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周美智 陶出美麗人生

文圖/記者陳佳伶 陶藝家周美智。 十個月大時感染小兒麻痺病毒,輪椅上的陶藝家周美智,人生或許輸在起跑點上,但她克服身體障礙,以堅毅不懈的精神學習陶藝,廿四歲時返鄉,將自家豬舍改建成陶坊,投入陶藝天地,精湛工藝和傑出表現,曾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殘障楷模「金鷹獎」的肯定,還有象徵國家級工藝師「台灣工藝之家」認證。 周美智說,投入陶藝創作,一路走來雖跌跌撞撞,但途中遇見無數貴人,抱著永不放棄的精神,挫折和磨難都會成為人生的養分,成為人生美麗的風景。   周美智創立磐創作陶坊,獲象徵國家級工藝師「台灣工藝之家」認證。 出生新營農村 童年多波折 五十二年次的周美智,出生新營太子宮鄉下農村,父親周炎山在農會任職,母親李快是小學幼稚園專任老師;十個月大時,一場莫名持續高燒,父母焦急帶她到附近診所就醫,服了藥但發燒症狀起起伏伏,後來高燒退了,原本已學會放手站立的她,下半身癱軟無法坐起,雙腳失去支撐力量;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到處求神問卜,數個月下來卻不見好轉,美智的兩條腿不像一般小兒麻痺日漸萎縮,卻像下半身癱瘓一樣無法動彈,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顧。 父母帶著小小年紀的她,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台北振興醫院等求醫復健;為復建矯正醫療方便,美智常一人住在復健中心,有時一住就一年半載、備嘗孤寂,養成她日後獨立自主的個性,使得她比同齡孩子早熟。   周美智坐在輪椅上從事陶藝創作,並不輕鬆。 負笈他鄉學習 奠定藝術路 國小畢業前,當年在醫院復健認識的朋友,寫信邀約周美智一起去省立彰化和美仁愛實驗學校就讀,展開住宿生活,寒暑假才回家。 這所學校是設有國小、國中部的特教學校,校方積極發掘學生潛能,並培養基礎美學能力;從小愛畫畫的周美智,在學校快樂學習,發現了美術興趣,並且奠定未來的藝術之路。 由於彰化和美實校未設立高中部,國中畢業後,找不到一所可以讓輪椅自由活動的高中或五專,沒有學校就讀那段時間,她在家跟著母親學廚藝,分攤媽媽的辛勞,也嘗試編織,自學裁縫的繪圖、設計、打版、剪裁和縫製,讓她深刻體會「做中學」,有心就不難;她還養起小鸚鵡,數量達百餘隻,成為養鸚鵡達人,讓她了解,只要用心,沒有學不會的技能。   周美智陶藝創作空間,由自家種豬舍改建而成。 教養院學陶 獲得一技之長 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周美智收到彰化慈愛殘障教養院的來信,邀請她前往學習繪畫和美術設計,讓她欣喜不已,她很珍惜這樣的機會,也苦思要學會能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於是報名職訓局在教養院開設的陶藝訓練班,開始學陶。 學陶對於坐在輪椅上的周美智並不是容易的事,學陶過程遭遇的挫折,更非常人所能理解。她曾為了捏土、拉坯,重心偏離沒有坐穩,下巴撞到轆轤轉盤擦傷;更以無比的毅力,克服練土、拉坯、施釉窯燒的苦力活。 陶藝職訓一年後學陶有成,被聘留任慈愛教養院擔任陶藝助教兩年半,教學之餘並做釉藥實驗和研究,分享如何克服自身障礙的陶作經驗,力爭上游的故事經院方推薦,於民國七十四年當選台灣省傑出殘障人士並獲表揚。   因身體關係,周美智的陶藝作品以小品居多。 返鄉 豬舍變身陶坊工作室 長年在外,學藝有成後,總會特別想念故鄉,民國七十六年周美智廿四歲時,決定辭去教養院助教工作返回故鄉。 周美智說,父親將自家不再使用的豬舍,在朋友協助下改建為簡易工作室,家人為她添購製陶基本設備轆轤拉坯機和高溫窯,她將工作室取名為「磐創作陶坊」,意思是將「心如磐石」般堅定的投身陶藝創作人生。 她回憶,創業後半年,辛苦燒製的作品沒有展示銷售點,加上遇到創作撞牆期,只能靜下心來思索如何突破困境;想到有位老師曾說過「要做生活陶養活創作」,於是融入生活化的創作,並帶著作品陶燈和生活器皿拜訪花店、藝品店,由於手作細緻,漸漸打開市場。   周美智和父親周炎山以及姪女周宸菡(後)合照。 