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分析臺韓出進口流向之轉變表示,在對外投資趨勢:美、中、東協為外商投資主要聚集地:2022年因俄烏戰爭、糧食和能源價格高漲、金融動盪等多重不利因素籠罩,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額降至1.3兆美元,投資力道減緩,其中美國普遍為外資投入最多的國家,2022年占22.0%;東協憑藉低廉生產成本、投資優惠及經濟快速發展等誘因帶動下,外資投入額漸增,占比升至17.2%,居全球第2大;中國大陸占14.6%,居第3。
臺韓對中投資漸冷,對美、東協則漸增:隨中國大陸的勞動成本提升、降低對外資企業的優惠、美中貿易摩擦和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我對中投資占比由2013年63.7%逐漸減緩至2022年33.6%,南韓亦由16.8%降至10.6%。東協憑藉較低勞動成本和廣大人口紅利誘因,加以我國新南向政策推動,臺商轉赴東協投資之比率日益增加;南韓因美國祭出補貼優惠,加以金融及保險業投資額擴增,赴美投資之占比上升快速。
臺韓企業海外布局非單純考量成本:2021年臺韓企業赴海外投資動機以「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配合公司整體營運策略」占比皆逾2成最高,南韓逾5成企業為了「進入當地市場」,考量「勞工成本低廉」所占比重臺韓皆未超過20%,顯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臺韓企業赴海外投資已經逐漸脫離成本面考量而轉向市場需求面考量。
臺韓出口流向之變化:臺韓對中出口占比降,對美則上升:中國大陸及香港為臺韓第1大出口市場,惟近年來受供應鏈移轉、疫情干擾,占比逐漸下滑。東協因經濟實力逐步提升,加以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帶動臺韓對東協及美國出口占比逐漸上升。
2022年臺韓中間產品出口均逾7成且創新高:我國位居全球價值鏈之關鍵地位,中間產品向為出口主力,占比皆逾7成;南韓亦逐漸朝向中間財為主的出口模式,占比由2013年64.3%升至2022年74.9%,上升10.6個百分點。
近5年我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成長力道優於韓:臺韓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逾8成為中間產品,資本設備、消費品比重低。隨中國大陸自足性提升,南韓產品逐漸喪失競爭優勢,而我國因半導體產業具競爭優勢,加以中國大陸晶片自製率低,尤其在高階晶片仍需仰賴進口,致近5年我國平均每年出口成長7.4%,表現優於南韓之0.2%。
近5年我對東協出口全面性擴張,韓資本財呈萎縮:東協逐漸成為為各國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在投資帶動貿易下,推升臺韓對東協出口中間產品之比重漸增至88.9%、87.0%,較2013年各增1.5個、9.2個百分點。2018~2022年隨供應鏈移動,推升臺韓出口成長6.6%、5.6%,惟南韓因船舶、車用維修機器等銷售減少,致資本財出口萎縮,抵銷部分增幅。
近5年我對美出口成長力道優於南韓:我對美中間產品出口占逾5成,惟近年來因臺商回臺擴增資本財生產,推升資本財連4年占逾3成;南韓亦因美中貿易戰影響,對美出口中間產品躍增,2022年占比突破6成。因受美中貿易戰效應影響,2018~2022年臺韓對美出口明顯上揚,其中我國成長15.3%,南韓亦成長9.9%。
臺韓進口流向之變化:臺韓最大進口來源由日本轉為中國大陸與香港:臺韓自中國大陸與香港進口占比快速上升,2022年分別占總進口20.0%、21.4%,為臺韓最大進口來源國;臺韓自東協進口亦呈上升態勢,2022年各升至12.6%、11.3%;自日本進口占比則呈下滑態勢,其中我國由2013年15.8%下降至2022年12.8%,南韓由11.6%下滑至7.5%。
臺韓農工原料占總進口逾65%:臺韓天然資源較為缺乏,為支應生產活動所需原物料,幾乎均需仰賴國外進口供應,致農工原料占總進口比重皆在65%以上。
臺韓自中國大陸及香港進口貨品全面性成長:臺韓自中國大陸及香港進口之貨品皆以農工原料居大宗,2022年均占6成以上。2013~2017年臺韓平均每年從中國大陸及香港進口成長約3%~4%,惟隨我國國內廠商擴產及產能提升,推升2018~2022年資本設備及農工原料等成長皆達1成以上,南韓則以農工原料進口成長11.6%最為顯著。
臺韓自東協進口資本設備之比重上升:東協具豐富的天然資源,加上受跨國企業及臺商青睞,科技產業發展漸趨成熟及產能逐漸擴張,臺韓自東協進口金額逐漸攀升,主要以農工原料進口占比最大,2022年皆達65%以上,惟受礦產品價格下滑影響,較2013年各減6.9%、14.2%,反之,資本設備則升至16%~19%間。
臺韓近5年自美進口快速成長:我國自美國進口多屬農工原料或資本設備,2022年兩者合占86.1%;南韓自美進口亦以農工原料最大宗,惟因保健食品、汽車等進口逐漸增加,推升消費品占比於2020年超越資本設備。2018~2022年因增加美國天然氣與頁岩油進口,臺韓自美進口農工原料皆有1成以上增幅,另資本設備因我國進口生產半導體機械增加,成長逾1成,南韓之消費品(汽車)亦有明顯成長。
引導產業朝升級創新與拓展國際市場:我國製造業具有技術實力及應變調整機動力,惟在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影響下,未來供應鏈將更為「區域化」及「在地化」,為因應全球趨勢,政府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措施,並透過連結歐美、日本、新南向各國等經貿夥伴,強化供應鏈國際合作,為臺灣產業開拓國際市場,謀取新商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