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水菸使用率上升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健署7日指出,大專院校學生曾經使用水菸的比率逐年上升。水菸主成分為菸草,加熱時使用木渣、木炭等燃料,會產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金屬和致癌化學物等,且使用水菸吸入的菸霧量是單支紙菸吸入量的100~200倍,對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會產生急性危害。 國健署去年針對大專院校學生吸菸及健康行為調查結果發現,有5%曾經使用水菸,高於109年的3.6%、107年的1.8%。 國健署指出,水菸使用者往往對水菸的健康危害認知甚少或認為其危害較少,例如常常錯誤地認為水菸菸霧會通過水淨化;但水菸並非紙菸的替代品,並且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其裝置或配件可降低對使用者的危害。另外,水菸常添加水果、糖果或甜味等口味,進而吸引年輕人和女性使用。 國健署表示,研究顯示,使用水菸仍會產生如焦油、一氧化碳、甲醛、乙醛、多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進而造成癌症、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同時,水菸使用者通常會共用菸嘴和軟管,特別是在社交場合的環境中,多數商家可能因清潔該設備既費力又耗時,不會在每次使用水菸後清潔設備,也增加傳染病傳播的可能性。

Read More

打破素食迷思 花蓮慈醫推食譜套書

花蓮慈院7日發表《全植物飲食醫學與營養健康大關鍵》新書。(花蓮慈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7日舉辦《全植物飲食醫學與營養健康大關鍵》新書發表會。由集結家庭醫學、肝膽腸胃及老年整合醫學等專科的副院長羅慶徽與營養科團隊合作推出的這套書,其中「實用知識篇」不僅有學術與醫學佐證,具故事性通俗實用,更解素食迷思;「美味食譜篇」道道佳肴好上手,天天都可以吃進完整營養素,為減碳、健康的生活加分。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院長林欣榮推薦指出,羅慶徽把厚厚的醫學雜誌濃縮成10張投影片,每週在志工早會分享,成為新書重要的題材來源。 羅慶徽指出,民眾常見的素食迷思,以及素食者如何攝取足夠蛋白質及鈣質、如何吃對食物營養降低疾病發生率、如何獲得優質睡眠,以及如何補充維生素B12,在書裡都有以科學佐證探討。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新書發表會中,以書中的「綠牡丹秋餅」分享給現場人員品嘗。營養師蘇真瑩指出,這是一道以黑糯米、毛豆仁為主要材料,靜思鮮蔬青汁粉、青仁黑豆粉做調味的點心,穀類和豆類混和吃,可以相互補充2者缺乏的氨基酸,能有效利用製造蛋白質,健康無負擔。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不要為滅亡悲傷,要為世界祝福

