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造貨櫃船交付量創單月新船交付最高紀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總部位於亞洲的Linerlytica發警訊,上(六)月份新造貨櫃船交付量達27.78萬TEU,創下單月新船交付最高紀錄。 Linerlytica指出,今(2023)年前六個月交付的新船總數已達到148艘、97.93萬TEU,預估今年下半年仍有超過120萬TEU運能將交付,2023年全年交付量將達到220萬TEU,這也將創下新的年度交付量紀錄,即超過2015年交付的170萬TEU。 此外,此一新的高交付量將在明(2024)再被打破,屆時Alphaliner預計將有391艘運能接近300萬TEU投入營運。 Linerlytica數據,今年上半年只有47艘船被送去拆解,共計84685TEU,目前的產能削減速度遠低於2016年創紀錄的69.58萬TEU。 克拉克森(Clarksons Research)研究顯示,至2025年底,全球貨櫃船隊運能規模將達到三千萬TEU,比目前高出15%,在此之前是在2017年突破兩千萬TEU。 荷蘭國際集團(ING)在其貨櫃航運報告警告稱,貨櫃航運的趨勢正在轉變,在需求放緩和擁堵得到解決情況下,市場正準備迎接新產能的大量流入,這使得運能約束對貨櫃班輪公司來說至關重要,但在多年創紀錄獲利之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Read More

達飛航運調整NC LEVANT北歐新航線服務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達飛航運(CMA CGM)宣佈調整其NC LEVANT北歐新航線服務,提高該航線調度可靠性和服務效率,首艘靠港船是2007年建造的CMA CGM Alcazar,預計將於下(七)月十日抵達薩勒諾港。 達飛決定在義大利薩萊諾港增加一條向北的航線,通過建立從義大利到北歐的直接海上聯繫提供市場機會。CMA CGM將部署一艘船優化服務頻率和調度可靠性,目前有六艘4420 TEU型貨櫃船配置於NC LEVANT線。 達飛指出,該服務將每週運行一次,為期42天,同時在北歐和地中海也有廣泛的自有支線網路連接。更新後的NC LEVANT服務靠港如下:佛列斯多-漢堡-鹿特丹-安特衛普-利哈佛-馬爾他-亞歷山大-塞得港-貝魯特-伊斯肯德倫-梅爾辛(土耳其)-薩勒諾(義大利)-坦吉爾地中海(摩洛哥)-佛列斯多。

Read More

臺中港清淨家園顧厝邊 落實永續環保

(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以敦親睦鄰,服務社區的情懷,昨(5)日上午舉辦「Clean Up.Clean Port」清淨家園淨街活動,除了同仁熱情參與外,特邀請梧棲區環保志工、臺中港CIQS公務機關及航商業者等約100人共同參與,在臺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陳榮聰的帶領下進行社區掃街環境清潔,清除病媒蚊孳生源,以降低登革熱等傳染的風險。 本次活動在臺中市梧棲區舉行,透過掃街活動藉以喚起社區民眾重視清淨家園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維護的共識,將生態維護理念付諸行動,共同為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心力,更是愛地球行動的開始。 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清淨家園活動除了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展現外,活動期間也向參與活動的夥伴們分享垃圾減量的方式及保護環境如何從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中落實,希望從源頭做起,減輕地球生態環境負擔,共同為環境保護盡一分心力。 臺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陳榮聰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改善社區環境,最重要是經過我們的努力,希望也能影響周邊的人不要亂丟垃圾,清淨家園人人有責,也鼓勵同仁抱持里仁為美之服務熱忱,培養關懷鄰里之情,落實永續環保的精神。

