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頻尿 微創攝護腺栓塞術改善

中山附醫醫學影像部醫師梁耕維說明「攝護腺動脈栓塞術」的治療方式。(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61歲男子5年前出現頻尿、排尿困難症狀,就醫檢查良性攝護腺肥大,以口服藥控制,但近半年藥效越來越差,嚴重解尿困難,每次解尿要20分鐘以上,且夜尿頻繁,每2小時就起床小解,影響睡眠品質,輾轉到中山附醫,接受微創攝護腺動脈栓塞術,2週後,排尿症狀改善,追蹤3個月,尿流速回到正常,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中山附醫醫學影像部醫師梁耕維指出,一般常見攝護腺肥大治療方法,除了改善飲食習慣和調整生活型態外,還有藥物和手術治療;但藥物後續引起的副作用常讓病患難以忍受,導致用藥不確實,效果不彰;而手術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像是性功能障礙、逆行性射精、尿道與膀胱頸狹窄、尿失禁等,常讓病患猶豫再三。 梁耕維表示,中山附醫提供攝護腺肥大病患另一項選擇「微創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復原期短且侵入性低,門診手術即可處理,病患僅需局部麻醉,不須住院,手術傷口只有針孔般大小,後續也較無傳統外科手術相關併發症,多數病患可於治療後1個月大幅改善排尿症狀,6個月左右達穩定狀態。 梁耕維指出,攝護腺動脈栓塞治療,過程完全不經過尿道,也不會破壞攝護腺結構,所以不會引起常規攝護腺刮除手術相關併發症。此種治療方法特別適用於手術風險高或不願意接受手術的高齡者、心肺疾病患者、長期服用抗凝劑、有手術疑慮、需快速回到工作崗位的患者。 梁耕維說,「微創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因為低侵入性、低副作用及治療效果佳等優點,受到世界各地許多病患的青睞。但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攝護腺肥大治療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也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方式適合所有患者。因此,若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應向專業、且對治療熟悉的醫師諮詢,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

Read More

脊骨神經活化療法 改善下肢麻木

奇美中醫骨傷科主任任東輝表示,以小扁針搭配AMCT脊骨神經活化槍治療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治療時間短,不需留針在身上及住院。(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1歲林姓男子因車禍造成頸部、腰部椎間盤突出,左側臀部肌肉緊繃,壓迫脊椎及坐骨神經,致雙手臂麻木,左下肢麻木無力,奇美中醫每週施以1次小扁針及美式整脊(AMCT)脊骨神經活化療法,經4週治療痠痛減輕許多,手臂及下肢麻木無力也明顯改善。 奇美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表示,椎間盤突出是常見的脊椎病變,包括外傷、基因、久站久坐、老化及家族史等。現代人生活忙碌,加上交通擁擠,為趕時間發生車禍時有所聞,都是椎間盤突出易發生的族群。 任東輝指出,小扁針又叫小針刀,融合「針」與「刀」兩者特色及優點,利用手法於特定部位進行軟組織的鬆解和治療,治療時間短,約數分鐘,不需留針在身上。 任東輝說,舉凡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久年腰痠背痛、手腳麻木、膏肓痛、50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關節炎、各種筋骨痠痛新舊傷,或長期治療但效果不佳之痠痛,皆可做小針刀鬆解術治療。 小針刀治療不需住院也不需臥床休息,施針後3~7天,若傷口仍疼痛或瘀青皆屬正常現象,瘀青會自行消退並改善痠痛。因每個人病情不同,故次數也會不一樣,症狀輕者1~3次就會有80%以上效果,嚴重者則需較多次治療,做完一次小針刀建議觀察7天左右,再做第2次。 任東輝表示,小針刀搭配AMCT脊骨神經活化療法,經精準評估脊椎錯位後,用活化槍以快速度、低力道、穩定的脈衝推力矯治脊椎錯位,使神經不再受壓迫,可疏通氣血恢復運動功能。搭配內服舒筋活絡的中藥,可明顯改善病人的麻木無力。

