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通匯逾10億 FastPay公司被搜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手機APP「FastPay」,透過第三方支付型式協助菲律賓移工迅速匯款,涉嫌從事台菲地下匯兌,三年來匯兌金額逾十億元。台北地檢署二日依違反銀行法罪嫌,指揮調查局搜索匯誠國際支付公司等三處,並約談三人到案,全案漏夜訊問中。 專門為在台的菲籍移工將錢寄回菲律賓的FastPay,標榜快速且容易操作,只要使用手機匯款,對方三分鐘就可收到,卻因未經金管會許可,涉嫌地下匯兌,違反銀行法的非法辦理匯兌業務罪。 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獲報,指匯誠國際支付公司於民國一0八年七月二十六日,以僑外資方式在台北市中山區植福路成立,資本額一億五百萬元,負責人為詹姓男子,營業項目為第三方支付服務業,推出「FastPay」手機APP。 檢調蒐證發現,該公司鎖定在台工作的菲律賓移工為主要客群,涉嫌非法經營台菲地下通匯,自一0八年七月至今,粗估匯洗金額逾十億元,涉嫌違反銀行法。 承辦檢察官二日指揮台北市調處兵分三路,搜索匯誠國際支付公司等處所,並約談詹姓公司負責人等五人。但詹男目前人在國外,僅將公司員工等三人約談到案,陸續移送地檢署複訊。

Read More

台版柬埔寨 26人求職遭囚5坪房凌虐

新北淡水警方2日表示,有求職民眾誤入陷阱,遭詐騙集團限制行動,要求申辦網銀人頭帳戶;警方破門攻堅救出遭囚26人。圖為被害人遭手銬、腳鐐緊緊銬住有明顯外傷。(警方提供/中央社)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淡水警分局一日接獲一名父親報案,聲稱自己的兒子日前北上應徵工作,卻遭詐騙集團欺騙並控制行動自由,警方荷槍實彈前往新市鎮社區大樓救人,在屋內查獲十九歲鄭姓、呂姓主嫌在內的八名成員,其中包含一名未成年,警方發現二十六名被被害人擠在五坪房間,遭受拳打腳踢,甚至上手銬、菸燙、電擊等不人道待遇,猶如台版柬埔寨。 警方全副武裝前往新市鎮某社區大樓攻堅,進入屋內立即喝令「趴下!」,屋內鄭男等人看到警方衝入房間,全嚇傻一一束手就擒,更在房間內陸續發現二十六名遭控制行動的被害人,其中年紀最大的五十八歲,最小的二十三歲,現場查扣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手銬、腳鐐、電擊棒、球棒、帳簿四本、銀行存摺十二本及提款卡四十四張等贓證物。 新北淡水警方2日表示,有求職民眾誤入陷阱,遭詐騙集團限制行動,要求申辦網銀人頭帳戶;警方破門攻堅救出遭囚26人。圖為被害人遭手銬、腳鐐緊緊銬住有明顯外傷。(警方提供/中央社) 警方表示,二十多名被害人遭囚禁在一間五坪大小房間內,每人手銬、腳鐐緊緊銬住致每個被害人都有明顯外傷,而整間房間用辣椒水噴灑造成呼吸困難,且一天僅提供一餐,假如稍有反抗或不聽從指示,就會遭到詐團成員用電擊棒或球棒毆打、菸頭燙身體等方式凌虐,因此被發現時有數人立即被送醫救護。 警方初步調查,呂男等人在臉書社群網站或發送簡訊徵才,廣告打著五至二十萬的高薪為噱頭,吸引民眾應徵,當被害人面試交出存摺及證件時立即被沒收,並囚禁在淡水新市鎮某社區大樓內,犯嫌要求被害人臨櫃申請網路銀行作為詐騙人頭帳戶,並將詐騙得手的錢匯入網銀帳戶再提取。 偵訊時,呂男向警方承認犯案,並表示自己是受人指使,警方針對背後集團還要細查。訊後,警方依組織犯罪、妨害自由、傷害、詐欺、違反洗錢防制法、毒品等罪嫌,將呂男等八人移送法辦。

