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團體籲解決遊蕩犬問題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每年八月的第三個週六為國際流浪動物日。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二十日指出,流浪動物並非野生動物滅絕的主因,籲政府應以村里長為核心,公私協力解決流浪狗問題。同時為遊蕩犬發聲,勿讓遊蕩犬成為野生動物滅絕的代罪羔羊。 動督盟指出,國際間研究野生動物瀕危的報告,提到野生動物瀕危的主因都為棲地破壞及盜獵,而台灣野生動物瀕危最大主因也是棲地破壞,元凶當然是人類。從整體數據來看,犬隻攻擊數比例雖低,但也並非不需重視,動保團體希望犬隻都應回歸家庭。然而,根據農委會公布的一0九年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結果,全國遊蕩犬數仍不減反增。 動督盟表示,為了以人道精神從源頭解決流浪狗問題,政府推動遊蕩犬族群管理政策,但如何整合、精進及優化,結合社造理念,讓村里長願意積極參與動保行政事務?才是政策成功重要利器。 動督盟呼籲,包含遊蕩犬處理要結合村里長、社區動保志工、公部門與動保團體,社區定點乾淨餵食,搭配TNVR是過渡時期必要手段,凶猛移除勢必要人道手段以及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生態敏感區應該優先處理,在策略、計畫與資源上整合,才能短期看到具體效果。

Read More

公聽會喊卡 蘇:民主成熟運作過程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公聽會引起爭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二十日表示,研擬法案辦公聽會,讓各界表示意見,實務面有待進一步精緻化,可好好溝通,這是民主成熟運作的過程。 NCC舉行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公聽會引起爭議,政院官員表示,數位中介法原是為了避免違法內容在數位平台等擴散,但各界疑慮仍深,需多方溝通,蘇貞昌定調修法先踩煞車。 外界質疑數位中介法是沒收言論自由。蘇貞昌昨天表示,任何的立法過程,從研擬到送至立法院,都必須要有相關當事人、業者以及各界的意見請教、傾聽,而相關部會在研擬法案的時候,就辦公聽會,來讓利害關係人、業者以及各界表示意見,這中間本來就會有利害的不同,見仁見智。 蘇貞昌說,如果在實務面、技術面還有待更進一步精緻化,或意見有待溝通,本來就可以好好地再來進行,這是民主成熟運作的過程,也尊重各部會的運作,也請各界繼續指教。

Read More

6都教育施政滿意度 新北最高

教育的特色滿意度最高 除北市外 21縣市超過7成 教育的品質最差 9縣市未達70%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二十日公布「二0二二各縣市教育施政滿意度」民調結果,六都中以新北市滿意度最高,非六都則是屏東縣居首。整體而言民眾最滿意教育特色,但不滿意教育資源。 黃昆輝教育基金會昨天舉行「二0二二各縣市教育施政滿意度調查」記者會,就該縣市首長對教育的重視情況及縣市四項教育施政指標,包括「教育的資源」、「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品質」、「教育的特色」,進行滿意度調查。 調查顯示,六都的教育施政滿意度,新北市百分七十五點四、桃園市七十二點八、台南市七十一點二較高,高雄市為六十六點六、台中市六十點二、台北市五十二點六。非六都縣市,滿意度最高的是屏東縣百分七十六點五、花蓮縣七十四點三、嘉義市七十三點四。 教育施政四項指標中,民眾滿意度最高的是「教育的特色」,除台北市外,其餘二十一縣市都超過七成。滿意度最差的則是「教育的品質」,有九縣市未達百分之七十,民眾最不滿的是校舍建築安全與設備,以及重視家長參與等二方面。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民選首長大都重視造橋、鋪路等「民眾看得見」的施政,但教育政策不易被看到,部分縣市不願實質增加教師員額,而以兼任代理、代課教師節省經費。 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指出,各縣市因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不同,民眾對教育的期望也不同;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吳清山分析,有部分縣市首長要競選連任,但教育施政滿意度卻降低,應該花更多心力在教育上,才能顯現對教育的重視。

