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婦雙手緊繃疼痛 雷射針灸緩解

雷射針灸找回靈活的雙手。(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長時間從事農作的婆婆,由於雙手緊繃疼痛就醫,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針灸科主任謝文哲、住院醫師林本庭使用無痛的雷射針灸,讓婆婆不需感受傳統針灸疼痛感,找回靈活的雙手。 林本庭在網頁中發文表示,雷射針灸是一種低能量、非侵入性、沒有疼痛的治療方式,藉由儀器發射出的雷射光,讓體內局部的發炎物質代謝,也可使得微血管擴張、肌肉纖維的放鬆,有抗發炎、止痛,以及神經和軟組織修復的效果。 林本庭解釋,雷射針灸的原理為透過不同的雷射波長和頻率,達到治療效果,因此用途廣泛,可用於肥胖、中風後遺症、疼痛、慢性傷口、不孕、失眠、過敏性鼻炎、癌症術後或放化療副作用、發展障礙、腦性麻痺或是經常夜尿的小朋友。林本庭提醒,目前尚未有研究顯示其相關的副作用,但仍建議身上有心臟節律器或是懷孕前3個月的孕婦需經醫師評估才可以接受治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深耕高教 崑大6度獲補助

崑大連續六年獲教育部高教深耕補助,並打造車用零組件生產自動化等類產線基地,作為學生實習場域,培育業界所需人才。(記者汪惠松攝) 教育部為發展大學多元特色,自一0七年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今年度邁入第二期,崑山科大秉持績優辦學補助經費約一點八五億,連續六度通過評選核定,累計補助總額數近十一點五億,及每位學生平均經費受益度,仍蟬聯全國私立科大第一。 身為技職教育領航者,崑大積極爭取各界資源,在連續六年獲高教深耕補助下,挹注學生資源從未減少,打造業界標準類產線基地作為學生實習場域,包括車用零組件生產自動化、織物染整及印花、智慧聯網自動光學檢測類產線基地,及機聯網、感知系統、機器人工程師iPAS實作考場建置暨人才培育計畫,加上自行成立的國際咖啡認證中心、時尚藝廊與吳寶春烘焙學院等共計十五間。 崑大亦鏈結企業挹注產業界資源能量,與超過二千七百家廠商建立產學夥伴關係,包括和台灣愛普生科技攜手成立首間「Epson機械手臂南部訓練中心」、與上銀科技共同掛牌啟用全台唯一「機器手臂維修訓練中心」、與群創建置「群創光電先進封裝COG實驗室」訓練業界人才。 還有與公信電子、雍御企業簽署合作建置「電動車產業技術研發暨人才培育中心」,另攜手合擎、智乘、信通、浩瀚、創奕、星博等業界,及工研院、資策會資安所等成立「大南方電動車產業人才培訓聯盟」,更與南部地區高中職學校聯合成立「南區智慧製造教學攜手聯盟」,達成智慧製造教育向下扎根,為南部業界培育所需人才。 崑大校長李天祥表示,該校積極承接產學研究計畫、辦理推廣教育,近年來均維持占總收入近五成。該校在USR「既培力也使力-以人才培育為底蘊創生新官田」、「永康工業區及鄰近區域暨國際化綠色需求和永續發展」兩項計畫案,榮獲二0二二年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在地共融組首獎及生態共好組楷模獎,成績為全國最佳,是實踐USR的典範。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養髮液生髮? 食藥署:主強健髮根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有禿頭困擾的民眾會尋求各種生髮產品,對於養髮液是否有助生髮,食藥署指出,養髮液與頭皮精華液,都是訴求強健髮根,主成分大多是生薑萃取液等。若有落髮困擾,首要應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找出成因,以得到完整的醫療照護。 食藥署表示,針對頭皮與頭髮問題,如有需求選購「養髮液」,建議看清楚產品標示。 食藥署指出,以化粧品管理的養髮液並不具有生髮功能,養髮液與頭皮精華液,都是訴求強健髮根,主成分大多是生薑萃取液等。 食藥署也提醒民眾,不要輕信養髮液具有生髮功能,也不要相信坊間偏方,如有發現不正常落髮現象或有治療落髮、掉髮需求,應該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才能找出成因,得到完整的醫療照護。

