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登眠月水漾 揭夢幻面紗

 阿里山眠月石猴,因九二一眠月路崩、石猴頭斷,而與世隔絕,但山路阻擋不了登山人的腳,硬是攀過峭壁、走過無數隧道和鐵橋,以鐵腿造訪一葉蘭和眠月石猴,眠在石猴月光下,再前行到夢幻水漾和縱走豐山,訪千人洞、臥船石,一路攀上下切上千米,看盡無限樹石山水,美在不言中。 圖、文∕記者張淑娟 「數著片片白雲我離開了你…」,當進入阿里山時,透著亮的藍天白雲搭著參天綠樹,怎能不為流浪歌唱一下,自此展開登山人最嚮往的三天二夜眠月~水漾森林~豐山登山行。一路走在眠月線的鐵道上,唱和著「走在鐵路旁我彈著吉他…」,山風徐來,美景在前,走上鐵橋,深不見底的淵,居高臨下的震撼,接下是一個又一個的隧道和鐵橋,鐵道斷落的驚人畫面就在眼前,好不容易走到了石猴車站,只剩快崩掉的車站建物。 而聞名的石猴原高三十一公尺、直徑九公尺,仰望時猶如蹲坐的獼猴,從另一個角度看,又酷似達摩盤坐,也稱為「達摩岩」,九二一之後只剩巨大的身軀,頭已不見蹤影。 走訪眠月石猴要走過許多鐵橋深淵,才能見到眠月石猴的月光。 話說一九0六年河合鈰太郎來到眠月車站,夜裡躺在林中的巨石上露宿,敞亮的月光叫醒他,看著四周靜寂,景色在月光下令人心醉。一九一九年年,他再次來到此處,卻已不見昔日參天古木,只見被砍伐殆盡的童山濯濯,寫下「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無跡,鳴泉當作舊時音」……。紀念當年眠於月光下之景,也取了一個令人心醉的地名-眠月。   與四千年神木相遇 第二天,由眠月的月光中醒來,又是一天艱困的路程,由眠月石猴連續長陡而上至稜線,得再依著稜線才能抵達此行最高點二千五百五十七公尺的松山三角點,續行數米,看到營林局官有林境界標第廿號基石後,續往水漾森林長陡而下七百廿公尺,經昔日林務局雇用原住民造林的酒瓶營地,接著穿越林道續下切至乾溪谷匯流處進入山徑。 接上亞杉坪林道十五點二公里處叉路口,右往眠月神木,左往水漾森林,定要去尋訪屹立四千一百年的神木,而這一段路又是多處坍方,幾處都要高繞下切,即使路險,也要到此一遊,看著它參天的模樣,樹高近五十米,孤寂於山林之中,真的難掩相遇時的激動。 屹立四千一百多年的眠月神木,高聳入天 枯木倒影遺世之美 由眠月石猴至水漾森林,計爬升三百米又下降一千米,不只感受到穿越四千多年的古今歲月,更來到了夢幻中的水漾森林,如此挑戰的路線可謂不虛此行,尤其當看到閃著落日餘暉的枯木,落映在水中,自然的倒影美景,忍不住驚呼著天地有大美,四公頃的水漾,杉木林白化的矗立在水中央,波光粼粼,很療癒,更滌去紅塵俗世,讓人有遺世獨立,如宇宙遊子、如空間歌者,更似時間詩人般的懷抱著奇幻幸福。 水漾森林枯木倒影,在晨昏均美如詩和畫。 水漾森林又被稱平溪仔,是阿里山鄉山區在九二一大地震後的的一座堰塞湖,即地震後嘉義豐山風景區附近石鼓盤溪上游因河道受阻,形成長約一公里、寬二百公尺的堰塞湖,平均深度為七米,最深達十六公尺,其中的杉木林因長期泡水枯死,群體的死亡姿態在水中倒映出凋零之美,所以被喚為夢幻的「水漾森林」,純粹的枯木林簡單的線條,與沉靜的水相應,如同一幅深沉又美麗的詩與畫。 當從夕陽、入夜到凌晨、晨曦,賞著那如畫般的水漾,即使先前的攀岩走壁、翻山越嶺和跋山涉水的疼痛雙腳都不以為意了,且輕易被夢幻水漾的風洗去了塵勞,還有那落在水中的金星、滿天的星斗和懸在枯木上的月,映在水中的光,全部的景色,一洗一路來的艱辛。 夜裡的水漾星光點點,愈夜愈美麗。 千人洞臥船石鬼斧神工 回程由水漾森林縱走豐山,更是一路驚奇,第三天的路是可怕的,一路陡降拉繩、不斷的下切,偶有崩落山石,每一步都驚險,卻也見識到千人洞和臥船石的壯觀勝景。千人洞把人變成了螞蟻般小巧,千人洞位在阿里山鄉豐山村東方,海拔一千八百多公尺,洞長二百五十公尺、寬六十公尺,高約十五米至三十米不等,底部寬敞平坦,為長條形開放的山洞,可容納千餘人而得名,是全台已知最大的天然山洞,另有「仙人洞」之名,東側還有流瀑終年不竭,如水濂洞。 千人洞景觀相當驚人,人如蟻渺小。 此外,千人洞還叫「十八桶寮」,早年台灣志士因抗日失敗,遠走高山,避居千人洞,並以當地盛產的紅檜「箍桶」、製作檜木桶維生,當時剛好有十八戶人家。向前來到臥船石,其形似倒臥的船底而得名,洞頂有蝙蝠棲息,到處可見蝙蝠的便便。 阿豐步道沿途樹形狀特別。 一路的陡降下切步步驚心,當看到行豐吊橋時,猶如看見了成功,更圓滿了此行的艱困路程。三天兩夜的阿豐步道,成了登山人的絕佳挑戰,所幸每一風景都值得探訪,尤其水漾森林,若不由阿里山前進,也可由杉林溪的仁亭入口前往,人間勝景不能常在,水漾森林由九二一至今已逾廿年,枯木也將有全數傾倒一日,夢幻水漾也將如夢幻泡影般消逝,因此能挑戰山路一睹其容顏,也是愛登山者的夢中情人。

