上美國抗陸的風頭浪尖?今年的縣市長選舉是重要觀察指標,並將影響兩年後大選的因應與部署。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