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狼師永不錄用 無退休金

性平會開鍘! 國中校長涉性侵 女學生忍25年舉發 至少3人受害 教部促併案調查 性侵案、猥褻案時間軸。(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曾任國中校長的黃師涉及二十五年前的性侵案、猥褻案等事,中市性平會歷經四個月時間調查,至少五次約談相關人員,昨天結果出爐予以黃師重懲,包括解聘、永不錄用,沒有退休金。教育部昨天晚間表示,將持續追蹤進度,並要求中市教育局須「併案調查」黃師涉及的其他被害人案件。 黃姓教師在二十五年前擔任國中資優班導師時,利用權勢性侵女學生,並威脅不得分手或公開此事,否則將進行報復。女學生受害時間長達四年多。依人本教育基金會中部辦公室統計,累計已有三名受害者。該案被稱為「台中房思琪」案。 台中市教育局四月下旬接獲A女檢舉後,五月五日召開性平會臨時會,組成調查小組,暫緩黃師退休申請,六月十三日到八月調查小組至少五次約談相關人員。按照性平會法定流程,審議結果出爐後,應給予當事人書面陳述機會,待當事人陳述完後,預計九月上旬,將召開最後一次會議,確認是否維持原決議。 台中市議會民進黨黨團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依據相關法條,服務學校應在知情後一個月內停聘黃校長,實際上黃校長在八月一日開始留職停薪。四月揭露事件至八月期間頻繁在校園「趴趴走」,出席至少四場校園活動,甚至用校長室電話騷擾當事人,行徑誇張,市府與教育局失職、包庇,議員們怒批「可惡至極」,要求市府不可再違法包庇、立即停聘、併案、普查。 外界質疑,市府近四個月來沒有動作,顯得消極?教育局昨天強調,依照法律規定,教師是否停聘、解聘、不續聘,是由學校教評會決定,若教師涉及性侵案件,由當時學校組成性平會審議;行為人當時為校長或現職為校長者,由主管機關召開性平會審議、調查,進而懲處。 台中性平會祭重罰,開鍘狼師解聘,永不錄用,沒有退休金。(記者徐義雄攝) 教育局強調,此案「設立檢舉專線、廣發調查信、司法、行政雙軌併進調查」。教育局主動告發,行政懲處外,後續黃姓教師將面對司法偵辦。

Read More

女頻尿下腹痛 間質性膀胱炎惹禍

醫師透過問診瞭解患者頻尿的問題。(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40多歲蔡姓女主管,因工作忙碌,總是飲水不足又常憋尿,導致出現頻尿、尿急、排尿前後下腹疼痛等症狀,經常開會一半就得尿遁,雖然嘗試改變喝水及小便習慣,狀況稍稍好轉,但日前病情又發作,在求助中醫後,透過中藥調理體質、修復組織及減緩情緒波動,總算擺脫到處找廁所的夢魘。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醫師黃靜瑩表示,患者曾因憋尿、水喝太少造成泌尿道發炎,之後不得不耐心服藥、養成良好小便習慣,甚至手機還下載程式提醒自己喝水,沒想到最近因工作需求要長途通勤,在車上因疫情不敢脫口罩飲水,也沒有去上廁所,頻尿及下腹疼痛問題再次出現,因此前來求診。 不同的是,這次驗尿檢查雖未驗到任何細菌,但患者自述排尿前後,總是會有一陣酸痛感出現,狀況持續長達3個月,因此研判是間質性膀胱炎惹的禍。 黃醫師指出,9成的間質性膀胱炎患者是女性,常見症狀有頻尿、尿急,同時伴隨下腹部疼痛、腫脹、酸脹感,尤其脹尿時感覺更明顯,排尿後雖緩解,但部分患者仍然感覺疼痛不適,加上膀胱較為敏感,夜裡經常感覺到尿意,對於原本就淺眠的人來說,夜間頻尿會造成更嚴重的睡眠障礙。 黃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至今還沒有找到確切致病機轉,使得診斷跟治療都相對困難,但情緒壓力、常熬夜或者飲食口味太重,都是常見加重因子,可透過中藥體質調理獲得穩定改善,讓醫師協助將複雜而不適的體質梳理開,需至少一至兩個月耐心配合治療才能使病況穩定。