Read More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 聘烘焙大師傳藝

再聘吳寶春、王鵬傑等授課 也分享勇於面對挑戰走向冠軍之路 崑大餐飲系邀請吳寶春師傅(左五)、王鵬傑師傅(右五)進行廚藝教學,讓學生有向大師學習專業知識及技術機會。(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餐飲管理及廚藝系為提升學生專業技術、讓課程與業界無縫接軌,一一一學年度起延聘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王鵬傑師傅,擔任榮譽講座教授、榮譽教授,除讓該系學生有向大師學習機會,也向參訪的高中職餐飲科學生分享成長歷程與學習經驗。 崑大餐飲系挹注豐富資源持續充實軟硬體設備,打造與業界同步的專業場域,不惜重金禮聘業界名師,繼國際名廚江振誠主廚後,本學年更禮聘業界大師吳寶春、王鵬傑蒞校授課,並向前來崑大參訪的樹德家商、亞洲餐旅、玉井工商與長榮女中等高中職餐飲科學生分享成長歷程。 王鵬傑師傅提及自己年少時的叛逆反骨,但不服輸的個性讓他更能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勇於面對各種挑戰,一步一腳印的走上世界冠軍之路;吳寶春則分享自己參加每場比賽前總是不眠不休的練習,仔細觀察冠軍作品與其他作品的差異,反覆試驗與練習,做出最好的作品,而細微的觀察力與過人的毅力也讓他的作品順利拿下世界冠軍。 兩位大師也為參訪的高中職生進行佛卡夏麵包及義式披薩的製作教學示範,透過提供烘焙技術的提點與指導,讓學生感受大師能量,例如吳寶春分享在義大利參賽的經驗,王鵬傑則以自身在高雄餐旅大學就讀時多方嘗試、積極拓展眼界所付出的努力,鼓勵餐飲小將們勇於爭取各種學習機會,讓大家不僅在專業知識及技術上收穫滿滿,更獲得未來努力的方向。 崑大餐飲系主任洪綺吟表示,該系落實技職教育的實務課程,在校方與系上老師共同努力下,為同學們引進豐沛的業界資源,除國際咖啡認證中心,更成立吳寶春烘焙學院實體門市,讓學生有機會在業界知名烘焙品牌場域進行實作與學習,在學校全力挹注經費下,系上設備不僅與業界接軌,更是世界級競賽專用的設備,讓學生能在最專業環境中精進自身技術。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犧牲假期團練 南大國樂社抱獎歸