父親愛品茗 父女聯手創作 父親喜歡喝茶,周美智也會以茶壺為創作題材,她跳脫傳統茶壺造型,以意象概念傳達,並兼顧茶壺實用功能性;手拉壺的圓滿溫潤加上具有個人風格,台北茶商專程到陶坊拜訪並下了訂單,有了訂單加上獲市場的肯定,讓她能安心創作。 周美智說,其實自己是傳承了父親的藝術細胞,父親自小就愛畫畫,就讀鹽水初中時,美術作品就深獲老師肯定,高中畢業進入新營農會服務並投入農畜工作,未能持續繪畫興趣,直到媽媽往生後,她以藝術撫慰父親,引導父親捏陶轉移心情,父女聯手創作,成為最佳夥伴。 父親開始作陶後,會抽空幫忙練土或排窯,也學著拉拉坯,笑稱自己是美智的「第一個學生」,她也為父親報名文化中心的水墨研習班,讓父親重拾繪畫興趣,當年父親已七十歲。 揚名國際的陶藝大師陳景亮常說做壺有一千個細節,他對周美智在慈愛教養院陶藝職訓期間克服身障學習,以及陶藝作品細膩和創意印象深刻,在她創業初期數度到訪鼓勵,並分享解說自己的創作。周美智也曾多次北上請益,陳景亮推薦她到高雄市辦第一次創作首展,引起陶藝界震撼和肯定。 周美智進而以陶藝創作參加比賽,在台南縣美展、台灣工藝所工藝競賽都嶄露頭角,作品並入選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暨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國手選拔陶藝類第二名,後來應邀到各地辦個展,作品融入新營太子宮宗教信仰和文化圖騰,並開發為社區文創的陶藝商品。   周美智的生活陶作品,兼具藝術和實用性。 表現傑出 獲歷任總統表揚 周美智四十二歲時,決定回到校園,從新營高中補校開始,四十五歲進入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上課,並提出由學校延伸到社區工藝種子培訓及社區文創商品的設計開發,嘉惠社區;民國九十五年獲文建會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甄選認證為「台灣工藝之家」。 周美智說,這是對她從事陶藝創作和教學的肯定,也清楚肩負國家賦予的責任,期待自己的學習和創作能量持續豐沛,豐富陶藝傳承教育。 周美智努力不懈,在陶藝出類拔萃的表現,民國八十五年獲傑出殘障人士「金鷹獎」,接受總統李登輝表揚;民國九十五年她受邀參加台南縣文化中心的陶藝個展,九十六年春節,陳水扁總統返故鄉,在麻豆會見鄉親時,她獲邀和當時的縣長蘇煥智等人一起和陳總統共進午餐;她至雲科大就學,好學不倦,民國九十九年獲「總統教育獎」,接受總統馬英九表揚,沒想到後來在報考碩士班前摔傷,無法再升學。民國一00年,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曾慕名周美智陶藝傑出表現,及「永不放棄」的精神,前往陶坊拜訪,並在陶瓶上簽名;三位總統、一位黨主席的表揚、接見和拜訪,對藝術創作者而言,是很大的榮耀,這也是鼓勵周美智不斷前進的力量。 與總統和黨主席的合照,周美智用心珍藏。(記者陳佳伶攝) 由家中菜園,蔬菜被蟲咬過後的痕跡做為題材發想,創作出美麗的鏤空作品。(記者陳佳伶攝) 人生不自我設限 喜見接棒 周美智說,即使成長之路不盡如人意,但人的一生原本就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就看自己的決定和努力。她堅持做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一路走來,創作的喜悅大過挫折帶來的磨難,最後克服各種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 周美智從事陶藝創作和傳承近四十年,感覺生命圓滿豐富,近年來潛心於佛禪,體悟隨緣自在,目前致力於陶藝傳承,不僅有了陶藝傳承者,由陶坊二代、姪女周宸菡接棒。她也積極培養社區工藝人才,今年推出「食器工藝」創作師生成果展,陶藝創作結合台南美食旅遊記憶,同時呈現疫情期間餐桌食器樣貌,作品令人驚艷。 周美智說,即使一生都得在輪椅上度過,但是,她對於自己的人生從不自我設限,只要是自己有興趣、對人生有意義的事,就儘管放手去做,並要設法做到最好,即使過程再艱難都不能放棄,這樣的人生才不會後悔;未來陶坊將多角化經營,並有各種陶藝體驗課程,希望帶領更多人走進陶藝創作行列,體會陶藝創作的樂趣。