Read More

吳釗燮:該譴責詐團 盡力救人

網紅控訴杜拜辦事處拒發臨時護照給受困的台人,外交部一開始反駁後又感謝。行政院長蘇貞昌二十日表示,做法如果還有未精進之處或意見有不同之處,大家都可以盡力溝通,行政院感謝各方盡力來幫忙。(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王超群、陳金龍∕綜合報導 網紅協助在杜拜受騙的國人返台,並指控外交部駐杜拜辦事處處理態度消極。外交部長吳釗燮二十日回應,強調該譴責的對象是詐騙集團,若國人在海外受害尋求外館急難救助,駐外人員須遵守當地法令及相關規範。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也表示,做法如果還有未精進之處或意見有不同之處,大家都可以盡力溝通,行政院誠摯地感謝各方盡力來幫忙。 吳釗燮表示,以此案為例,受害國人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提出申請,並於今年元月初順利回國,駐外人員已經盡力,不應該為難第一線基層人員。詐騙集團讓國人受害,必須譴責的是詐騙集團,不論是在大陸或是台灣,這些違法行為都要加以譴責。 吳釗燮表示,行政院已成立專案小組、外交部也全力協助,並要求泰國、越南等外館都要成立專案小組盡力協助,或是要求其他國家與台灣保持合作。 對於大陸國台辦提到,海外台胞如遇困難,可聯繫大陸駐外使館尋求協助。吳釗燮對此強調,柬埔寨跨國人蛇詐騙,是大陸一帶一路政策的遺毒;大陸的詐騙集團害台灣民眾受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台辦的說法值得台灣民眾進一步共同商榷。 吳釗燮指出,針對目前在柬埔寨失聯或者是在當地受害的台灣民眾,警政單位都有掌握並努力協助,也會透過跨國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協助受害台灣民眾早日歸國。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監管網路平台 維護言論自由是重中之重

褚瑞婷 NCC舉行《數位中介服務法》公開說明會,與會者認為有些條文頗具爭議。(中央社) NCC在六月底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引發各界爭議。然而,如何將「數位治理」的概念加入現行通傳法制規章,NCC也經過很多年的政策研議跟法規翻修,而最終是參考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SA),加入「對中介服務業者問責」的概念。但是,NCC提出的草案卻讓社會輿論非常擔心,因為草案條文除了對業者問責,更多篇幅都在強調內容管制,可能還賦予行政機關跟第三方機構「過度管制網路言論」的權力。 首先,草案第三十二條規定:「線上平台服務者的有效使用者數量達到二百三十萬人,主管機關得公告為『指定』線上平台服務者。」這項條文是依據歐盟DSA有效使用者十分之一的基準來認定,或許對於跨境超大型業者來說是參考指標;但是十分之一的標準在台灣是否適當?從經濟規模跟法遵成本來看,是否會對台灣的中小型業者造成負擔?顯見中介法雖援引歐盟草案,卻未能體察台灣本土的產業需求。 其次,談到國際法規趨勢的部分,可以參考的除了歐盟,還有美國。面對許多大型線上內容服務平台所衍生出的負面問題,美國深受其害,包括假新聞及假訊息的操作都被懷疑對美國總統大選產生影響。因此,為了因應線上內容服務平台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美國也曾經考慮「讓業者共同負擔使用者行為」作為法治手段,也就是「廢除《通信端正法》第二百三十條(Section 230)」。 第二百三十條讓Facebook及YouTube等這些由使用者自行生產大量內容的平台,不會因為使用者的不當言論而遭到連帶處罰,具有免責權。但是,由於近年來美國社會飽受假新聞之苦,甚至造成嚴重的種族衝突,所以也開始有輿論支持對社群平台問責,主張撤銷第二百三十條對社群平台的保護。 不過,以目前的階段看來,無論是支持或反對的相關法案,在美國國會都只停留在第一階段的審查,顯見如何對社群媒體「問責」,又能兼顧網路言論自由,本來就存在兩難。 在第二百三十條修正與否的壓力之下,美國還有另一個值得專注的法案。今年初,共和黨與民主黨共同提出「NUDGE」法案,全名是《推動用戶促進良好社群媒體使用經驗法案》,希望從改善並提升使用者經驗,降低不當言論被發布的可能性,讓使用者主動「優化」網路內容環境,而不是只用「禁止」的強硬手段來遏止不當言論。這個法案雖然也在第一階段的審查,但是已經引起社會重視,因為這顯示出,原來維護網路言論自由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 短短一週,中介法草案從風平浪靜變成驚濤駭浪,線上內容業者群起激昂地提出嚴正抗議,認為中介法將致使網路言論自由走向悲劇的終點,終於也驚動行政院。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暫緩,NCC也在高層勒令下暫緩最終場的公開說明會,若在接受大眾報名出席的公聽會發生更劇烈的抗議或口角爭執,未來要建立數位經濟與數位服務的法治基礎可能就會更加困難。 簡單來說,很多國家都面臨線上內容平台所引發的問題,但是在建立禁止不當言論法治架構的同時,維護網路言論自由更為重要。NCC如此倉促的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顯示出主管機關並沒有充分理解社會各界的疑慮,如今緊急喊卡,也讓NCC知道立法嚴謹的重要性,要監管網路平台之前,網路言論自由絕對是草案設計的重中之重。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組副研究員)