南大「大成國樂社」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優等。 (南大提供) 台南大學學生社團「大成國樂社」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以指定曲〈美麗的鳳尾竹〉及自選曲〈敦煌新語〉發揮精湛演出水準,榮獲絲竹室內樂合奏大專團體B組優等。 南大大成國樂社創始於師專時期,民國四十五年創社至今逾一甲子,培育相當多的國樂學子,絲竹琴韻成為南大畢業典禮祭孔、頒獎典禮、校慶社團音樂晚會等必備的悠揚古樂,歷年參與全國音樂比賽也屢獲佳績殊榮。 大成國樂社表示,自從去年十二月報名後,社員們即展開密集練習,寒假期間更犧牲假期留校集中訓練,開學後利用課餘及假日琢磨琴藝、精益求精,並將情感與笑容融入於音樂的旋律中,細膩地詮釋每一個音符細節,享受每一次的訓練與演出。 團長張楷彬表示,國樂社是個溫馨的大家庭,每年參與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一直是社團裡的一大盛事,感謝社員們辛苦努力及校友社員的支持與協助,更感謝指導老師無私奉獻的耐心教導,讓參賽同學更加了解樂曲特色,演奏與詮釋更加得心應手。 南大學務長侯志正讚賞國樂社的優異表現,他說,此次的獲獎肯定正是對國樂社成員們勤奮精進的最佳回饋,勉勵同學們將對國樂的熱情與感動延續下去,未來能持之以恆的練習,透過對音樂的美好的感受,培養自己的興趣或專長,讓大學生涯更加多采多姿。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人間三月春意濃