Read More

嘉縣布袋鎮長陳鳳梅涉弊

檢調搜索鎮公所等多處 約談10餘人   嘉義縣布袋鎮長陳鳳梅疑似涉及工程弊案。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縣布袋鎮鎮長陳鳳梅疑似涉及工程弊案,嘉義地檢署二日搜索鎮公所等多處,傳喚十餘人到案說明,全案依涉及貪汙治罪條例罪嫌偵辦。 嘉義地檢署表示,日前接獲檢舉,指稱陳鳳梅涉及工程弊案,經蒐證,發現一處工程土地有非法掩埋事業廢棄物,則擴大追查,發現涉及不法,陳鳳梅及布袋鎮公所建設課長與嘉義縣議員羅姓男子等人疑似涉及工程弊案。 檢方以《貪汙治罪條例》案由,指揮廉政署、桃園市調處、嘉義縣調查站幹員,由檢察官指揮持搜索票搜索鎮公所及相關官員的住處,並要涉案人到案說明。 陳鳳梅是民進黨籍,兩任鎮長即將屆滿,今年底選舉轉戰縣議員,由民進黨提名,八月十三日才接受蔡英文總統授旗。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中醫辨證治療新冠初期咽痛乾咳

一名40歲男子確診COVID-19,喉嚨刺痛如刀割且腫脹感,咽部劇癢難耐且乾咳,服用西藥後,症狀仍反覆發作,以居家照護視訊求診中醫。 中醫診療紀錄如下,望診:目光無神、面色偏白;聞診:聲音沙啞;問診:發燒39℃(服西藥後偶反覆低燒37-38℃)、多汗輕微畏寒、咽喉痛如刀割且腫脹難吞嚥、咽癢乾咳(劇咳而致脅肋痛)、食慾差、偶腹瀉;舌診:「舌尖紅(點刺)、舌中後段苔白厚、齒痕」。中醫證型:「外因:風熱感冒(輕微風寒表虛);內因:脾虛濕困」。內服處方思維:「外因:辛涼解表、解肌祛風,調和營衛;內因:化濁利濕」。內服科學中藥配合飲食與飲水調整後,上述諸症皆痊癒,仍提醒注意倦怠、呼吸困難且易喘、肌肉痠痛、胸悶痛、認知障礙、睡眠障礙等「長新冠症狀」。 新冠肺炎於中醫屬「疫病」範疇。在古代歷經多次流行性、高傳染力的疾病,東漢張仲景於《傷寒雜病論》自序提及:「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當時2/3的人幾乎死於疫病。另,明清之際,瘟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帶為著,且該地區氣候溽暑,熱病盛行,在南方逐漸興起的,以研究「外感溫熱病」為中心的一個學派,稱為溫病學派。所以新冠肺炎於中醫典籍中可名為「傷寒」或「瘟疫」,中醫師依循典籍以「三陰三陽(六經辨證)」、「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等多套系統來治療外感病(新冠肺炎),透過調整患者自身氣血陰陽來扶正祛邪。現代研究亦發現諸多中藥具有降低發炎前細胞激素、趨化因子及基因轉錄因子NF-κB,有效降低呼吸道發炎及肺炎,也佐證歷史上中醫藥對急性病症有其效用。 中醫辨證治療,主要是依病人體質、症狀,加上病程進展階段來決定用藥,以扶正祛邪的角度幫助免疫細胞驅趕外敵,所以無一種方劑可當作萬靈丹,對應所有的感冒症狀,連最流行的清冠一號也需醫師診斷使用。常有患者私下購買自服仿清冠一號水煎藥、類清冠藥粉、或科學中藥廠清冠一號後而病情加重的。 新冠肺炎治療期間除服藥與睡眠補充外,正確飲食、飲水、咽痛食療建議如下:1.少吃麵粉、烤、炸、辣、滷味與油膩食物。2.高燒或反覆發燒,建議多喝1:1比例溫水與運動飲料,或「溫粥水」俗稱粥油,中醫稱「米油」,是米湯精華。3.痰多者,禁吃太酸、甜、辣食物(夏天水果如芒果、西瓜、荔枝少吃)。4.咽痛嚴重者,以家中工研醋、梅子醋或酸性食物,可用2茶匙的醋與4-5顆洗凈蛋殼,加600ml煮沸後放冷,溫服可改善咽痛。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豆漿粉內餡 花慈推低卡和菓子