Read More

國家研究船勵進號首航帛琉 臺美合作航向藍海

勵進研究船停靠帛琉科羅港,研究團隊正式踏上帛琉陸地。(吳維常攝,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蔣國平教授協助國立臺灣大學詹森教授,帶領「航向藍海-西北太平洋觀測網計畫」與「黑潮與紊流能量交換整合計畫」,創下國家研究船隊研究船首次拜訪邦交國帛琉的紀錄,也是我國海洋研究跨出臺灣周邊海域,邁向全球海洋,實現航向藍海的一大步。 研究團隊於航前選定一個在國際海域裡氣旋渦進行穿越渦旋水文、紊流強度、生地化、氣象參數觀測,在渦旋觀測裡研究團隊總共做了 41 個紊流剖面,這也是臺灣海洋學界首次在大洋中尺度渦旋裡進行密集紊流觀測,創下最東、最南的紊流直接測量紀錄。 本項合作的科學目的在探索海洋中尺度海洋渦旋跟慣性內波、內潮交互作用產生的能量交換、 轉移,到進一步產出次中尺度蜿蜒流、環狀流、絲狀流、渦流,以及更小尺度紊流的動力過程,不僅將是海洋科學上的一大進展,也幫助釐清這些過程在全球海洋能量收支裡扮演的角色,進而建立各種尺度運動之間交互作用的數學模型,改善數值模式裡動力機制的真實性,提升數值模擬及氣候變遷耦合模式模擬的精準度,對預測全球暖化、海洋藍碳收支與分布也有一定的幫助。 航次由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詹森教授領隊,研究團隊成員由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研究人員與工程師所組成跨國、跨校、跨領域之科研團隊,在勵進號研究船黃久倖船長、全體船員、國研院海洋中心8位研究人員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現場執行海面波浪海底地形衛星遙測任務與中尺度海洋渦旋研究,於7月3日順利靠泊帛琉科羅港,創下國家研究船隊研究船首次拜訪帛琉的紀錄,期待未來能航向關島再創紀錄。 本項臺美合作的「航向藍海」,在國科會與臺灣海洋聯盟召集人蔣國平教授的全力推動下,是臺灣海洋科學未來發展的主軸,也是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研究接軌的重要橋樑。關於更多科學首航資訊,歡迎前往臺灣海洋聯盟了解航行計畫:https://tou.ntou.edu.tw/

Read More

航港局提供國聖港燈塔友善遊憩環境

國聖港燈塔景觀廁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提供友善的燈塔遊憩環境,國聖港燈塔新設景觀廁所及停車位方便遊客到訪參觀。(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航港局表示,在整建後本島極西點燈塔-國聖港燈塔周邊新設三間臨時性景觀廁所,讓造訪燈塔的民眾有更乾淨、舒適的如廁空間,另一併在前往燈塔的路側劃設十格停車格,方便開車到訪的遊客可以依序停車,兼顧道路通行及臨時停車的需求。 航港局指出,國聖港燈塔為一直深受遊客喜愛,近年航港局積極與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合作,共同推廣行銷國聖港燈塔觀光,吸引許多遊客造訪。但因為國聖港燈塔屬無園區、無常駐人員的燈塔,且位處偏遠、周邊缺乏服務設施,航港局為了滿足遊客如廁及停車需求,並兼顧周邊自然沙洲地景地貌下,主動洽請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臺南市政府農業局協助,在燈塔南側200公尺處設置三間臨時性景觀廁所,並劃設十格停車格。 航港局考量國聖港燈塔周邊夜間照明不足,為維護遊客安全,臨時性景觀廁所每日上午九時開放使用、下午五時關閉。另因該處屬自來水管線末端、水壓較為不足,呼籲遊客節約用水及共同維護廁所環境清潔。