Read More

打新冠疫苗、確診掉髮 別慌

張中興表示,確實有不少的掉髮病人跟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或確診相關,引發瀰漫性掉髮或圓形禿。(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季節變換溫溼度差異大,許多民眾發現秋天容易掉頭髮,但近來發現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與確診,也成了掉髮的重要因素,花蓮慈濟醫院皮膚醫學中心主任張中興表示,確實有不少的掉髮病人跟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或確診相關,引發瀰漫性掉髮或圓形禿,她提醒民眾別慌張,不正常掉髮問題可找皮膚科醫師釐清原因,對症下藥即可改善。 張中興說,季節轉換期間,皮膚對溫度、濕度轉變的感受功能也會受影響;通常進入冷天,皮脂腺分泌量也會增加,影響神經性荷爾蒙傳遞;神經與血管等因素都會影響毛髮生長,當毛髮生長期縮短一點,進入休止期多一點,民眾就覺得頭髮掉得比較多。 不過目前在門診發現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主述掉髮問題,和許多常見的掉髮原因,都沒有相關經驗;經問到最近的打疫苗史,才發現多與注射疫苗相關,有一些患者大概在打完疫苗後1-3個月間,確實會感覺到明顯的掉髮量。 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一週後掉髮,造成圓形禿。(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張中興指出,疫苗注射是其中一種可能掉髮原因;如果是疫苗引起,會像是整片瀰漫性掉髮,但通常不需要太緊張,因為掉髮是暫時性,日後會再長出來,因此她會讓患者知道這段時間因打疫苗引起的掉髮,可以再觀察或根據症狀給藥。 另外,新冠肺炎確診之後出現掉髮也是一個滿普遍的症狀,大多數也是瀰漫性掉髮,但大部分患者掉髮在數個月後會停止,然後慢慢的長出來;也發現有些患者的掉髮是區域性一塊塊的圓形禿,圓形禿病因是跟自體免疫有關,會有一群免疫細胞刻意的攻擊成長中的毛囊下半部,導致頭髮快速的進入休止期,然後大量脫落。 張中興表示,這種圓形禿表示疫苗或者是感染致病機轉裡確實引起一部分患者圓形禿,針對這特定的發炎現象,治療上有很清楚的標的,及時診斷與治療,就可以減少圓形禿擴散範圍。 注射新冠疫苗或確診不只引起掉髮,皮膚症狀還有人是起紅疹、蕁麻疹,有些病人濕疹過敏體質原本已逐漸康復,也會因打疫苗誘發變得更嚴重。 張中興強調,注射新冠肺炎疫苗或確診後掉髮是可回復,有一些掉髮的免疫反應過了以後,毛髮毛囊並沒有受傷,還有能力再長出來,可是多久可以回復,這因人而異。

Read More

鈕承澤被爆獄中特權 花蓮監獄:媒體報導非事實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有媒體報導「鈕承澤被爆獄中特權!免下工廠、購私菸賄賂,受刑人投書:花監像他開的」,花蓮監獄昨天特別出面澄清,媒體所傳絕非事實。 花蓮監獄表示,該監對於受刑人的戒護管理、作業配置皆依監獄行刑法及受刑人作業實施辦法…等相關法令辦理。鈕員因屬社會知名人士,基於戒護管理考量及個別處遇不宜至人數眾多的大工場作業,經調查審議委員會議討論決議,配業舍房作業,作業項目:摺紙蓮花。 花蓮監獄指出,經查鈕員每週有固定購買香菸,其消費金額皆由自己的保管金帳戶支出,無利用他人帳號之情形。 該監戒護科實施定期及不定期舍房安全檢查,檢查結果均無異常。鈕員在監服刑期間,行事低調,遵守監規,家人經常接見,家庭支持度高。

Read More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針藥並施 改善子宮脫垂

部分婦女經過多次生產後,加上年齡漸長,逐漸有「子宮脫垂」的困擾。子宮脫垂常見腹部有下墜感、陰道有異物感,或摸到東西膨出、腰痠背痛等症狀,在勞動或行走後不適感會加重。 「子宮脫垂」乃是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此病的發生原因常與臨盆過早、難產、產程過長、產中太過用力及各種增加腹壓的勞動有關。中醫認為,子宮脫垂是由於氣虛下陷、腎虛、帶脈失約、衝任虛損,損傷胞絡及腎氣,而使子宮失於維繫所致。常見的分型有氣虛、腎虛兩種類型。 中醫治療應本著《黃帝內經》:「虛者補之,陷者舉之」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氣虛型患者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中藥,如黃耆、白朮、陳皮、升麻、人參等;腎虛型患者予補腎固脫,益氣升提的中藥,如熟地黃、龜甲、山藥、杜仲、山茱萸、枸杞等。 骨盆底肌肉的主要功用是支撐骨盆腔及腹腔內的器官,使得在腹壓增大的時候,器官不至於向外脫垂。隨著婦女生產、停經以及年紀老化,都會使得骨盆底肌肉產生鬆弛或是退化的情形,而造成腹腔器官向外脫垂甚至產生尿失禁。針灸可以有效活化骨盆底肌肉,施針在相關穴位上刺激陰部神經,陰部神經的分支支配會陰及骨盆底肌肉,針灸能增強神經和肌肉間的連結與骨盆腔的氣血循環,使得骨盆底肌肉得以活化,提高肌肉韌帶的張力,改善子宮脫垂、尿失禁等問題。 雖然子宮脫垂、尿失禁常見於多產婦、年紀大的人,但久坐不動的上班族,骨盆核心肌群長期未使用、鍛鍊,骨盆底肌肉的肌力也會日漸弱化。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蘇惠靖)

