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爬牆燒玻璃失風 蘆洲警速抵現場逮竊嫌

(蘆洲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新北市蘆洲警分局成州派出所於2日凌晨3時許接獲民眾通報,指稱有人在五股區新五路一處宮廟破壞玻璃,警方立即派遣線上警力前往攔查,成功將該竊嫌逮捕,並查扣犯罪工具,全案依加重竊盜罪移送新北地檢偵辦,經檢察官聲請羈押,法院裁准收押該竊嫌。 蘆洲警分局指出,民眾於半夜聽到有噴燈發出的轟隆聲、玻璃破碎聲,發現有人正在破壞宮廟玻璃欲進入行竊,立即通報轄區警方到場處理,該竊嫌成功破壞一片窗戶玻璃,還未進入宮廟時就被警方逮捕。 (蘆洲警分局提供) 蘆洲警分局呼籲,竊取他人財物會涉及刑法竊盜罪,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Read MoreRead More

投資詐騙200萬 汐止警聯手行員追回199萬贓款車手羈押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一名男子於3月23日至新北市汐止區某銀行欲提新台幣199餘萬元,行員察覺有異向警方通報。汐止警分局汐止派出所獲報後積極追查,於3月27日趁男子再次前往銀行提領時,持拘票將其拘提,全案依詐欺、洗錢防制法及偽造文書罪嫌移請地檢署偵辦,並建請檢方聲押獲准。 (汐止警分局提供) 汐止警分局指出,經了解,該名男子於3月23日持妻子的存摺前往銀行欲提領199萬5,000元,經行員發現該帳戶金流異常遂向汐止派出所通報。警方獲報積極追查後,鎖定一名許姓男子(79年次)涉案,並於3月27日彙卷向台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台灣士林地方法院聲請拘票及搜索票獲准。同(27)日下午13時許,警方於許男再次前往銀行臨櫃提領時,即持拘票於銀行前拘提許男,並當場查扣贓款199萬5,000元、手機2支、汽車買賣合約書1本、第一銀行存摺2本及第一銀行金融卡2張;警方另持搜索票至許男住家搜索,查扣上海銀行存摺1本及彰化銀行存摺1本等物品。 汐止警分局提到,經查被害人係一名吳姓婦人(46年次)遭不明人士以假投資股票詐騙,婦人將新台幣200萬元匯入指定帳戶後,詐騙集團再層層轉入人頭帳戶,最後將199萬5,000元轉至許男之妻子帳戶內,再由許男以汽車買賣為由前往提領。許男遭逮後仍矢口否認犯行,惟對帳戶金流來源無法明確交代,且遭查扣之汽車買賣合約書,經查證買賣內容均為偽造,全案詢後依詐欺、洗錢防制法及偽造文書罪將許嫌移請士林地檢署偵辦。 汐止警分局表示,為避免許嫌再度犯案,警方彙卷建請檢察官聲請羈押許嫌,經檢方聲請後,於28日許嫌遭裁定聲押獲准。同時呼籲,假投資為常見的詐騙手法,提醒民眾謹記「一聽、二掛、三查證」口訣,一聽到要「匯錢」或「匯款」等關鍵字,千萬不要理會,立即掛掉電話;再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汐止警分局將持續進行識詐宣導,以提升民眾識詐觀念及防詐知能。

Read MoreRead More

新北男騎車自摔送醫 將抽血釐清有無酒駕

(樹林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新北市樹林區俊英街今(5)日早上5時42分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轄區樹林警分局接獲110通報後派員前往處理,經了解,事故現場為鍾姓男子(約43歲),沿俊英街往俊保路方向直行,至事故現場時發生自摔,鍾男由消防局救護人員送往土城長庚醫院急救中。 (樹林警分局提供) 樹林警分局表示,現場由交通分隊警員到場處理測繪,並通知鑑識人員至現場採證,事故原因待釐清。警方並已委託土城長庚醫院為鍾男實施酒精濃度抽血檢測。 (樹林警分局提供)