Read More

海關籲請正確申報貨品分類號列 提升貿易統計準確性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指出,近年我國政府及民間積極推動航太科技產業發展,使我國航太產業鏈逐漸成形,其中包括發動機零件及機體結構等精密零件亦逐步打入全球供應鏈中,相關貨品進出口情形日益受各界關注。 但近期檢核貿易統計資料時,發現業者出口使用於第9503節遙控飛機模型之引擎,依現行稅則第95章(玩具、遊戲品與運動用品及其零附件)章註規定,屬貨品分類號列第9503.00.99.00-6號玩具之零附件,卻頻繁誤報為第8411節渦輪噴射引擎,導致渦輪噴射引擎出口之量價明顯異常,前述誤報案件雖經該署通關單位請業者補單更正,惟仍存在統計資料修正時間落差,影響我國相關貨品統計資料正確性。 海關呼籲進出口廠商及報關業者應依規定正確申報貨品分類號列,以呈現我國貨物進出口實情,亦可減輕報單事後修改之繁瑣程序。以上相關訊息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電洽該署諮詢專線02-25505500轉2809分機。

Read More

綠豆薏仁湯利濕 脾虛應忌口

中醫師黃書澐表示,夏天常見的慢性濕疹,可以中藥內服、外用及針灸方式治療改善。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台南報導 夏天氣溫高,容易罹患濕疹。中醫師表示,濕疹是皮膚發炎,在急性期常見紅腫癢、組織液滲出,若伴有舌紅、小便黃、口苦而黏等濕熱的表現,吃綠豆薏仁湯有助益;慢性濕疹則可以中藥內服、外用合併針灸治療。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師黃書澐指出,連日高溫曝曬在工地工作的民眾,常受濕疹困擾,有病患原本擦濕疹藥膏就能有改善。但漸漸擦藥已無效,時好時壞的症狀已經1年,想要服用綠豆薏仁湯。 黃書澐說,病症超過1個半月~3個月就屬慢性濕疹,中醫治療可使用內服、外用藥合併針灸。內服藥需依照體質調整,除清熱利濕,也要考慮久病必有瘀、久病必有虛。若有脾虛的狀況,再喝冷飲、吃綠豆薏仁湯會使脾虛更甚,不利於復原。 慢性濕疹的照顧需多方面配合,除吃藥、擦藥外,還有許多小細節要注意。例如炎熱的天氣、汗水都易誘發,工作場合應盡可能保持通風,空檔時間用清水沖去汗水,更換乾爽的衣物,以避免持續刺激。 黃書澐提醒,補藥如黃耆、人參、當歸等使用不當反而會使病灶搔癢更甚,藥燉排骨、當歸羊肉爐等要小心忌口。

Read More

農摔斷頸椎 超磁場治療可行走

芭樂農術後積極復健並接受超磁場治療儀治療。(常春醫院提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74歲蕭姓果農噴農藥時踩空摔斷5節頸椎,全身癱瘓倒臥田間,送醫時一度被宣告不治;經兩度轉院手術成功,後續復健搭配超磁場治療儀治療復原良好,已能緩步行走。 常春醫院復健科主任吳俊諺說,脊髓損傷復健通常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為受傷後的臥床期,第2階段為可坐起或離床做輕微活動,第3階段為積極的肌力及耐力訓練,第4階段則是社會適應期。 吳俊諺指出,蕭男轉到常春醫院約進入第2階段,四肢肌力大概只有2~3分,無法坐床邊也無法站立。住院期間藉由藥物控制麻痛與張力,加上復健團隊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藉由傾斜床訓練克服姿勢性低血壓,之後再開始平衡與軀幹控制訓練。 蕭男進入第3階段復健四肢肌力進步到3~4分,開始訓練用助行器行走;再透過超磁場治療儀增加雙腳肌力與核心訓練,現在已可每日練習步行約30、40分鐘。 吳俊諺說,超磁場治療儀是非侵入性治療設備,能產生與人體組織相互作用的電磁場,透過磁場交互作用讓身體肌肉神經組織產生感應電流,刺激肌肉產生肌力強化與關節放鬆,刺激神經去極化達到止痛的效果,可治療神經肌肉和關節骨骼系統的慢性和急性疾病,包括肌力強化、痙攣抑制、神經修復、骨折癒合、關節鬆動、肌肉放鬆與止痛等療效。