■林宇軒 外頭的天色陰沉且灰白,一場大風雨就要來到。從圖書館的密集書庫離開,肩上的帆布袋裝著《賴和全集》與《新編賴和全集》的新詩卷。隨手翻開,是賴和〈低氣壓的山頂〉:「世界已要破毀,∕人類已要滅亡,∕我不為這破毀哀悼,∕我不為這滅亡悲傷。」詩作的最後兩句寫道:「為那未來的不可知的∕人類世界祝福。」是一種情志在文字裡,一位醫師詩人的作品在身邊,讓前往保健中心的路上顯得格外應景。 抵達體檢資料室之後,一位同學領著我去到隔壁的大樓。教室裡,我被囑咐要完成的工作是:把疊起的椅子一張張拿下來,放在地上就好。而後,就剩下我一個人。聽著椅腳敲擊地磚,九十四張椅子的聲響依序迴盪在空曠的教室裡。我開始解壓縮,將這些金屬怪物在空間中央排列整齊。 看著這些椅子,深藍的塑膠椅背已然褪色,灰漆在金屬椅腳的摩擦處透露著經年的鏽色。忽然,一隻麻雀在門窗緊閉的教室現身,低空盤旋在我剛擺好的椅陣上頭,來回撞著玻璃。我一邊思考牠是從哪裡進來的,一邊打開門,期待牠能找到正確的出口。可惜的是,牠不斷飛向教室的後方,停在牆邊的白板上;在我將椅子全數排完、幾箱新生健檢要使用的塑膠試管也搬完之後,麻雀依然不走。最終,我只能放棄拯救牠,將牠留在大門敞開的教室裡。 天色越來越陰沉,大雨像是和我說好一樣,在我回到保健中心後才開始落下。體檢資料室的專員眼看雨勢越來越大,不宜再出去搬運,便託我在休息室做一些雜務:清洗健檢會使用到的瓶罐、護貝路標的告示、移動牙科的手套與壓舌板,以及碎紙。 我將棉花罐、泡鑷罐以及鑷子以清水洗淨,置於桌上陰乾。質地粗糙的擦手紙觸撫著金屬器具,我就這麼聽它們不斷彼此敲擊,發出清脆的La、Re、Fa;窗外的大雨應和音色,被淋濕的樹葉也持續敲打透明玻璃,彷彿能感受水珠在空氣中振動(tn-tng)。後來是鍋具,是一旁的鐵櫃。後來是醫師的保溫杯,是薄軟的塑膠膜經過高溫加熱而融化,是黏合成的冷硬塑膠版。 後來是碎紙機。專員搬來三個小紙箱,裡頭疊著樓下藥局開立的收據。明明只有少少的三箱,我卻碎了好久好久,好像怎麼碎也碎不完。看著收據上陌生的名字與年份,以及碎紙機上一次最多丟入三、四張的提醒──幾乎是燒金紙,這些我不曾經歷過的流金歲月,就如此接受命運般被捲入嗡嗡作響的碎紙機裡,直到塑膠殼下的鋼刀一視同仁地把它們絞碎。殺紅了眼,卻又彷彿是救贖。 五點半,專員走來對我說:這樣就可以了。大雨像是再次和我說好一樣,在我離開保健中心時停息。是祝福而不是悲傷,當我經過剛剛搬椅子的教室時,發現裡面已經沒有麻雀的蹤影。 (本專欄作家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Read More

健保補助住院看護 試辦增至4414床

健保署長石崇良。(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數7日指出,健保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補助住院看護,今年預算5.6億元,核定84家醫院試辦,床位增加到4414床,新增醫院自8月28日起就可收案,盼減輕家屬負擔。 健保署表示,今年住院整合照護計畫核定結果出爐,84家醫院試辦。健保署長石崇良說,第1階段核定4414床,較111年增加44家醫院、1567床,後續視各試辦醫院執行情形及預算,開放擴增試辦床數。 健保署指出,每日健保支付維持750點,去年10~12月申報總住院日數約3萬6936天,平均每人服務8.8天;今年統計到6月約14萬1318天,平均每人服務9.6天,已服務14萬人/日,申報1.06億元。 去年10月起健保首次推動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由醫院安排適當照護輔佐人力,最初有40家醫院加入試辦,每天由健保支付750點、民眾自行負擔0~1050元給醫院。有相關需求民眾可致電試辦醫院,由醫院評估疾病照護狀況是否適合接受這項服務。 健保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針對入住急性一般病床病人提供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由醫院依病房特性及病人疾病嚴重程度,安排適當照護輔佐人力,將病房團隊人員照護工作分級分工提供住院照護,使民眾於住院期間,家屬可不用全時在醫院照顧病人或自聘看護,也能獲得連續性照護。

Read More

〈中華副刊〉關於夜

■郭瀅瀅 1. 滿月的光線 照亮了叢林裡 被陰暗藏匿的騷動—— 驚醒的鳥,獵捕的豹 羚羊的飛奔 時間是灰色的 循環的重複,圍繞著 上帝的一聲嘆息 2. 它們——兩張寫滿了遐想的白紙 在風下飛翔著靠近 而風,一陣狂亂的 將它們帶往不同的夜 引向遺忘 3. 如果我見過你 必定是在夢裡——日落後的 黑色海洋 它遺忘了曾有的分界 以自身的混沌 擁抱著沉沒的 白日的光明