Read MoreRead More

王上菲出任務!帥氣搗破詐案機房 同淡水警拍攝反詐騙短片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為了強化反詐騙的宣導,淡水警分局邀請在「女兵日記」、「台灣x檔案」等戲劇有亮麗表現的新生代女星王上菲參與宣導短片拍攝,希望以年輕、有活力的面孔,讓宣導短片更加生動有趣,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 (淡水警分局提供) 淡水警分局近期拍攝一齣「假投資」反詐騙宣導短片,王上菲於劇中飾演勇敢果決的女警,為了打擊詐騙集團,她率先進入詐騙機房,與歹徒展開一場精彩的追逐戰,最終以俐落的身手壓制歹徒,宣導短片透過王上菲出色的演出,讓觀眾更加深刻地了解詐騙犯罪的危害性。 參與宣導片的王上菲表示,感謝淡水警分局的邀請,讓她有機會參與這項有意義的宣導活動,希望透過自己的參與演出,吸引更多民眾對詐騙案件的關注及警覺,更呼籲不要輕信不實訊息,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淡水警分局提供) 淡水警分局長陳保緒表示,詐騙案件層出不窮,而且手法不斷翻新,為了擴大反詐騙宣傳效果,特別企劃拍攝宣導短片,邀請活躍電視戲劇圈女星王上菲擔綱演出,有別於以往僵硬、刻板的官方宣導短片,以多元化的方式民眾進行「識詐」宣導,進而強化防詐意識。 淡水警分局呼籲,各類投資行為應透過主管機關金管會核准的機構或公司,才能維護自身投資權益,有陌生人或網友以高報酬、穩賺不賠等話術招募投資,請務必提高警覺,如覺得可疑,可以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110報案電話諮詢。 (淡水警分局提供)

Read MoreRead More

〈社論〉行人地獄惡名,台灣應儘速洗刷!

行人善用停、看、轉、揮、動等撇步可保護自身安全,車輛更應禮讓行人。(取自警政署網站) 三月三十一日起,交通違規裁罰新制對「車輛未禮讓行人」加重罰金,許多縣市列為取締重點,希望藉此保障行人安全。近年來台灣行人因交通事故而死傷的人數居高不下,甚至被國際媒體譏為「行人地獄」。加重車輛未禮讓行人裁罰固然是試圖減少行人傷亡的一個手段,但不只警方應展現執法決心,行人也應以正確的觀念在路上行進。期許在政府相關部門以及所有用路人一起努力之下,台灣可以儘快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根據交通部的統計資料,自民國一百年起交通事故三十日內死亡人數幾乎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到民國一0六年已降到兩千六百九十七人;但之後又翻轉向上,幾乎呈現年年增加趨勢,民國一一一年又突破三千大關,為三千零八十五人。至於交通事故行人死亡人數,同樣在民國一0六年壓低到三百八十一人,但之後先升後降,一0七年到一一0年都超過四百人,其中一0八年達四百五十八人,去年雖降到三百九十四人,但有學者痛陳台灣交通已是國安問題。 行人安全牽涉到幾個層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必須正視。首先針對與政府部門相關的道路或交通號誌設計而言,三月下旬在一場立法院的公聽會中,內政部營建署的報告指出,徹底改善行人空間,要花上一百年。此一說法的確令人大感失望,也不禁想問到底是政府沒錢改善?還是無心改善?交通部長王國材雖然以「盡善盡美要長時間」緩頰,但觸目所及的人行道上公共設施障礙物等等「軟柿子」不能先挑掉嗎? 去年十月靖娟基金會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六都當中超過七成五的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自己上學,而學童更面臨三大「驚心動魄情境」:受壓迫的步行空間、路口進擊的車輛、學區時速過高。造成這些「驚心動魄情境」的原因,不少與道路或交通號誌設計有關,例如:通學人行道有路面不連續的問題,人行空間有電桿、電箱與路樹等障礙物;通學路口穿越設施不足,穿越設施無護欄、車阻或行人庇護島,學區缺乏減速設施等等。試問:這是我們該給學童的交通環境嗎? 當然,行人的用路觀念也必須改善。有些行人穿越馬路並未行走斑馬線、行人穿越道,甚至跨越馬路中的隔離護欄,或是邊走邊低頭看手機、追劇、玩遊戲,等紅燈卻站在行車動線,都讓自己身陷險境。有些行人邊走邊用耳機聽音樂,以致忽略車輛靠近、警示。甚至有些行人闖紅燈,或綠燈時間不足仍強行穿越馬路,以致卡在馬路中間,這些行為都提高了事故發生機率。 再者,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而且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族的行路安全更應獲得重視。以去年的統計來看,交通事故行人死亡人數當中,六十五歲以上銀髮族占比高達近百分之六十九,其嚴重性必須加以正視。據分析,銀髮族交通事故許多發生在清晨,除了建議年長者在這個時段出門時最好穿著亮色系衣物或攜帶反光裝備之外,汽機車族也應處處留意。再者,銀髮族因視力、聽力、體力、反應力減弱導致看不清號誌、來不及過完馬路等等容易發生事故的狀況,也應透過宣導、提供友善環境等等手段避免憾事。 其實,包括年長者、兒童在內,善用停、看、轉、揮、動等撇步都可保護自身安全,車輛更應禮讓行人。加重處罰固然是提升行人安全的手段,但仍應多管齊下以揮別行人地獄惡名。