Read More

〈中華文薈〉焦桐詩話

■焦桐 我對詩的基本要求,不免還是傳統的──每一首詩,最好都是一種複雜的舞蹈組織,嚴格控管現實事物的變形、象徵出現,並具備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除了結構力和形象美,詩應該不能缺乏音樂美,我難以想像,一個靈魂裡沒有音樂的人如何作詩? 我歡喜閱讀的詩多含蓄委婉之作,繁複卻輕淡。輕淡,是一種深思熟慮的「留白」,特別是意識形態的留白,避免過度暴露意識形態,故意不淋漓盡致地直接陳述,故意不完整、不明白地道出事實;反而採取意猶未盡、吞吞吐吐的書寫策略,這種留白並非作品的未完成,而是存在於作品的本質。每一首詩,最好都是一種探險,一種發現。 原創性較強的詩往往要求讀者進入文本,參與創作,和作者產生精神共振。因為蘊涵在詩內部的價值,必須透過讀者去開發,閱讀行為不僅僅是作品的展現,也是評論的過程。   焦桐簡介    「二魚文化」出版公司、《飲食》雜誌創辦人,1956年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和電影,編、導過話劇於臺北公演,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焦桐詩集:1980-1993》、《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散文《在世界的邊緣》、《暴食江湖》、《味道福爾摩莎》、《蔬果歲時記》、《為小情人做早餐》、《慢食天下》,論述《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等等三十餘種,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五十餘種。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後專事寫作。 《慢食天下》自序 1999年,快完成《完全壯陽食譜》書稿時,「人間」副刊同事張定綺正在翻譯阿言德(Isabel Allende,1942~)的新書《春膳》(Afrodita),她說:這本書的創作風格和理念,很像你的詩集。我好奇略翻了幾頁即不敢再看下去,深怕受到影響。 直到20年後我才捧讀《春膳》,一開始讀就停不下來了,十分佩服阿言德的描寫功力,敘述流暢,飽滿著興味和畫面感,優美,幽默,色影幢幢。  2001年我離開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崗位,轉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職,同時創辦「二魚文化」。當時我的學術興趣即明顯傾向於文學主題學理念,編了多種主題文選,創辦《飲食》雜誌,和年度飲食文選,當然我自己也展開飲食文學書寫。可見我很早就關注主題散文,並有意識地探索飲食文學的可能性。 我編人間副刊14年半,幾乎每天都向海內外華文作家、學者邀稿,邀稿總是很順利,主題、字數、交稿日期,好像客製化訂單。出版社創立之初,仍是慣性編輯人,我廣泛邀約書稿,頗受挫折。焦妻見狀安慰:你自己寫呀,你又不是不能寫。 雖然我的寫作速度緩慢,二十幾年來,也累積了不算少的作品,我暫時將這些散文創作歸為飲食散文。 國際詩歌節在林家花園題詩。 飲食文學自然還不宜歸為文類(genre),卻是相當基礎的主題學創作實踐。吾人不妨視飲食文學為主題學研究,或一種次文類(the sub-literary),具有文學特質、文學趣味、以飲食為主題的寫作。 14世紀起Literature出現在英文裡,意思是「通過閱讀所得到的高雅知識」(in the sense of polite learning through reading)。演變至今,文學可解釋為寫得很好、具想像力和創意的書寫。文學語言不僅是指示性的,往往還帶著高度的暗示性。如松露代表了細緻和優雅,冬天最任性的果實;蒼蠅是尋覓松露的「金鑰匙」,蒼蠅藏身產卵的下方,正是松露隱匿之處。 我生性不太合群,這麼多年來,儘量宅在家裡,做努力能及的事。 《慢食天下》出版前,我試貼部分文章於臉書,求其友聲。開始研究飲食文化以來,我在外用餐多會拍照紀錄,累積了不少圖檔,這些食物圖檔提供我追憶、書寫的線索,遂選擇部分貼於臉書。可我希望本書是純文字書,付梓時並未考慮附上圖檔。 論豆腐 豆腐平淡,本身沒什麼特殊氣味,豆香也輕,很多豆腐料理用素菜葷燒的手段,令葷菜滋味滲入豆腐中。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黃蓉以美食誘使洪七公教郭靖武藝,做了一道「二十四橋明月夜」:「那豆腐卻是非同小可,先把一隻火腿剖開,挖了廿四個圓孔,將豆腐削成廿四個小球分別放入孔內,紮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卻棄去不食。