Read More

林欣榮 打造花東醫療重鎮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帶著守護病人的心與專業醫療技術,台南出生的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打造偏鄉醫院蛻變為救腦救心救命醫院,推動健康平權,翻轉東部民眾的醫療困境。今年榮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療典範獎。林欣榮說,很感謝大家的肯定,自己當醫師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去到需要的地方,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 林欣榮是台灣將胚胎腦部神經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病人的第一人。帶領花蓮慈院神經外科團隊以深腦刺激晶片植入手術治療巴金森病,個案數領先台灣,且輔導國內外其他醫院完成晶片植入個案,成為巴金森病治療重鎮;爭取健保給付手術及電池費用,嘉惠全台灣的巴金森氏症病人,也將腦血管繞道重建手術帶到東部地區,專治腦血管毛毛樣病變、腦血管狹窄。 近5年來,林欣榮積極訂定人才培育及研究計畫,在花蓮慈濟拓展37個特色醫學中心,廣邀6百位醫療護理研究人才來花蓮服務,落實「醫師動、病人不動」的醫療理念。且因應近年來的疫情,從防疫前線到後送照護,守護著東部地區民眾的健康。 林欣榮同時帶領著花蓮慈院,承擔起東區唯一醫學中心的責任,整合東區17家醫院攜手合作,透過健保醫院總額風險調整移撥款計畫經費支持,花蓮、台東民眾平均餘命連年提升,在糖尿病共照、C型肝炎與癌症治療上也見到明顯成效。 林欣榮帶領的創新研發團隊,針對阿茲海默症、漸凍人、腦中風、巴金森病、癌症…等困難疾病研發新藥,相關發明取得40多項國際專利,其中治療惡性腦瘤標靶新藥Cerebraca wafer關鍵技術等,已進入2期臨床研究,在復發絕症病患有多人存活超過2年以上,榮獲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院士。另以自體脂肪幹細胞、臍帶血治療腦中風新藥研究,正進行第2期臨床試驗中;以周邊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研究已完成第2期臨床試驗,也獲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及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院士。

Read More

2歲女童染疫眼浮腫 疑MIS-C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3日表示,國內新增1萬8571例本土確診及4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1例死亡,兒童重症新增一名2歲女童,在確診1個月後出現眼皮浮腫等症狀,懷疑是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收治住院,所幸已好轉出院。 莊人祥表示,新增病例數較前一天減少601例,減少約3.1%;與上週同期相比減少5738例,減少23.6%。另新增147例本土中重症,其中有一名2歲女童,9月18日確診,之後在10月22日出現咳嗽、流鼻水,10月29日起發燒、嘔吐、胃口變差,10月31日到急診檢查,發現有急性支氣管炎住院,因發燒持續,且出現眼皮浮腫、紅眼、全身皮疹、腹脹等症狀,懷疑MIS-C收治住院,經給與免疫球蛋白與類固醇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已於11月7日出院。 指揮中心統計,兒童重症總共263例,其中以MIS-C占比最高,共計173例,另還包括腦炎33例、肺炎26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4例、哮吼11例、家中死亡9例、共病5例;其中37例死亡。 至於疫苗接種統計,莊人祥表示,幼兒第1劑接種率達到44.4%、第2劑18%,目前整體國人的疫苗人口覆蓋率第1劑為93.9%、第2劑88.4%,第1次追加劑接種率74%、第2次追加劑16.5%。

Read More

CB重機車聚 5百輛谷關大會師

五百輛的CB重機車昨日停放谷關龍谷飯店停車場,場面相當壯觀。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首次CB重機車系全國大型車聚活動十三日下午在谷關龍谷飯店停車場登場,此次車聚有五百輛的CB重機車參加,被稱CB重機車系年度盛事,台中和平警分局到場宣導,提醒騎士騎車注意交通安全。 昨日本田Honda的CB重機車系全國大會師,是聚集北、中、南各地的車友,以賞車、同行、交流、交友為主要目的,促進各方車友情感。 CB重機車系全國大會師,北、中、南各地的車友昨日齊聚谷關龍谷飯店停車場,警方派員到場進行交通宣導。(記者陳金龍攝) 警方也到現場宣導交通安全,提出十次車禍九次快,請重機車駕駛行車時要小心慢行,以保安全;也宣導「非號誌化路口行車安全」,騎士於路口看到「停」標誌或標線、閃光紅燈,請停車確認橫向無來車或行人,再開車。