Read More

〈中華學園〉尋根之旅

台南女中一年十六班 ◎江云心 數十艘船隻停靠在東港,迫不及待出遊的遊客,讓港口無論海上或陸上都擠得水洩不通。我走在爸媽身後,踩過僅一人寬度的小木板登船,緊張和興奮湧上心頭。此時此刻,船隻劇烈搖晃的不適感和刺鼻難聞的汽油味,都壓制不住我對台灣海峽那神秘且深不見底的熱愛,及尋根的熱情。 船隻靠岸,我們扺達了小琉球,雙腳剛「登陸」,此起彼落的呼叫聲便充斥著雙耳,有的尖銳、有的低啞、有的渾厚、有的輕柔……充分讓我在一剎那之間,就感受到小琉球式的熱情。走在港口的商店街,左手邊的休息區井然有序地站一群手拿招牌的工作人員,引領每個遊客走向馬路旁用帳篷搭建起來的租車行。爸媽也租了兩輛機車,趕緊騎到民宿下榻,又呼嘯前往我們此次旅遊的核心景點─外婆家。轉過一個髮夾彎,媽媽指著雜亂無章的草堆,其中佇立著一口高度及腰的混凝土水井,在我還困惑著那股違和感時,水井對面竟然就是外婆家。媽媽告訴我,外曾祖父為當年小硫球的村長,方圓一百公尺內只有那口水井,灌溉村裡的一草一木,供應村民的用水之需。從水井走十步到對面的小屋,我們拉開顯眼的藍色鐵門,如雪花般的鏽蝕碎片「刷──」的一聲灑落到頭頂。我想,這大概是這棟老宅迎接我們的儀式吧! 踏進屋內,外頭的雜草味混雜著屋內的霉味,隨海風撲鼻而來。環顧四周,四面八方能見到的景物都被一層厚厚的灰遮住了真面目。我往左邊走,看見了曾祖父生前開柑仔店使用的骨董米甕;往右走,看見外曾祖父生前村長辦公桌,上頭還放著幾張泛黃的舊台幣紙鈔。眼前的景象令我不禁感慨以前的繁榮,現在卻只留下一個甕與幾張紙,其餘早就化成空了。我繼續往深處走,來到了媽媽小時候的臥室。大約六個榻榻米的小小空間,角落塞了一個單人木板床,而床的旁邊就是一扇小窗。媽媽說,晚上坐在床上望著遠方的白燈塔,竟會看見一名長髮白衣女子緩緩走 ,愈來愈近……。我聽到倒抽涼氣,趕緊逃離異現場,衝上二樓的陽台看見大海壓驚。不料,因海風化而破碎的欄杆散落一地,雖擠壓了我站立空間,卻沒框住我對這古厝的無限想像,這是我媽媽的故鄉,是我的母土,雖是初見,卻有著血脈中的熟悉。 一座小島上,一個小村莊,一棟小古厝,孕育了好幾代的繁榮之後,雖已老舊,仍屹立不搖。這趟小硫球尋根之旅讓媽媽口中的故事真實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尋根,也尋找那在我心中留下身影的單純簡樸的小島。

Read More

擅停藥 思覺失調男情緒波動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大學三年級的「阿凱」為思覺失調症患者,擔心被異樣看待且自覺恢復許多,逾兩個月未按時回診及服藥,最近被發現深夜不睡覺玩網路遊戲、情緒起伏大、出現幻聽,甚至產生傷害自己的想法,父母及時察覺異狀,陪到醫院就診治療,病情才逐漸穩定,恢復正常作息並學著與疾病共處。 台南市衛生局說,面對思覺失調症,預防復發很重要,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治療思覺失調症的首要目標就是讓病人病情穩定後回歸社區,避免再復發,每次復發對病人身心功能的發展或大腦都是一種傷害,甚至影響癒後的功能恢復,因此,協助病人規則治療及服藥是最重要的一環。 由台灣精神醫學會公布的《發展我國精神醫療早期介入及長效針劑臨床指引》,可以透過依照醫囑用藥及參加心理社會復健活動等15種方法,幫助穩定病情。南市提供40處免費心理諮詢駐點服務,亦提供晚間諮詢時段,藉由心理師陪伴讓心情獲得撫慰;若有精神疾病照護困擾與需求,可與衛生所或衛生局聯繫。

