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共有三十二家媒體一百五十九件作品參賽,獲獎作品十三件。圖為分組召集人報告評選結果。(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提供)
黃肇松
歷史悠久的「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今年進入第二十六屆。主辦單位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今天舉行頒獎典禮。打造社會正能量和善力量的新聞獎,在新聞工作者一年一度的記者節贈獎,特具意義。
宋代詩詞大師辛棄疾歌詠夏天的詞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香花裡說豐手,聽取蛙聲一片。」今年的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又是一次豐收。總共有三十二家媒體一百五十九件作品參賽,是四年來最多的一次。獲獎作品十三件,獲獎人三十六位。身為新聞工作者一員,要向所有得獎同業賀喜。當然,也要向《中華日報》兩位記者以「疫」後長照—沒人看見的第一線危機系列報導,在平面媒體類榮獲優等獎。
《中華日報》針對此項社會關注的議題,共計用了四個整版的篇幅,進行深度系列報導。評審委員們在評語中指出,高齡社會的台灣,長照需求愈來愈強,而長照居服員在疫情嚴峻中仍不能停止,對資源不足的種種問題作了深入探討,並借鏡其他國家作法,提出積極性建議。評語中肯公允,作品獲優等獎,是實至名歸。
當然,其他獲獎作品均能發揮愛心、言之有物,都是一時之選,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促進社會發展,更見其用心良苦。事實上,所有一百五十九件來自各類型媒體的參賽作品,都高度發揮傳播台灣積極的、善良的正向力量,不論獲獎與否,都是善盡社會責任的優秀新聞工作者。這股積極的力量不斷的累積和提升,必有助於媒體以「內容為王」的經營理念的實踐和堅持
媒體「內容為王」理念產生的背景,緣於數位化科技打造造各種網路新媒體如排山倒海出現,衝擊傳統媒體的運營和存亡,開源不易,只有節流,預算cut、more cut、further cut的結果,資訊量減少,甚至有些還走向煽色腥的偏門,都會進一步嚇跑閱聽人,形成「逃避新聞」(News Avoidance)的趨勢,欲扭轉此一趨勢,只有回歸「內容為王」的專業辦媒體一途,以耳目一新的創新、豐富有益的內容、社會責任的承擔,滿足閱聽人對翔實新聞、健康休閒及正派娛樂資訊的需求,才是逆境求存、競爭勝出的關鍵。
易言之,在資訊社會響起的競爭號角就是「內容為王」。美、英、日求存成功的報紙堪為實證。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在之前艱困時刻加強深度正向報導;英國《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強化質報正面品質;日本《讀賣新聞》日銷千萬份、《朝日新聞》也維持八百萬份銷路,都是以正向內容取勝。
相對的,使用者動輒以億計的美國超大型社群媒體,為了追求成長,一昧滿足受眾的各種需求,成為線上偏執、詆毀、憤怒、仇恨、甚至暴力等激進資訊及假新聞的溫床,危害隱私保護和社會安定,這些巨大社群媒體的負責人,紛紛「建請」美政府更積極「協助」建立網路秩序,突顯他們承認數位大科技的「原罪」。
「內容為王」的宗旨是積極為社會傳播正向訊息,為台灣打造更清新的活力,營建更強勁的生命力,媒體距此目標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我們很高興看到今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一百五十九件來自各類媒體的參選作品,都在努力傳播社會正向資訊和議題,期待媒體同業,站在歷屆得獎者紮建的基礎上,向「內容為王」的目標繼續努力。 (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