Read More

巴金森翁遲緩 AI揪步態凍僵

中國附醫神經內科聯手AI診斷,半小時揪出巴金森氏症步態凍僵,7旬長者及早治療,延緩病徵,步態不穩獲改善,生活依舊可自理。(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1歲莊姓男子罹患巴金森氏症15年,仍能行走,近期家人發現他走路遲緩,經常停滯不前,腳像黏在地板上很僵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醫師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發現可能出現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及早介入治療,延緩相關病徵,在適量藥物控制下,手不再顫抖,步態不穩也獲改善,生活依舊可自理。 中國附醫神經內科部主任蔡崇豪表示,國際文獻顯示,60歲以上者盛行率1%,80歲以上者為2%,國內健保資料統計,罹患巴金森氏症人口去年已達7萬7千多人,疾病人口每年以2千多人速度增長。 中國附醫神經部蔡崇豪主任(左1)戴上微軟Hololens2頭戴式裝置錄下巴金森患者步態即時影片,可即時捕捉每一幀畫面,能即時輔助醫師診斷病人是否進入「步態凍僵」。(記者陳金龍攝) 蔡崇豪說,掌握病人巴金森氏症進程,精準投入適量藥物,往往是延緩該疾病的重要關鍵,但巴金森氏症並非容易診斷的疾病,在巴金森病專科門診中,在缺乏AI輔助工具前,需要經過層層神經內科檢查及相關量表試驗,醫師才能下確切診斷早期的步態障礙,至於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動作緩慢、步態凍僵等動作症狀,單憑肉眼更是難以區辨,診察時間往往曠日廢時,調整治療藥物精準劑量的時間也往往錯過。 蔡崇豪指出,缺乏人工智慧(AI)輔助工具之前,往往經過層層神經內科檢查及相關量表試驗後,醫師才能下確切診斷。(記者陳金龍攝) 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許凱程說,巴金氏症步態凍僵的時機往往無法輕易預測,為確保即時擷取關鍵畫面以利診斷,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與神經內科醫師團隊利用AI演算法分析病人步態影片及走道壓力資料,聯手打造「步態凍僵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更結合具混合實境(MR)功能的微軟Hololens2頭戴式裝置,即時錄下病人的連續性步態影片並快速同步至電腦進行深度學習訓練與判讀,省去架設錄影機台的時間。 他說,同時提供臨床醫師AI自動生成的步態凍僵時間分割數據,有了分析報告輔助,大幅增加醫師診斷效率,快速揪出巴金森氏症,可提早進行手術介入或藥物治療等醫療處置。

Read More

快篩劑研議擴大免費發放對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目前國內快篩試劑庫存1.3億劑,每天發放卻只有20萬劑,衛福部長薛瑞元2日上午表示,研議放寬免費快篩發放對象。對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如能維持安全存量無虞,不排除研議要擴大免費領用範圍,還是發放數量或頻率。 繼以篩代隔政策後,快篩試劑已成為家戶必備防疫物資,不過,因快篩試劑是由公費採購,外界擔憂目前國內快篩試劑庫存1.3億劑,每天發放卻只有20萬劑,採購量過大下,恐又如疫苗屆效後面臨銷毀的浪費公帑,建議在目前已針對65歲以上長者與0-6歲孩童無償發放後,進一步開放給全民無償使用。 王必勝表示,目前快篩效期大致上是2年,現在看起來還有1年多,沒有屆效的問題,且指揮中心最高原則就是保持安全庫存,防止疫情反撲、回溫需要用的時候又要購買。 若是安全庫存無虞,王必勝也表示,將於2週內研究是否可擴大無償發放,看看範圍、數量、頻率經過計算的結果,再進行決定與公布。但安全庫存要視疫情發展浮動式調整,必須使用模型推估,看看往後幾個月可能疫情狀況,但這些模型會不斷變動,只能估個概數。至於是要擴大免費領用範圍,還是發放數量或頻率,就須等計算後才會對外公布。