陳赫 楊柳依依,草長鶯飛,滿目蔥蘢。當時光的腳步悄然步入三月,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草木,開始努力的用嫩芽裝飾出大地的多彩。倦怠了一個冬天的陽光,開始勤勞的用溫暖召喚出萬物的蘇醒。一片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帶著悠長的守望,撥動著春意漸濃的筆墨,把人間一幅最美麗的畫卷,定格成永恆。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三月的春風是嫵媚的而輕盈的,她不急不躁,安靜的給世間帶去著所有的美好。 走在三月的田野裡,柔柔的風會吹動著秀髮和嫋娜的楊柳,不管有多少心頭上的憂鬱不悅,在她的拂動下,都會變成臉上的笑靨如花。她會輕輕地吹開柳樹上的第一個芽孢,在一夜之間的轉瞬裡,將柳枝條染上翠綠;她會怯怯地吹開陌上的桃花,在粉紅的浪潮裡,將行人的臉上點綴出笑容;她會慢慢地吹起孩子們的風箏,在戲耍的童年裡,將草地上的奔跑充滿快樂;她會緩緩地吹動山塢裡的茶樹,在吐出新葉的盎然裡,讓採茶的姑娘唱起優美的歌聲。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三月的春風宛若佳人,一笑嫣然,傾國傾城。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三月的春雨是酥脆而溫柔的,她點點入心,沉穩的滋潤著世間所有的曼妙。 不似夏雨的猛烈,不似秋雨的悲涼,不似冬雨的冷酷。三月的春雨,總是來的格外清爽,也攜帶著十分的珍貴。每逢遇到三月的春雨,腦海裡總會蹦出一句「春雨一滴滑如油」。那一顆顆經過一個冬天乾旱的樹木,有了這一場春雨,就能開出芬芳的花朵,香氣襲人,預示著一場場豐收的到來;那一排排已經耕好的水田,有了這一場春雨,就能紮根肥沃的泥土,沁人心脾,勾勒著一幕幕金黃的出現;還有那一個個揪心的父親,有了這一場春雨,就能安靜的睡熟,美夢成真,彈奏著一曲曲高昂的凱歌。三月的春雨過後,泥土芬芳,唯有春雨貴如油,才是最動人心弦。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三月的陽光是清新而明麗的,她福澤四海,博大的照耀著世間所有的繁茂。 油菜花的金黃,漸漸地佈滿了田野。蝴蝶的舞步,漸漸地沉醉了時光。南歸的燕子,漸漸地露出了天空的和煦。魚群的活躍,漸漸地驚擾了沉寂的池塘。一切的生動,都因為三月的陽光,她帶著興盛的力量不住的流淌,跳動在田間、樹梢、魚塘和人們的臉上。她帶著初春的氣息,給大地增加一道道美麗的光景。她帶著沖散掉的陰鬱,給萬物的心靈帶來一縷縷愜意的舒暢。因為有了三月的陽光般的性格,人們開始活的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在天地之間,將所有的煩惱和憂愁,都隨之遺忘。 「人間三月春意濃,鶯歌燕舞唱東風。無邊美色看不盡,自是浮生第一景」。讓我們合著春風,沐著春雨,伴著春日,蕩著春思,漾著春情,盡情擁抱美麗的三月天吧!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遇朱筆度花朝

石若軒 花朝佳節的前夕,流淌在《寶繪堂》中的臻雅春意,穿過晚明的月色向我緩緩走來。沾染暮色的粉蝶在秋千少女的羅裙上踱步,星月沉煙,靜謐如常的湖水上飄來玉蘭花的味道,春風漸起,素馨滃然。 斑駁的古畫溢出千百年來的春時風雅,小城逢三月,杏雨醉花朝。透過明代畫家仇英的傳世名作《寶繪堂》可以看見古時農曆二月的花朝景象的一抹風雅,那麼備受古人青睞的花朝節還藏有哪些雅事?請用淡淡的春茗洗濯一身舊雪,聽我一一講述。 衣帶清寒沐春風。花朝節在春分之後,俗謂二月十五日(亦有二月二日,二月十二日的說法)為百花生辰,屆時會舉行種花,賞紅等節日活動,故而稱之為花朝節。節日前後雖然有暖風還境之意,常有春風吹過,但晨起依舊會感到微寒。春時的夕陽是愜意的濕紅色,躲在剛剛褪去風雪的山嵐旁,醞釀著蘇醒的及第夭采在喧和的氣氛裡枕風入眠。 朱筆遇墨繪春景。花朝節亦有大小之分,清光緒年間《光山縣誌》曾有記載:「二月二日,俗雲『小花朝』,十五日雲『大花朝』。」花朝節的風俗形成較早,但因各地區氣候差異的問題,具體的節日活動亦有所差別。《夢梁錄》雲:「浙間風俗,為春序正中,百花正望之時,景堪遊賞。」江蘇一帶地區有花朝賞紅習俗,而開封會舉行撲蝶會。夢回京地的早春,牡丹花開得也有分寸,相傳天壇的南北回廊,永定門裡的張園以及房山的僧人素舍處的春景是最絕佳的觀賞之地。花朝節當日若是風清月朗,可預示百花繁盛,糧產豐富。於是為祈安順,文人雅士相約賦詩,親友姊妹相伴踏青,孩童相約開始留發,好一幅春光點綴的佳景。 綺繡江南賞春紅。花朝賞紅的習俗主要在江南地區盛行,在百花聖誕日這天,眾人通常會裁剪彩色布條懸系在花枝上。胡朴安的《中華全國風俗志》一書中曾有記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繪,沾花枝上,謂之賞紅。」還有:「二月十二日花朝,閨中裁紅,系之卉木,風來招展,紅綠參差。」 淡煙疏雨煮春茗。農曆二月也屬春雨繁密之際,借花朝佳節之名,與親友故人賞花聽雨。初煎新澗水,取一杯桃花殘雪,烹茶別有香。品茗是中國人獨一無二的浪漫與風雅,與候月,蒔花、焚香,尋幽等雅趣並稱古人十大雅事。茶水間嵌入一枚小小的香蕊,可寄此情千里。煮茗換盞,追憶年少;月入心橋,懷抱琴簫。盡飲幾番江湖夢,盟誓相逢在花朝。 沐春風,繪春景、賞春紅,煮春茗等是古人的花朝雅趣,但對於我而言似乎有一世的距離,只因城外的炊煙卷著我對已故外婆的思念,在花朝佳節的前後溘然長眠。不是風雅之人的外婆對花朝賞紅有著深厚的情結,也許是為了她半生淒風苦雨,劫後餘生的自我紀念,也許是為了淚過歲遷後仍要保有天真的少女執念。幾枝花朵的凋零不會驟變殘損的春天,時光尚淺,我願將這愛恨漸漸收斂。 花朝節的傳統習俗伴隨時間的流逝亦有改變,慶賀節日的活動亦有增有減。正如茶葉所蘊含的意義層巒疊嶂,花朝節所承載的意義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傳統節日那般淺顯。花朝節的氣氛是矜持的春天,暖風十裡,帶著玉蘭香囊的少女們依舊在綠楊影裡蕩著秋千。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 白樺林