Read MoreRead More

美駐菲4據點 最近離台400公里

馬尼拉公布位置 美稱無縫應對印太共同挑戰 陸:危害地區和平穩定 美國國防部三日表示,菲律賓新增可供美軍使用的四處據點將提高區域戰備水平,使美菲兩國能「更無縫地應對印太地區共同挑戰」。圖為菲美陸軍三月卅一日在「堅盾」(Salaknib)聯合演習中合影。(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台灣海峽和南海情勢緊張下,菲美兩國二月初商定,在原有的五處軍事基地外,新增四處菲律賓戰略據點,菲律賓三日公布可供美軍使用的四處新據點,其中一處距台灣僅約四百公里。美國國防部表示,這些新據點將提高區域戰備水平,使美菲兩國能「更無縫地應對印太地區共同挑戰」。 對此,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四日警告美國正試圖「危害地區和平穩定」。「美方出於一己私利,保持零和思維,不斷在本地區加強軍事部署,其結果必然是加劇局勢緊張,危害地區和平穩定」。 馬尼拉當局三日宣布,這四處據點包括卡加延省一處海軍基地和一座機場、鄰省伊薩貝拉一處陸軍軍營,以及巴拉旺島南端、靠近南海的巴拉巴克島。 除卡米洛奧西亞斯海軍基地距台灣僅約四百公里,北卡加延國際機場和德拉克魯茲軍營也位於菲律賓北部,距離台灣不遠。 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辛赫在記者會表示,這些新據點將強化美菲軍隊的互操作性,「使我們能更加無縫地共同應對印太地區一系列共同挑戰,包括自然和人道主義災難」。 她表示,這些據點還將成為雙方聯合訓練的絕佳場地,並提高區域戰備水平。美軍士兵將輪替駐紮在這些據點,美國也將與馬尼拉當局步調一致,迅速展開這些據點的現代化計畫。 由於多處新增據點距台灣不遠,包括卡加延省省長曼巴在內的地方官員憂心被捲入台海衝突並影響中國投資意願,曾公開表達反對。 對此,美國國防部表示,除了將投資八千二百萬美元於原有五處菲國基地基礎建設,他們還計劃進一步投入資金,以支持美菲同盟並帶動新增據點所在省分的經濟成長和就業機會。  

Read MoreRead More

時程獎勵2025落日 中央擬推危老2.0

解決缺工、縮短工期 內政部研議修法接軌都更 採預鑄工法可獲容積獎勵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危老條例時程獎勵二0二五年將落日,為解決缺工問題、縮短工期,營建署擬修正危老容積獎勵辦法,採預鑄工法可獲大約百分之二的容積獎勵,讓危老重建二點零能與都更相互接軌。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四日表示,正在跟業者討論,修法很快就會推出。 目前全台屋齡超過卅年的老屋逾四百萬戶,為解決建築物老舊問題,除都市更新條例外,二0一七年也制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並設「國家住都中心」增加推動都更的量能。 為鼓勵民眾及早申請,在危老條例施行後三年內申請者,可獲基準容積百分之十的時程獎勵,第三年後則逐年遞減,直到二0二五年五月十二日歸零;基地規模達一千平方公尺者,申請規模獎勵與時程獎勵合計,仍可達最高上限百分之十。 依「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建築獎勵辦法」規定,取得候選綠建築、智慧建築證書,或採無障礙環境設計、耐震設計者,也可獲容積獎勵。 為有效節省重建工程所需的營建勞動力並縮短工期,改善既有傳統場鑄工法的缺點,加速危老築物重建,營建署擬檢討容積獎勵辦法,引進「預鑄工法」。 花敬群表示,容積獎勵辦法將增加預鑄部分,但因預鑄工法又分半預鑄、全預鑄,會有一套計算過程,不同程度會有不同獎勵;草案已經準備好了,營建署正在跟業者討論計算公式,很快就會預告、推出修法。 至於危老條例轉軌為都更的議題,危老是百分之百所有權人同意,如果沒法達成百分之百同意,又已經整合到八、九成,那就可以改為申請都更的方式來辦理;目前內政部、營建署等單位都已經進行討論,盤點要怎麼簡化流程和書表,讓危老轉都更的程序可以加快,這樣也可以用都更的方式來處理釘子戶問題。