Read More

失智症3偷妄想 老是拎不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日前宜蘭縣1名92歲老翁,因為懷疑77歲的妻子另結新歡,遂持獵槍向妻子射擊,造成妻子中彈送醫。網路上紛紛議論夫妻口角失和的危險性,但精神科醫師則提醒,社會大眾應該注意的是失智症長者的「3偷」妄想,建議家屬應帶患者至老年精神科就醫,在醫師評估下可用藥物幫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表示,3偷妄想是失智長者相當常見的3種妄想,分別是配偶「偷」人、外傭「偷」錢、媳婦「偷」珠寶。因為剛好都有個「偷」字,所以有人將其並稱為3偷妄想。 由於失智症患者在認知功能退化到中期時,會開始出現判斷力不佳、記憶力差、情緒失控的情況,加上主要照顧者通常都是配偶、外傭或是媳婦,而這3者又是家中最弱勢的成員,失智症患者容易針對這3者產生妄想。加上這些妄想都是的確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其他家族成員往往「清官難斷家務事」,造成配偶、外傭、媳婦的委屈。 要如何辨識3偷妄想,鄭勝允醫師指出,除了病人可能會有記憶力缺損或其他能力下降外,通常可以由一個關鍵問題來做判斷,也就是問患者「你是如何發現這件事情的?」因為妄想並非事實,一切都是失智症患者的臆測,但其邏輯推理能力卻有所缺損,所以在闡述事件發生經過時往往會缺乏推理過程,或是推理過程出現許多不合理之處,此時他人就可以合理判斷此為失智症的3偷妄想。 在3偷妄想處理方面,鄭勝允說,非藥物治療效果有時較有限,試著向患者講道理常會「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有時反而更加激怒患者。因此,建議家屬應該帶患者至老年精神科就醫,在醫師評估下可以用藥物幫助,3偷妄想才會可能比較緩解,進而讓患者以及家庭成員都更加安全有保障。

Read More

1/3新手媽媽 是35+高齡產婦

藝人謝怡芬(Janet)抱次子Dylan分享凍卵與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心路歷程。(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人晚婚晚育已成趨勢,婦女生育年齡延後,1/3的產婦是35歲以上首次生產的高齡產婦,藝人謝怡芬(Janet)30日指出,為不讓卵巢功能成為高齡婦女的生育問題,建議女性預存年輕的卵子,讓時間不再成為生育阻力。 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昨日舉辦試管嬰兒團聚活動,Janet也帶著凍卵生殖的小兒子瑋寶(Dylan)出席,Janet指出,由於婚前檢查時得知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指數過低,為不易懷孕體質,因此決定凍卵,並順利取出6顆健康卵子。婚後第1胎以自然受孕方式生下長子Egan,然2019年2度自然受孕時卻意流產,隔年5月決定解凍4年前(2016)凍存的卵子求助試管嬰兒治療,最後順利懷孕產下Dylan。 Janet表示,雖然Dylan比較晚出生,但實際上他比哥哥Egan出現得還早,嚴格來說弟弟Dylan才是哥哥!Janet也以紀錄片《心跳:生命奇蹟》,親自向世人訴說婚後不孕的心路歷程與治療過程。 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表示,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去年新生兒僅13.8萬人,生育率降至百分之0.87,創下歷史新低,且國人晚婚晚育已成趨勢,而35歲以上首次生產的高齡產婦占比也從9.44%(21,468人)向上攀升到32.44%(44,583人),亦即,3個新手媽媽就有1人是高齡產婦。 王家瑋醫師建議30歲以上女性,應主動關注自己的生育能力,定期進行代表女性卵巢庫存量月AMH指檢測,了解生育能力,做為規劃生育的參考,如指數太低,亦不代表不孕,而是需要提早凍卵,作為分散不孕風險的替代方案。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古鎮與貓