詩∕圖 葉莎 陽光斜插 長成最繁華的盛夏 整座白樺林佈滿難以描述的表情 那是誰的眉眼,誰的嘴角 沿著小徑 我將喜怒哀樂一一搜刮   累了,將身影疊在樹上 白樺樹會將所有的疲倦吞下 然後浮出似笑,非笑   臨行,與一株同根生留影 為友情繫上紅絲帶 所有的綠草,自願躺成背景 而鳥聲紛紛飛進鏡頭裡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 〈清平樂〉感時 念亡妻

■子寧 伊人西去 一江水東流 煙籠陌岸小舟 人約遠去白鷗   前年這個時候 春色拋下溫柔 風狂百事皆哀 心冷無意豋樓

Read More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賽鴿動畫 入圍12國際影展

崑大視傳系畢業生團隊共同完成動畫作品《這首鴿》,陸續獲得十二個國際影展入圍,相當不容易。 (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動畫作品《這首鴿》,以台灣特有的賽鴿活動作為故事背景,來探討現代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的問題,劇情簡單卻是很多人共同的生活經驗。此作品自二0二一年七月至二0二二年底,陸續獲得十二個國際影展入圍,相當不容易。 崑大視傳系動畫《這首鴿》由一一0年度畢業的導演許家萍、劇本周代蕙,動畫王譽璇、王惠英、張秀紋和音樂曾子瑜等人共同完成,動畫推出後陸續獲得哥倫比亞第卅九屆波哥大、希臘第十三屆羅莎法動畫、孟加拉第廿屆達卡等十二個國際影展。 《這首鴿》故事主題發想來源為團隊成員的親身經歷,以擬人法的方式來比喻大學校園的人際關係。主角鴿子是賽鴿飛行中的翹楚,在牠原本的環境中所向無敵,甚至還有一首專為牠而作的勝利主題曲,享受高知名度的主角,久而久之也變得自負且高傲。 但好景不常,突然牠被賣給另一位擁有更多賽鴿的老闆,換到高手雲集的新環境,各種不適應讓牠開始對自己感到懷疑,陌生環境帶給他巨大的壓力以及恐懼,想要交朋友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造成更多誤會。 社交障礙讓主角逐漸喪失信心,過往輝煌的戰績已不值一提,當牠在失意時開始哼起過去的勝利主題曲,同伴被牠的歌聲吸引過來,最後大家跟隨歌聲圍著牠跳舞,意外地成為了朋友。團隊希望透過這個勵志影片來傳達一個訊息:每個靈魂都是獨一無二,只要保持自信心,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 導演許家萍表示,製作這部動畫學習摸索過程,遇到許多困難,促使自己的技術更加精進,感謝系上所有老師的指導協助。 指導老師曾惠青副教授表示,《這首鴿》完全以手繪動畫完成,同學花很多時間摸索動態的表現,主角鴿舉手投足都非常生動活潑,實在非常不簡單,為他們感到驕傲。相信這件動畫作品也為同學的青春大學時光留下美好記憶。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嘉藥積極參與公衛 宣導用藥知識