Read More

〈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 〉熟齡至樂齡 有效護牙報您知

講師:臺大醫院牙周病科 王振穎主治醫師 文字整理:高繪雯顧問營養師 牙周病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牙齒就像人體守門員,是食物進到身體的第一關卡,牙周病是常見也常被忽略的牙科疾病,俗話說:「牙不好,疾病全身跑」,牙周病不僅僅是牙齒問題,更甚至可能影響全身健康,譬如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 牙周組織位於牙齒跟骨頭的交界處,若牙周組織被破壞容易使鄰近的骨頭及組織受損,嚴重則造成牙齒鬆動或脫落。牙齦易流血、口腔異味、牙齒鬆動或牙縫變大、牙齒變長等都是牙周病的警訊。牙周病的主要成因是牙菌斑累積導致牙周組織發炎,進而破壞至骨頭,有些患者牙根外露就會產生酸痛感。臺大醫院牙周病科王振穎醫師指出牙周病其實如隱形殺手,不僅默默侵蝕牙齒,還會無形間影響身體機能。 研究發現牙周病會使心肌梗塞、中風風險增加三倍、影響血糖控制、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等。王醫師解釋牙周致病菌進入體內後沉積在血管容易產生動脈硬化斑,增加血管阻塞的機會,目前建議中重度牙周病患者若合併有高血脂、抽菸、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的病患應進行篩檢心血管疾病,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王醫師也分享在臨床上經驗,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也因為服用抗凝血藥物而導致牙科治療需要特別考慮傷口出血風險的問題,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患進行牙科治療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因此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好好照顧牙齒。 而牙周病也和第二型糖尿病有高相關性,根據2007年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發現5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九成以上都有牙周病。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有二至三倍機率罹患牙周病。王醫師解釋並非糖尿病就一定會得牙周病,但是血糖控制不好也容易使牙齒周遭的膠原蛋白組織對牙周致病菌的抵抗力較差,得到牙周病的機率也相對提升。臨床研究也觀察到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牙周治療成果比未受控制的患者更好。而牙周病治療可以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對於血糖控制有正向幫助。因此糖尿病共同照護計畫中建議糖尿病者去做牙周病篩檢,能做好多方管控。   正確刷牙預防牙周病   牙周病的治療首要是做基本牙根表面清潔把牙結石刮除,若後續無法消除才做清創、再生等牙周翻瓣手術。王醫師強調「刷對牙」是預防牙周病的關鍵,「貝氏刷牙法」是目前牙醫師公會主要推廣的刷牙法,將牙刷以45度角放置於牙齦與牙齒交界處,橢圓形旋轉或前後移動,每次刷兩到三顆牙齒,建議固定刷牙的順序才不會漏掉任何一顆牙;並且要使用牙線或牙間刷來輔助清潔齒縫及表面。牙線棒雖方便好操作,但能清潔的範圍有限,還是牙線較佳。 而對於坊間流傳用油漱口取代刷牙能預防牙周病一說,王醫師說明研究發現用油漱口後,進行口腔微生物觀察,發現去除細菌效果非常有限,因此,每日早晚飯後認真正確的刷牙,維持好口腔衛生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王醫師也補充說明,有些缺牙患者因為認為生活不受影響就放棄進行口腔重建治療,但其實長久下來會造成牙齒位移、傾倒也會影響其他牙齒健康,因咀嚼效率不佳也會影響營養的攝取。因此,建議在缺牙後的半年內就盡早安排就診以避免後續發生更複雜麻煩的問題。 (本文內容摘錄自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系列講座-2017年6月3日〈熟齡至樂齡  有效護牙報您知〉。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  

