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金包專業老師謝弘君(前排中)和學員們一起展現學習成果。(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北區公所「鎮北學堂」復古文創的口金包基礎創作課程,二十位學員經一個月學習,結訓時學員展現學習成果,指導老師謝弘君表示,未來還可將家裡不用的布料或舊衣褲做成個人專屬的口金包,復古又環保。
學員們動手DIY的各式口金包。(記者陳俊文攝)
謝弘君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服裝管理系,在家裡當了十三年的家庭主婦,小孩長大後,在家人鼓勵下,她開始以自己求學的專長,動手製作口金包,發現在靜心打版和針線縫紉的過程中,產生療癒效果,從此埋首製作各式各樣的口金包,也在社區和學校推動這種走老文青路線的手作課程。
謝弘君表示,口金包真正流行的年代是民國三、四十的上海,當時女性人手一個口金包。但後來被大量流行性包袋輾壓而銷聲匿跡,直至最近幾年,包括國際大品牌的LV、CD和COACH也都有一個數萬元的口金包,燃起復古熱潮。
台灣六、七0年代也曾流行過,當時婆媽們會拿出縫滿珠珠的口金包炫耀,尤其珠珠口金包是女性朋友的最愛。
擁有服裝乙級證照的謝弘君表示,口金包的口金,從以前的鐵製到銅口金,現在也有塑膠口金和木口金可以選擇。
布料的選擇更多化,講究環保的今天,家裡不要的牛仔褲也可用來製作與眾不同的口金包。謝弘君強調,口金包最難的地方在打版,針線要縫得整齊不爆針,這些都需要經過數堂課的學習,但若老師幫忙打完版,手縫僅要三小時,學員上完課就可將自己手製的口金包帶回家,很有成就感。
最重要的還在於手縫口金包的過程,可讓自己安靜下來,心思沈澱,帶來療癒效果,她自己就是靠手製口金包走出人生的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