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莉
2022/3/1(二)
時光的流域,將我置換成校園裡的某種古典。退休的日子,如卡繆所言:「每天世界在永遠常新的光裡重新來過。」有點人生初始的味道。
到出版社看打樣。四個人校對過這八萬字,我也校了四次。小咪以新鮮的眼睛挑出二個打錯的字,不免懷疑有些字似乎有隱身術。美編注意空行空格等細節,我在意圖片顏色的準確度。一本書的完成真是集眾人之力啊!
2022/3/2(三)
我對美好退休時光的註解是可以整天看書。讀包子逸的《小吃碗上外太空》,她從清輝窯的古早生意碗寫到仍使用此碗的華陰街「蔡記岡山羊肉」,遂好奇一探。
老闆娘說月底退休結束營業,霎時,入口的麵線和羊肉湯多了一味吃驚。書上寫她當年頂下店面,前任老闆僅示範一回合就過世了,怎麼我才第一次來就要歇業?想起高一新生說:「怎麼才認識妳就要退休?」原來是這種感覺。
開學日,高二美術班Line來:「莉莉,我們想妳了!」 緣份有短有長,剛剛好的想念就是幸福了。
2022/3/4(五)
路過101,順道走進Jo Malone,敗了一週菜錢。小咪說:「罪惡感了吧?」「沒有。妳沒聽過『破產上天堂』嗎?」要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為了花完餘款還得投胎一次,那豈不是太麻煩?
2022/3/5(六)
一個人的旅行,有一種出征的心情。出門前宣布:「我要搭高鐵了!」,喬治說:「跑去就好了啊!不是要跑馬拉松?幹嘛浪費車錢。」
高鐵上,讀王安憶的《長恨歌》,開頭:「站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當水墨老師這二十多年,視為補白的通勤閱讀也似一種皴法,那是寫作的基底,一如水墨畫的皴擦是構成巨石的重要支撐。
2022/3/6(日)
清晨,與跑伴至古都馬拉松報到。10公里跑者身穿酒紅色上衣起跑,擠擠挨挨,如一鍋待煮紅豆。前方男孩一路平舉手臂於身旁女孩背後,護衛她不被踫撞,這是跑步的浪漫。
食物是台南這座古老城市的基調,沿途,呼吸的節奏佐以店家飄出的滷肉香煎蛋香和羊肉湯,空氣的味道迥異於在京都鴨川、東京皇居和美國大峽谷的路跑。
路跑也要等紅燈?在路口被交警擋下,雖影響成績秒數,再次起跑卻有種一馬當先的錯覺。
7公里了!健康路三段荒涼又筆直,此段必需折返跑。遠望對向跑者,越發覺得這段路漫長得使人絕望,不覺栽入跑者的撞牆期。問跑伴:「妳知不知道村上春樹想在他的墓誌銘寫什麼?」「作家也是跑者,至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說完,遠方補給站的特色美食正向我們招手。
海鮮粥滷味雞胗,且吃且走,這樣的路跑有一種野餐的性質。漫步的跑者看起來像是一團軟爛的紅豆泥,牽著白狗的工作人員忍不住高舉大聲公喊:「加油!跑起來!不要輸給小白……」
終點線前眾人揮汗衝刺,如一鍋沸騰的紅豆湯。解下鞋帶的晶片卡,列印成績竟超越一半的人。領了完賽獎牌,因疫情而延後二年的古都馬,終於不再是我夢想清單的遺憾。
2022/3/7(一)
小咪疑惑地問:「媽,妳怎麼會五十幾歲才開始記帳?」退休雖財務自由,花薪水和花退休金是二種心情,無法預知生活會有多少幅度的微調。手機下載money+,每天晚上還會提醒記帳。小咪抽查後批了八字:「記得很好,學得很快。」
2022/3/9(三)
為了重拾佛朗明哥舞,決心修繕手臂的老毛病。以為白天去針灸可避開上班族,不料,所有老人都早起。
醫生隔衣入針,人衣一體,簡直成了人肉針插,又像布告欄的軟木墊。點燃針尾的艾草球時,有點憂懼,又有點自焚的壯烈。醫生冷不防補一針,我瞬間反射「啊!」候診室的老人全抬頭,那眼神帶著慈悲與懂得。痛左邊卻針右邊,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即已記載此對應道理,儼然一部人體相對論。
2022/3/10(四)
出版社問我想不想到印刷廠看試印,腦海立刻浮現電影《波特小姐》中,彼得兔的作者Beatrix Potter在印刷機旁檢視油墨的畫面,不覺雙眼發亮。
印刷廠挑高的廠房,充滿機器運作聲和油墨的氣味。新書封面選了銅西卡,內頁用日本雪柔紙,老闆微調色彩冷暖後請我校色。四月,《浮生畫記》就問世了。
2022/3/13(日)
台南的早晨,運河散策之必要。我喜歡沿河走到「烏邦圖書店」在露台大樹下閱讀。這季節,苦楝罩滿一簇簇小花,灰而溫柔。流過古都的河,流動著花香,無聲洩露城市的內在紋理,像是河風薰染花氣寫好的一首抒情詩。
開回台北,一路不盡的橙紅木棉花,烈烈轟轟,不時混雜一道鉻黃色的黃花風鈴木和貌似團團粉櫻的紅花風鈴木,那是春神在人間畫布的即興彩繪。
2022/3/15(二)
天空藍得很肯定,好天氣就想到「紀州庵」。買書,送一個台北文學季的御守,二面各繡著「日常運轉」和「歲月靜好」,如在京都。回程,照例吃一碗同安街麻辣臭豆腐,台北春日,歲月靜好。
2022/3/16(三)
抬出100號畫布進行細部修飾,像是增添食材色香味的最後一道步驟。無論寫作或畫畫自己都是第一個觀眾,嚴格的錘煉無盡的打磨是創作者的日常,就像李維史陀所說的:「我對技藝情有獨鍾。」
2022/3/17(四)
學生時代常跑博愛路相機街,卻從未到一街之隔的撫臺街(延平南路)。「京町8號」老屋咖啡店的深赭色木格門,正對古蹟北門郵局,後門直通撫臺街洋樓,恍如置身京町家。牆上日治時代地圖標示,此區為京町。
店外,暗紅色的北門兀立車陣,城門老朽,漂流木也似。自門下穿過,有種異樣的感覺,這門像是一個有樹洞體質的人,吸收廢氣與噪音,守著過於喧囂的孤獨,日日夜夜。
2022/3/18(五)
貨運送書來,看到封面那一瞬間忍不住說:「好美!」(自己說實在有點不好意思)這本書的完成是很多人善意的促成,心中充滿感謝。
到郵局寄書,窗口人員推薦以悠遊卡扣款24小時開放的「i郵箱」,並熱心操作示範。原本怕麻煩,心裡警鐘敲醒我要跟上e化,才不會變成掉隊老人。
2022/3/25(五)
小咪返台在家工作,終究必須回美國上班。疫情於我,苦樂交集。知道沒有永遠停泊港灣的船,心情如亨利·詹姆斯所說:「生命中總也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候」。想起在我年輕的飛翔裡,我媽始終給我無盡無邊的天空,突然便懂了,對於遠行的小孩,媽媽需要做的只有祝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