洪七公一嘗,自然大為傾倒。」 可見豆腐的可塑性強,易受影響。《西遊記》敘述師徒一行接受獵戶款待,雖然用木耳、竹筍、乾菜,做些豆腐,鍋具雖努力刷洗潔淨,長年沾了獐鹿虎豹的油,仍無甚素處。 焦桐。(小路攝影) 大一時上軍訓課覺得無聊,低頭偷看沈從文的《邊城》,才讀到煎得焦黃的鯉魚豆腐,教官走到身旁,發現是禁書,順手就沒收了。同時沒收的還有魯迅的《阿Q正傳》,那兩本書是在華岡「陽明書局」購得,老闆交書給我時用報紙包得嚴密,神秘兮兮,彷彿交易著毒品。在臺灣噤聲的年代,一九三○年代大陸作家的書全部歸為禁書;我自幼叛逆,固執地認為,所有禁書必定是值得閱讀的好書。 那種文化斷裂這幾年又嚴重起來,我稱之為石化的意識形態,僵硬,蠻橫,欺騙,甚至邪惡。 相對於石化的意識形態;豆腐柔和寬容,與物為善,易吸收他味,家常,隨和,搭配肉、魚,或別的菜蔬都投合無間。《邊城》裡的鯉魚煎豆腐,魚味入豆腐,光聽名字就想喝一杯。孫中山嗜吃的鹹魚頭煲豆腐更贊,廣東鹹魚的鹹香給予豆腐獨特的風味。 豆腐營養又便宜,我幾乎列入每日的家庭菜單中。路人皆知「青菜豆腐保平安」,江蘇諺語也說:「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錢來又滋補。」黃豆這麼受重視,根本原因在於蛋白質效率(protein efficiency),堪稱素食者的聖品。 臺灣人吃的黃豆幾乎全靠進口,其中九成是基因改造。美國的黃豆產量佔全球三分之二,可惜他們不懂吃豆腐,視黃豆為榨油種籽,用以萃取沙拉油或植物性奶油;不然就拿去飼養家畜,大部分的蛋白質又在家畜的新陳代謝中流失掉。真討債。 中國人發明豆腐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在宋代,豆腐已經很普遍,最早見諸記載的是宋初陶穀《清異錄》:「時戢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一個相當於今日副縣長職位的官員,竟儉省到不知肉味,幸虧每天可以吃到幾個豆腐。 豆腐之老嫩,端視加入鈣鹽份量而定,石膏是最便宜的凝固劑。我偏愛鹽滷,慢慢加,慢慢攪拌;攪拌方式和滷水份量,乃豆腐製程最重要的關鍵。加入凝固劑後,放入壓榨箱壓去水分即是豆腐。 一方水養一方豆腐,豆腐應具有地方風味,像土特產蘊涵著濃濃的鄉情。 池上「大池豆包豆皮豆漿店」,手工製作,工廠內煙霧瀰漫,豆漿表面凝結即撈起,晾在竿上,整理為豆包;待豆漿變少,再乾製為片狀的豆皮。用餐環境像豆腐一樣簡樸,豆包摺成方形,裡面夾了九層塔葉,表皮煎得香酥,裡面柔嫩,豆香飽滿。已經是兩年前的往事了,我仍常常想念「大池」的豆包,忽然體會「思君令人老」的意思。 新冠疫情更嚴峻後,所有餐館都禁止內用,住家附近的「燕樓小館」乾脆暫停營業。我常吃燕樓的豆腐:裹炸豆腐,家常豆腐,金沙豆腐等等,他們最好吃最平價的菜就是豆腐,其它菜餚都很一般。很想建議他們模仿日本知名的豆腐餐廳「笹乃雪」,笹乃雪創始於1703年,是日本最古老最著名的豆腐餐廳,處處透露精緻而平易的純樸,菜單上有十餘道菜豆腐佳餚,如日光湯豆腐、信州凍豆腐,空也…… 梁容若說他曾在北京功德林吃過豆腐全席,用豆腐做成各種大魚大肉。 全套豆腐宴豈是易為?《鏡花緣》敘述唐敖、林之洋、多九公航行到「淑士國」,上了酒樓,吃的全是豆腐乾、豆腐皮、醬豆腐、糟豆腐、鹽豆、青豆、豆芽、豆瓣,三人大倒胃口。 其實豆腐自有其清醇之韻,未必要依賴葷味,箇中滋味須仔細品嚐,才不致輕易錯過。不過,金聖嘆說:「豆腐興菠菜同吃,有燒鵝滋味」。燒鵝?太挑戰我的想像力了。 豆腐文本大抵呈現誠實,樸素,善良的質地。錫劇《雙推磨》搬演兩個苦命人邂逅相戀的故事,寡婦蘇小娥靠種地、磨豆腐為生,與長工何宜度兩人挑水,推磨,灌漿,燒火,簡單的舞蹈動作,是該劇最精采的橋段。 樸素的美學特質,予人一種平靜感。甚至連製豆腐剩下的糟粕都饒富意味,趙匡胤當了皇帝後,仍念念難忘落魄江湖時吃的那碗豆腐渣。 笹乃雪內有一幅書法:「白雲本無心,為風出岩谷」,很能描述豆腐潔白,柔和,率真的本性,唯其率真,能從容自在,毋須任何矯飾、任何身段,最是表現本色。 豆腐柔嫩如水,不需勞動牙床,在舌齒間近乎流動,一派輕鬆自然,在口腔就化開了。彷彿來去自如的知己,沒有客套,不必應酬。 四海九州,胡不吃豆腐?豆腐是一種東方味道,西方人不愛吃也不解吃。它謙卑,平靜,雅俗共賞,隨遇而安,家用宴客皆宜。瞿秋白在福建汀州監獄寫下近兩萬字臨終遺言〈多餘的話〉,結尾道:「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 兩千年來,豆腐凝聚著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和集體情感;它以一物之微,彰顯剛柔相濟之道,彷彿味覺的蟬聲,嗅覺的微風。