Read More

反覆發作10年 罕見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醫師吳詹永嬌提醒,出現反覆性水腫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公關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30歲男性多年來反覆性水腫,初期症狀只在單側肢體出現,幾天後便自行痊癒,就醫經多次檢查後未能找出真正病因;直到有次水腫發生在喉嚨,轉診至風濕免疫科進一步檢查,經過長達10年追蹤診斷,原來罹患罕病「第一型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 基隆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吳詹永嬌表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極為罕見且致命的疾病,估計全台約有300名病患,但僅有36人被正式記錄在罕病通報系統。 HAE臨床症狀為局部水腫及疼痛,民眾很容易與過敏症狀混淆。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HAE並不會癢,且不會出現突出皮膚的疹子。 吳詹永嬌說,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發作具不確定性及反覆性,發生在臉部的水腫可能出現眼睛腫到張不開、或是嘴唇腫脹看起來像香腸嘴,甚至造成嘴巴無法閉合等情形。 若水腫發生在腸胃道,反覆的腫脹也會造成患者猶如生產般的腹痛、腹水,甚至無法進食,且常被誤診為腹部急症,因而接受不必要的腹腔手術。有些患者甚至因為水腫發生在咽喉與氣管,導致呼吸困難,緊急時還需插管或進行氣切手術,倘若沒有及時救治,恐引發窒息的致命危機。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陳遊指出,目前最常見的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第1型,約占85%,是由於C1抑制酶(C1-INH)不足引起的;第2型則占15%,原因是C1抑制酶功能異常,兩型皆是SERPING1基因變異所致。而極少數小於1%的患者則與其他的基因有關。 在臨床上,常見的診斷方式除了透過反覆性的腹痛、肢體腫脹、喉頭水腫等臨床症狀判別,以及了解是否有家族病史外;也能透過抽血檢測來做初步判斷。另外,部分醫學中心也能檢驗體內C1抑制酶的含量,以及進行基因定序等變異點位確認,更精準確認患者病症。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科幻江湖