█潘玉毅 古鎮與貓似乎有著不解的情緣,因為每次不管我去哪一個古鎮,都會與之相遇。 這些年,我去過不少的古鎮,鳴鶴,西塘,烏鎮,同裡,甪直,周莊,在古鎮裡,能看到來自五湖四海的形形色色的人,能看到小橋流水、舞榭樓臺等等的江南元素,也能看到一隻或一群慵懶的貓。它們有時在屋頂上,有時在屋簷下,有時在窗臺上,有時又在樹蔭下。仿佛,古鎮是一間天然的貓舍,而它們是此間的主人。 有了貓,古鎮就有了靈氣。記憶中,沒有一個地方的生活節奏慢得過江南古鎮,亦沒有一座江南古鎮的悠閒比得上一隻貓的自在。它們打起盹來,天塌了都懶得理會,有人從旁邊經過,同它們提出拍照的請求,它們只管乜斜著眼,睡自己的覺。沒有人會忍心去吵一隻熟睡的貓,就像沒有人願意自己熟睡時被吵醒一樣。貓的一場覺可說是為古鎮的慢生活做了最好的代言,遠勝於許多辭藻華麗的廣告。古鎮有貓,就有了格調,一如書店有貓,便有了氣質。在江南,一杯咖啡,或者一杯茶,都不及一隻貓能詮釋古鎮的內涵。 貓會老去,古鎮也會老去,而在一起老去的過程中它們的相處是那麼地和諧。 過去的二十年裡,我曾七至水鄉紹興。每次去,我都會在某個街巷的屋頂處看見一隻狸花貓,愣愣地盯著我看,直到我離開。到了魯迅先生曾經住過的百草園,屋邊的盆景之中又能見著一隻肥大的橘貓。這只貓沾了大文豪的才氣,想來也是才華豔豔,如果它會講話會寫字,說不定能夠出口成章、倚馬萬言。離魯迅故居東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叫沈園的園子,那裡藏著陸游和唐婉的淒美愛情故事,也藏著一隻聽故事的貓。 紹興有貓,蘇州也有貓。有一年我和妻子去木瀆古鎮遊玩,在香溪河的南岸覓得一條靜幽巷子,巷子裡,一隻白毛藍眼睛的貓踱步其間,看見我們聲音怯怯地叫了兩聲,隨後用爪子拍打著一家酒吧的玻璃門,似乎是想告訴裡頭的主人,有客到了,別再睡懶覺了。我本想抓住那生動的瞬間為它留一張照片,它卻沖我打了個哈欠,跑開了。巷子盡頭拱形的門洞前,不時有挽著手或是推著車的人走過,微風徐徐,讓時光充滿了閒適味道。 古鎮貓多,老鼠便少了。我曾在同裡的銀杏樹下,西塘的咖啡館裡,甚至烏鎮的遊船上,見過很多種類的貓,卻從未見過「養貓人」。到底誰是養貓人?也許是古鎮的風景古鎮的水,也許是路經古鎮的每一個人。每個來的人都是客人,也是貓的主人,或者說都想當貓的主人。 有一次,我在西塘遇著一隻迷路的小貓,竟鬼使神差地跟了它一路,另一次,卻是一隻貓靜靜地跟了我幾條街,仿佛前世與我有緣。妻子愛貓,尤勝於我,只恨不能變作一隻貓兒,生活在古鎮,故而她可以為一隻貓將一個古鎮重遊數次。 貓守著古鎮,溫暖了歲月。 初春的雨曾經落在這裡,夏天的彩虹曾經掛在這裡,九月的秋風曾刮過這裡,冬日的雪花亦曾覆蓋這裡,每一個季節裡都有絡繹不絕的遊人來了又走了,可是古鎮還在,貓還在,人們的留戀與歡喜就不會消失。 冬天,貓兒們趴在窗臺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夏天,它們潛入花叢中小心翼翼地躲著太陽。兩般表情轉換間,我們看見了貓,也就看見了古鎮的時序和冷暖。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踏莎行/涉水而過