Read More

侯友宜反對侵害言論自由法令

言論自由是最基本權利 受憲法保障 絕對是最該堅守底線 NCC公告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發反彈,新北市長侯友宜反對侵害人民言論自由的相關法令。(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NCC日前公告《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發反彈,新北市長侯友宜二十日表示,每一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無論任何觀點都要捍衛他的權利,言論自由是最基本的權利,反對侵害人民言論自由的相關法令。 侯友宜強調,維護社會治安本是政府責任,不可以此作為箝制人民言論自由的藉口。 侯友宜也臉書PO文指出,數位中介服務法案一旦通過,等於宣告每個人每天習以為常在各大網路平台的發言,包括臉書、LINE、PTT、巴哈姆特、Dcard,只要被行政部門認定為不當言論,就會直接被各個主管機關加註警語,不需要等待法院裁定。 侯友宜表示,這些平台都會被政府要求控管,祭出刪文甚至停權的手段,若不按照政府要求控管或管理不當,最高可能會被處以罰鍰至千萬元,這樣一來,平台將出現寒蟬效應,代表未來只要和政府行政部門有不同的聲音,就無法在這些平台上發聲,無怪乎連PTT都發出怒吼「這等於跟命令關站相去不遠了」。 他指出,連質疑政府施政成效都可能被刪文,不能想像會是怎樣的台灣?他也呼應網友說,「今天你悶不吭聲,明天就無法發聲」,每一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呼籲政府無論任何觀點都要捍衛其權利。 侯友宜表示,言論自由受憲法明文保障,在世界人權發展史中,言論自由更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權利,民主國家不論政權如何更替、法律如何修正,保障言論自由絕對是最該堅守的底線,堅決反對任何傷害人民基本人權的相關法令。