■寄三平 世界雖是平的,但地球是圓的,毫不相干的兩個人,在因緣的巧妙安排下,也有可能走在一起。我和科幻大師黃海老師的相逢,就是如此奇幻和不可思議,並從此相行相隨,彼此切蹉,共同砥礪向前。 原本我是一位「衛星通信」工程師,因著對天文及兒童文學的熱愛,促使我寫出前人沒寫過的科學童詩,並及兒童科幻童話及青少年科幻小說。 黃海老師原本寫作成人科幻作品,是名聞兩岸的大人物。成人科幻在台灣式微後,促使他轉向少年科幻小說發展。他認為台灣的科幻文學,只能依附在主流文學邊緣和兒童文學。1980年左右他更發現,兒童科幻有更多的讀者和市場,於是開始兼寫兒童科幻,開發出許多前無古人的創意和新意象,廣受兒童文學界的熱愛歡迎,屢獲肯定;更以少兒科幻成就,擄獲國家文藝獎(1988年)、中山文藝獎(1995年)的殊榮,全國僅此一人,一時無倆。 回想起我和黃海老師的第一次相遇,發生在我錄影佛光山的「知道」節目之時。 原本我請黃秋芳老師當與談人,她知我最深,是我踏入兒童文學界的貴人。奈何事與願違,秋芳老師因臨時有急事不克分身,眼看錄影日期將屆,卻苦尋不著與談人,心情之著急惡劣可想而知,簡直快瘋了。節目部也是忐忑不安,緊急為我安排了他們認可之人。但,認可之人不見得是適當之人,到時我說東他卻道西;或者雞同鴨講,問答不著邊際,不就砸鍋了嗎? 千思萬想之後,我向節目部提出請黃海老師當與談人的建議。雖然彼此未曾謀面,但因科幻發文曾經結過文字緣;再以他縱橫科幻江湖的萬鈞功力,相信絕對不會掉槌。唯一擔心的,他是否願意為我這個陌生後輩,欣然披掛上陣? 自古文人相輕,其實並非正確。於兒童文學界,童友不只相重,更屢屢拔刀相助。黃海老師名滿成人文學及少兒文學界,卻不失其赤子之心,於突獲邀約後,不僅來函詢問個資,更多次上網勤查個人著作,細讀圈點妥為準備。他心中想的,無非是不想與談時稍有疏漏,遺笑於人。 為一個後生晚輩如此用心設想,除了讓我見識到前輩大師的寬廣胸襟,更讓我心存感激,敬佩不已。 此後他屢屢贈書於我,少則一冊,多則四五本。記得有一次贈書,書名《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內容詳實豐碩,書中歷數國際著名科幻作家及其著作、科幻起源及歷史、中外著名科幻獎項……等等,閱後惠我良多。唯一可議之處是錯字太多,令人不解。 事後經老師明示,始知此書乃其自印書,由國家文藝基金會贊助出版。因他年老眼花,復以無編者幫其校稿偵錯,被「鍵民」所誤因而錯字疊字不少。乃自告奮勇,於閱讀之餘,幫其刪錯改誤,得百餘處,算是點滴回報。 誰知此番舉手之勞和順水人情,竟獲得多年後無以復加的牽成和提攜。 多年前我帶著小孫子四處閒逛,有一次火車坐到新竹遊玩,回台北前的等車空檔,和孫子於站前廣場休憩流連,突然發現一處沒入地下道前的觀光鐵軌,因感其充滿奇幻想像,日後寫了一篇小文發表於媒體。邱傑老師閱後來電,希望我把它寫成科幻童話或小說,我回函請他先寫我來續完。本是促狹客套話,沒想到他欣然接受,第二天就傳來他寫的第一段,要我續寫完成。看完他寫的第一段文稿後,我突發奇想,為何非要兩段完稿,不能三段或四段嗎?於是留了個魔幻線索要他續貂。 偏偏他不入殼,建議分成起、承、轉、合四段,並推薦林茵校長寫轉,黃海老師寫合,一篇充滿魔幻色彩的《欣筑市鐵道事件》科幻童話,就在四人合寫下戮力完成了。 這件事我完全沒想到的是,以黃海大師的身份和地位,竟肯屈身與我等小咖聯手合創故事。事後我分析各種可能原因,全力提攜有彩筆的後輩,以壯大國內科幻園地,應是他一生志業其中之一吧。 因為這個機緣,牽成了黃海老師、邱傑老師、林茵校長和我,四人繼續接力寫作科幻童話小說,期間約一年,我們陸陸續續共完成六篇作品。其中一篇名為〈鑽石星〉的童話,入選該年度九歌童話選,〈三顆月亮照地球〉於對岸《科普創作》刊登後,竟獲得第九屆(2018)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少兒篇銀獎,成為我在對岸獲得的第一個獎項,也開啟我於對岸投稿並被錄用的契機。 這個美好的際遇,功勞最大的人首推邱傑老師;能在對岸得獎,則非黃海老師在科幻文學界的崇隆地位不為功。 黃海老師年少時曾受肺炎之苦,痊癒後說話有些沙啞,緩而不急。他是謙謙君子,為人豁達不計較。證諸日前歡送媒體副刊主編的歡送宴,除了親自承擔,打點一切勞務外,更自願負擔全額宴飲費用。其為人處世,完全不像在江湖中打滾數十年的腐肉匠心人士。 黃海老師從成人文學出發,於六0年代末期轉入以科幻小說為主的創作,他可以說是「從鄉土風格轉向科幻風格」成功的特殊例子。 能夠在科幻小說中寫出深刻意涵,讓作品品質稱得上「文學」,並被文壇尊重為「作家」的,實鳳毛麟角寥寥數人而已。黃海老師是少數冒著被正統文學批評,堪稱「作家」的人。 正如林燿德所言:「從六0年代末期,就開始創作科幻小說的代表性作家,只有黃海一人。基本上,黃海是台灣科幻文學史中,一個不可遺忘的角色。」

Read More

有一種愛是放手 醫師分享斷食善終理念

部立台中醫院畢柳鶯教授至台中慈濟醫院分享「斷食往生與無管善終的實踐」。(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7日邀請推動正向面對生死的衛福部台中醫院醫師畢柳鶯分享「斷食往生與無管善終的實踐」,刺激以救命為使命的醫療人員。台中慈院院長簡守信指出,「救拔生命過程,醫師也必須考量什麼樣的處置,對病人最合適,而不是以維持一個虛無的心跳作為目標」。 畢柳鶯記錄陪伴罹患小腦萎縮症母親選擇斷食善終的過程,去年4月出書引起廣大回響。她覺得還有許多人面臨相同問題,投入並倡議「斷食善終」,出版第2本書《有一種愛是放手》,刺激許多人的生死觀念。 畢柳鶯教授(右二)與安寧緩和專科醫師、社工師及心蓮病房癌症關懷志工座談。(記者徐義雄攝)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林佳佳表示,家人陪伴對末期病人與家屬都很重要。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發現,越來越多人重視生命末期善終議題。臨床上一些長期臥床意識不清的病人,雖有鼻胃管與尿管介入,狀況很穩定;但病人被約束的痛苦與家屬照顧的壓力,長期無法得到解決,期待法律界與醫界有進一步調整與共識,給這類病人與家屬更多幫助。