Read More

駝背痠痛 高中生截骨矯正長高9cm

患僵直性脊椎炎的高三生「小億」(左)因駝背造成長期腰酸背痛,經「脊椎截骨矯正手術」術後長高約9公分。(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患僵直性脊椎炎的高三生「小億」因駝背造成長期腰痠背痛,也因此自卑沒自信,經就醫接受「脊椎截骨矯正手術」,術後長高約9公分,抬頭挺胸重拾自信。 大里仁愛醫院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40歲的男性,大部分患者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但有約10~17%的患者會發生駝背畸形,甚至會讓患者無法平視前方,造成生活不便,只能用手術矯正。 仁愛醫院台灣脊椎中心主任陳盈佑表示,脊椎矯正手術是脊椎手術中的困難手術,「小億」除有70度駝背,還有26度脊椎側彎,且因為脊椎緊臨主動脈,前方有心、肺等重要臟器,更重要的是若稍有閃失,也易造成神經損傷,不僅困難而且危險。 住院手術前。(記者徐義雄攝) 經醫療團以史密斯彼得森截骨術,讓「小億」僵硬的脊椎恢復鬆動,再以鋼釘做矯正手術,且手術中進行即時神經監測,減少發生神經功能缺損風險,歷經5小時才完成手術。 手術後一個月回診。(記者徐義雄攝) 陳盈佑指出,「小億」手術前身高163公分,矯正脊椎拉直後身高變成172公分,長高約9公分,讓他能夠抬頭挺胸、重拾自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