Read MoreRead More

北部仍缺蛋 農委會:持續進口補充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農委會四日表示,國產雞蛋日產量偏低下,最大消費地北部超市仍出現清空狀態。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三月迄今已進口五百五十萬顆雞蛋,都已上市,期望藉此補充消費者所需購買量,一直都是北部比較缺蛋,會持續進口補充供應;全聯超市表示,生鮮雞蛋架上最平價的雞蛋每盒十顆新台幣六十八元,為進口雞蛋。 針對春節過後缺蛋問題,農委會規劃進口雞蛋因應,四、五月每月將進口三千萬顆以上,但近日北部主力通路架上依舊出現週末過後賣光狀態。但清明連假期間,已過了週末、進入週二,仍可見北市的家樂福社區超市架上生鮮雞蛋出現售罄情況,只剩加工的品牌皮蛋,單價比較高的福利雞蛋也賣光。雖然居住中、南部民眾表示沒有感覺缺蛋。 江文全指出,產量略跌,跟之前氣溫有一波降低有關,待彙整數據出爐,即可知產量有沒有回升,就整體產銷現況來說,依舊是預計五、六月時,國產雞蛋的日產量才能回到接近日需求量十二萬箱水準,所以農委會規劃四、五月每月將進口三千萬顆以上 除了進口雞蛋持續執行,國產雞蛋產能,在天氣有回暖趨勢下,卻還一度下跌。農委會官網公布資訊顯示,三月第四週每天產蛋雞隻有三千一百十六萬隻,日產十一萬一千五百箱(每箱二百顆)、二千二百三十萬顆雞蛋。對比日需求量十二萬箱、二千四百萬顆,還差一百七十萬顆。

Read MoreRead More

學校教評會運作 2監委揪缺失

教師涉兒少體罰、性平案 受害學生竟被排除在審議程序外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監委蔡崇義、田秋堇四日表示,學校教評會處理教師涉及兒少體罰、性平等案件,將受害學生排除在審議程序外,對受害學生表意權保障不足;監委說,零體罰、兒童免受暴力傷害已是教育國策,「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是國家對兒童人權的重視」。 蔡崇義、田秋堇指出,民國一0六年間,台中市西苑高中國中部一年級的甲生,遭陳姓導師長期帶離班級跪趴罰寫,甚至替甲生取影射生殖器的不雅綽號公開稱呼,構成性騷擾甲生;該校最終只處罰陳姓教師記一大過。經調查後,調查報告糾正台中市西苑高中與台中市政府教育局;之後台中市教育局將陳姓教師處罰改為「停聘一年」。 監委指出,現行學校教評會實務運作情形,仍存有制度性問題,包括校內委員仍占多數,當內外部意見針鋒相對,外部委員意見無法作用,也缺乏適當保留及揭露的機制,實務上這類案件在教評會開會時,只會通知行為教師到場陳述意見,家長及學生卻連到場旁聽的機會也沒有。 監委提到,現行教育法制設計,讓教師與「學生或其代理人」在教評會審議前有接受調查訪談機會,但進入教評會審議階段,卻只保障教師陳述意見的機會、不保障學生及其代理人作為「相對人的權利」,的確不平等,也不符合兒童權利公約規定。 監委表示,政府應該更積極主動地處理制度面、系統性問題,不能只做學生受害後,追究違失責任的工作;並籲請教育部,應該重視教育工作者的人權知能素養。

Read MoreRead More

民法刪懲戒權 親子團體支持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等多個團體代表,呼籲社會給孩子「一個沒有打罵的童年」。(中央社) 修正案改為父母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 民團認兒權進步 籲政府幫助父母、而非縱容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勵馨基金會、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等多個團體代表,四日在立法院前舉辦記者會,支持民法刪懲戒權,現場有許多人帶著孩子出席,大人輪流拿麥克風分享理念,小朋友在一旁玩樂,或跟著拿標語、喊口號,洋溢著幸福氣氛。 法務部日前公告民法第一0八五條修正草案,刪除原本的「懲戒」文字,改為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應考量子女年齡及發展程度,尊重子女人格,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 親子門診醫師李佳燕表示,懲戒是用傷害孩子身體、心靈的方式,踐踏孩子的自尊,使他們羞愧、害怕而不敢做那些事情。曾見過孩子在學校欺負低年級學生,爸爸帶著求診,孩子卻在診間嗆爸爸:「你可以打我,我為何不能打其他小朋友。」 李佳燕也遇過一個孩子,小學時被父親打了一巴掌,儘管父親事後反悔,好幾次當面道歉,父親節收到的卡片仍寫著「永遠不會原諒」,一直到孩子上了大學,事情才有改觀。可見家長的打罵,那怕只是一次,都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李佳燕表示,每個人都是「凡人」,一定有脾氣暴躁、失去理性的時候,這次民法修正草案,給予家長一個學習正向管道的機會,「請幫助我們的父母,而不是縱容我們的父母。」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閔柏陵表示,面對這次修法的內容,收集了二百多名家長心聲,大致可分成三類,一是很支持修法,認為是兒權的進步;第二種是認為沒有太大差別,但修法可以保護被嚴重對待的兒童;第三種則是除了修法,更希望政府有足夠的方式支持父母們。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