嘉南藥理大學舉辦「社區藥局發展民眾自我用藥照護論壇」。(記者黃文記攝)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照護需求逐步增加,社區藥局是民眾最容易取得基本健康照護資訊的第一線醫療專業窗口,嘉南藥理大學舉辦「社區藥局發展及民眾自我用藥照護論壇」,希望因應未來社區藥局的急速發展,帶動民眾具備自我用藥的意識,讓第一線的社區藥局成為民眾的健康溝通平台。 嘉藥校長李孫榮表示,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估計,台灣即將於二0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全台健康醫療照護需求也會跟著擴大。而社區藥局是站在民眾健康醫療保健的第一線,除了強化傳統的藥品供給、提供慢性病諮詢、積極參與公共衛生活動和宣導外,也將走入居家及長照機構,提供用藥照護等促進健康多元化服務。 如此全方位關懷民眾的社區藥局,其所需的健康照護專業人才培育亦刻不容緩,社區藥局發展及民眾自我用藥照護論壇就是要結合產、官、學界,進行意見交流,為第一線健康照護的社區藥局發展及培育相關精良專業人才,攜手部署以提早因應。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Read More

基隆15歲↓及孕婦 看牙免掛號費

口腔健康週開跑 即起至15日 基隆市牙醫師公會「口腔健康週」活動開跑,即日起至4月15日,全巿有24家牙醫院所免收掛號費,優惠對象為15歲以下學童、嬰幼兒以及懷孕婦女。(記者鄭鈞云翻攝)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市牙醫師公會「口腔健康週」活動開跑,即日起至15日,全巿24家牙醫院所免收掛號費,優惠對象為15歲以下學童、嬰幼兒以及懷孕婦女。 衛生福利部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配合「320世界口腔健康日」理念攜手合作「孕婦嬰幼兒親善愛心牙醫院所」口腔健康週活動,自104年開始舉辦至今已邁入第9年。基隆今年有24家牙醫院所響應,15歲以下學童、嬰幼兒以及懷孕婦女,於活動期間持健保卡至參加的牙醫診所或醫院看牙,可享免掛號費之福利(不包括健保負擔部分費用),提供孕婦產前口腔保健預防措施、15歲以下學童口腔檢查洗牙、嬰幼兒及6歲以下孩童塗氟服務和國小學生施做恆牙第1大臼齒窩溝封填。 基隆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蔡志明醫師表示,恆牙第1大臼齒在6歲左右萌出,是人生第1顆長出來的恆齒,也是陪伴我們最久的牙齒。每天使用含氟1千ppm以上牙膏刷牙2次、每半年定期口腔檢查和塗氟、施作臼齒窩溝封填都是保持牙齒健康的良方。 基隆市牙醫師公會配合口腔健康週活動,今年有二十四家牙醫院所熱烈響應,合作院所可掃描QR-CODE查詢。(記者鄭鈞云翻攝) 而懷孕婦女在孕期因為荷爾蒙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會增加牙周炎及齲齒的發生率。約有3成以上的懷孕婦女患有輕度到重度的牙周病,如果接受治療可有效控制發炎反應的進行,因而降低嬰幼兒早產及體重過輕的可能。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