Read More

〈中華學園〉討厭、討厭、真討厭

台中市龍津國小六年級  ◎張詠盛 討厭的人一定會亂幫人取綽號,或是動不動就打人,老做出不友善的惡意行為;像這種討人厭的人一定要找對方反應,明確的表示「我不喜歡這個名字,你這麼做會讓我討厭你」,或者是說「你好幼稚喔!」如果聽到這麼說的人能覺得羞愧、丟臉,願意痛改前非,我會選擇原諒。 我最討厭沒事愛跟著我走東走西的人,也超討厭明明很簡單卻一直問不停的人,偏偏身邊常常遇到這樣的人,我只好很正經的告訴對方停止這樣的行為,不然要是容忍的火山爆發了,我也不敢肯定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 千萬不要做出讓別人很討厭的事,如果這個對象是你的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假如一個人不聽勸告常常得罪人家,人緣肯定非常糟糕,這樣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希望大家都能懂得察言觀色,努力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

Read More

熱血過中秋 新竹募得1100袋

新竹巨城購物中心在中秋節號召10家扶輪社,舉辦大型捐血活動,邀請熱血民眾「月圓團圓做公益、捐血救人盡心力」。(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疫情變化影響民眾捐血意願,為補充捐血中心嚴重缺血情況,新竹巨城購物中心發揮全台最熱血購物中心的影響力,在中秋節號召10家扶輪社,舉辦大型捐血活動,邀請熱血民眾「月圓團圓做公益、捐血救人盡心力」,首日共募得1100袋熱血,稍解血荒。 巨城購物中心與超過50個團體合作舉辦近200場捐血活動,成為新竹地區最大的捐血平台,2017年起連年創新桃竹苗單日單點捐血紀錄,透過FB粉專發文觸及達140萬人次號召年輕族群響應捐血救人,累計已超過2萬4500袋、逾612萬5000cc熱血。 巨城透過FB粉絲影響力及APP發文推波訊息,動員熱血民眾捲起袖子發揮愛心,不少粉絲留言「準備好了!衝起來啊!」,也有剛捐完不久的粉絲發揮公益不落人後的精神,熱情標記親友揪團響應「一起捐熱血逛巨城看電影」。原訂上午9點開始的捐血活動,不到8點就吸引超過百位民眾排隊,現場還有返鄉遊子趕上連假回家過節逛街捐出熱血,令人感動。巨城同仁、專櫃、保全、清潔等各單位人員,也紛紛利用上班空檔時間挽起袖子加入「熱血團隊、社會共好」行列,不分內外一同傳遞熱血、散播愛心。 據新竹捐血中心統計,此次出動的5輛捐血車成功募集超過1100袋血液,為補充血庫盡最大的力量,深獲捐血中心肯定與感激,今年底將再次舉辦大型捐血活動,屆時歡迎青年朋友及熱心民眾共襄盛舉。

Read More

胰臟癌引發阻塞性黃疸 支架引流膽汁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75歲張姓老翁因腹痛、食慾降低且體重下降,就醫檢查發現胰臟癌,且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後續又出現阻塞性黃疸,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採用「膽道金屬雙支架」引流阻塞膽汁,術後黃疸指數順利恢復正常值,大幅減緩痛苦,讓家屬感謝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許樹湖表示,患者是因突然莫名感到腹部漲痛,加上經常消化不良,經就醫抽血發現腫瘤指數值高達315,正常值應低於37,加上又有暴瘦、腹痛、黃疸等症狀,懷疑可能與胰臟癌有關,立即安排切片,最後結果證實為胰臟頭部惡性腫瘤合併肝臟多處轉移,情況十分危急。 患者選擇積極抗癌,雖評估不適合手術切除,但他仍接受多次化放療及試驗新藥,可惜後續出現嘔吐、敗血症等強烈副作用,效果並不顯著,且肝臟轉移腫瘤不斷腫大,其中有一顆腫瘤就位在肝門區,造成膽汁淤積,衍生嚴重「阻塞性黃疸」併發症,若未適當處置,恐怕會引發敗血症、出血傾向甚至肝腎衰竭。 許樹湖指出,經醫療團隊討論,決定置入「肝內膽道金屬雙支架」,可引流肝內7成5以上膽汁至腸道,手術過程需避免出血、腸道穿破等風險,且一次同時置入雙支架,相對難度極高。所幸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後患者黃疸指數也恢復到正常值,腹脹也改善,且身上沒有外引流管的累贅,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許樹湖提醒,胰臟癌預後普遍不佳,未接受治療者若出現黃疸,平均存活更可能不到半年,若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莫名暴瘦、腹瀉、上腹痛及背痛,或者出現阻塞性黃疸等症狀,都建議盡快就醫,避免症狀惡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