「玉兔和菓子」是利用富含高蛋白質的淨斯豆漿粉、地瓜等食材來製作,低卡又輕鬆無負擔。(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中秋佳節將至,少了月餅就少了過節氣氛。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設計卡哇伊的「玉兔和菓子」,教大家以不開伙的方式,利用富含高蛋白質的淨斯豆漿粉、地瓜等食材來製作,是一道老少咸宜、適合全家一起動手DIY的營養點心。 營養師魏萌萱表示,市售一顆綠豆椪的熱量就超過300大卡、廣式月餅更超過600卡,高油又高糖,若合併重鹹的燒烤派對,容易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玉兔和菓子的熱量僅有84.5大卡,讓民眾在吃應景的月餅時,也可以吃得輕鬆無負擔。 與營養科實習生一起設計這道可愛月餅的魏萌萱說,特別選用淨斯豆漿粉來取代和菓子原本甜膩的內餡,是因為豆漿粉富含優質蛋白質,而大豆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的優質來源,不只熱量和脂肪較低、沒有膽固醇且含有低聚醣,對於肥胖的族群、高血脂、高血壓患者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食材。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魏萌萱與實習生一起設計卡哇伊的「玉兔和果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將蒸熟的糯米粉團與白豆沙攪拌均勻,並取出少量的白豆沙糰,分別沾取與水混合的紅色色素與綠色色素,將豆沙染上色後備用,外皮就完成了;內餡則是將蒸熟的地瓜與淨斯豆漿粉、無鹽奶油攪拌,過程中可適量加一點水,食材混勻後即完成內餡。最後取外皮將內餡包裹後,以手掌心調整形狀為玉兔狀,再取紅色豆沙糰製作玉兔眼睛、綠色豆沙糰製作玉兔耳朵,裝飾上去後,就是可愛的玉兔和菓子。 魏萌萱提醒,慢性病友在中秋節飲食要謹守少油、少糖、少鹽原則,尤其糖尿病的病友可以「分切淺嘗」,1天以1顆月餅為上限,1次不宜超過半顆,同時「用飯換月餅」的概念減少攝取白飯、南瓜、地瓜、馬鈴薯等五穀根莖類,以食物交換的技巧,酌量攝取,才不會破壞過節興致。

Read More

嘉基首例 乳癌復發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效果佳

嘉基血液腫瘤科團關懷病患。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50歲陳姓女子,2011年摸到乳房有硬塊至嘉基血液腫瘤科就診,經醫師以組織切片檢查發現右乳房腫塊,進行右乳房3-5cm腫瘤與局部乳房切除手術,搭配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並定期追蹤,但於2019年發現右乳房鈣化與局部復發,再次進行右乳房全切手術,經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最新抗癌技術─自體CIK免疫細胞治療,陳女已於今年進行第一次回輸,過程中無不適症狀。 嘉基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育庭指出,除手術治療有希望根治癌症外,化療或放療皆對身體有一定的傷害,許多患者在治療期間產生的各種副作用,導致生活品質下降及身心不適,最終選擇放棄;如採用結合醫界和生技界的治癌新療法-自體免疫細胞抗癌,可為患者帶來希望。 李育庭醫師表示,「免疫細胞治療」,是取用自身的免疫細胞,於體外培養數量更多的免疫細胞再輸回身體內,以CIK免疫細胞為主進行免疫細胞大軍的人海戰術來殺死癌細胞,進而對抗腫瘤,嘉基獲衛福部通過並進行第一例細胞治療,進行6次輸入治療。 醫師說,以細胞療法治療癌症為患者治療的新選擇。適用肺癌、肝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胃癌、卵巢癌、惡性黑色素瘤、子宮頸癌、腎臟癌、膠質母細胞瘤、鼻咽癌及食道癌。

Read More

次世代莫德納獲EUA 18歲以上可追加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食藥署2日召開專家會議,核准莫德納的COVID-19次世代「二價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適用18歲以上追加接種,間隔至少3個月。 本土疫情將迎接下一波高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昨日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當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預計下週一召開ACIP專家會議,力拚9月底到貨,最快9月底到10月初開打,能盡快就盡快。 食藥署昨日傍晚表示,莫德納二價疫苗為次世代疫苗,每劑0.5mL,含25微克原型株mRNA及25微克Omicron BA.1變異株mRNA。經整體評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同意核准莫德納二價疫苗,可適用18歲以上主動免疫追加接種。 食藥署說明,莫德納二價疫苗適用於已完成基礎接種或已完成追加劑者,即當作第3劑或第4劑使用,但要間隔3個月。莫德納疫苗的基礎接種是100微克,追加劑則減半為50微克,這次通過的二價疫苗含有25微克原型株加上25微克BA.1變異株,共50微克,就是追加劑的組合。 在施打政策方面,食藥署指出,下週一(9月5日)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後,才會有結論。