Read More

中醫治療眼皮下垂

■陳俊銘 眼皮下垂又稱上瞼下垂,是指提起上眼瞼的肌肉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以致上瞼部分或完全不能上提,當雙眼平視前方時,上眼瞼遮蓋角膜上緣超過2mm以上。提上瞼的肌肉有提上瞼肌和Muler氏肌,提上瞼肌由動眼神經支配,Muler氏肌受頸交感神經支配,當這兩個肌肉功能不全或喪失時,就會出現上眼皮下垂。上瞼下垂按其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 先天性上瞼下垂為提上瞼肌殘缺或動眼神經核發育不全所致,出生後即有,多為雙側性,常有遺傳因素。如果是提上瞼肌殘缺所引起的上瞼下垂,則通常表現為單純性上瞼下垂,如果是因神經核發育不全所致的,則常合併其他眼部異常,如內眥贅皮、小瞼裂、斜視等。 後天性上瞼下垂,按其病因可分以下幾種: 1.動眼神經麻痺性上瞼下垂:由動眼神經或神經核受損所致,通常為單側性,常伴有眼球運動障礙、複視。2.交感神經麻痺性上瞼下垂:為交感神經麻痺的部分症狀,多見於頸部手術、外傷與甲狀腺患者,表現為上眼瞼輕度下垂。 3.肌源性上瞼下垂:常見於重症肌無力及進行性眼外肌麻痺,重症肌無力引起的上瞼下垂,其程度隨著疲勞而加重。4.機械性上瞼下垂:由於眼瞼本身的病變,如腫瘤、澱粉樣變,嚴重沙眼、炎症水腫、外傷、組織增殖等所致,除直接破壞提上瞼肌外,還由於病變使眼瞼肥大,導致機械性下垂。 眼皮下垂屬中醫上胞下垂,又名睢目、侵風。本病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目病諸候》記載,主要病因病機為:一、先天稟賦不足,命門火衰,心脾陽虛,主肌無力。二、脾陽虛,中氣不足,主肌無力。 內治可分:1.命門火衰,脾陽不足:先天稟賦不足,命門火衰,則臟腑、經絡陽氣不足。脾陽不足,約束失養,瞼肌無力,則胞瞼垂緩難睜,故上胞下垂,治宜溫腎陽,益化源,方以右歸飲加減人參、白朮等。2.脾虛失運,中氣不足:脾虛中氣不足,脾陽不升,瞼肌無力故上胞下垂。眼帶失養則眼珠轉動不靈。治宜升陽益氣,方以補中益氣湯加減葛根。 配合針灸,頭皮針常用穴位如百會透太陽、眼區、額中帶、額旁一帶。耳針常用穴位如交感神經、下視丘、視丘、基底核、視交叉、視徑、視核。眼針:眼八卦針。體針:風池、合谷、太沖、足三里,有助眼皮下垂的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中度智障男襲胸 減刑判9月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楊姓街友曾涉性騷擾案遭判刑,去年底執行完畢後不知悔改,今年五月又故態復萌,涉嫌當街對兩名女生襲胸,還把對方的手拉到嘴邊磨蹭,警方獲報循線查緝楊男到案,一審審酌,楊男屬累犯應加重其刑,但考量他有中度智能障礙,辨識違法能力降低,因此依法減刑判刑九月,令入醫療處所監護二年。 判決書指出,楊男曾涉性騷擾案判刑四月,去年十一月執行完畢,出監後因居無定所,平時撿拾回收物維生,今年五月廿六日下午,他行經台中市北區一處公車站牌時,發現一名女子獨自等公車,竟趁女子不注意時,伸手強抓女子胸部,還把女子的手拉到鼻子下方吸聞。 接著還以嘴巴磨蹭女子手背,經女子喝斥「不要亂碰」,楊才騎單車離開;另在隔月八日中午,楊男行經南區街道時,看到穿著制服的女高中生行經又萌生色心,擋住少女去路後先用右手強抓少女,再以左手碰觸對方胸部,少女嚇到衝回家向家人哭訴後報案。 警方獲報後循線查出是楊男涉案,並查出共涉及兩起類似案件,訊後依性騷擾及對少年犯強制猥褻等罪移送法辦,案經台中地院審結,認定已承認涉案楊男過去有性騷擾前科,視為累犯,應加重其刑,但審酌楊男屬於中度智能障礙人士,經醫院鑑定後,認為楊男在犯行時辨識違法的能力降低。 由於楊男沒有家人或親友支持,未能持續就醫、用藥,因此依法給予減刑,兩罪分判三月、六月徒刑,應執行九月,另外執行完畢後,另入醫療處所監護二年,可上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