Read More

喉嚨卡卡暴瘦 竟是食道癌末期

醫師王棋新表示,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是食道癌最典型症狀,抽菸喝酒等高危險族群一旦有這些症狀,片刻不得拖延。(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1名58歲男子去年底開始吃不太下食物,喉嚨好像卡住了,也瘦了很多,因工作忙一直未就醫;直到今年6月診斷食道癌末期,日前更引發食道破裂、縱隔腔感染一度命危,搶救後脫離險境。 衛福部彰化醫院加護病房主任林文培說,患者因癌細胞引起食道破裂後導致縱隔腔感染及膿胸,這是高死亡率的棘手病症。院方召集胸腔外科、胸腔內科、腸胃科、急診等多個科別搶救,插管並清理縱隔腔、切除食道、做胃造廔口餵食之用才脫離險境。接下來將進行氣管及食道重建,展開復健。 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棋新指出,病患的食道癌是位於喉嚨下方的鱗狀上皮細胞癌,約2公分大,是最不好處理的位置,在亞洲地區的食道癌以此類居多,主要是因為吸菸、飲酒、檳榔,以及飲食品質不佳引起。病患有30多年抽菸及喝酒習慣,是食道癌高危險族群,研判是引發食道癌的重要因素。 王棋新說,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是食道癌最主要症狀,接著會出現吞嚥困難。食道癌最有效的療法仍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甚至可用內視鏡進行黏膜下切除。食道癌的其他可能症狀還包括胸痛、壓迫感或灼痛感、胃腸消化不良或胃灼熱、慢性咳嗽或聲音嘶啞、呼吸帶有惡臭味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最好趕快就醫。 王棋新表示,預防食道癌還是要改善生活習慣,包括戒除菸、酒、檳榔,少食用加工、燒烤食物,避免過燙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等。

Read More

嚼檳榔10幾年 43歲男罹口腔癌

醫師邱于容呼籲,戒檳榔遠離口腔癌保健康。(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43歲陳姓男子吃檳榔10餘年,日前發現口腔內有傷口且傷口愈來愈大,診斷為口腔癌第1期,治療後恢復良好,他也戒掉嚼食檳榔習慣。 中榮嘉義分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于容表示,口腔癌好發在40~70歲間,但近年來發現年齡有下降趨勢,青壯年男性罹患口腔癌人數漸增。患者約9成有嚼檳榔習慣。 國衛院發現,單就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28倍,嚼檳榔加喝酒達54倍,嚼檳榔加吸菸增至89倍;若合併吸菸、喝酒、嚼檳榔3種習慣,發生口腔癌之風險是3種習慣皆無的123倍。 邱于容說明,口腔癌是最容易自我發現的癌症,包括口腔黏膜的顏色或形狀改變(如變白或變紅),或表面變得粗糙,嘴唇或口腔有超過2週以上慢性不癒合的潰瘍,嘴唇、口腔或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或突起物,口腔內任何一部位發生不明原因出血、疼痛或麻木感,喉嚨有異物感;有久不癒的咽喉痛,或吞嚥、咀嚼時感困難或疼痛;頸部摸到腫塊;舌之活動度受限,導致咀嚼、吞嚥、說話困難;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牙關緊閉,張嘴受限、聲音改變、耳朵疼痛等。 口腔癌若能早期診斷並接受治療,約有8成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研究發現,口腔篩檢可減少晚期口腔癌達21%、降低口腔癌的發病率並提高生存率。口腔黏膜篩檢可除了早期發現口腔癌,更重要的是找出癌前病變並及時適當治療、阻斷癌症的發生,同時衛教戒除檳榔與吸菸,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的病變,以減少日後再次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的風險。

Read More