詩/攝影 葉莎 最後一隻羊涉水而過時 忘記將水聲帶走 這麼多年 疲倦的蹄子和一條河流 時常在夜在心中奔馳 我涉水抵達彼岸時 時光已剩下枯枝 森林的濃綠恍如夢境 當河面的浮萍向左 向右飄移,在靠近夏季的地方 盛開一朵兩朵白色的思緒 思緒在此岸彼岸之間 無性分裂繁殖 一株嫩芽、幾片葉子 一片森林 和無數羊群踢翻的水聲

Read More

高中生異膚像蟻爬 標靶小分子藥改善

皮膚科醫師蕭玉屏表示,對於針劑治療無效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轉換為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17歲高中生從小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暗沉而乾燥,身上與雙腳,陸續呈現多處紅腫的癢疹與搔抓的傷口,高中課業繁重,常常需要熬夜念書卻坐立難安,因為皮膚劇癢,難以入睡,早上起床才又發現皮膚多了好多新的傷口,不僅影響生活作息,更影響皮膚美觀,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蕭玉屏檢查,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合併結節性癢疹。 高中生表示,他深受皮膚癢的困擾,時時存在的癢感,像是身上有萬隻螞蟻在爬,上學時、聽課時、自習時、甚至睡覺時都會覺得皮膚超級癢,忍不住去抓,難以專心上課,也很難好好睡覺。他曾經接受過抗過敏藥物治療,但是服用之後,頭會暈眩,皮膚仍舊沒有好轉。 醫師建議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家長卻擔憂用藥造成肝臟或腎臟的副作用而拒絕。過去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只有類固醇、傳統免疫調節劑及照光等治療方式可以選擇。但類固醇長期使用會出現皮膚變薄萎縮等副作用,傳統免疫調節劑的效果只是中等,而且長期使用可能影響肝腎功能,照光對於學生或上班族則相當不便,因為必須頻繁往返醫院。 近年多種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陸續上市,對於12歲以上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使用JAK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喜繽果,能選擇性地針對皮膚發炎上游激酶JAK1予以抑制,進而改善皮膚發炎與癢感,臨床試驗證實在使用第2天能快速止癢,使用4週之後,皮膚癢疹病灶改善9成。患者表示在用藥第1天,癢感就減緩一半,第2天癢感更是減緩到3成,終於可以安穩地睡個好覺,一覺到天明。 蕭玉屏說,針對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嘗試使用新一代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例如喜繽果等,從發炎激素分泌的源頭進行抑制,多管齊下達到精準阻斷多重發炎反應,有效改善惱人的皮膚病灶及搔癢症狀。 蕭玉屏指出,對於針劑治療無效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轉換為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依據文獻與研究,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3至4個月後,有超過7成病人皮膚症狀就能恢復75%以上,也有將近6成病人甚至能進步90%以上,尤其對於生物製劑較難治療的頭頸部病灶,也能有相當好的療效。

Read More

癌症網路聲量增8成 乳癌第1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台灣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癌症已超過40年居於死因之首。根據「癌症議題網路輿情洞察報告」,2022年癌症聲量較2021年成長81.2%,乳癌討論度最高;癌症飲食話題中,「不能吃肉」及「戒醣餓死癌細胞」為迷思排名前2位。 COVID-19疫情期間,癌症篩檢數量減少,但癌症仍是全球主要死因,癌症死亡時鐘不停快轉,人人害怕癌症纏身,比過去更常透過網路搜尋相關資料,大數據公司近日發布新聞稿驗證這個現象。 最新「癌症議題網路輿情洞察報告」是從2021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的調查,資料來自中文資料網路社群大數據庫,包含新聞媒體、FB、YouTube、部落格等,發現2022年癌症相關聲量較2021年成長81.2%,近6成20至39歲女性格外關注。 癌症種類聲量中,以乳癌討論度最高,占17.8%。其次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占比為11.9%。大數據公司分析,可能與近年空氣汙染問題嚴重,民眾擔心空汙增加罹癌機率有關。 排名第3的則是近年造成許多知名人士病逝的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占比約是10.3%。 癌症病患擔心不正確飲食導致病情惡化,但網路知識氾濫的年代,卻讓許多患者迷惘。7萬1118筆與癌症飲食有關的網路聲量之中,「不能吃肉」及「低/無醣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是最多人誤解的2大飲食迷思。大數據公司營運長蔣志薇提醒,遇到任何疾病問題,應諮詢專業建議,以利及早發現問題。 大數據公司同步提供2大飲食迷思的正確觀念,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約有半數病人擔心吃肉影響健康,但事實上,對抗癌症非常耗體力,化療期間應特別注意白血球下降、口腔黏膜破損及貧血等問題,蛋白質是重要營養來源。 另外,針對「戒醣餓死癌細胞」的迷思,其實當醣類攝取不足,正常細胞得不到能量,除了修復能力下降,也會導致癌細胞去搶健康細胞需要的養分。正確的戒「糖」是指,減少食物或飲料製作過程額外添加的糖,多由天然食物攝取「醣」。