Read More

幫派誘人赴柬 9人起訴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曾在電影「角頭」客串的幫派份子李振豪、林晉宇等人,涉嫌在網路上高薪誘騙國人赴柬埔寨工作,到當地後則進行人口販運,把人賣給當地詐騙集團。台北地檢署二日偵結,依刑法買賣人口罪及妨害自由、加重詐欺、組織犯罪等將李、林等九人起訴。 檢警調查,以林男、李男為首的人口販運集團,自去年十一月起利用臉書刊登柬埔寨博弈、遊戲客服等徵才廣告,以高額薪資、輕鬆貸款、可協助清償小額債務等內容,誘騙失業、高額負債、八大行業等經濟狀況不佳或生活困頓的年輕人前往柬埔寨工作。 以林晉宇為首的「第一集團」,自去年十一月起與柬埔寨詐騙集團成員接洽,由林男等人在台招募人員赴柬工作,並幫忙接送、辦護照、訂機票及統計、製作帳冊、發放酬勞等事宜,甚至該集團成員還會監視尚未出國的被害人,共將三十一名台人送出國。 以李振豪為首的「第二集團」自今年二月開始人口買賣,共詐騙五十七名被害人,其中有五十四人被騙出國,另三人還未被送出國即獲救。 檢方查出,每賣出一人給柬國當地詐騙集團,可獲一萬七千至一萬八千美元報酬,至少有八十八人受害被騙,犯罪不法所得超過一千萬元。 經檢警發動偵查後已救回十八人返台,仍有多人至今下落不明。  

Read More

暈眩易累 揪骨髓增生性腫瘤

嫗以為老化就醫 醫:可能伴隨脾臟腫大、食慾不振等 並出現血液循環障礙 醫師提醒,若出現虛弱、搔癢、盜汗、耳鳴、體重減輕等症狀,都可能是骨髓增生性腫瘤警訊。(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80歲女性,近年容易疲倦、暈眩,原以為老化,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醫師提醒,若出現虛弱、搔癢、盜汗、耳鳴、體重減輕等都是警訊,可抽血檢查。 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表示,骨髓增生性腫瘤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異常增生,除了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還包括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MF)等。 在症狀方面,除了容易疲倦、夜間盜汗、搔癢、發燒、耳鳴、頭痛、失眠,患者還可能伴隨有脾臟腫大,所以有些人會出現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另,由於患者血液太濃稠,也可能有血液循環障礙,包括頭暈或是視力模糊,甚至手腳末端因為血液循環障礙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 陳志丞說,此病若是沒有獲得良好控制與定期追蹤,未來不僅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比一般人高,還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續發性骨髓纖維化與急性血癌。然而,由於不常見、加上症狀又不具特異性,國外研究發現,這類疾病患者從出現症狀、到就醫確診平均約2年時間,且其中超過6成病人是因為中風、流鼻血、血尿、肺栓塞等出血或是血栓事件才確診。 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表示,不管是年輕人或是年紀大的患者,臨床上都曾遇到已經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才診斷出來。針對高危險族群,除了放血之外,通常會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或者是干擾素治療。 侯信安說,近年美國FDA、歐盟EMA以及台灣等多國核准新型長效干擾素用於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治療,健保署已於9月1日通過,針對部分極高危險、對傳統治療效果不好的族群提供健保給付。

Read More

本土連4天破3萬例 死亡+36

2名40多歲個案因共病不治 孩童MIS-C增2例、1人已出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2日新增3萬3483例COVID-19本土個案,已連續4天破3萬例。新增死亡個案中,較年輕死亡病例為2名40多歲個案,皆因共病死亡;兒童重症方面,新增2例孩童MIS-C個案。 疫情指揮中心周志浩昨日在疫情記者會宣布,國內新增3萬3483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131例(中症97例、重症34例),其中36人死亡;另,新增336例境外移入案例。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死亡個案介於40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年紀較輕的死亡案例是2名40多歲男女,都是因為共病死亡。 其中40多歲男性有癌症、肝硬化等病史,曾接種2劑疫苗,在8月初因為肝硬化有細菌性腹膜炎住院,仍不幸於8月29日過世,死因為COVID-19、菌血症合併敗血性休克,以及癌症合併肝衰竭。 另一名40多歲女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曾接種3劑疫苗,5月18日出現發燒、惡心等症狀,就醫診斷急性胰臟炎住院,同時確診COVID-19感染,持續住院到7月。羅一鈞說,該個案因急性胰臟炎惡化成為壞死性胰臟炎,持續住院到7月,病況惡化不幸於7月11日過世,死因為壞死性胰臟炎併多重器官衰竭,另也有COVID-19重症等因素存在,醫院近日修改死亡診斷,8月底重新提報。 此外,這次也新增2例MIS-C兒童重症,其中一名4歲女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曾接種疫苗,曾在7月4日確診,8月27日至急診,診斷疑似MIS-C收治一般病房,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發炎,經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症狀好轉,已於8月31日出院。 另名11歲男童,有過敏性鼻炎等病史,未曾接種疫苗,曾在5月28日確診,8月26日起出現發燒、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8月28日至急診,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發炎指數、血栓指數均升高,診斷MIS-C住院,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仍住院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