Read More

未打疫苗女染疫 敗血性休克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指揮中心2日公布,國內新增3萬3116例本土確診病例,較上週三下降17.7%;死亡新增53例中最年輕的是30多歲女性在住院過程染疫不治,新增中重症168例,也有1例5歲女童MIS-C重症,病況已好轉。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新增33,116例本土病例,為15258例男性、17840例女性、1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整體疫情走向已連續4週下降。另確該個案中,新增中重症168例,包含110例中症、58例重症;也有53例死亡個案。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最年輕的死亡個案是名30多歲女性,未曾接種疫苗,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氣切,長期臥床,9月20日因肺炎、泌尿道感染住院,但尚未染疫,直到10月21日出現發燒、濃痰等症狀,醫院快篩陽性,次日轉入隔離病房,惟後續不幸因為新冠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於30日宣告不治。 至於新增1例兒童MIS-C重症,羅一鈞指出,個案為5歲女童,曾接種1劑疫苗,無慢性病史,9月18日確診新冠,10月20日起陸續發燒、咳嗽、全身皮疹、眼皮浮腫等症狀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3天,26日懷疑MIS-C,轉院收治於加護病房,已於31日轉出加護病房,但仍在一般病房住院中。 此外,對於有公衛學者認為,實際染疫數及MIS-C人數應更高,不排除有低通報情形,甚至可能和實際通報數差了近100萬。羅一鈞表示,確診MIS-C可能需要1-2個月觀察,且目前在MIS-C通報條件寬鬆,都按照臨床醫師診斷,既不是強制非要通報的病症,也沒有處罰規定,因此,後續要看這波確診小朋友未來1-3個月中,有沒有MIS-C通報情形,現在講低估應該是太早一點。

Read More

社交距離App擬轉型納防疫功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穩定趨緩,防疫鬆綁措施也將陸續實施,針對台灣社交距離App的存廢,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2日表示,現在也正擬定轉型規劃,未來將納入更多防疫功能。 繼簡訊實聯制退場,改由台灣社交距離App接續成為掌握有無與確診者接觸的工具,惟在各項防疫措施逐項鬆綁後,確診者同住家人的居家隔離也將於11月7日走入歷史,外界也質疑社交距離App是否還有安裝的必要性。 對此,莊人祥表示,國內還有約一半以上的人口還沒有確診感染,社交距離App還是可以讓感染或者非感染者了解近期與確診者的接觸狀況,掌握接觸風險,也可以作為是否需要快篩的依據,且也另有數位疫苗證明等用途,民眾如果有出國需求可以使用。 不過,為了使社交距離App能有再發揮功能的空間,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將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規劃台灣社交距離APP轉型,可望附加更多的實用功能。

Read More

女胸悶痛醒 竟是心血管痙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睡一半痛醒!27歲患有甲狀腺亢進的游小姐,常在睡覺時感覺胸悶、心悸、甚至被痛醒,導致夜不成眠,經核子醫學掃描發現有心肌缺氧狀況,以「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診斷出心血管痙攣,服藥後夜間不適的症狀才終於緩解。 近日天氣轉涼,進入心血管疾病好發期,台北醫學大學教授暨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常在休息或睡眠時發作,除了影響睡眠品質外,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需要被正確診斷並對症下藥,呼籲民眾需提高警覺,如在休息或睡眠時有胸悶、胸痛或心悸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 洪明佑表示,心肌缺氧常見的機轉有兩種,一種是運動時因血液供給不及造成的供給缺氧,另一種則是非運動時由心血管痙攣等原因引起的需求缺氧,據國際醫療科學期刊(IJMS)研究顯示,台灣急性冠心症患者中,就有高達57%的患者患有心血管痙攣,顯示心血管痙攣與心肌缺氧具高度相關性。 心血管痙攣俗稱心血管抽筋,是指心血管平滑肌不正常收縮使血管全部或部分狹窄,導致患者突發性心肌缺氧,若不預防或及時投藥,更將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昏厥、心衰竭及猝死,不可不慎! 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好發於40至70歲的族群,欲辨別心血管痙攣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首先是時間點,心血管痙攣好發時間點為休息及夜間睡眠時,這是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最明顯的差異之一;再者血壓與心跳也是重要關鍵,不同於心血管阻塞造成的血壓升高與心跳加快,心血管痙攣發作時,患者的血壓通常偏低且心跳偏慢,因此民眾如有在休息或睡眠時感到以上症狀,都應盡速就醫檢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