Read More

〈中華副刊〉與茶結緣,開啟茶香歲月

█Julia Lee 一個十歲小女孩,每天從新北市走上幾公里的路途到台北上學。在某個炎熱的夏日裡,她偶然看到馬路旁放置免費「奉茶」,在那個沒有珍珠奶茶和各式飲品的年代裡,一個鋁製茶壺倒出一杯甘美的茶水,順著喉嚨,沁入心脾,舌尖只留下茶水的清甜餘味,女孩內心充滿感動,從此愛上了「茶」。 從此每天的上學途中,小女孩多了一份期待,放學後也多了一份盼望,在炎炎夏日,內心想著等會走到茶亭,就能喝上一口茶,令溽暑不再難耐,一切都變得美好而值得。 因一位不知名善心人士的「奉茶」,小女孩與茶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有些茶,每次品飲,皆能散發不同的風情,如初相逢般讓人驚喜。 有些茶,讓你跌入時間長河,往事一幕幕想起。 有些茶,讓你想起最初的自己是如何被打動,讓茶走進生命,成為生活裡的無可取代。 有茶的地方,即是心的歸宿。   茶香世家,打小養成的雅好 故事裡的小女孩是我,十歲那年,無意間在上學途中喝到一杯路旁免費的「奉茶」,那一刻令我愛上了「茶」,這可能是身處滿街手搖飲的現代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七○年代初,台灣處於一個經濟正在起飛的時代,當時民風善良純樸,父親更是鄰里出了名的熱情好客,只要有人上門,他總會說:「去叫姊姊來泡茶!」當時十二歲的我便開始持壺侍茶。 對「茶」,我總有自己的理解和對待。感覺我和它像是老早就相識,並相互理解,我總是知道怎麼把茶泡得好喝,什麼時候該高溫、什麼時候該降溫,就像母親知道如何把飯菜烹調得美味一樣,它就是那麼自然的一件事,於我。 懵懂的年紀、懵懂的泡茶、喝茶,沒有特別的想法,只是單純從內心喜歡,茶湯裡注滿的是少女的純淨與無染。 二十歲那年,我在「紫藤廬」茶館,買下夢寐以求的第一把壺,一把耐熱玻璃煮水壺,下面配了一個鍛造鏤雕的酒精爐座,在八○年代初可是非常時尚且文雅的物件。 當時,去茶館喝茶是件時髦又文青的事,尤其對一個二十歲的女學生來說更是奢華,卻是我省吃儉用的生活中最大的快樂。 看著玻璃壺內沸騰的水滾跳,但我年輕的心卻感覺很沉靜、很美好,我只是安靜的泡茶、喝茶,沒有太多感覺,只是單純直心的愛茶。談戀愛約會、朋友聊天聚會,我都喜歡到茶館,猶如現在年輕人去咖啡館一樣。 儘管當時茶道再如何盛行,像我這般喜歡泡茶、喝茶的年輕人也算是個異數──夏日午後的雷雨聲中,總會看見一個逃到茶館的女孩;冬日大考後的週末,茶館裡也會有我的身影。   與茶相繫,為生活平添雅趣 短短十多年裡,因茶而結識了許多茶友,透過茶敘、雅集、談茶、聊藝文、分享茶,為生活平添不少的雅趣。 看似無為的與茶為伍的歲月,磨練出我驚人的五感六覺,同時也嚐遍了全台無數的好茶,青春的歲月就在追茶與讀書的時光中,匆匆流逝。 畢業後投入工作,日日帶著一把紫砂壺上班的我,曾引起同事們的好奇,我的日本主管更是天天期待喝我的茶。泡茶、喝茶讓我在職場上廣結善緣,茶與我之間又更靠近了一點。 結婚後,夫家位於北投「耕讀園」茶館附近,九○年代初新興茶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每個城市開設,彼時正是台灣茶文化的全盛時期。 