Read More

柯志恩提中央地方聯手阻詐

高市成立靖柬專案 潘孟安:政府會一致性處理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中)二十日表示,為避免高雄子弟受騙前往柬埔寨,地方應聯手中央提出具體作法。(柯志恩競選團隊提供)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二十日表示,為避免高雄子弟受騙前往柬埔寨,地方應聯手中央提出具體作法。 柯志恩認為,有不少高雄子弟受騙此呼籲中央地方應該聯手,讓年輕人不要因為低薪等理由,被騙到柬埔寨。 柯志恩說,高雄、屏東的地方政府跟中央關係好,更應該要對這些子弟的父母感同身受、強烈感受他們的憂慮,比任何縣市都更應該跟中央一起合作,提出具體解決辦法,而不是放任,或由民間來處理。 市府表示,市長陳其邁十八日主持市政會報時,指定警察局提出防制作為專案報告,並指出,全力防阻、阻斷源頭至關重要,要求警察局、新聞局、青年局、勞工局、民政局等跨局處加強宣導,尤其透過民政系統深入社區,讓民眾了解犯罪集團手法。 此外,陳其邁也要求警察局落實對受害者逐案管制偵查溯源、阻斷源頭,對受害民眾及家屬部分責由民政局持續關懷,適時提供協助。 市警局指出,已建立「靖柬專案」,由刑大統合所屬十七個分局及相關單位,派員關懷查訪前往柬埔寨尚未返國的居民,向家屬了解其在柬埔寨工作、生活情形,提醒若有求援狀況應立即報案,警方會窮盡各種方法,救援台灣子弟平安回家;並結合各局處積極處理預防、勸阻、救援、究辦等面向。 民眾遭誘騙出國求職案頻傳,屏東縣警局目前受理四十九件。縣長潘孟安廿日表示,救援行動第一要務,政府會一致性處理。 潘孟安指出,七月已成立專案小組,不只要救人還要溯源,這是達到國際犯罪集團規模,研判台灣一定有接應的人。潘孟安呼籲鄉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且台灣到處都是機會,只要付出努力,可以得到回報。

Read More

黃珊珊:言論受審 民主倒退30年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二十日指出,她在三十多年前曾參與反對刑法第一百條、爭取廢出版法,如今《數位中介法》卻又回到言論審查機制,三十年後看到民主退步,令人「不勝唏噓」。 黃珊珊表示,三十多年前反對刑法第一百條、爭取廢出版法,「人民言論與思想應該是自由的,若做違法行動要負責任,但不是別人可以來做言論審查」 她指出,《數位中介法》看起來是以相關社會秩序的理由限制言論自由。其實,言論自由是每個人都要負責自己的言責,如果有任何的誹謗,原來的機制已可控制,如法院誹謗罪、妨害名譽等,並不是國家沒法規,也有很多民眾因為網路言論被告。對網路平台做言論審查機制,主管機關甚至還可去向法院申請所謂的四十八小時內要做處置,「請問有哪個法官能在四十八小時內,可以查證這個言論真實性與否?最後就變主觀審查」。 黃珊珊說,「這部分真的倒退到三十多年前,這狀況絕不是我們當年花了這麼多力氣,去爭取的言論自由不受審查過程」。她指出,今天又要回到審查機制,讓人不勝唏噓,民主進步不應該是走到今天這樣,三十年後走到的是民主退步。

Read More

紀念823升旗 蔣萬安倡保國護民

抨擊陳時中為中介法擦脂抹粉 藉口假新聞需評議 箝制言論自由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將舉辦紀念八二三炮戰升旗典禮,口號為「保國護民」,展現中華民國的韌性及捍衛中華民國精神。        (中央社)

Read More

石斑安啦!陳吉仲改口謝消基會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針對石斑魚事件槓上消基會,他二十日改口,感謝消基會檢驗報告證明台灣石斑魚是高品質安全漁產品,農委會的責任是堅持農產食安等,與消基會目標一致。 大陸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消基會前天召開記者會指出,自行藥檢市售石斑雖都合格,但仍質疑政府試圖轉移產銷管理不力真相,陳吉仲則反駁,直言「消基會是中國的消基會」。 針對消基會一事,陳吉仲昨天改口表示,感謝消基會檢驗報告證明石斑魚是高品質的安全漁產品,農委會的責任以保障農產品食安、追求農民所得為目標,這與消基會的目標一致。 陳吉仲也說,身為政務官本該做好每件事,照顧農漁民也是目標之一,他捍衛農漁民就是因為大陸並沒有提出相關證據,只片面通知驗出禁藥就禁止石斑輸入。 陳吉仲說,面對石斑魚議題應該用國際標準、科學根據來處理,大眾也可以檢視消基會的新聞稿,農委會跟消基會保護消費者的目標一致。 陳吉仲強調,消基會檢驗石斑魚都合格,檢驗結果與農委會的檢驗一致,可以再次證明農委會是有科學根據的保護農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