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陳惠萱表示,腸漏症作祟容易引發慢性疲勞症候群。(記者黃俊昇翻攝)
合併肌肉關節痛或腸胃不適 引發慢性疲勞症候群 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及運動改善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43歲陳先生常常容易感到疲倦,怎麼睡都睡不飽,並出現肌肉或關節痛、腸胃不適、焦慮等症狀,但健康檢查結果都正常。透過功能醫學檢查,發現是因腸漏症而引起慢性疲勞症候群,經整合營養師和個管師團隊,給予口服及靜脈營養注射,並搭配飲食調整、運動等,2個月後症狀已改善。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指出,腸漏症是因為飲食、感染、藥物、壓力、腸道壞菌過多、生活習慣不良等,引起發炎使腸道細胞嗟增大,而使腸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讓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食物或毒素等「漏」進血液和淋巴液中,造成免疫失衡與混亂,引發過敏、自體免疫疾病、代謝性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等健康狀況。
陳惠萱表示,問診評估後,一般會先排除是否為貧血、感染、肝腎功能異常、免疫疾病、甲狀腺異常或其它內分泌異常等引起疲倦的現象,另外,病患有明顯的腸胃道及關節疼痛的症狀,進一步安排相關功能醫學檢測,發現病患有腸漏症和微量營養素缺乏,引起慢性疲勞症候群。
在知曉病因後,陳惠萱及營養師和個管師團隊,第1步是找出引發敏感的食物,發現患者對麩質有明顯的反應,飲食上建議避開麵粉類製品及發炎物質;再來針對腸胃道做修復跟保養,例如消化酵素、益生菌、腸粘膜修復胺基酸及抗發炎營養素等。同時給予靜脈營養注射,並配合情緒、睡眠跟壓力調適,2個月後症狀好了9成以上。
陳惠萱提醒,若有長期疲倦、不明疼痛等,但健康檢查找不出異常,建議可以進一步做功能醫學檢測,找出體內失衡病因,給予個人化的治療建議及生活型態介入,幫助矯正失衡、改善身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