下班後和朋友小聚、吃飯、喝茶,總會約在茶館,假日休閒生活也在茶館,因此再度與茶無縫接軌,這也許是我和茶的宿緣,不管時空如何轉換,命運的一條紅線總將我和茶繫在一起。 四十歲,因對子女教育的理念,我毅然決定放棄努力經營多年的事業,和夫婿帶著小孩移居海外。 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住就是十多年,雖然家人都在一起,但是那種說不清楚的「鄉愁」,也只有離鄉的人才能體會。 陪伴我異鄉生活的唯一確幸,還是「茶」。每每有朋友回國,總是不忘託人帶茶,當然不可少的還有自己家鄉味的泡麵,這兩樣東西,是撫平鄉愁泛濫時的唯一慰藉。 一個春日早晨,我在院子裡除草時,遇到鄰居的Smith太太,我開口詢問送給她的茶禮時,她回答:「茶很苦!」她得加了些許糖才比較好入口,後來我再追問,才知她竟然將茶放進微波爐裡煮。 我暗暗心痛著:「那可是台灣最上品的高山烏龍茶呀!」 因為這樣一個可愛的契機,促使我在異鄉開啟茶文化教室,想和更多西方朋友、移民家庭、華人朋友,分享屬於台灣特有的「烏龍茶文化」,無心插柳的我,卻因此得到許多意外的迴響與回饋,更多來自海內外各地的華人朋友們,也和我分享了中國各地、各方、各省的特色茶。   有「茶」的地方,就是心的歸宿 我開始深入閱讀茶書,探究、思索、理解茶,品嚐更多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方式泡茶,瞭解更多茶的可能性與差異性,茶的人文、知識、歷史、地理,就這樣再度跌入博大精深的茶世界裡。 讀書、習茶、教茶、分享茶、製作茶點、插花、烘焙,成為了我的日常。 因為「茶」而結識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茶友,瞭解了各種民族的飲茶文化與風俗,「茶」也因此更豐富了我的異鄉生活。 一路走來數十年歲月,歷經求學、戀愛、職場、婚姻、育兒、創業、移民、教茶,成為一名茶道老師,任憑生命角色不斷地轉換與更迭,生活不斷地流轉與遷徙,身邊的朋友來來往往、有聚有散,唯有「茶」始終陪在我身邊,從來沒有被放下過,也因為有茶的陪伴,讓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從容自在地為人處世。茶香豐富了我的生活,也為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喜悅! 當我從南半球回到故土,放下行囊後,再度來到了「紫藤廬」,光陰荏苒,所有的茶館都變成星巴克和手搖飲料店,只有它,一直都在那裡,數十年不變,像一個等著晚歸孩子的母親(因為茶館已成為市定古蹟了)。 紫藤花依舊兀自開得燦爛,玻璃壺裡的水也正開心地滾跳著,那依舊泛著草香的榻榻米、老式的玻璃窗、池塘裡快樂戲水的鯉魚,感覺一切都停留在我年輕時,啊!我竟有些恍惚,彷彿時間都定格了。 回到台灣,雖已年過半百,心中卻有著更多淡定與從容,是歲月換來的世故,還是「茶」長年薰陶下的恬靜。教茶、習茶如故,卸下旅人的漂泊,雙腳踩在自己的土地上,哪怕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角落,有「茶」的地方,就能令人感到心安與幸福。 (博思智庫提供,出自《不識茶滋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